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常識:記住不再鬧笑話的年齡稱謂匯總 附例文

2020-12-13 文史老師

襁 褓 指 未 滿 周 歲 的 嬰 兒例文: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紅樓夢》清代: 曹雪芹

孩 提 指 二 三 歲 的 兒 童例文: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 》唐代: 韓愈

齒 齔 、始 齔 指 兒 童 換 牙 時 , 七八 歲 左 右例文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先秦: 列禦寇

垂 髫 指 三 四 歲 至 八 九 歲 的 兒 童例文: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 魏晉: 陶淵明

總 角 指 八 九 歲 至 十 三四 歲 的 少 年例文:總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先秦的《氓》

豆 蔻指 女 子 十三 四 歲例文:娉(pīng)娉嫋(niǎo)嫋十三餘,豆蔻(kòu)梢(shāo)頭二月初。----《贈別二首·其一》唐代:杜牧

及 笄 指 女 子 十 五 歲例文:「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聊齋志異·胭脂》蒲松齡

束 發 指 男 子 十 五 歲例文:餘自束髮讀書軒中---《項脊軒志》歸有光

加 冠 、弱 冠 指 年 已 二 十的 成 年 男 子:例文:無路請纓(yīng),等終軍之弱冠;----《滕王閣序》王勃

而 立三 十 歲 ; 不 惑 四 十 歲 ; 知 天 命 五 十 歲;花 甲 、耳 順 六 十 歲例文: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

古 稀七 十 歲例文: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曲江二首》 唐代: 杜甫

耄耋 八 九 十 歲 , 指高 壽 、 老 年例文:「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對酒歌》曹操

期 頤 一 百 歲例文: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初夏幽居雜賦 》 宋代: 陸遊

年齡稱謂總表

中考語文:詩詞鑑賞中的情感把握方法與技巧 附教學實例

中考語文:詩詞鑑賞之鍊字題與情感把握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1

2020年中考:中國近代史考點梳理 初中歷史知識 匯總

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考點積累一詞多義「之」多少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之修辭手法賞析題型解題方法和答題技巧

相關焦點

  • 有趣的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顯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 史上最全高考古文「文化常識」匯總,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有沒有人對古文文化常識特別感興趣?看清題目,可不是考古哦!古文文化常識其中有一些知識特別有趣,如果你讀進去了,你會發現真的「漲」知識啦!今天,學姐就特別想給大家分享這份寶藏資料,史上最全的古文文化常識匯總,幫你理解記憶古文中出現的詞語,在閒暇之餘還能學到東西!由於篇幅限制,學姐只上傳了部分資料。
  • 這些常識,你需要知道:關於年齡稱謂的常識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裡,古代稱謂常識是很有趣,也很常用的知識。無論是高考語文,還是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當中的常識,都能用上。哪怕是平時追劇,追小說也很有用哦!一起來學學古代稱謂常識吧!關於年齡稱謂從小到大排列:襁褓是指不滿周歲的嬰兒。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古代年齡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從這周開始,小編會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的乾貨,大家記得點讚收藏,一起感受時間的魔力吧。
  • 國學知識:你應該懂得的各種年齡稱謂
    《中國人應知的國學知識》這本書中指出,古人在提到年齡的時候,一般不直接說年歲,而是以固定的稱謂來代指。例如,我們閱讀古典著作或者古風作品時,常常會看到描寫年齡的句詞「小女子,年方二八」,這裡的「二八」是古漢語中年齡的稱謂,如果是並舉兩數,那麼就以其乘積表數。因此,年方二八,意思小姑娘剛剛16歲。
  • 【漲知識】必須了解的國學常識匯總大全
    【漲知識】必須了解的國學常識匯總大全 2019-08-0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的文明長河也催生了我們中國最優(fu)秀(za)的國學文化,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怎麼也搞不清楚的年齡稱謂,一度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問號。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古代的年齡稱謂有哪些。(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古人年齡的稱謂有哪些,一起漲知識吧
    現代人每年都會過生日,從出生時算起,過一年長一歲,我們通常只用數字來記述我們的年齡。而在古代,從嬰兒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生命分成了許多階段,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而是用其他稱謂表示。古人對於年齡的稱謂很講究,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叫法。
  • 教資備考——古代特殊稱謂之職業、年齡、尊稱大匯總
    二、知識點講解三、試題演練【單選題】1.對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再多一度春秋」中隱含的年齡是(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代年齡稱謂的理解。古代,60歲稱為花甲之年,70歲是古稀之年。題幹中「花甲重逢」是指兩個花甲年,共120歲,「三七歲月」是指21年,總共141歲。「古稀雙慶」是指兩個古稀年,共140歲,「多一度春秋」是指1歲,總共141歲。綜上所述,對聯中隱含的年齡是141歲,故本題選C選項。
  • 16個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單是年齡就有很多稱謂,關於16個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呢?別不重視,因為在各種考試中,這些稱謂作為常識會被經常考到,一起來學習吧!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 2020貴州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中國古代年齡稱謂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在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中常識題中也會涉及到考察。在中國古代,關於年齡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從嬰兒到青年,從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說法,古代人的年紀一般不用數字表示,一般不會直接說出某人幾歲,而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用不同的稱謂。今天就帶領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稱謂: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道姑的稱謂起源(附:道教的三不問)
    【點擊標題下「內丹」「更多消息」】頭條道醫者,法自然可醫天、醫地、醫國、醫民、醫性、醫心···(道醫總論類)二條七門精品課集錦,由此入道也逍遙(課程介紹)三條道姑的稱謂起源(附:道教的三不問)(趣味常識類)四條略談道教的稱謂和稱呼(趣味常識類)五條奇經八脈之論玄竅(修煉玄關類)六條980元尋道網熱門精品課集錦(1)(課程介紹
  • 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
    在中國古代,古人的年齡並不用具體的數字體現,而是使用其他的稱謂來指代。不同的年齡,對應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也沿用到了今天。那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等到兒童年齡稍大,不再能札髮髻,頭髮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始齔:按照正常的生理現象,小孩七八歲的時候開始換牙,「始齔」就成了換牙年齡小孩的代稱。豆蔻:特意女子十三四歲,杜牧的詩裡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的詩句。
  •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家風文化】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匯總!語文試卷常考,一篇用三年,記住穩拿分
    親愛的同學們~高考語文有這麼一道題,關於語文文學常識的題,分值不算高,但是沒有多少同學能答對,這就拉開了你與學霸之間的距離!高考差0.5分你都有可能調檔,所以,一道6分題,不能輕易丟掉!今天學姐給大家整理一份《高中語文文學常識匯總資料》,大家不必刻意去背,但是一定要用零散時間去整理、記憶~記住,這6分穩拿到手!
  • 古人時期的年齡稱謂
    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紀念意義的,所以古人就根據每個年齡段表現出來的特徵,從而賦予了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更形象、詩意的表現了人們在那個年齡段的特點。嬰兒人初生叫嬰兒或嬰孩。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笄: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破瓜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也稱作破瓜之年或者破瓜年華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為「破瓜之年」。
  •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唐宋古文運動特點及代表人物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唐宋古文運動特點及代表人物 2012-10-08 16:3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品古文之韻——如何學好文言文
    雖說現在已是白話文的天下,但古文中不乏優秀篇章,不懂古文難品其韻味。為了讓每一代人不忘古文魅力,在語文課本中收錄了許多優秀的古文篇章,或說理,或敘事,或抒情。許多人回憶起少年學習,數學公式不一定記得多少,但總有幾篇印象深的文章。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或者說,是語言的魅力,它早已融入你的氣質和見識中,旖旎著少年的時光。
  • 古代對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稱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見
    現代社會通常把人的一生分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幾個階段,可你知道在古代,人的一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稱謂詞語,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由這麼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喲。(二)孩提在古代,指2-3歲的兒童,「孩」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在《說文解字》裡有「孩,古文咳從子」之句,指的是小兒笑貌,也就是小兒笑的咳咳之聲。而「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4|朋友關係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代常見朋友關係稱謂,大家記得收藏喔。【忘年之交】打破年齡、輩分的差異而結成的朋友。【竹馬之交】從小在一起玩的異性朋友。「竹馬之交」出自李白《長幹行》: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