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點兵,物不知數和中國剩餘定理

2020-12-15 中科院物理所

1 韓信點兵問題

這個問題首先要從一個叫做「韓信點兵」的故事說起。

秦末時期,楚漢相爭,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有一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為了統計剩餘士兵的個數,韓信令士兵3人一排,多出2人;5人一排,多出4人;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據此很快說出人數:1049人。漢軍本來就十分信服韓信大將軍,經此之後就更加相信韓信是「天神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鼓聲喧天,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漢軍步步緊逼,楚軍亂作一團,大敗而逃。韓信由此名揚天下,被後世譽為「兵仙「,「神帥」。

那麼韓信是如何快速算出士兵人數的呢?韓信點兵問題可以用現代數學語言描述如下:若士兵人數是,則有除以3餘2,除以5餘4,除以7餘6.

我們也可以用同餘式來表示這個問題:

我們發現,若將,則可以同時被3、5、7整除,即

所以一定是3、5、7的最小公倍數的整數倍,由於3、5、7兩兩互素,則

所以

其中是正整數,當時

這樣,韓信就計算出了剩餘士兵的人數。

2 孫子算經與物不知數問題

實際上,這類問題就是在求解初等數論中的同餘方程組。在數學史上韓信點兵問題也被稱為物不知數問題,最早記載於一千多年前的《孫子算經》中: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轉化為現代數學語言,即解整數滿足的同餘式

這個問題和上文所說的韓信點兵問題類似,但是,它不具備上一個問題那麼好的性質,因為無論使加上或減去一個數,都無法同時被3、5、7整除。那麼,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宋朝數學家秦九韶於1247年《數書九章》卷一、二《大衍類》對「物不知數」問題做出了完整系統的解答。明朝數學家程大位將解法編成易於上口的《孫子歌訣》: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支(二十一),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使得知。

這首詩的意思是:將除以3得到的餘數乘以70,將除以5得到的餘數乘以21,將除以7得到的餘數乘以15,全部加起來後除以105得到的餘數就是答案。

根據這個算法,可得:

因此物不知數問題的最小正整數解即為,事實上,23確實滿足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這個問題的通解為

其中是自然數。

3 中國剩餘定理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是一般情況,該如何處理呢?例如,有同餘式:

我們把這個問題分解成三個同餘式方程組

那麼初始問題就有最小正整數解

因此只要能找到滿足條件的即可。以為例,由同餘式可得,

因此

所以存在使得

因此

其中的存在性可以證明,因為有如下定理:

若,則必然存在使得

對於這個定理的證明,可以考慮集合中的最小正整數,只要證明這個最小正整數就是1即可。

考慮其中最小的正整數,,只需證明且,由於互素,所以只能為1.

這件事可以用反證法證明:若不能整除,則必有

因此

因此餘數也可以表示成一個整數乘以加上另一個整數乘以的形式,又因為是小於的,這就和最開始的假設是最小的正整數相矛盾了,因此必有

因此存在性得證。

事實上這樣的不僅存在,而且也比較好尋找,其中70就是既能被5、7同時整除又能除以3餘1的最小正整數,所以,同理可得,,因此這類問題就有了通解:

原來上面的古詩中出現的70、21、15這三個數是這麼來的!

一般來講,給定個不同的素數,則同餘方程組

一定是有解的,求解這個問題只需構造基礎解系:

因此有

因為都是素數,因此的存在性是顯然的。

求解上述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就稱為「中國剩餘定理」,又稱為「孫子定理」。

中國剩餘定理的傳播最早在1852年由英國來華傳教士偉烈亞力將《孫子算經》中「物不知數」問題的解法傳至歐洲。1874年,英國數學家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關於同餘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稱之為「中國剩餘定理」,成為了初等數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定理。

來源:大小吳的數學課堂

編輯:荔枝

相關焦點

  • 韓信點兵與中國剩餘定理
    韓信點兵在數學典籍《孫子算經》中,有許多著名的數學問題。其中最有名的是「雞兔同籠」問題。除此之外,另一個流傳很廣的經典問題,被後人稱為「物不知數」問題:「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 韓信點兵的奧秘:中國剩餘定理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軍事家,民間流傳著許多他的故事,韓信點兵便是其中之一。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一次,韓信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後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
  • 用scratch編程來解「中國餘數定理——韓信點兵問題」
    這道題叫「中國餘數定理」,又叫「孫子定理」,又叫「韓信點兵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智慧結晶。】在中國古代數學典籍《孫子算經》中,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經典問題,被後人稱為「物不知數」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
  • 韓信點兵:用Scratch巧解奧數題
    韓信點兵:用Scratch巧解奧數題標籤:難度中級;數學;枚舉;韓信點兵;奧數;韓信點兵我國古代有一道流傳於民間的趣味算術題,叫做「韓信點兵」。相傳有一次,韓信率領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而漢軍也死傷約四五百人,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當漢軍走到一個山坡時,收到戰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韓信馳上高坡觀看,只見遠方塵土飛揚,敵軍來勢洶洶。漢軍大戰之後十分疲憊,此時敵兵襲來,不免人心惶惶。韓信仔細地觀看敵方,發現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
  • 數學教育定理--中國剩餘定理
    一元線性同餘方程組問題最早可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公元5世紀)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孫子算經》中首次提到了同餘方程組問題,以及以上具體問題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數學文獻中也會將中國剩餘定理稱為孫子定理。
  • 「韓信點兵法」和中國剩餘定理
    中國古代數學有幾項研究曾經遠遠領先於世界,被西方稱為「中國剩餘定理」的算法就是其中之一。
  • 聽說過「韓信點兵」的故事嗎?
    除此之外,另一個流傳很廣的經典問題,被後人稱為「物不知數」問題:「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意思是說:有一堆物體不知道有幾個。如果三個三個分組,最後會剩下2個;如果五個五個分組,最後會剩下3個;如果七個七個分組,最後會剩下2個。問這些物體一共有幾個?
  • 中國古代史上最完美和最值得驕傲的數學成果:中國剩餘定理
    文將介紹中國古代最完美和最值得驕傲的數學成果「中國剩餘定理」,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和學生能重視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並通過對中國剩餘定理的了解和學習喜歡上數論。中國剩餘定理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完美和最值得驕傲的數學成果,它是中國對世界數學思想史的重要貢獻。但很遺憾,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已經不學這部分知識。距我當年學習這部分內容已經近三十年了,我不知道我們的數學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和學習一下這個數論中的著名定理「中國剩餘定理」。
  • 中國剩餘定理!唯一以中國名字命名的數學定理
    這乃聞名於世的「物不知數」問題,記載於《孫子算經》(成書於公元 67-270 年之間),被譽為中國古代數學之經典。用現代數學語言表述為:「有一個數,被3除餘2,被5除餘3,被7除餘2,問這個數是多少?可能有些朋友對這個問題的解法還不是很理解,這裡我們引入現代數學的觀點,讓大家更好的理解「物不知數」問題的精髓,為閱讀下文做好鋪墊!
  • 中國剩餘定理應用詳解
    中國剩餘定理又稱孫子定理,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卷下第二十六題,叫做「物不知數」問題,原文如下: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即,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餘二,求這個整數。
  • 韓信點兵:1000多士兵,韓信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清點出具體人數?
    韓信(未知-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韓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在這其中,「韓信點兵」 這個故事包含一個非常著名的數學問題。「韓信點兵」在數學上又被稱作中國利餘定理或是孫子定理。那麼韓信點兵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又是如何快速點出人數的呢?其具體由來是這樣的:據說秦朝末年的時候,戰火四起,楚漢相爭。在一次戰鬥中,韓信率領著1500名將士同楚軍將領李鋒的軍隊交戰。
  • 小學數學教程之——中國剩餘定理及餘數性質
    此類問題我們可以稱為「物不知其數」類型,又被稱為「韓信點兵」。(相傳漢高祖劉邦問大將軍韓信統御兵士多少,韓信答說,每3人一列餘1人、5人一列餘2人、7人一列餘4人、13人一列餘6人……。劉邦茫然而不知其數。)
  • 一周一定理No.1 中國剩餘定理
    作者 | 林開亮在最近推出的兩篇文章①微積分之前奏1: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②算命是胡扯,猜姓卻不然中,我們都提到了中國剩餘定理中國剩餘定理:設正整數m1,m2,…,mn兩兩互素,則下述同餘方程組簡單地說,中國剩餘定理將一個同餘方程組(*)的求解,歸結為多個一次同餘方程(*i)的求解,而後者可以用求一術來求解。那麼,什麼是求一術呢?我們表述成一個算法的形式:求解方程
  • 2020銀保監會考試行測備考:淺析剩餘定理的應用
    2020銀保監會考試行測備考:淺析剩餘定理的應用 今天,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整理了:2020銀保監會考試行測備考:淺析剩餘定理的應用,供各位考生參考。
  •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關於剩餘定理的巧妙應用
    行測考試中關於剩餘定理的巧妙應用  中國古代著名數學著作<孫子算經>記載,"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此問題為中國剩餘定理的原型。
  • 2020甘肅省考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淺析剩餘定理的應用
    2020甘肅省考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淺析剩餘定理的應用 甘肅公務員考試科目主要《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數量關係:淺析剩餘定理的應用,
  • 2018軍轉幹行測備考:中國剩餘定理
    2018北京軍轉幹筆試提升課程軍轉幹行測數量關係:數量關係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關係包含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兩個重要內容,是行測考試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幫助考生熟悉行測複習內容,中公教育軍考網為您提供【數量關係】答題技巧,供廣大考生學習。
  • 2013年浙江省考:同餘問題中的剩餘定理
    餘數問題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同餘問題,在同餘問題解決過程中,推薦代入法和口訣法兩大類。其中口訣法是公倍數做周期,餘同取餘,和同加和,差同減差的應用,但是有時候會出現餘不同,和不同並且差也不同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採用剩餘定理進行解決。下面就由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為大家進行詳細講解。
  • 韓信點兵背後的數學故事
    韓信點兵的典故出自《史記》。漢高祖劉邦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陛下你最多能帶十萬兵吧!」漢高祖聽了不大高興,於是問:「那你呢?」韓信非常驕傲地說:「我來點兵,當然是多多益善!」劉邦心中更加的不高興了,就想了個方法為難韓信。
  • 【每日謎題】韓信點兵
    喜歡加極品微信:82156每日謎題:韓信點兵題目類型:數學天地題目難度:★★★☆☆韓信是秦朝末年漢王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有一次韓信帶領1500名士兵打仗,戰中有四五百人死傷。戰後,韓信把隊伍整理了一下,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果多出2名;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果多出3名戰士;最後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果又是多出2名戰士。他當場宣布現在的士兵人數。你知道共有多少士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