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社會對於孩子的學業要求特別看重,國家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以及培養人才方面要求更加的嚴格,因此,孩子的學業繁重,壓力大,所以很多家長都反饋說孩子一學習就犯困的現象,但是孩子只要一看動畫片或者不做作業,就又會回到精神的狀態。
前幾天表姐向我訴苦,說孩子已經三年級了,但是總是做作業拖拉,甚至是一打開書,他就犯困,或者東走走西走走,學習不專注,不管用什麼辦法,甚至是自己親自逼著他學習,又或者給他找最好的輔導老師,最後的學習效果還是不理想,自己平時還要上班,本來壓力就大,現在變得更焦慮了。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們共同的煩惱,這是因為孩子對"學習"缺乏"稀缺性"的概念,面對每天不停的知識灌輸孩子們對學習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探索性和自發的興趣,更是讓學習變成每天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一個煩惱。家長不妨利用經濟上的"稀缺性原理",讓孩子們一看到學習就興奮,將學習變成孩子主動要求的事情。
孩子一學習就犯困的原因,家長了解多少?
1.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孩子如果對學習沒有內在的驅動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興趣引導的話,孩子很快就會對學習厭煩。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對自身大腦輸入知識的過程,如果孩子沒有興趣了解這些知識,又或者說他對這些概念模糊,那麼即使輸入再多的知識,孩子們也不能夠真正的理解和吸取。有的時候孩子們一學習就犯困,可能並不是因為他不愛學習,而是剛好在某個領域,他並不感興趣所以他學不進去,也就很容易對著書本發呆,不專注等等。
2.睡眠不足,長期熬夜
很多孩子做作業總是做得很晚,他們會將作業一拖再拖,不管是家長監督也好,他們總是會有各種理由拖拖拉拉,這就導致孩子們必須要熬夜去完成今天的作業量,睡眠不足是非常影響孩子們學習質量的,同時,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孩子又會攝取新的知識,如果孩子們睡眠不足,可能就聽課效果不佳,這樣他們對學習也會逐漸的失去興趣和耐心。
尤其是一些不愛制定學習計劃的孩子,他們對學習的方向是模糊的,更多的是被動的學習,所以他們常常在完成某個作業的時候沒有一個時間概念。
3.家長給予的壓力過大
家長不斷地給孩子增加新的作業和學習壓力,導致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孩子想去閱讀一本課外書,又或者是學習其他的事物,很多家長將"學習"的概念停留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上,又或者是僅僅針對知識層面的學習,對於孩子一些技能方面的學習卻不予理會。
比如,孩子學習打籃球、學習吉他又或者是學習畫畫等等,家長就會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放到理論知識上,這也會讓孩子們逐漸的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所以他們就常常學習犯困,就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和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
什麼是"稀缺性原理"?
"稀缺性原理"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這一原理是源於物品的稀有性,當物品少量,甚至是沒有的時候,人們就總想要得到稀有的物品,這與人們購物的欲望息息相關。但這個經濟學的原理也同樣適用於教育孩子,大家都知道孩子很喜歡與別人爭搶比較稀少的東西,比如,桌子上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卻有四五個雪梨,然而所有的孩子們卻總是會爭搶桌子上的那一個蘋果,而不去爭搶數量多的雪梨。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水與鑽石的稀有性爭論,很多人說水是稀缺資源,而鑽石也是稀有物質,同樣都是"稀有",為什麼水會比鑽石的價錢便宜這麼多呢?這是因為鑽石商控制鑽石出市的節奏,將囤積的鑽石一點點投放市場,才保證了鑽石的價值,這便是人為製造稀缺性帶來的效果。
想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應該這樣運用"稀缺性原理"
其實教育孩子和市場運營的方式方法很像,家長不妨將孩子們比作客戶,把學習當成是推銷給孩子們的產品一樣,可以利用不同的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們逐漸的了解並且接受,甚至是終身擁有"學習"的這項產品。很多家長會問,其實不管推不推銷,孩子們每天都需要學習,但是這學習的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就好像我們自己想買喜歡的東西,會不惜花大價錢都想買到手,那麼孩子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欲望和興趣,也會是一樣的態度。
1.時間安排的稀缺性
家長想讓孩子們主動學習,其實並不難,只要將學習變成稀有的物品,就可以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而要學習變得稀有,可以嘗試在孩子們學習的時間上做調動。
孩子平時做作業在某一個時間段就會產生一定的厭倦感,那麼家長就可以觀察孩子們平時學習多久會犯困,又或者說注意力就不集中,那麼家長在給孩子設定做作業的時間就可以設定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比如,孩子學習一個小時,又或者是做作業,做一個小時就會犯困,那麼家長可以將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列為半個小時或者45分鐘。
同時,家長也可以在孩子做作業做到一半,正起勁的時候阻止他,讓他過一會再做。家長可以不用擔心,會打斷孩子們做作業的積極性,這是一種引誘的手法,孩子們做作業正起勁的時候,家長阻止,其實是為了增強他學習的欲望,但是這種方法不能經常用,要不間斷的用才能對孩子起一個激勵的作用。
2.學習形式上的稀缺性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語言去灌輸孩子學習的概念,比如經常在孩子回家路上就和孩子說"今天閱讀哪一本書好呢?"又或者對他們說"今晚需要在xx時間內完成作業",但是這樣孩子很快就會厭煩了,甚至孩子原本很喜歡看課外書,每次做完作業都需要家長去和他共讀一本課外書,但是因為家長的方式不對,導致了孩子越來越失去了興趣。
家長不妨將閱讀課外書變成一種稀有的資源,需要孩子努力爭取,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這就需要家長父母雙方的合作,可以和孩子這樣說"今天我們都很累了,所以不能陪你看課外書了,你可以自己先去看。"重複幾天,當孩子覺得等待父母陪伴的時間太久了,父母再突然和孩子們共讀一次課外書,這樣孩子們就會十分的珍惜父母和他共同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孩子們也就會越享受這段時光,對閱讀的興趣也會只增不減。
3.資源上的稀缺性
在學習資源上家長製造一些人為的稀缺性,也能很好地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尤其是家裡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減少購買同一圖書或學習用品的方式,讓孩子產生增強的欲望。
比如,姐姐可能很喜歡閱讀某一個故事書,而妹妹也喜歡,那麼家長可以選擇只購買一本,並且和孩子們說只剩下一本了,需要姐姐和妹妹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看圖書的機會,這樣不管是姐姐還是妹妹,當他們最終獲得了看圖書的機會時,他們對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就會分外的珍惜,學習效果也更好。
我是雨雪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