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中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2020-12-10 第一財經

12月5日,「十四五規劃與思想強國——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新時代中國智庫應在成果傳播上增加國際影響力。中國在國際傳播領域中屬於後來者,這是由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決定的,西方國家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充滿成見,要突破西方國家既有的認知、評價藩籬,智庫就要參與到國際輿論的議程設置中,從而提升國家話語權和影響力。新時代中國智庫應在參與設置上促進國際凝聚力。中國智庫作為國際現行體系中重要的參與者,應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多元的世界觀,設置更多有利於凝聚共識形成的倡議和議題,在國際合作中不斷努力尋找合作發展最大公約數和利益交匯點,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此外,中國智庫在國際方案的合作執行方面應建言獻策,注重協同力的形成,達成問題的合理解決。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做主旨發言時提到,疫情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全球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經濟全球化遭到冷風、逆流。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個別大國,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至挑動新冷戰,國際矛盾、地區衝突明顯增多,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當下的「動蕩變革期」,當務之急必須要儘快遏制疫情、戰勝疫情,中心任務是要促進世界經濟的恢復發展,迫切要求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劉細文從多方面闡述了自己在智庫研究方面的見解。第一,倡導學者和智庫可以多學科地研究實際問題。國外很多思想的提出往往是多學科、多方向、多領域的碰撞下形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今年的改革中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專門成立交叉科學部。第二,做一些深度分析時發現數據不足是面臨的最大問題。不僅僅是社會科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同樣也是如此,很多開展研究的科學數據都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要組織規範的學術研究,充分加強數據的積累。第三,智庫研究中要做議題的研究和議題的設置,更多時候只有設置好議題才有話語權。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李剛表示,智庫想要形成國際影響力,一定要有真誠有效的溝通。英語是國際智庫的工作語言,中國絕大多數的智庫都使用中文作為工作語言,只滿足於本地的影響力則沒有問題,但在追求國際影響力方面語言就成為障礙。「最近我們調查了1618份智庫的研究報告,其中有英文版的報告佔比不到1%。西方想了解中國的數據是非常困難的,只有了解才可能產生理解,才可能產生諒解和肯定。」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認為,智庫和思想界要鼓勵批評。「思想的力量在於批評,思想的戰鬥力也在於批評。只有批評才能使我們的思想在世界上更流通,也才能使國際社會更加清楚地認識中國。」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柳棽):12月5日,「十四五規劃與思想強國——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此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承辦。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與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中華智庫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翟琨 記者 孫萌 曾江)11月25日,《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今年是《報告》在全國發布的第四年。該報告是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協同創新的成果,也是目前西部地區首家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智庫報告。  《報告》對2017年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各類智庫的影響力進行了評價。《報告》採用主客觀數據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從決策、專業、輿論、社會和國際影響力五個維度,對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480家智庫的影響力進行了評價。
  • 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
    大疫情、大變局呼喚大團結、大作為  ——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樂玉成,2020年12月5日)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違背多邊貿易規則,揮舞關稅大棒,導致世貿組織停擺的不是中國;破壞國際抗疫合作,退出並斷供世衛組織的不是中國;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威脅「掀翻牌桌」的也不是中國。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歷來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全球治理的貢獻者,國際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有人說中國在國際上四面樹敵。這不是事實。
  • 李剛:智庫要用國際社會熟悉的形式來影響國際社會
    12月5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教授李剛出席「思想強國:未來五年的中國與世界」大會討論環節。以下整理了他的發言。溝通才能賦能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 陳明鍵:發揮智庫作用 講好中國故事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陳明鍵在世界著名智庫——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做訪問學者。期間,他對智庫的運作體系、作用發揮、重要影響力有了切身的體會。「訪學拓寬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創新了我的思維。對我的工作、生活都產生了重要有益影響,也進一步增強了我仰望星空的家國情懷。」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
    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經濟社會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持續提高,居世界的位次不斷前移,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 建強新型智庫 服務國際治理
    日前,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公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下稱「廣外」)的「中國翻譯理論發展史研究」「制度型開放與全球經濟治理制度創新研究」「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3個項目入選,立項數居全國第25,全省排名第三。
  • 【智庫研究】皮尤研究中心:美國著名民調型智庫
    通過這些新型社交媒體,公眾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該中心的民調結果和專家觀點,進而影響和引導公眾輿論,更好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了該中心的政策諮詢影響。6 對我國智庫建設的啟示作為專注於民調領域的高端、專業型智庫,PRC 充分利用自身的國際影響力,通過民調的方式對公眾生活和國際輿論產生了巨大影響,為美國增進傳播力、爭奪在國際輿論中的話語權和主動權起到了巨大作用。
  • 藍迪國際智庫平臺代表團出席中國伊朗企業合作研討會
    2016年5月30日上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博士率領的藍迪國際智庫平臺代表團參加在德黑蘭舉辦的中國伊朗企業合作研討會,該研討會由伊朗-中國商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共同主辦,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大使龐森先生,伊朗-中國商會主席阿斯加羅阿迪(Asgaroladi)先生、
  • 藍迪國際智庫榮獲2019年度「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優秀理事...
    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作致辭。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 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受邀出席此次論壇,並在會上作致辭和匯報工作。她對剛剛圓滿結束的中哈共建「一帶一路」國際高級研修班(以下簡稱「中哈研修班」)作了工作回顧。
  • 中國最具影響力智庫TOP20以何見長?
    近日,由零點國際發展研究院與中國網聯合發布了《2014中國智庫影響力報告》,該報告採用四類影響力指標:專業影響力、政府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並根據四類客觀指標結合主觀指數算出智庫得分。是中國第一份用客觀指標來構建公允的智庫評價體系的報告。在中國智庫綜合影響力前20名中,官方智庫、民間智庫、高校智庫「三分天下」。雖然官方智庫仍是主角,但新型智庫風頭很勁。
  • 國際智庫|國外學者談「去全球化」及幾點思考
    同時,各方對中國改革開放高度關注,認為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和開放進程與美國對WTO改革的態度,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的權威性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國應高度關注全球化發生的新變化,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對抗「去全球化」,加快構建高質量的市場經濟體系,加強與國際智庫的深入交流與溝通,採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宣傳我國改革開放新舉措。
  • 智庫建設的新長徵路
    目標管理法,目標管理的關鍵是設定智庫戰略總目標,核心在於將各項目標予以整合,以目標來統合各部門各團隊和個人的不同工作活動及其貢獻,從而實現智庫戰略總目標。關鍵績效指標法主要集中在決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乃至學術影響力的衡量上。
  • 中國智庫如何參與決策?官方智庫被指缺乏獨立性
    相比之下,民間智庫的聲音就不是那麼容易反映到決策層。在遲福林看來,通過和媒體合作,可以把一些建議呈給相關部委和領導。  另外一個方式是舉辦高水平的研討會,也可以擴大民間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從而增加對決策的影響力。
  • 孫曉萌:區域研究智庫發展應借鑑國際經驗
    (中國網記者 時暢)2019年12月17日,「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孫曉萌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她的演講內容。我的發言題目是《區域研究智庫的發展路徑與國際經驗的借鑑》,國際經驗主要以英國的幾家智庫、高校為例。
  • 劉偉:中國智庫須在闡釋力、想像力與創造力上彰顯新氣象
    12月17日,劉偉在出席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時致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並處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方位。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要求,這也為新時代的中國智庫的建設提出了研究方向和新的使命。
  • 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
    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士階層促進了智庫雛形類機構的進一步發展。藉助「遊說外交」和「遊學」的形式,智庫雛形類機構實現了諸侯國之間的思想流動。這種傳播以跨區域的意見領袖為核心,以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為載體,形成了內部互動及向外輻射的思想聚合機制。在周遊列國期間,孔子通過遊說,向諸侯國國君推廣其治國理政理念。他以「遊學」方式擴大其私學的影響力,吸引了眾多來自其他諸侯國的弟子。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編者按 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 北京這所大學國際影響力位居前三!
    日前,西北大學&34;高校智庫研究項目組、陝西高校&34;智庫聯盟、&34;大學智庫聯盟、西北大學哈薩克斯坦研究中心、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聯合召開成果發布會,發布了《中國高校&34;智庫影響力報告》,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在綜合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排名中位列前三。
  • 茁壯成長的智庫新力量
    在「全球最值得關注智庫排名100強」榜單中,上榜的4家中國智庫中有3家為社會智庫,分別為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     ——在「中國社科院榜單」中位列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