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實踐探究

2021-02-18 甘肅教師學苑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越來越成為教育教學工作關注與研究的重點。然而,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應試教育的觀念仍然佔據上風,只是從表面上的解題技巧入手,而忽略對小學生解題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的實質性培養與提升,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教師既定的教學框架下必定會受到約束。可以從審題習慣的培養、問題情境的創設、合作學習的組織、歸納與反思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重視審題習慣的培養,奠定解決問題的基礎

解決問題的首要步驟是審題。學生不能順利且正確地解決數學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充分的審題準備和良好的審題習慣。小學數學教師要意識到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正確解決問題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引導學生先從題目的表面信息入手,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再尋找已知信息並對其進行整合,找到有效數學信息的數量關係,達到正確理解題意,為之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例如,「小數乘法」單元中,計算「月球到地球距離」的例題,要求學生運用小數乘法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題目,為真正把握題目中的數量關係信息奠定基礎。其中,「地球直徑是1.28萬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則是地球直徑的30倍」提供了主要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讀題並講一講他們從這句話中獲得了什麼樣的信息,並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在草稿紙上列出對應的數量關係,即 「地球直徑×3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在此基礎之上,將題目中的信息進行數學化的處理從而獲得明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二、創設良好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生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水平還不高,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簡單地將抽象、枯燥、理論性強的數學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要精選一定的教學方式、精心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比較直觀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為有效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打好基礎,切實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得到實質性提高。

例如,「簡易方程」這一單元的內容多是抽象難懂的,學生在初步學習時比較難以理解,教師需要研究如何才能提高知識講解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對此,可以創設直觀形象的問題情境,將題目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如創設超市購物、價格計算、年齡推算等情境,通過這些具體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問題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思考和探究,幫助他們理解、把握與運用簡易方程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三、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採取「一對多」的單一的課堂組織形式,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加之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從而影響聽課質量。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寬鬆、自由、和諧的合作學習環境,為他們提供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自由討論和交流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板塊中,講解麥田面積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數學問題的解題步驟,即審題、提煉信息、找到數量關係、代入數字計算的程序,運用已學的多邊形計算公式嘗試解決該問題。將學生適當分組,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討論,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思維解題,讓學生在班上匯報各組的探究成果,這樣既能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引導學生積極反思,加強解題方法的歸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每學完一課或單元的教學內容後,歸納、總結與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提升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保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容易忽略這一環節。要想真正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教師一定要注意督促學生對相關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反思,並與其他學生分享,最終實現正確運用數學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教學中,「植樹問題」實際上代表某一類型的問題,教師可以提供多個題目,組織學生共同探究解決的途徑。創設直觀教學情境,面對「只種一端」、「兩端都不種」以及「兩端都種」的三種情況時,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分別應該怎樣處理;之後,教師再對相關的解題方法進行詳細指導。在教學結尾處留出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得出條件不同解決方法就不同的規律,促使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以便於在今後遇到同類問題時能夠高效、準確地解答。

(來源:《教育與教學研究》,作者:劉理深,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蘆溪鎮第二小學)

聲明:本站部分文圖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微信用戶請返回上一頁,在左下角對話框中回復「8700」表示您已經閱讀了本文章,網頁版用戶請直接回復「8700」】

相關焦點

  • 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兩個案例思考
    策略二:引導探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最明顯的標誌是發現問題的能力。小學生對外界的新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針對這一心理發展特點,小學數學教師應聯繫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並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實際問題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繫。
  • 【教育雜談】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探究
    二、強化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價值(一)強化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是「新課標」對課堂教學做出的要求按照《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規定,數學教師應當藉助系統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進一步學習和實現個人健全發展所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實踐經驗,並且能夠從數學的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
  • 美國科學教育中的探究與實踐
    提出問題(科學)和明確需要解決的難題(工程);建立和使用模型;計劃和實施調查研究;分析和解釋數據;運用數學和計算思維;建構解釋(科學)和設計解決方案(工程);基於證據的論證和辯論;獲取、評價和交流信息。這些「實踐」代替了「研究」,強調了「做」與「學」無法真正地分開,更廣義地體現了科學學習的特點。
  • 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結合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言,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切實解決現階段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明顯缺陷和問題,進而才能夠更好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效果,有利於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1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需要解決的難題1.1 學習興趣不高問題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小學生學習興趣不夠高,不能夠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甚至因為存在較高的畏難情緒,無法體現出較為理想的自主學習效果。
  • 於文麗:小學生數學思維如何養成
    數學的核心內容就是思維能力的運用,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但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是教師佔據主導地位,學生的思維跟隨著教師的思維行進,學生缺乏獨立思考。二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只追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掌握常見題型的解答,而不注重分析知識和習題背後的數學邏輯。長期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磨去數學本身的學科魅力,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教師應當把知識教育與思維訓練巧妙融合,把思維訓練滲透到每一節課,植根於每一個知識點。
  • 數學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探討
    對於如何創建課堂學習分析,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探索交流,經過一系列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經驗分析注重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中的數學問題解析水平提升,本文將展開論述。學生從數學課程開始完善個人言語表達或實踐應用的基本能力,也能實現各個學習態度或思想的轉變。
  • 淺談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數學教學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模式。
  • 彭州市延秀小學開展數學高階思維能力實踐研究學術研討活動
    為實現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目標,全面推動高階思維深度學習研究和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四川省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聯合彭州市延秀小學、餘世友名師工作室於11月20日在延秀小學開展彭州市「主體自主高階思維課堂,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學術研討活動暨延秀小學「藉助學力單,培養小學生數學高階思維能力實踐研究」成都市重點課題成果推廣會。
  • 小學生如何培養數學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3日訊 有這樣一個案例,在成都某區的小學六年級數學畢業監測中,關於知道半徑求圓的面積的問題,前一年教研員在監測試卷題目直接告訴了圓的半徑,學生在計算圓的面積的時候正確率在90%以上; 第二年這位教研員將圓的半徑數據融入到水波擴散的動態情景中,全區學生在解決圓的面積問題時正確率就不到50%,這說明很多學生缺乏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 【教育雜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初中物理課程中包含力學、電學等多個學科內容,教學的實施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應加強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以便採取有效教學策略,促使課程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一、 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學在目標、模式和方法選擇上多以應付考試為目的。
  •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造一種情況,激發小學生對數學提高興趣
    隨著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目前,一線教師們正在積極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前任教師的「一句話」已成為小學生的「合作與自主探索」。教材一直側重於「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教學堅持以生命為導向的新觀念和新思維。
  • 【教育雜談】引入數學文化,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1988年7月,在布達佩斯召開第六屆國際數學教育會議,此次大會的主題是「數學·教育·社會·文化」。
  • 高途課堂成功舉辦全國小學生口算大賽:提升數學能力,培養邏輯思維
    口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也是孩子應具備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口算能力可以提高孩子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準確性。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提升數學學習興趣,高途課堂於2019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小學生口算大賽」,幫助孩子寓學於練、寓練於做,進一步提升口算能力。
  • 北京中考數學解析:加大數學思維考查深度廣度 關注實踐能力
    對此,相關專家介紹,今年中考數學試卷在全面考查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擴大選材範圍,加大了對於數學思維深度和廣度的考查,加強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試題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考查知識的運用與實踐。教育考試院專家介紹,數學試卷選取合適的素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融入到試題中,發揮試題的育人功能。
  • 天津教育2020年第23期
    素養為本下的高中數學單元模式教學開展探究潘丙理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張永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調控藝術葉曉濱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楊濤新媒體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林秀霞小學道德與法治「童趣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王萍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餘慧華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1988年發表的美國《21世紀的數學基礎》認為,問題解決是把前面學到的知識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過程,而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問題解決。    最近20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把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 科學是探索真理的過程,如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
    幼兒教育、科學就是、探索真理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探究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幼兒教育活動共有五大領域、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科學教學活動是其中之一。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通過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來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為幼兒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初中數學如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是七至九年級數學的學習內容。與其他部分相比,綜合與實踐部分更多地體現了對學生應用數學思維的訓練,更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要凸顯綜合知識、實踐操作兩大核心,聚焦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科核心能力和素養。課程內容的組織可以打破章節間的界限,以實際問題為載體,以數學知識為工具,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學校可以在每學期設置一個學習主題,讓學生圍繞具體問題開展探究學習。
  • 廣州中考命題思路:廣泛閱讀探究過程,提取信息解決問題
    數學試卷還很好地發揮了試題教育功能。比如第2題是疫情形勢下學校飯堂提供套餐的背景,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第16題是線段測量取近似值問題,充分體現了「用數學」的理念;第20題「養老問題」為背景,勾畫了老百姓「老有所依」的美好生活。
  • 「啟導·探究·發現」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為解決長期以來數學教育的「高分低質」問題,筆者對大量典型課例進行觀察調研,探析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構建了探究式教學新模式,總結出提高課堂探究成效的教學策略,初步形成「啟導•探究•發現」教學法,其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科研素養、發展思維能力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