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情景教學,多聯繫實際生活
數學是集抽象性和邏輯性為一體的學科,讓很多學生感到數學是門難學的學科,當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時,便會對其產生畏懼心理,更不用說學好數學了。其實,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學習關於路程、時間、速度的相關公式時,教師為讓學生深刻體會這一公式的含義,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實力,讓學生去感受去學習。學生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從家到學校的時間、距離、速度;這樣也能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深有體會,也就會積極認真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加深對公式的理解應用。有些數學公式單獨學習可能會覺得抽象難懂,但是,將其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則會感覺具體生動,而且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體,更有助於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先試後學
「先試後學」指的是讓學生嘗試著進行探究之後再進行學習。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嘗試實行『再創造』,就是將需要探討的知識先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並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不是簡單將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先試後學」教學理念有助於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內在動力。
「先試後學」教學還有助於學生在探究中、在合作交流中更好地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千米的認識」內容時,可設計讓學生試著步測學校內跑道,每周200米計算,帶領學生用約15分鐘的時間去走完1千米路程。化抽象知識為具體,學生也能夠在嘗試步測跑道的同時,對長度單位「1千米有多長?」這個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學習自然也就更主動了。這種先試後學的教學理念更便於學生在觀察、操作、嘗試、推理中主動去探索、發現,進而得出結論,積累知識。
在新課改的影?下,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習數學營造好的課堂氛圍,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激發學習主動性,在主動性的基礎上去探究數學知識,並進行獨立思考。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快教學的創新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輕鬆學好數學,快樂學好數學,使得教學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