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邁入12月,「異常艱難」的2020年終於進入尾聲。今年以來所有的主流指數都呈現上漲態勢,表現最好的是創業板指,今年漲幅已經達到54%,此外中小板指、深證成指的漲幅也超過30%,今年又沒跑贏指數的感慨不絕於耳。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之際,雪球借#激昂三十年未來看東方#大型主題活動,與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先生進行了深度對話。@易方達基金林偉斌先生2008年博士畢業後入行,第一份工作就與指數相關,至今已深耕指數超11個年頭,現任易方達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指數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
回顧ETF的16年發展歷史,林偉斌認為,ETF的資產配置工具意義不斷強化,「指數股」部分替代個股投資趨勢更加明顯,期待未來ETF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和ETF生態圈的建立。
被問及「寬基指數與行業ETF如何抉擇」時,林偉斌認為,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寬基ETF更具備投資價值,雖然無法精準地踩中每次風口,但是不踏空節奏,捕捉整體投資機會已經非常難得了。
以下是雪球與林偉斌先生的訪談實錄:
雪球:A股走過30年,你眼中取得的最大成就和進步是什麼?如果用3個詞或者3句話代表A股30年,你會說哪三個詞或者哪三句話?
(1)應運而生,高速發展
30年前,滬深證券交易所相繼開業,這標誌著新中國證券市場大幕正式拉開。3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A股市場從最初的彈丸之地,成長為現在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從最初的8隻,增加至現在的4000餘只;總市值從1990年的28億元,增長至現在的超過81萬億元。從3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市值、地位均呈現穩步上升態勢,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
(2)開拓創新,走向成熟
這30年間,A股市場「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了一條市場化機制日益成熟的發展之路,朝著建立現代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邁進。新股發行制度從審批制到核准制再到註冊制,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和新三板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成型,充分體現了A股市場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不斷提升。此外,A股市場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投資者的積極參與,投資者數量高達1.7億,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也在持續壯大。整個A股市場逐步走向市場化和規範化。
(3)堅持開放,走向全球
從2002年QFII正式登陸中國證券市場以來,隨後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業務開閘,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國際指數公司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在各自指數中納入A股或大幅提升A股權重,一系列開放創新舉措接踵而至。A股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國際影響力也不斷增強,A股國際化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
雪球:過去的30年裡,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等陸續誕生,給A股帶來了什麼影響?是否改變了你的投資風格?
從2004年開始,A股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2004年中小板的推出,為優質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開闢了專門通道,製造業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陸續上市融資;2009年創業板的推出,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大背景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便利,成為了中小型新興科技企業的聚集地;2019年科創板的推出,代表A股首次向未盈利企業、紅籌架構企業張開了懷抱,構建了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資本市場平臺。
從上述歷史進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推出都發生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定歷史階段,都是中長期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必然創舉。未來,各大板塊有機融合、聯動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新舊經濟動能轉換。
這幾次變革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投資風格應該都會產生一些影響,包括我個人在內的廣大投資者應當在每次歷史改革中敏銳地發現、全面地觀察、深刻地理解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這將有助於我們察覺並捕捉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同時,不同板塊的設立使得A股市場投資風格更為細化,投資者需要根據各板塊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特點、所屬行業生命周期等多維度選股,長期持有基本面優秀的核心資產,並提前布局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創新成長類企業。
雪球:從科創板增量試點到創業板存量突破,註冊制將進入全面推開的最後一步,這會為A股帶來哪些改變?會給普通投資者帶來怎麼樣的機遇與風險?
全面推行註冊制主要帶來以下三點變化:第一,企業能否上市融資以及上市公司的定價權交還給資本市場與廣大投資者;第二,註冊制大大縮短了企業的上市周期,可以幫助優質企業快速解決募資問題,企業融資效率進一步提升;第三,A股市場結構更加合理,註冊制推行過程中將同步完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加速優勝劣汰,有利於優質企業的長期發展。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全面推行註冊制的發展初期會使得上市公司股票數量短期內迅速增加,這對投資者的研究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投資者應當培養正確的投資理念,遠離「炒小、炒差、炒概念」等盲目跟風炒作行為,將重心放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質量研究上。堅持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的普通投資者有望在資本市場收穫長期回報。此外,由於註冊制之後股票市場的研究門檻會越來越高,從專業化分工的角度,我認為普通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間接參與股票市場,會是更好的投資方式。
雪球:從2004年第一隻ETF問世, 到今年11月底,ETF總規模已經突破了萬億大關,16年間,你覺著ETF在中國資本市場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行業出現了哪些趨勢和變化?
答覆:ETF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創新品種,對中國資本市場有著裡程碑式的影響。在「房住不炒」、資管新規、居民財富快速增長、居民資產配置由房地產逐漸轉向金融資產等的大背景下,ETF的出現能夠更好地滿足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大類資產配置需求,正逐步發展成為主要的金融投資工具之一。
近些年,ETF的產品數量和管理規模迅速提升,產品類型不斷豐富,市場對其認知和接納程度不斷加深。儘管我國的ETF行業發展起步較晚,但在資本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投資者教育持續加強等優渥條件下,ETF行業的後發動力十分強勁。
在ETF行業發展的十六年裡,我認為有以下幾種發展趨勢:第一,ETF的資產配置工具意義正在強化。從大類資產劃分來看,ETF覆蓋了股票、債券、貨幣、商品等各類資產;從細分類型來看,近年來行業型、主題型、策略型ETF層出不窮,不斷地拓寬ETF作為配置工具的邊界;第二,ETF「指數股」部分替代個股投資。近兩年晶片、5G、新能源等行業主題ETF獲得市場資金追捧,一些投資者看好產業發展方向但對具體個股又缺乏了解,更傾向於投資該細分領域ETF而非個別股票來把握投資機遇;第三,傳統主動投資策略嘗試被動化改造。Smart beta策略將主動投資策略思想的規律和邏輯進行總結,投資策略的一以貫之使其在某些特定市場環境下有更好的投資收益表現;第四,國內ETF開啟費率下降通道。現階段國內ETF費率高於美國市場水平,部分頭部基金公司開始主動下調ETF產品費率,未來ETF低費率的優勢將更加顯著。
雪球:今年細分賽道ETF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半導體晶片、5G通信、新能源汽車、創新藥等細分行業ETF規模增長迅速,持續受到關注。當前行情下,你認為寬基指數和行業ETF哪個更值得投資?
這個問題無法一概而論,因為不同類型的寬基ETF和不同領域的行業主題ETF的投資價值差異十分巨大,無法進行直接比較。其實,對於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而言,選擇適合自己的ETF產品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對於那些能夠精準地把握每次投資風向的投資者而言,布局特定細分領域的行業主題ETF可以獲得最高的投資回報。但是,這對投資者的投資能力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為A股市場的輪動效應較為快速、甚至隨機性強。過去兩年漲幅較大的是消費、科技、醫藥等行業,但是目前上述行業不論是靜態估值還是動態估值都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從最近的市場表現來看,順周期板塊出現了復甦苗頭,大金融和化工等板塊有著明顯的超額收益,但是順周期板塊上漲究竟是風格切換的起點還是短暫的反彈修復,絕大部分投資者難以準確判斷。對於那些不具備精準的風格行業配置方向預判能力的投資者而言,寬基ETF可能更具備投資價值,雖然無法精準地踩中每次風口,但是不踏空節奏,捕捉板塊整體投資機會已經非常難得了。
雪球:2019年7月,首批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2020年11月,備受矚目的首批科創板50ETF正式登陸上交所交易,科創板正式步入「指數化投資時代」。你怎麼看科創板投資價值?科創板未來還會繼續保持強勁發展態勢嗎?
答覆: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關鍵的發展階段,經濟的驅動力由過去的投資驅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傳統行業十年前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最近十年的增長速度明顯下滑,取而代之拉動GDP的正是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這也是我國政府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出科創板市場的主要原因。
科創板相比於A股其他板塊,具有更加包容的上市標準,允許尚未盈利但具備成長潛力的科創公司上市融資,是中概股回歸、獨角獸上市的首選市場。科創板聚焦於高新科技產業,上市企業無不凸顯「科技創新」屬性。長期來看,科技創新和自主可控是我國未來的發展重心和政策扶持方向,這也恰好是科創板的板塊定位。未來隨著科技創新在我國產業發展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的高新科創企業登陸科創板。
談到科創板50ETF,它跟蹤的是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簡稱「科創50指數」),科創50指數由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隻證券組成,反映最具市場代表性的一批科創企業的整體表現。該指數聚焦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行業,與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戰略高度契合,是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科創板50ETF作為科創板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值得大家關注。
雪球:你認為未來A股的投資機會在哪裡?被動投資之外,你比較期待哪些行業?
未來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線。首先,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政策傾斜有助於科技產業保持長期高速發展,諸如5G、雲計算、晶片等領域研發能力突出且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將大有可為。其次,順應產業變革大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經濟建設當務之急。新基建有助於提升國內存量資產的效率和競爭力,加速中國企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助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諸如工業網際網路、工業機器人等關係到國家民生及主導產業的重點領域將迎來發展機遇。最後,在國內大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消費領域中具備確定業績增速和深厚護城河的企業,以及醫藥領域中醫療器械、創新藥、疫苗及其產業鏈有望快速成長。
雪球: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是指數基金的爆發之年。你對指數投資下一個二十年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
答覆:指數基金在過去十幾年中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對於下一個二十年,有兩個方面是我比較期待的:第一,產品類型更加豐富。目前,我國的ETF以股票型為主,且主要投資於國內市場,希望後續能夠出現更多的債券型ETF、跨境股票型ETF以及商品ETF,為投資者提供豐富多樣的指數投資工具,便於其實現資產配置和開展海外投資;第二,ETF生態圈的建立。參考海外ETF市場,投資者十分多元化,既有長期配置型資金的參與,也有短期交易型客戶的博弈,還有專業的流動性提供商、活躍的套利機構以及一系列配套的衍生品工具,只有當市場參與者豐富多樣化時,ETF市場才能更加具有活力。
雪球:普通人如何玩轉指數基金?指數基金種類繁多,普通投資者在挑選基金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答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面對數量繁多的指數基金,可以遵循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挑選合適的指數。指數的投資風險與投資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應當匹配。例如,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重點投資於大盤藍籌股票,指數的波動率相對較小,而創業板指和科創板50指數的波動率相對更大一些。此外,投資者挑選的指數應該具備短期交易價值或長期投資價值,尤其對於行業主題指數而言,如果對行業發展趨勢判斷錯誤,很容易踏空市場節奏甚至造成巨額虧損。對於寬基指數而言,指數的估值高低是重要的參考依據,當指數估值水平處於較低的歷史分位數時,投資的安全邊際更高,預期回報也會更加豐厚。第二步,選擇合適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不同指數基金的規模、流動性、產品費率、跟蹤誤差、超額收益等指標進行挑選。例如,指數基金規模太小會使得固定費用率過高,場內ETF交易量過小會產生較大的買賣衝擊成本。第三步,制定指數化投資策略。指數基金尤其是ETF的投資策略非常豐富,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個人比較推薦的是定投策略。其實,指數基金的投資理念和基金定投的投資理念是最吻合的,指數基金的作用在於分散個股投資風險,而基金定投的作用也在於分散買入時點的投資風險,將一次性買入的擇時行為轉變成按照一定邏輯分批次買入的多次投資行為。因此,指數基金是非常適合基金定投的。
雪球:基金經理都是為投資者管理投資,其實很多人都很好奇,基金經理自己是什麼進行家庭財富配置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答覆:在進行家庭財富配置時,我比較推薦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將家庭資產按照資金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分為要花的錢、專款專用的錢、保值增值的錢、生錢的錢。簡單解釋一下,第一部分「要花的錢」對流動性要求比較高,主要購買安全便捷的現金管理工具,如貨幣基金;第二部分「專款專用的錢」主要用來應對家庭可能會發生的意外狀況,可以考慮買入合適的保險產品;第三部分是「保值增值的錢」,也是養老金、子女教育資金的主要來源,這部分資金要求本金安全、收益長期穩健,對流動性要求較低,可以考慮直接配置混合偏債型基金和養老FOF基金,或者自己構建資產配置組合;第四部分「生錢的錢」是為家庭資產創造收益的錢,這部分資金的佔比是由每個家庭的風險偏好決定的,可以投資於一些風險偏好較高的進入資產,如指數基金、主動權益基金、商品基金等。當然,個人粗淺建議僅供各位參考。
作者:今日話題連結:https://xueqiu.com/8152922548/165796749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