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考:同餘問題中的剩餘定理

2020-12-15 人民網教育

餘數問題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同餘問題,在同餘問題解決過程中,推薦代入法和口訣法兩大類。其中口訣法是公倍數做周期,餘同取餘,和同加和,差同減差的應用,但是有時候會出現餘不同,和不同並且差也不同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採用剩餘定理進行解決。下面就由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為大家進行詳細講解。

剩餘定理的原理是在「孫子問題」現代數論中的一個一次同餘問題,它最早出現在我國公元四世紀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孫子算經》卷下「物不知數」題說:有物不知其數,三個一數餘二,五個一數餘三,七個一數又餘二,問該物總數幾何?顯然,這相當於求不定方程組

N=3x+2,N=5y+3,N=7x+2

的正整數解N,或用現代數論符號表示,等價於解下列的一次同餘組:

《孫子算經》所給答案是N=23。由於孫子問題數據比較簡單,這個答數通過試算也可以得到。但是《孫子算經》並不是這樣做的。「物不知數」題的術文指出解題的方法:三三數之,取數七十,與餘數二相乘;五五數之,取數二十一,與餘數三相乘;七七數之,取數十五,與餘數二相乘。將諸乘積相加,然後減去一百零五的倍數。列成算式就是:

N=70×3+21×3+15×2-2×105。

這裡105是模數3、5、7的最小公倍數,容易看出,《孫子算經》給出的是符合條件的最小正整數。對於一般餘數的情形,《孫子算經》術文指出,只要把上述算法中的餘數2、3、2分別換成新的餘數就行了。以R1、R2、R3表示這些餘數,那麼《孫子算經》相當於給出公式

N=70×R1+21×R2+15×R3-P×105(p是整數)。

孫子算法的關鍵,在於70、21和15這三個數的確定。後來流傳的《孫子歌》中所說「七十稀」、「廿一枝」和「正半月」,就是暗指這三個關鍵的數字。《孫子算經》沒有說明這三個數的來歷。實際上,它們具有如下特性:

也就是說,這三個數可以從最小公倍數M=3×5×7=105中各約去模數3、5、7後,再分別乘以整數2、1、1而得到。假令k1=2,K2=1,K3=1,那麼整數Ki(i=1,2,3)的選取使所得到的三數70、21、15被相應模數相除的時候餘數都是1。由此出發,立即可以推出,在餘數是R1、R2、R3的情況下,

綜合以上三式又可得到

因為M=3×5×7可被它的任一因子整除,於是又有:

這裡P是整數。這就證明了《孫子算經》的公式。應用上述推理,可以完全類似地把孫子算法推廣到一般情形:設有一數N,分別被兩兩互素的幾個數a1、a2、……an相除得餘數R1、R2、……Rn,即

N≡Ri(modai)(i=1、2、……n),

只需求出一組數Ki,使滿足

那麼適合已給一次同餘組的最小正數解是

(P是整數,M=a1×a2×……×an),這就是現代數論中著名的剩餘定理。如上所說,它的基本形式已經包含在《孫子算經》「物不知數」題的解法之中。不過《孫子算經》沒有明確地表述這個一般的定理。

剩餘定理的原理比較繁瑣,不如直接套用解題方法進行快速解題更能解決行測中的類似問題。下面給出一些例題,對剩餘定理的解題方法加以熟練:

【例1】一個數被3除餘1,被4除餘2,被5除餘4,這個數最小是多少?

【解析】題中3、4、5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4,5〕=20;〔3,5〕=15;〔3,4〕=12;〔3,4,5〕=60。
   為了使20被3除餘1,用20×2=40;
       使15被4除餘1,用15×3=45;
       使12被5除餘1,用12×3=36。
   然後,分別乘以他們的餘數:40×1+45×2+36×4=274,
   因為,274>60,所以,274-60×4=34,就是所求的數。
【例2】一個數被3除餘2,被7除餘4,被8除餘5,這個數最小是多少?

       在1000內符合這樣條件的數有幾個?
【解析】題中3、7、8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7,8〕=56;〔3,8〕=24;〔3,7〕=21;〔3,7,8〕=168。
   為了使56被3除餘1,用56×2=112;
       使24被7除餘1,用24×5=120;
       使21被8除餘1,用21×5=105;
   然後,112×2+120×4+105×5=1229。
   因為,1229>168,所以,1229-168×7=53,就是所求的數。
   再用(1000-53)/168得5, 所以在1000內符合條件的數有5個。
【例3】一個數除以5餘4,除以8餘3,除以11餘2,求滿足條件的最小的自然數。
【解析】題中5、8、11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8,11〕=88;〔5,11〕=55;〔5,8〕=40;〔5,8,11〕=440。
   為了使88被5除餘1,用88×2=176;
       使55被8除餘1,用55×7=385;
       使40被11除餘1,用40×8=320。
   然後,176×4+385×3+320×2=2499,
   因為,2499>440,所以,2499-440×5=299,就是所求的數。
【例4】有一個年級的同學,每9人一排多5人,每7人一排多1人,每5人一排多2人,問這個年級至少有多少人 ?
【解析】題中9、7、5三個數兩兩互質。
     則〔7,5〕=35;〔9,5〕=45;〔9,7〕=63;〔9,7,5〕=315。
   為了使35被9除餘1,用35×8=280;
       使45被7除餘1,用45×5=225;
       使63被5除餘1,用63×2=126。
   然後,280×5+225×1+126×2=1877,
   因為,1877>315,所以,1877-315×5=302,就是所求的數。

對剩餘定理問題進行直接套用的方式是解決此類題目最快的方法,希望考生記住解題步驟,進行相關問題的解決。

來源:華圖教育

相關焦點

  • 數學教育定理-同餘定理
    同餘理論常被用於數論中。最先引用同餘的概念與符號者為德國數學家高斯。同餘理論是初等數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整數問題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同餘來論證某些整除性的問題是很簡便的。同餘是數學競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972年,在一份阿拉伯手稿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正整數n何時能成為一個由三個有理平方數形成的等差數列的公差,也就是說x-n,x,x+n都是平方數。
  • 數學教育定理--中國剩餘定理
    孫子定理是中國古代求解一次同餘式組(見同餘)的方法。是數論中一個重要定理。又稱中國餘數定理。
  • 數學運算之同餘定理
    數學運算中常用的四大思想中講到了整除思想。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解一下餘數和同餘定理:一、餘數被除數/除數=商……餘數正負餘數絕對值加和=除數二、同餘定理幾個整數除以同一個除數,若餘數相同,則這幾個整數同餘。
  • 數論之三大餘數定理及同餘問題
    許多孩子都接觸過餘數的有關問題,並有不少孩子說「遇到餘數的問題就基本暈菜了!」餘數問題主要包括了帶餘除法的定義,三大餘數定理(加法餘數定理,乘法餘數定理,和同餘定理),及中國剩餘定理和有關棄九法原理的應用。
  • 2019甘肅省考行測數量關係答題技巧:同餘定理靈活應用
    2019甘肅省考行測數量關係答題技巧:同餘定理靈活應用 2019甘肅省公務員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比較好的備考甘肅省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準備了豐富的行測和
  •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關於剩餘定理的巧妙應用
    行測考試中關於剩餘定理的巧妙應用  中國古代著名數學著作<孫子算經>記載,"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此問題為中國剩餘定理的原型。
  • 行測數學運算難點擊破之"同餘與剩餘"
    行測數學運算難點擊破之"同餘與剩餘"   在整數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與不能整除兩種情況。當不能整除時,就產生餘數。其中,餘數總是小於除數,即0≤d  一、同餘  兩個整數a、b,若它們除以整數m所得的餘數相等,則稱a、b對於m同餘。  例如,3除以5的餘數是3,18除以5的餘數也是3,則稱23與18對於5同餘。  對於同一個除數m,兩個數和的餘數與餘數的和同餘,兩個數差的餘數與餘數的差同餘,兩個數積的餘數與餘數的積同餘。
  • 「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
    原標題:南宋數學家秦九韶:「中國剩餘定理」的開創者他所著《數書九章》,被稱為「算中寶典」他善於創新,用數學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德國數學家高斯提出的同餘理論,是數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他的理論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也代表著當時世界上數學研究的先進水平。秦九韶是南宋四川人,是我國古代宋元數學研究高峰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古代數學集大成者,被譽為「宋元數學四大家」之一。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秦九韶是唯一一位來自科學領域的歷史名人。
  • 2020安徽農商行行測備考技巧:數量關係題目中同餘定理的應用
    2020安徽農商行行測備考技巧:數量關係題目中同餘定理的應用 同餘在考試的時候也會經常性的出現,它一般都是與整除思想相結合的,在備考的過程中要分清楚同餘的幾種情況,同餘特性經常會與中國剩餘定理混淆,所以在備考時要抓住兩者的區別點,避免考試時出錯。
  • 漫談中國剩餘定理
    中國剩餘定理又稱孫子定理,《孫子算經》中給出了其簡單形式的表述及解答: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
  • 同餘定理
    這一期,我們來學習同餘定理。「同餘」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德國數學家高斯發明的,在數學上,尤其是數論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首先我們還是從例題講起。
  • 2015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剩餘定理問題(2)
    2.一般情況   用同餘特性解題   【例題4】三位數的自然數P滿足:除以3餘2,除以7餘3,除以11餘4,則符合條件的自然數P有多少個?根據同餘特性可知,等式左邊的餘數10n-4應與等式右邊的餘數4,15,26等數值相等。因為n要取整數,所以取10n-4=26可以得到n=3代入①式得到P=59,所求的59這個數是滿足題幹三個條件的最小數,所以,滿足題幹三個條件的數 P=231n+59(n=1,2,3……),所以在三位數以內的數有290,521,752,983四個數。選擇B項。
  • 一周一定理No.1 中國剩餘定理
    我們都提到了中國剩餘定理,雖然我曾在從射鵰到九章——在天大理學院物理系的通俗報告介紹過,但有點浮光掠影,我們想在此詳細介紹一下。中國剩餘定理:設正整數m1,m2,…,mn兩兩互素,則下述同餘方程組事實上,方程 (*) 的通解為x=r1M1x1+…+rnMnxn+kM,k∈Z  (#)其中Mi=M/mi,而xi是同餘方程Mixi≡1(mod mi)    (*i)的一個特解,因而可以用求一術得出。簡單地說,中國剩餘定理將一個同餘方程組(*)的求解,歸結為多個一次同餘方程(*i)的求解,而後者可以用求一術來求解。
  • 2015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數量關係之剩餘定理問題
    公考命題庫丨行測備考丨申論備考丨直播講座丨QQ群:259442655 丨關注微信:hljhtjy   2015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即將啟動,黑龍江省公務員考試網(http://hlj.huatu.com/)整理了行測各模塊技巧
  • 2018廣東公務員考試之數量關係同餘定理靈活應用
    > 廣東公務員考試:2018廣東公務員即將開始布,廣東中公教育為廣大參加省考的考生準備了2018廣東公務員考試之數量關係同餘定理靈活應用。
  • 2018軍轉幹行測備考:中國剩餘定理
    為了幫助考生熟悉行測複習內容,中公教育軍考網為您提供【數量關係】答題技巧,供廣大考生學習。更多有關軍轉幹考試資料請關注北京軍轉幹考試網。 (一)通用公式一元線性同餘方程組問題最早可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公元5世紀)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
  • 中國剩餘定理應用詳解
    中國剩餘定理又稱孫子定理,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
  • EXCEL軟體 | 中國剩餘定理 | 一次同餘方程組
    上一期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中國剩餘定理。玻璃球的實例用語言敘述很簡單,數學家提升了它的理論高度,把它歸結為一次同餘方程的求解問題。上一期我還總結出了計算公式。本期在這個公式的基礎上利用EXCEL進行計算,很簡單方便。涉及EXCEL中的內置函數——取整函數 INT( )。我們會把公式埋入EXCEL單元格中。本期其實是教您把數學計算與計算機軟體操作結合起來。
  • 韓信點兵,物不知數和中國剩餘定理
    為了統計剩餘士兵的個數,韓信令士兵3人一排,多出2人;5人一排,多出4人;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據此很快說出人數:1049人。漢軍本來就十分信服韓信大將軍,經此之後就更加相信韓信是「天神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鼓聲喧天,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漢軍步步緊逼,楚軍亂作一團,大敗而逃。韓信由此名揚天下,被後世譽為「兵仙「,「神帥」。
  • 數量關係常考知識第三關——同餘定理
    同餘定理:核心口訣:餘同取餘,和同加和,差同減差,公倍數作周期餘同:「一個數除以4餘1,除以5餘1,除以6餘1」,則取1,表示為60+1和同:「一個數除以4餘3,除以5餘2,除以6餘1」,則取7,表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