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今天我們就聊聊農曆和月亮的關係,中國是最熱愛月亮的國度了,不說古人為月亮創作了多少詩詞歌賦,中秋節也是月亮節,而我們的陰曆其實就是根據月亮制定的。
根據月亮制定的「陰曆」
陰曆是我國古代根據「朔望月」來制定的曆法,「朔」指的是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黑的一面對著我們,我們就看不到月亮了。「望」指的是滿月,月亮最亮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處於月亮中間的時候。而月亮從「朔」帶「望」再到「朔」的周期是29天12小時44分2秒,這既是我們俗稱的「朔望月」。
國際通用的「陽曆」
而我們現在的「陽曆」,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曆是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制定的,它起源於古埃及的「太陽曆」,一年365天,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最後5天是祭祀日,而這種一年365天的曆法其實是觀測天狼星得來的,直到後來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不僅365天,而是365天還多,於是在公元前238年,歐吉德皇帝規定每過四年,在祭祀日後再加一天作為他的節日慶祝會,這也是我們現在公曆四年一閏的來歷。後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又逐漸演變出單雙月,以及被8月奪走一天的2月等等,最終成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
我們民間使用的「農曆」
我們民間使用的農曆和陰曆其實和陰曆不是一回事,我們的農曆其實是「陰陽曆」,還是以「朔望月」為基礎,但是在此基礎上,又結合太陽曆,設置了閏月使得整體上和公曆相符。其計算方法比較複雜,比如閏年是30年為周期,其中十一年為閏年,有人如果過農曆生日,有時候就可以幸運地發現自己可以光明正大的過兩個。
關於農曆和陰曆的科普就到這了,天文其實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他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明天我們來聊聊時間和太陽的關係。記得關注才能更方便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