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相近 ,習相遠

2020-08-27 用戶致嘛小散

在晚託班,中午孩子們會午休。

有兩個五年級的大孩子帶了iPad。

他們有時用iPad看電視,有時打遊戲。

幾個小點的孩子有的和他們一塊看電視,有的在白板上寫寫畫畫。

還有孩子喜歡讓我教他們算24點。

一個姓周的二年級小朋友就特別喜歡讓我教他算24點。

我告訴他,四張牌,用的最多的算法是3*8;4*6。

看到四張牌,先觀察能否湊成3*8或者4*6。湊不到,再考慮其他的。

全部加起來;12*2;能否湊成15+9;18+6;30-6;35-11等等。

多觀察,多思考。

二年級的小朋友,進步很快。

有的,我稍稍提示,他馬上就算出來了。

我和他玩的規則就是,一人一半牌,每次每人各出兩張,算對的把四張牌都拿回。

最後,手裡牌多的一方贏。

他算對了,我一般都會讓他拿回去。

所以他的牌多,我的牌少。

他觀察到了這一點,每次我提示他算對的,他都會把牌給我。

有時我不要,他還會說,應該算王老師的。是你提示我的。況且,我的牌比你的多啊!

二年級,只不過七、八歲,多麼善解人意的一個孩子啊!

我一直說這個孩子是個暖男。

平時我幹什麼,他都喜歡幫忙。

打飯打菜,他要幫我,我怕燙著他,不要他幫。

我們中午放墊子休息,他幫我一起鋪墊子,拿被子,拿枕頭。

他奶奶過來接他,我說起這件事,他奶奶說,在家裡也是這樣,大人幹什麼,他都積極幫忙。

但是晚託班的其他孩子都沒有這個意識。

我想其他幾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周同學有個弟弟,他曾經告訴過我,他不上學的時候,會在家帶著弟弟玩。

還有一天,他沒象平時一樣過來。

孩子嗎!總是任性,一天不來也正常。

第二天,他來了,我問他前一天為什麼沒來。

他說,他和弟弟在外婆家,外婆和外公因為教育弟弟的事發生了爭吵。

他說:「我覺得我在能讓他們緩緩,調解調解,他們就不會太生氣。」這是他的原話。

多麼懂事、暖心的孩子!

如果外公、外婆聽到這話,再大的氣也會煙消雲散吧!

小小孩子如此暖心,特別讓人欣慰。

仔細想想,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

有的人活成了雷鋒,成了鍾南山,成了馬雲。

有的人成了藥家鑫、成了吳謝宇,成了芮成鋼。

最大原因恐怕是環境與所受的教育吧!

老祖宗早就總結了: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相關焦點

  • 性相近,習相遠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性本善,性是不會改變的,比如火是有燒熱性,水是有溼熱性,這個特性是不會改變的,只是隨著不同的緣來顯現,人生宇宙都是以這樣的不改變的體性為根基,所以性相近。習相遠,就是與生俱來的習氣和後天的學習不同,隨著學習的能力和環境不同,所以習氣差別越來越大。習是人生的關鍵點,也是分叉點,後文均以習為重點,有次第地揭示學與不學的影響與過患。這一章孟子性善說,荀子性惡說,楊雄說善惡相混。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儒釋道一體化國學微信號 clwj335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是我想到孔子第一個會想到的念頭,印相中還有背要求完整背一遍,當然是背到後面就全忘記在還沒看之前直覺的認為會是個有點沉悶的片
  • 如何理解「性相近,習相遠」?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74集06全文1696字,閱讀需5分鐘二百零八:【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句話出自《群書治要》卷九《論語》。孔子講「性」,在他三千弟子中能夠理解的人並不多。顏子「聞一以知十」,對孔老夫子所說的無所不悅、不違如愚,當然對於這個「性」能夠理解;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便明白是「忠恕而已矣」,曾子既然能夠理解孔子「一以貫之」的道,當然也能夠懂得孔子所說的「性」;子貢有自知之明,曾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性:性情,本性。   本:根本,原來。   相近:相去不遠。   習:後天的習慣。  遠:相差太遠。「性相近,習相遠」是孔子的話。
  • 傳統文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注釋】初:開始的意思,這裡是說人剛出生的時候。性:性質、個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個人先天具有的素質和性情)。善:善良。習:指學習,也指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感悟】孩提時,人人皆有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 而成人中醜惡之人的出現,乃是被成長中不良環境漸漸汙濁心扉的結果。可見區分善惡,抵制誘惑的重要。
  • 讀《三字經》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有感
    原文第1、2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三字經》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20181210:大家早上好,歡迎準時分享《三字經》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幾句話是總綱,是《三字經》理論的基礎,是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教育的準則。《三字經》的所有經文,都可以說是這幾句話的展開。它是說: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習慣(學習環境及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不同的差異。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
  • 性相近,習相遠!到底是什麼意思,多數人只了解表面,不知道這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是我們剛上學的時候就學的《三字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裡面包含著我國的傳統文學和歷史故事,不過它的內涵你都了解嗎?今天,由我帶大家走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 性相近,習相遠——日習論語第431天
    《孟子》(告子章句):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幹。』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之初性本善,真的對嗎?其實只能說對了一半。人的本性裡還有善,也有自私,貪婪,卑鄙 無恥 骯髒 猥褻 無賴 陰險 狡詐 齷齪 邪惡 等等。要不然怎麼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壞容易學好難這樣的說法呢。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注音版《三字經》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 佛教:雙胞胎為何身相近,習相遠?其實和中陰身以及習氣有關
    03為何雙胞胎身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裡面有一句叫做「性相近,習相遠」,指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品性都差不多,但是隨著後天的教育和學習會改變很大。而對於雙胞胎來說,不管是兄弟還是姐妹,或者說是龍鳳胎,他們在外形上都是很相似的,無論臉還是身高身材,有時候除了親媽以外,就連許多粗心的父親都分辨不出,更不要說外人了。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ǎn人 之 初性本 善性 相 近習 相 遠【解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我有不同意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關於這句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有個叫周處的人,父母在他年少時就去世了,因為平時沒人教導,本來心性善良的周處性情變得十分暴烈,經常欺負村民,時不時就把村民打得頭破血流。
  • 「人之初,性本善」的答案在後兩句,讀的懂你就知道該幹什麼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知道的,《三字經》的第一句話其實都已經告訴我們了,每個人最初的本性其實就是一樣的,但是這麼久以來還是有人不斷的懷疑人性是多變的,古往今來討論這個話題的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