紐約市立大學亞裔研究所舉辦第18屆年度晚宴。(美國《世界日報》/鄭怡嫣 攝)
中國僑網11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市立大學(CUNY)亞裔研究所(AAARI)14日在紐約曼哈頓華埠舉辦第18屆年度晚宴,表彰紐約州議會唯一的華裔眾議員牛毓琳、該校傑出校友曁美華協會紐約分會前會長朱劉婉玲、以及譚閩生獎學金得主陳碧鈴,感謝她們為華人及亞裔小區做出的貢獻。
牛毓琳14日晚獲頒領導獎(Leadership Award),她以幫助低收入者及少數族裔小區解決貧困問題為己任,從市大勃魯克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擔任州眾議員金兌錫(Ron Kim)辦公室的幕僚長,並在2016年當選州眾議員,代表包括曼哈頓華埠及下東城在內的第65選區。
為改善政府樓的住房條件,牛毓琳在任職期間,曾替市房屋局(NYCHA)爭取到2.5億美元的預算,金額為過去的兩倍,她還呼籲在紐約州推行新租金管制法、保護租戶權益;2017年,她與金兌錫成立亞太裔立法小組,研究及推進與亞太裔息息相關的法案,並為小區爭取更多預算。
活躍於華人小區的朱劉婉玲則獲傑出校友獎,她是一位戰略合作方面的專家顧問,也是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華埠共同發展機構(CPLDC)、 美東體育會(UEAA)等華人機構的董事成員。
朱劉婉玲表示,她是站在華人前輩的肩膀上在努力,不能忘記他們的拼搏與犧牲:她的父母為了能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從中國香港移民美國並超時工作;70年代她在市大讀書時,亞裔研究課程在東岸剛剛興起,曾修過華裔移民問題研究先驅宋李瑞芳的課程,對亞裔的困境與身分問題有了全新了解。
以市大亞裔研究所創辦人之一譚閩生為名的獎學金,則授予市大皇后小區學院(QCC)化學專業的大二學生陳碧鈴;她計劃下一學期在學院內開展一個由志願者組成的研討會,每周幫助初來乍到的亞洲新生更好地適應美國校園生活,並為他們提供科學、數學及語言課的課後輔導。
2016年剛到美國時,陳碧鈴也遇到過語言障礙,因害怕丟臉而不敢向老師提問,直到與不同族裔的同學開始交流,她才漸漸打破藩籬,在兩位導師的幫助下,如今已能在專業會議上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為化學社社長的她,未來想繼續攻讀生物製藥的博士學位,為科學界做出貢獻並反哺亞裔小區。(鄭怡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