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四個月以後,寶寶要從單純的母乳、奶粉或者混合餵養逐漸過渡到一日三餐,是他們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既要保證他們攝入的營養均衡,還要幫助他們順利斷奶。但是,寶寶的消化系統非常稚嫩,對食物的種類是很挑剔的。爸爸媽媽們在準備輔食的時候,不管是自己製作還是購買,這幾類是絕對不可以出現在寶寶輔食名單中的。
1歲前不吃蜂蜜
因為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嬰兒由於抵抗力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使用後就容易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出現噁心、腹瀉、嘔吐等症狀。等寶寶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後,方可食用蜂蜜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蜂蜜也會隱藏在餅乾、麥片中,給一歲以下寶寶吃這些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
一歲前不吃鹽
食鹽中的主要成分是鈉,可以調節人體的水鹽平衡和神經傳導。寶寶一天中吃的食物,比如奶製品、魚肉禽蛋、水果蔬菜中都包含足夠的鈉,如果在吃鹽,反而會攝入超標。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一歲以內的孩子不需要額外吃鹽,包括醬油。
1-3歲的孩子:每天身體需要700mg鈉,約合1.75克的鹽。
4-6歲孩子:每天大約需要900mg的鈉(相當於2.25g食鹽)。
寶寶攝入過多的鹽分不僅不利用鈣的吸收,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抵抗力下降,影響骨骼發育,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在給寶寶製作輔食的時候,切忌用自己的味覺去判斷寶寶是否喜歡吃,要多多培養他們習慣食物的天然口感。
1歲前不喝鮮牛奶
鮮奶的營養價值量高,但是並不適合一歲以前的寶寶,因為他們的腸胃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胃腸道內缺乏足夠的乳糖酵素來分解乳糖,所以會刺激胃腸道,影響他們的排便功能,加劇腎臟的負擔,甚至出現大便乾燥、脫水等情況。
美國兒科學會AAP:孩子滿1歲後,就可以開始給他喝全脂牛奶或者低脂(2%)牛奶,同時保證攝取均衡的輔食,另外每天的牛奶飲用量不能超過946ml。
世界衛生組織WHO:大多數滿1歲後的寶寶都可以和家人吃一樣的食物了。全脂牛奶在嬰兒的頭兩年非常重要……不建議2歲以內的嬰幼兒將脫脂牛奶作為主要食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對於13~24月齡的孩子,可以將普通鮮奶、酸奶、奶酪等作為食物多樣化的一部分而逐漸嘗試,但是建議少量進食為宜。
2歲前雞蛋適量
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對寶寶的發育成長有很多好處,但是食用過多反而不好。
12~18個月,最好單吃蛋黃,每天不超過一個。
18~24個月,可每隔一天吃一隻蒸蛋。
24個月以後,可以每天一個蒸蛋。
如果遇到消化不良時,可以將蛋黃和其他食物混合在一起,比如放在粥裡,一起食用;如果遇到寶寶出疹子,暫時不要吃雞蛋,以免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
3歲前不喝茶
茶葉中含有的大量鞣酸,會影響寶寶對蛋白質、鈣、鐵、鋅以及礦物質的吸收;而且,裡面的咖啡因也會誘發多動症。
3歲前少吃湯圓
糯米類的食物比較粘稠,三歲以下的寶寶很可能在食用過程中,黏在食道,從而阻塞呼吸道,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反而會引發病情;同時,他們也很難嚼碎裡面的花生、芝麻等。
另一方面,孩子的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的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三歲以上的寶寶,在食用的時候也要小口食用,防止大口吞食造成意外。
3歲前不吃巧克力
巧克力裡面的蛋白質含量低、脂肪含量高,並不適合孩子的正常發育需求,特別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飯前食用,很容易產生飽腹感,影響寶寶的食慾,打亂正常的生活和進食規律。同時,巧克力中的纖維素,不能刺激腸胃的正常蠕動,會影響寶寶的消化;除此之外,裡面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影響寶寶的睡眠情況,還會導致蛀牙,體內氣體增多導致腹痛。
5歲內不吃補品
雖然寶寶處於發育的關鍵時期,但是過度進補反而不好,補品中含有的激素、類激素物質,很容易讓骨骺提前閉合,幹擾生長系統,導致寶寶個子矮小,時間異常,還會引起牙齦出血、口渴、便秘、腹脹等情況。
12歲以內不吃醃製食物
首先,鹹菜、臘肉、鹹魚等醃製類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鹽分,容易誘發高血壓。
其次,醃製類的食物裡面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食用過量會引發癌症。
參考文獻
【1】劉遂謙,《寶寶餵養七課堂,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化學工業出版社,2019【2】蔣一方,《嬰幼兒營養與餵養(0~3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3】 肖彩蘭,《寶寶脾胃好,不積食 不挑食 身體棒》,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