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東亞出版人會議:中國大陸出版業轉型已先行一步

2020-12-19 澎湃新聞

在東亞出版圈,有一個非盈利性民間組織活躍了近12年,從2005年起到今年9月已成功舉辦23屆研討交流活動,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日本、韓國的出版人「一年兩聚」。這裡所說的民間出版組織便是「東亞出版人會議」。

作為東亞出版人會議的發起人之一,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發行人林載爵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之所以選擇一年兩次會議,是因為「擔心一年一次的會議流於形式。只有通過一年兩次的聚會,才能更密切地交流。東亞出版人會議不僅提供了交流平臺,出版人也藉此機會不斷探索書籍出版在未來的不同表現形式。」

林載爵

林載爵曾是臺灣東海大學歷史系的教授。2001年,他受黃仁宇的囑託,出版了《黃河青山》一書,在兩岸三地都引起了很大反響。也基本上因為此書的成功出版,林載爵選擇改變自己的職業方向,從象牙塔走出,從事社會影響力更大的出版行業。「從教授到出版人,我恐怕是臺灣唯一一個這樣做的人。」

《黃河青山》

目前共23屆的東亞出版人會議,林載爵一次也沒錯過。同他一樣,時常參加東亞出版人會議的還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前總經理董秀玉、日本巖波書店前社長大冢信一、韓國Hangil出版社社長金彥鎬等出版家。他們相聚在東亞出版人會議,既為工作上的交流,也為同老朋友敘舊,還不忘帶來手下年輕的編輯,讓他們學習經驗,並給他們會展露頭角的機會。

這麼多年後再回首,林載爵說絕不後悔當初轉行做出版的決定,而東亞出版人會議也是他出版事業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他看來,出版人的努力對於東亞地區思想文化的交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今東亞世界,很難找到任何其他組織或團體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基本上完全憑藉出版人自己的力量,維持了23屆會議的舉行。」

第23屆東亞出版人會議現場

原來,東亞出版人會議最初由豐田基金會出資贊助,設想將東亞國家不少出版作品翻譯成英文,向全世界流通。「豐田基金會三年的贊助期結束,與會成員都感到這種聚會有繼續的必要性,于是之後的會議完全依靠各個出版集團自己的力量維持,一直到今天。」

何為東亞出版圈的共同基礎?

「東亞人文100」國際出版工程是東亞出版人會議多年來的有形成果之一。經由多位大學教授、出版專家挑選,2010年最終確定「東亞人文100」的100種書目,選編了20世紀中葉以來東亞地區思想文化的經典書籍。其中,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的圖書各佔26種,中國香港地區7種,中國臺灣地區15種。

《東亞人文100導讀》

201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東亞人文100導讀》。自2011年起,這100本圖書陸續被編譯成中、日、韓三種語言版本,在各國和地區出版。

入選「東亞人文100」的中國大陸圖書從1943年出版的朱光潛《詩論》到2009年出版的陳來《東亞儒學九論》,其中還包括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譚其驤《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和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等。

目前已在中國大陸翻譯出版的「東亞人文100叢書」包括《汽車的社會性費用》《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精神史的考察》《韓國人的神話:那對面、那裡面、那深淵》等。

「東亞人文100叢書」選目印證了林載爵所說的,「東亞出版人會議要堅守人文價值。」

《精神史的考察》

令林載爵欣慰的是,雖然在東亞出版人會議舉辦的12年中,出版業似乎一直面臨市場衰退的問題,但人文圖書的出版卻是一枝獨秀。「這些年,中國大陸在歷史文化方面出版的圖書太多了。

同歐美出版市場更加商業化的操作模式不同,東亞出版圈更強調人文價值的堅守。「我們可以看到,人文類圖書在各大出版機構中所佔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了。而我們現在考慮的是如何將人文的內容更多地擴散出去。」

但出版業畢竟有很強的在地性。在被問及何為東亞出版圈的共同基礎時,林載爵答道:「東亞出版的共同性不能從流行時尚的方面來了解,還是要回到人文出版。儒學是東亞的傳統,在儒學出版方面,我們要考慮可用哪些不同方式,讓東亞讀者能夠共同交流,產生共同認識。日本保留了2400個漢字,韓國去漢字化。雖然現狀如此,但我們仍然可以尋求共同的夢想。追求東亞地區的和平是繼儒學之後東亞出版圈又一共同基礎。」

中國大陸傳統出版業轉型已走在前面

面對圖書市場所受到的新技術和新傳播方式的影響,東亞出版人會議近五年來不斷在探討應對此衝擊的解決方案。「如果把書擴散至凡是可以擴散的地方,並且重視讀者的體驗,那麼書的價值永遠不會衰退。『書』的形式不一定是紙質,我們一直在考慮可通過不同方式將書的內容傳播開來。」

《東亞儒學九論》

林載爵同澎湃新聞記者講道:「現在我們總是說『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我從來不這樣認為。讀書的人並沒有減少,只是大家『讀書』的方式不一樣了。」

「在圖書出版的多樣形式方面,中國大陸是東亞世界裡發展最快的地方,這或許同大陸市場規模大有一定的關係。在臺北、東京和首爾,也有不同的出版方式,將把作者的價值用不同的方式體現出來,但多少受限於市場規模。」

出版業轉型可借鑑的歷史經驗

9月20日至23日,第23屆東亞出版人會議由中華書局承辦,於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先生家鄉烏鎮舉辦。

此次會議的主題為「全民閱讀與出版轉型」,以「全民閱讀與出版新需求」「科技發展與出版新機遇」「來自編輯現場的新閱讀案例分享」為課題,二十多位出版人進行了主題分享。其中,中華書局營銷總監王軍分享了中華書局經典文本普及讀物版塊的設想和運行,譯林出版社的姚燚分享了譯林世界名著系列圖書多年來如何在創新中步步發展等等。

在會議最開始,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做了題為「挑戰與應對」的主題演講。他講道:「今天的世界,處於史無前例的劇變時代。作為這個劇變的一個方面,新媒體、新技術、新讀者群、新社會需求不斷出現,對東亞地區的出版業提出巨大挑戰,面對這個挑戰,我們應當看看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挑戰。」

李伯重在演講中同大家分享了明代中後期出版業遇到的挑戰和當時的應對方式,例如「為了迎合讀者的需要,明代書商和他們僱傭的文人對精英文化進行了實用化的處理,使之通俗化,能夠為大眾接受」等等。

四大名著也「轉型」

此次會議最引人注目的研討話題圍繞著內容呈現的新樣態。

嶽麓書社副社長馬美著在會議中分享了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的案例。嶽麓書社雖然不能稱作大型出版社,但其古典名著所佔市場份額卻最高,其中四大名著有普及版、豪華版、評點版、線裝版等15種版本,每年發行20萬套以上,單品種累計銷售近3000萬冊。

嶽麓書社的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

馬美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早在19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出版了四大名著,但在1980年代之前,四大名著主要面向的讀者群還是知識分子。「1984年,鍾叔河出任嶽麓書社總編輯,他認為應該讓更多的人來閱讀四大名著,所以決定進行出版,並請文學界的知名學者撰寫前言,以增加圖書的含金量,對促進圖書的銷售起了很大作用。」

但即便如此,嶽麓書社仍然有危機感,「因為古典名著的圖書市場同質化很嚴重,現在市面上四大名著的版本有近1500種。」

為了能夠繼續佔領市場,嶽麓書社於2016年推出了「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分別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顧威、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曹燦、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徐平、節目主持人晏積瑄進行全文朗讀,並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英德進行講解。所有音頻內容均可通過掃一掃書中各章節的二維碼獲得。

《三國演義》顧威演播版界面

上市僅一年,這套書就賣出了20多萬套。

有意思的是,同來參加此次東亞出版人會議的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姜峰也向澎湃新聞記者推薦了顧威演播的《三國演義》和徐平演播的《水滸傳》。曾任Kindle數字內容總監的姜峰彼時做過調研,發現讀者所熟悉的《三國演義》幾乎都是袁闊成版的,甚至認為這就是原版的《三國演義》。「顧威朗讀的是原版的《三國演義》,但有些聽眾不知情,在評論裡罵他。可是顧威能把文言文讀得大家都能聽得懂,很難得。」

要想生產優質內容,必須要有足量的付出才行。嶽麓書社「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有共計293小時的音頻內容,其錄製時間長達三年多。對此,馬美著說道:「我們並不是為書籍簡單地加個聲音,而是希望音頻本身也有自身的藝術價值。我們現在做出這樣的產品,別人就很難超越我們了。」

喜馬拉雅FM中《三國演義》顧威演播版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圖書出版後,所有的音頻內容也在喜馬拉雅FM以付費有聲書的形式上線。不過馬美著坦言,因為喜馬拉雅FM平臺上的內容非常多,所以目前音頻收益只能算一般。

有聲書市場的崛起

姜峰並不是第一次參加東亞出版人會議,但此次卻是作為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出席的。喜馬拉雅FM既是傳統出版業的合作者,也可能成為出版業的競爭對象,所以姜峰的分享吸引了在座大部分出版人的注意,大家在會後也紛紛與他互換聯繫方式。

據姜峰提供的數據,目前喜馬拉雅FM有4億激活用戶、500萬名主播、5000多種付費節目。其中付費產品《蒙曼品最美唐詩》上線後兩個月就有近千萬次的播放,第一個月的收入超過300萬元。

「一位用戶使用喜馬拉雅FM420天,收聽時長為85170分鐘,相當於59天。也就是說,在14個月中,其收聽時間有整整2個月。但這樣的收聽時長僅超過了52%的用戶。」

2017年3月以後,喜馬拉雅FM有聲書每月的播放時長總數都超過5億小時。

《活著》齊克健朗讀版界面

姜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雖然目前喜馬拉雅FM平臺中音頻種類眾多,但有聲書依然是最核心的部分,用戶黏性也最強。他們現在也在嘗試不同的聲音展示方式,不同的講述方式, 比如用評書的方式來講《啟功傳》,比如用講課的方式來講一本書,也比如用二次元或準二次元的聲音來錄製有聲小說。

對於有聲書的優勢,姜峰也有自己的體會。「以前讀餘華的《活著》,覺得這部小說是黑白色的,但聽了齊克健的朗誦後,覺得《活著》變成彩色的了。」他也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有人認同他,有人也覺得不盡然。

嚴歌苓的最新長篇小說《芳華》今年出版了,喜馬拉雅FM中《芳華》有聲書是用準二次元的聲音朗讀的,姜峰自己那段時間也會每天等待更新。而平臺上一些已有文字版的網絡小說也會被聽眾們催著更新。

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華裔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在國外也會一直聽有聲書,「現在很難看進去書了,看幾頁文字就想睡覺。」

「出版在本質上是家庭作坊的事業」

雖然傳統出版行業近年來面臨著諸多挑戰,出版人在應對的同時也在調整對於「出版」的定義。但不管採取何種傳播方式,內容本身還是這個行業的核心。

姜峰在分享中講道:「內容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神聖的產業,這個行業已經有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積澱,現在只是面臨著新的技術的衝擊和挑戰的問題。我們只是正好腳踏著印刷文明的基石上,站在了網際網路文明的大門口。出版人應該勇於逃離舒適區,遠離古登堡時代的紅利,嘗試網際網路時代出版的各種可能性。」

第23屆東亞出版人會議現場 王貴彬 圖

此次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的出版人主要圍繞圖書內容本身進行了討論,分享了自己策劃叢書或非虛構文學獎項的經驗。

其中,韓國「四月之書」出版社社長安熙坤的一席發言或許可讓大家在這個紛繁變化的時代中,不忘出版的本質。

安熙坤說,他一直記得日本平凡社前編輯局局長龍澤武的一句話,「出版在本質上是家庭作坊事業」。

他分享了自己對這句話以及出版業的理解:「對於家庭作坊事業所有過程的深刻理解和其中所需的手藝,是無法以具有完備產業系統對此加以簡單利用就能夠代替的。一天24小時只思考和琢磨書而過日子的出版人的職業性關注和將此以書籍的形式來實現的無形的熟練度,是無法用頭腦知道書籍的製作過程就能代替的。」

「書籍因為十分單一,反而與具有無數可能性的工具,例如剪刀、車輪等相類似。但是為了製造這個工具,需要那些對隱藏功能都理解的人們。我認為出版人的能力就在於此。出版人不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反而必須是具有組裝和結合能力的手工藝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出版業六大趨勢
    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的改革預示著中國出版業微利時代的到來,而目前大眾出版領域的無序競爭和低水平競爭已經表明現有的贏利模式難以為繼。出版機構的轉企改制又給傳統經營模式帶來衝擊,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另一方面,專業出版的發展速度仍然緩慢,數字出版雖然蓬勃興起,但是商業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使得出版產業轉型的壓力非常大。在這種宏觀背景下,當前中國出版業的發展呈現了一些令人思考的趨勢。
  • 大陸出版人進入臺灣市場淺談
    大陸出版人進入臺灣也可能會遇上適應的問題,從不完全競爭市場跳入競爭極為激烈的自由市場,不但要接受嚴厲的市場挑戰,還需要保持出版人的優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我國新聞出版業在變革中融合
    4.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第16屆科倫坡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揭幕,並向斯裡蘭卡政府贈送中國圖書,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第一次為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揭幕。  5.主題出版再掀熱潮。
  • 何志勇:出版業未來十年的堅守與變革
    2019年上半年,文軒大眾出版實現利潤1.1億元,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四川出版社靠教材教輔生存的局面;四川出版在全國市場的影響力也大幅提升,文軒出版全國市場排名從2015年的全國第26位上升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第7位,排名增速位居全國出版傳媒集團第一。何志勇帶領文軒大眾出版崛起的「文軒現象」,成為近年來中國出版業披荊斬棘的道路上不可多得的精彩樣本。
  • 重磅丨《2020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發布
    在遭受新冠病毒襲擊的危機時刻,全國出版人挺身而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偉大鬥爭中,彰顯出了出版人的使命與擔當,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巨大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隨著疫情逐漸被有效控制,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復工復產成為了出版業發展的主題。
  • 2019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
    原標題:2019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   一、習近平重要著作及相關學習讀物持續熱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為傳播   2019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語種版本陸續出版發行,相關閱讀研討活動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辦,受到各國讀者廣泛關注和普遍歡迎
  • 全球出版業50強發布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居第十四名
    美國《出版商周刊》、英國《書商》雜誌、法國《圖書周刊》、德國《圖書報導》和巴西《出版新聞》等5家國際著名出版媒體近日共同發布了「2014年全球出版業50強排行榜」,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以15億美元的收入額再次入選該榜單,排名由去年第二十二位上升至第十四位,位居國際著名出版集團哈柏·柯林斯和施普林格之上
  • 剛才,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開幕
    10月15日上午9時30分,在《南音隨想》悠揚的樂音中,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開幕。本屆海圖會以「閱讀點亮未來」為主題,採用線下線上並舉,突出專業對接與館配樣採結合,第16次搭建兩岸圖書貿易、版權交易和產業合作橋梁。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開幕現場。
  • 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在臺灣高雄順利召開
    2016年11月12日至14日,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在臺灣高雄順利召開。
  • 臺媒:兩岸出版業30年風水輪流轉 臺灣出版優勢在喪失
    兩岸交流30年,互相激蕩,彼此合作是出版業的交往常態。據臺灣《旺報》11月24日報導,兩岸圖書出版的交流互動甚早展開,早期也有不少出版人到大陸「開疆拓土」,包括擔任顧問或與大陸出版業合作辦雜誌,部分出版社也曾在大陸設有辦公室。
  • 東亞學術體系的構建與發展:人員、物質的流動與知識轉型
    11月22-23日,由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世界史系、外國語學院日語系主辦的第二屆東亞學術體系的構建與發展「人員、物質的流動與知識轉型」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會議首先由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致辭。而後首先作主題報告的是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徐建新,題目為《日本傳統漢學的近代轉型——日本東洋史學的形成》。徐建新教授梳理了日本由傳統漢學向東洋學過渡發展的歷史脈絡,剖析了東洋學和東洋史學科形成的背景。徐建新教授指出,日本東洋學對中國學術界影響深遠,我們應該正確和全面地評估日本東洋學帶來的正面和反面遺產,站在中國學術的立場上重審日本東洋學的歷史意義。
  • 第39屆中國控制會議在線召開
    7月27—29日,第39屆中國控制會議(CCC2020)以在線會議形式召開,主會場設置在遼寧瀋陽。此次會議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主辦,東北大學承辦,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亞洲控制學會,IEEE控制系統協會,韓國控制、機器人與系統學會和日本儀器與控制工程師學會等國內外組織的協辦。
  • 商務部:東亞合作經貿部長系列會議就多項合作達成共識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 (慄翹楚)8月27至28日,第19次中國—東協(10 1)經貿部長會議、第23次東協—中日韓(10 3)經貿部長會議和第8次東亞峰會(EAS)國家經貿部長會議等東亞合作經貿部長系列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商務部部長鐘山出席上述會議。
  • 親歷丨一個出版人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見聞
    會議期間我們有幸聽到了一大堆的網際網路新觀念,畢竟這次會議來的都是國內外網際網路界的大腕、大佬,有的還是世界網際網路俱樂部的名人,同時結識了一批網際網路的新朋友。一回生,二回熟,等我們明年再來參加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我們就算是「老朋友」了。一口氣收集到一大摞各家網際網路企業的宣傳單頁,就像25年來參加全國書市收集各家出版社的新書書目那樣刺激。情形變了!
  • 從3個關鍵詞看後疫情時代出版業發展
    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成為出版業面臨的思考題。在日前召開的2020泰山國際新聞出版合作大會上,業界人士就此建言獻策。 推動閱讀深入挖掘服務能力 「疫情期間,社會總購買力下降和消費結構調整對出版業產生影響,社會閱讀的新需求和新特點成為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方向。」
  • 第二屆東亞宏觀經濟國際論壇在廈門大學召開
    「第二屆東亞宏觀經濟國際論壇(2018年)」在我校經濟樓A501會議室順利召開。來自包括美國、德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等地的十餘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百餘名學者應邀參加。    在11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廈門大學社科處處長陳武元教授首先代表廈門大學致辭。他表示,近年來廈門大學高度重視與國際接軌,主動走出去,積極引進來,探索與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化。
  • 在世界第二大書展閱中國閱世界
    同一天,作家餘華、葉兆言、蘇童、魯敏的8部文學作品的土耳其文版正式發布,實現了魯敏三年前的暢想——中國作家的作品「日夜兼程,跨越千山萬水,抵達連結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土耳其」。21日,為期5天的第二十六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圖博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開幕。
  • 「雲書展」演繹別樣精彩——第2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創新辦展見...
    9月30日,第2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5天展期告一段落,常態化的貿易和交流將「雲」上繼續。通過全面創新辦展方式,一些核心數據持續增長,「雲書展」取得實效。」「線對線」,幫助各國出版人無障礙交流。圖博會期間舉辦了2020北京出版高峰會議,聚焦「融合發展智慧共贏」「5G新出版新閱讀」等議題探討未來發展,並成立「5G新閱讀內容產業聯盟」。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剛表示,團結合作、創新發展,是全球出版業走出困境的最好辦法。希望通過擁抱新技術,把雲展會提高到新水平。
  • 出版業衰退嚴重,臺「文化部長」坦言大陸是臺灣圖書重要市場
    出版業衰退嚴重,臺「文化部長」坦言大陸是臺灣圖書重要市場 澎湃訊 2016-06-07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 看點 告別4月,開啟5月,出版業從充實走向更充實!
    行業活動4月20日,以「壯麗70年,頌讀新時代」為主題,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主辦,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承辦的2019北京全民閱讀暨第9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活動在京舉辦。當天,同時啟動2019年北京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