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幢樓宇、
近1500家企業、
3萬餘名樓宇白領,
這些「家底」讓靜安寺商圈
成為靜安區樓宇經濟
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活躍的樓宇經濟
為靜安寺街道開展樓宇黨建探索
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實踐基礎。
經過近20年的發展,靜安寺街道樓宇黨建工作不斷「升級換代」,在樓宇內「建起來、轉起來、強起來」的黨組織成為了凝聚白領有溫度、促進發展有強度的堅實載體。
以服務促凝聚,因凝聚而引領,靠引領謀發展,黨建這一「紅色生產力」不僅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白領所認同,更成為構築「商圈生態圈」的源源動力。
做強陣地
迭代升級當好「主心骨」
靜安寺商圈內的高和大廈(原名中華企業大廈)是「支部建在樓上」樓宇黨建工作模式的發源地,也是上海最早成立的樓宇黨群服務站的「誕生地」。
2002年
成立上海首個商務樓宇黨員服務點,並建立黨支部
2007年
建立商務樓宇立體服務站
2019年
成功創建「白領驛家」樓宇黨群服務站
2020年
融合打造街道黨群服務站暨企業服務中心
高和大廈這段跨度近20年的樓宇黨建路,映射出的正是靜安寺街道由建點、建站、建家到建中心,從覆蓋到服務到賦能再到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樓宇黨建「破圈」融合、迭代發展歷程。
從最初創立破解進企業門難、溝通互信難、組織建設難的商務樓宇黨建工作「十法」,實現組織找上門,到如今,聚焦打造「樓宇黨建高地,一流營商環境」,提供覆蓋組織、企業、個人的30項黨務、政務、事務「一站式」現場服務和200餘項自助服務,靜安寺街道始終堅持在樓宇內厚植紅色根基,為企業、白領提供「看得到,有感知、有溫度」的服務,更當好大家的「主心骨」。
在因時而變的轉型中,靜安寺街道黨群服務站暨企業服務中心不斷增強黨群陣地的開放性,強化特色引領、抓實深學篤行,成為商圈白領身邊的「學習殿堂」,做到「優質內容一站齊、黨員白領樂參與、助力發展有成效」。
作為街道層面開放性「四史」學習教育「大本營」,街道黨群服務站積極聯動轄區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斷創新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學習教育內容和形式,增強「四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充分激發黨員、群眾的學習熱情,確保學習教育入心入腦。有深度的學習、有亮度的課程、有溫度的生活「圈粉」了眾多的年輕白領,引導他們在活動中武裝頭腦、堅定信念、增強認同感。
做優服務
提質升能凝聚 「發展力」
一直以來,街道各個樓宇黨群服務站點都始終堅守「把黨的引領和服務融入商圈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初心,當好經濟發展「穩壓閥」,讓樓宇黨建和樓宇經濟「互利共生」。進入4.0時代的街道黨群服務站更是打破壁壘,將黨建引領與企業服務深度融合,為構建靜安寺商圈生態圈持續賦能,服務樓宇經濟和區域發展。
街道黨群服務站
在配備「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機、
24小時自助稅務機,
打造共享公共活動空間的同時,
提煉落實黨建引領下的
「一二三四五」服務企業工作法
抓好黨群服務站暨企業服務中心建設
做到「支部建在樓上」「服務就在身邊」黨建與服務企業兩手抓
整合樓宇工作者、專業志願者和政府部門綜合服務這「三支隊伍」,建立即知即辦、平臺協辦、特事特辦、難題專辦「四項機制」
運作好黨建同心園、企業加油站、白領減壓室、商圈商學院、協商議事廳「五大平臺」
用完整的服務體系和鏈條構建起企業服務綜合體系,使站點成為落實服務管用,各方共治愛用,企業、白領受用的暖心陣地
站點還主動對接「一網統管」平臺,
開發商圈企業服務數據系統
依託系統小程序動態掌握企業、員工的需求,做到對企業「底數掌握100%、走訪企業100%、問題處置100%」。
在站點服務平臺上,記者看到每一家樓宇入駐企業都被標上了不同的顏色。工作人員介紹說,這是街道創新的企業穩定預判「五色風險分析法」,每一家樓宇入駐企業都會用「綠、蘭、黃、橙、紅」五種顏色動態標註穩定程度,方便及時跟進對應處置機制。
得知高和大廈內的聯橋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原辦公單元租期到期但因發展需要不得不重新選址搬遷的「第一手」情況後,站點將該企業標註為「不穩定」,並立即與街道、區投資辦等相關負責人主動上門精準對接需求,不但及時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新辦公單元,降低搬遷成本,還協助企業順利完成集中註冊,堅定了留在靜安發展的決心。
提供更優的企業服務不僅需要藉助科技賦能,更需要依靠樓宇黨群工作者的一顆熱心和兩條勤快的腿。
在「跑樓」的過程中,越洋國際廣場樓宇黨群工作者王珊得知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希望能夠開發物聯網業務,並且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情報」後,一邊與企業負責人保持不間斷聯繫,隨時溝通進展和需求,一邊向街道及時匯報。此後,街、區聯合啟動特事特辦機制,確保企業服務到位、稅收註冊落地到位,提供「一對一」上門指導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了各類註冊及業務上的問題。目前該新公司已成功籤約並落地靜安。
反哺社區
感受被需要的「小確幸」
清晨六點多,白領小胡走進華山醫院門診大樓,利用上班前的一個小時在醫院為病患提供電子掛號、自助付費等導醫服務。午休時段,有的白領成為「幸福白老匯」公益項目志願者,一對一地教社區老人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有的白領通過參加「一小時公益撿跑活動」,為垃圾分類貢獻一份力……
在靜安寺街道近年來
陸續推出的2000多個志願服務項目中,
越來越多的白領身影被發現。
小胡參加的「班前一小時」志願服務項目始於八年前。項目運行至今,越來越多的白領化身「小橙子」,有效緩解了華山醫院就診高峰秩序混亂的問題。正是潤物細無聲般細緻入微、貼心周到的黨建服務,讓靜安寺街道的白領黨員們開始主動亮出黨員身份,參與各類志願服務項目,將溫暖傳遞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我們有需求、甚至是需要幫助的時候,是街道伸出手來給予關愛與溫暖。現在有機會能夠去幫助社區裡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們就應該站出來,這也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真誠的話語、洋溢在臉龐上的笑顏,無不流露出白領黨員志願者內心充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白領黨員行動起來,用志願服務的方式反哺社區。設立在企業內的基層黨支部也爭當領頭雁,紛紛以認領公益項目的方式,服務社區。和社區居民一起用彩色繪畫裝扮牆面,更新牆面上的立體綠化、為社區困難群眾理髮、守護社區裡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人,開展阿爾茨海默病的評估篩查和宣傳……黨群聯建、公益互動的聯動效應使社區變得愈加有溫度和人情味,也讓靜安寺街道在今年成功捧回了「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的榮譽。
過去,我們需要一家一家地『貼』上去問企業裡的黨組織和黨員願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現在,他們會經常主動打來電話要求參加社區活動或者提出對接公益活動的意願。
街道一位樓宇專職黨群工作者告訴記者,近幾年,企業黨組織對於參加社會活動特別是公益活動的熱情都十分高漲,特別願意將黨員志願奉獻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擰成一股繩。
記者:邢蓓琳
視頻:樓英俊
圖片:由靜安寺街道提供
封面:圖蟲創意
編輯:史笑雨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點個讚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