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團】「五四」文學社:未名湖的世紀回聲

2020-12-25 北京大學新聞網

一個世紀以來,五四精神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著社會的更新和時代的進步。而未名湖畔的詩人們組成的「五四」文學社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北大精神之所在,成為北京乃至全國高校文學社團的領軍力量,也是北大對外宣傳社團文化的一張微笑的名片。

 
五四文學社恢復成立大會

以五四之名:獨特的發聲位置

自1956年以來,「五四」文學社吸納了一代又一代擁有共同詩歌理想的年輕人,他們在物質匱乏和精神凋敝的時代不斷質疑權威、發揮潛能、塑造經典,以真實、勇敢、先鋒的姿態,引領了高校文壇乃至中國文壇的文學創作。

細數「五四」文學社歷史,早有馮至、吳組緗等老一輩詩人奠定了文學社最初的詩風和底蘊;張承志、查建英等人,都為80年代小說界提供了重要作品。在中文系吳曉東老師的回憶裡,「80年代的北大,在路上扔個饅頭,就能砸死個詩人」,從側面反映了未名詩風之盛。大家熟悉的海子、駱一禾、西川、臧棣、蔡恆平、西渡都是當時詩歌界的明星。「五四」文學社也很注重詩歌理論的構建,編選了「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未名湖叢書」,且推出了《新詩潮詩集》、《青年詩人談詩》,都成為一代代青年人的必讀書。而社員的展示臺——五四社刊在歷經《未名湖》、《天方》、《第三者》、《炎土》、《抽屜》之後,於2005年重新復刊《未名湖》,目前已經編輯出版第七期。

面對歷經一個世紀滄桑的「五四」文學社,現任社長,中文系10級本科生蘇畫天不無激動地說道:「可以說,一代代『五四』人以對真理的渴望和詩歌的熱情鑄就了時代的最強音,而五四則以其獨特的發聲位置,成為了青年人們書寫夢想關心世界的淨土。愛詩歌的人雖然越來越少,但是這個位置並不會因為時代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今天矛盾叢生的經濟大潮中,五四的堅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橫看五四:一個鮮明的記號

在一些人心中,文學社是一個文藝的遙遠存在,而「五四」文學社卻像一個鮮明的記號刻在一代代北大人心裡,貼近生活又飽具詩意。

首先,對可能性的探索是「五四」文學社的重要理念,既體現在詩歌創作也體現在社團建構上。每年秋天的三角地,都會迎來一次聲勢浩大的「百團大戰」(即北大開學後一段時間,每個社團都會極力招新的場面),而「五四」文學社歷來都顯得很淡定有序:「詩歌是我們共同的愛好,熱愛詩歌的人是幸福的,我們必定會因為共同的名字而有緣相遇。」在中文系11級社員吳妍姝心中,自己與五四便是一次不期而遇,她在採訪中說:「我覺得北大社團都很不錯,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熱情洋溢的邀請是快樂而榮幸的,而我更想珍惜一群人自覺趨同的集會,我希望在詩會找到這樣一群人。」

如果問「五四」文學社最具魅力的活動是什麼,那便是每周一次的詩會,所以「五四」文學社又稱詩社。從2005年起,王璞、徐鉞等人發起了「星期六」詩會,詩會以繪製「世界詩歌地圖」為機由,進行世界詩歌的解讀,每周請一名社員講讀自己最熟悉的詩人及其代表作品,並有指導老師進行輔導,這對激發學生詩歌創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對於中文系同學來說,詩會是理解文學的重要途徑,並且也是進行創作的操練場。一位10級同學表達了她的困惑:「我們存在的重大問題是對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過度注重,而忽略了對作品本身的理解。雖然中文系不培養作家,可是也需要有點文氣,不必對每個作家每首詩都侃侃而談,但有必要時詩、散文、小說也需拿得出一兩首原創來,才能彰顯我們的風採。」確實如此,每一級都會湧現一批「五四」詩人,比如09級的胡行舟、魏域波,10級的蘇畫天、董晨、楊柳青青、劉正薇等,都在各自的風格領域發掘出了別樣的可能,為青年詩壇注入了新的聲音。

對於外系的同學來說,中文系的老師學識豐厚、性格各異,而詩會則是與中文系同學交流的重要平臺。據了解,每年「五四」文學社的新加社員中,有一半左右來自其他院系,諸如物理系、哲學系、化學系、元培學院。他們在繁忙的學習之餘,也會來參加「周末之約」。不僅如此,每次詩會還會迎來來自人大、清華、北師大、民大等兄弟院校的詩歌愛好者,討論諸如葉芝、聶魯達、波德萊爾、保羅策蘭、阿米亥耶胡達、龐德等詩人的作品。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社員坦率地說:「希望詩會的傳統能薪火相傳,讓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都能體味到清新的詩歌氣氛。」

除了每周的詩會,每年春光旖旎之時,還會迎來兩岸三地的詩歌愛好者的盛會——「未名」詩歌節,總會將北大變成詩歌的海洋。對此,一位09級老社員激動地說:「北大必須是詩歌的北大,詩歌節就是我們表達心之所在的地方。」關於詩歌節的起源,不得不說那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海子。1993年,為了紀念自殺早逝同時也是社員的詩人海子,詩社舉行了未名湖詩會,並定為每年3月26日舉辦。進入新世紀,「五四」文學社將未名湖詩會擴大為中國第一個「詩歌節」——「未名」詩歌節,與各地的詩歌愛好者們一起探索詩歌的可能性。

社團簡介:「五四」文學社是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貢獻最突出的文學社團之一。「五四」的研究重點是現代詩歌,兼以小說、散文、戲劇等各種體裁,故又稱詩社。每年舉辦國內首屈一指的詩歌節——「未名湖」詩歌節,而每周一次的詩會則是社員們朗誦詩歌、交流經驗的重要平臺,吸引了香港中文、清華、人大、北師大、民大、復旦等各地愛好詩歌的年輕人。而「五四」以其開放性、探索性、文學性的氣度在與其他北大社團的友好合作中不斷煥發生機。

 

編輯:焱悠

相關焦點

  • 五四獎學金得主系列專訪|魏名湖:未名湖畔好讀書,魏名湖應好讀書
    五四獎學金得主系列專訪|魏名湖:未名湖畔好讀書,魏名湖應好讀書 2020-12-22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學子在《未名湖畔》再次「邂逅」總書記
    這幅名為《未名湖畔》的油畫,由中國美院油畫系教師常青創作,描繪的是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時與青年學子親切交談的場景。畫中的習近平總書記面帶微笑,右手上揚,仿佛在跟每個人親切招手,吸引了參觀者駐足拍照。
  • 北大未名湖的前世今生(組圖)
    「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若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未名湖記載著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的光榮與夢想、困頓與憂傷。北大未名湖的前世今生【中國人的聖誕節】探訪中國聖誕村越南更奇葩:年輕人幹50年才能買套房貴州:北盤江畔的「天籟之音」
  • 未名湖是海洋
    85年夏到北大,在未名湖畔長椅上坐了幾天幾夜,仔細端詳、品位這久負盛名的未名湖。  未名湖的確很美。不是藍海、長河那種自然美,而是圓明園、頤和園那種藝術美。後者是舉世公認的皇家園林。比鄰圓明園、頤和園,美侖美奐的皇家園林賦予未名湖無與倫比的美。初建於明朝,成型於清代,成熟於當代,凝聚三朝建築師的理智和想像。
  • 靈異與真實:北大未名湖到底淹死過多少人?
    但北大人都知道,這句「詩人們都藏在水底」可能不止是句歌詞——關於北大未名湖的靈異故事特別多,而且眾說紛紜。不少大學裡都流傳著各種各樣的「靈異事件」,北大也不例外。直到後來,乾隆將淑春園賜給和珅,和珅將其大肆改造了一番後,淑春園才變得為人所知,而未名湖也正是建成於此時。此後的130餘年之間,淑春園幾次易主,直到20世紀20年代,淑春園的大部分被劃歸燕京大學,並由錢穆將其中的人工湖命名為「未名湖」後,我們熟悉的未名湖才真的誕生,而它建成後的130餘年間亦未有任何人在此投湖的記載。
  • 五四時期的青年社團(下)
    新潮社共有社員40餘人,絕大多數是北大學生。1919年1月,《新潮》正式創刊面世。此外,這一時期在北京成立的社團還有平民教育社、曙光社、少年學會、覺社、奮鬥社、進化社、人道社、國故月刊社、國民外交協會、救國十人團以及北京大學哲學研究會、社會主義研究會等。五四時期的北京社團,規模大小不一,持續時間有長有短,作用也不盡相同,但之所以說它們是新型社團,是因為這些社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革命精神。
  • 北大未名湖冰場今起試運行
    北京大學官方微信消息,2日,北大「未名湖冰場」開始試運行,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10時至晚18時;周末及節假日上午9時至晚18時。Q:冬天的魚怎麼辦?Q:未名湖的冰鞋乾淨程度如何?在冰場開放前,工作人員將對冰鞋進行消毒、噴藥,同時在租賃冰鞋時也可選擇購買一次性襪子。Q:目前未名湖開設那些娛樂項目?目前未名湖冰場主要提供冰鞋與冰車的租賃,娛樂項目也主要是這兩項。
  • 最美的北大未名湖,你讓多少學子慕名而來?
    其實我一直特別的喜歡北大,不僅僅北大是全國最好的高等教育學府,更是它自然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完美的結合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它的美。這裡的一草一木我都深深地留戀,對他們有著特殊的感情,未名湖裡的魚兒鴛鴦鴨子一直陪伴著三年美好的時光,對他們就像自己的親人朋友一樣熟悉,今日空閒再次遊覽未名湖看望它們真的好開心啦!走在未名湖畔,落日晚霞,博雅塔倒影在湖的波心,寧靜中充滿著文藝的氣息,感受自然的風光。
  • 尋找「文學社」
    比如上面提到的「227」、「227」後續引發的lofter、AO3爭議、亞非拉文學Bot停更,再到後來的55網文寫手斷更節、浮生日記、北大文學系足球隊,包括年底流行的打工人和凡爾賽,文學始終以一種模糊又篤定的形式參與著當代生活,或幫助人們完成戲謔與解構,或重新定義著人們的文化消費形式,成為新的財富密碼。
  • 北京大學舉辦2014年社團發展論壇
    葉靜漪在致辭中對為北大社團發展作出貢獻的師生、校友和社會人士表示感謝,也對榮獲「新銳社團」「十佳社團」和「品牌社團」稱號的社團表示祝賀,祝願所有北大社團都能繼往開來、再創輝煌。同時,葉靜漪對全體社團人提出幾點期望,她希望社團繼續凝聚青春朝氣,促進育人自育;加強制度建設,實現有序管理;社團人也要心繫國家,自覺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青春夢、北大夢匯聚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 《未名湖畔》話夢想——北大青年學生回憶與習近平主席暢談
    這是習近平在校園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青春詩會。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新華網北京1月1日電(記者羅爭光)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一幅《未名湖畔》的油畫作品引來眾多參觀者駐足。畫面中,站在中間的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名青年學生圍在兩側傾聽。
  • 博雅北大,未名文化
    因為「雜」,因為「新」,因為「特」,北大校園文化實在很難一言蔽之,也許博雅塔、未名湖能夠為燕園文化做一恰當的註解:博眾家之長,集四方之雅,多姿多彩,難以命名,只好暫稱「未名文化」。未名文化體現在北大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流連讚嘆,目不暇接。
  • 這5個社團在大學最受歡迎,大一新生把握好,畢業後起點高
    而且大學還有各種五花八門社團等著我們選擇,選擇哪些社團會對我們更有幫助呢?其實在大學裡這5個社團人氣最高,特別受大學生歡迎,很多大一新生也搶著報名。這5個社團在大學最受歡迎,大一新生把握好音樂社團,真正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要去參加這個社團主要還是看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否強烈,如果學生喜歡唱歌,平時對音樂方面也比較感興趣,就一定要參加這個社團。
  • 河南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社團巡展——ECHO回聲英語社
    ECHO回聲英語社(ECHO English Club)是經過學校團委批准,於2015年成立的學生社團。 回聲英語社是由李尚鈺老師和王剛老師擔任輔導教師,李霞老師與祝國萍老師為顧問,與熱愛英語並希望提高英語綜合水平的同學共同成立的英語組織。
  • 野火燒不盡 寸草春又生——上海交通大學文學社簡史
    在主編張佩星、副主編黃緯和陳瑛等的領導下,在社團骨幹曹菊生、灣仔、羅丹霞、朱世平、孫偉、朱曦、夏佩群、唐建偉等的共同努力下,《寸草》茁壯成長,吸引了大批文學青年,並因此奠定了日後交大文學社成立的基礎。甚至到了83年11月出版的第4期,《寸草》開始發表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投稿的文學作品。
  • 北京大學的夢 ~北大是一個偉大的地方 未名湖 夢沒有結束
    北大,是一個偉大的地方,也是一個偉大的名字,自己也帶著強烈的夢北大而去努力。北大夢是哥哥把我帶進來,小時候只聽說清華北大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哥買過一本書叫《相約北大》,書上說的都是剛考上北京大學學生的故事,哥也是提起北大最多的一個人,他也用他的行動為這個夢想奮鬥不止。我記憶最深的是一次深夜醒來,哥還坐在矮書桌前學習,哥一直在拼命。雖然他當時還在為上不上大學顧慮,可是他真的拼命了,無怨無悔,夢是夢,拼命過就無憾。
  • 北大百年校園未名湖:這裡曾是皇家園林,「一塔湖圖」是經典!
    1952年時燕京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也就成為了北大的西校門。至於它為什麼會成為最經典的大門,我想一是因為它的歷史,二是它的外觀確實很值得誇讚,這座門牌呈古典三開朱漆宮門建築風格,讓人一眼就想到了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的東宮門。早些年前想要進入北大校園參觀並不容易,因此許多遊客僅在西校門匆匆打卡就不得不離去。
  • 中國歷史上最美的私立大學,坐落於未名湖畔,曾經也叫北大
    燕大是燕大,北大是北大,這是兩所不同的學校。燕京大學創立於1919年,而北大創立於1898年,比燕京大學早了20多年,當時還叫做京師大學堂,算得上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大學。
  • 從北大西門到未名湖畔 北大新聞發言人帶頭跳起「抖肩舞」
    舞出校園文化 插入校園場景 一種新潮舞蹈最近走紅大學校園  北大新聞發言人帶頭跳起「抖肩舞」  北大新聞發言人蔣朗朗呼籲大家「抖起來」  冷漠表情、自信腳步、幽默道具……近日,有著「每天一遍,防治抑鬱」之稱的高校版「抖肩舞」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