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丁莊街道中心小學的全體數學教師犧牲了休息的時間,乘車到大王鎮育才小學參加了《關於舉行廣饒縣小學數學教師嵌入式研修班集訓及全員培訓活動》。
第一節課我們聆聽了大王鎮育才小學周希榮老師執教的展示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周老師打破了以前我們利用情境創設引入課堂的方式,採用了複習相關知識讓學生找一找圖片中所看到的的數學信息。
通過學生回顧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有關知識,找到知識的生長點,建立前後知識的聯繫。通過質疑,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學生說是對邊相乘,有的學生說是鄰邊相乘,也有的學生是底乘高。老師沒有給予判斷,而是讓孩子們帶著這些疑問自己動手進行探索。
學生利用學具袋中的工具以及自己的學習經驗,利用數方格的方式或者是割補轉化的方式,驗證得出正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讓學生在自己的探究中發現知識,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讓知識的生成成為一種需要。
第二節課我們聆聽了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數學中心組名師曹文娟老師執教的《平均數》。
曹老師創設了孩子喜歡的生活情境。
讓孩子在評判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步步深入,在孩子的一次次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得出了有關平均數的所有知識。把一個很抽象的,零散的知識上的是那麼系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評判的角色,並且不斷的質疑,解疑,不知不覺的數學知識從孩子們的頭腦中走了出來。
曹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從孩子的頭腦中走出來的,並感覺到解決這個問題的必要性,通過他們的思考交流解決了相應的問題體,體驗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獲得了成就感。我感覺這節數學課就是一節頭腦風暴,讓我聽得入迷。
然後我們聆聽了曹老師的《讓思維看得見,讓學習真發生》報告。曹老師利用多個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把一個看似很簡單的知識挖掘出它的內在?如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之中?讓一個個抽象的數學知識從學生的頭腦中,不斷質疑,不斷發現,不斷深究,不斷探索,讓他感知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學習數學是他們自己的一種需求。
聆聽了專家的示範課以及報告,讓我腦洞大開,引起了我們深深的反思,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不斷深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學習和思考,增強自己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