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人們眼中的大詩人,他們也是孩子眼中的父親。他們是李白、杜甫、蘇軾、陸遊。除了給這個社會寫詩,他們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寫詩。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代大詩人們寫給孩子的詩。
蘇軾:兒子,別像老爸一樣聰明
陸遊:兒子,你別給我偷懶
蘇軾以詞著名,但他的詩寫的也不錯。
1083年,被貶官到黃州的蘇軾,喜得愛子,蘇軾給這個孩子取名乾兒。古代規矩,孩子出生後第三天親朋好友會聚在一起給孩子洗澡,以此來祝福孩子健康成長,這叫洗三。在乾兒洗三那天,蘇軾寫了一首詩送給兒子,這首叫《洗兒戲作》的詩中說: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別的父母都盼著自己的孩子聰明,蘇軾卻想讓他的兒子笨一些,但是他也很希望孩子過得好,最好能無災無難順順利利當大官。蘇軾不想讓兒子聰明,是因為他自己太聰明了,但是卻屢屢受挫,一次次被貶官。所以,他想讓兒子做個普通人。從這首詩中,可見蘇軾對字兒的喜愛。
陸遊有個兒子叫陸聿,他也得到了一首爸爸寫給他的詩。
1199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外面寒風呼呼地刮著,陸遊在書房裡點燈夜讀。他一口氣讀完了一本書,覺得很是過癮,又思緒萬千,於是拿起紙筆給陸聿寫了一首詩,叫《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這首詩裡,陸遊教育兒子說自古以來做學問就不能偷懶,也不能急於求成。而且,他還特別告訴兒子,不要完全依賴書本上的知識,要想真正理解書中的道路,就要自己親身去體驗和嘗試。
十多年後,陸遊生了一場病,他知道自己要死了,於是提筆寫下了此生的最後一首詩。也是寫給兒子們的,叫《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生活在南宋,南宋只是半壁江山,淮河以北的地方一直被金人佔領著。陸遊是愛國詩人,他一直主張要收復失地。在臨死之前寫的這首類似遺書的詩中,也不忘叮囑兒子們,在收費失的那天一定到他墳前告訴他一聲。可見陸遊的愛國之情有多真摯。
詩仙詩聖也愛嘮嘮叨叨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這兩人後半生多在外漂泊,與家人聚少離多。於是,把對家人的思念寫在了詩裡。
李白從長安辭官後,曾在山東濟寧與當地一姓許的女子結婚,生了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在倆孩子還很小時,李白就離開山東繼續遊山玩水。749年,李白在金陵(南京)遊玩,一天夜深人靜時他非常想念妻兒,就寫了首詩。
這首詩的名字叫《寄東魯二稚子》,像詩又像信。寫詩一貫浪漫灑脫的李白,在這首寫給兒女的詩中,卻變得婆婆媽媽起來,嘮嘮叨叨寫了長長一串。李白先寫金陵的桑樹已經綠了,春蠶也入眠了。接著寫到了遠在山東的家,擔心他不在家家裡的田地沒人耕種,他現在在金陵想要坐船回家種地,恐怕也來不及了。
後面,李白又寫到了家裡的院子和院子裡的一棵桃樹,那是他三年前離開家時栽種的,現在這棵樹應該和房子一樣高了吧?李白又想像到,他的女兒平陽應該會經常折一朵桃花,站在樹下盼著爸爸回來。兒子伯禽應該也跟姐姐差不多高了,他應該也和姐姐一起在樹下等爸爸回來。他們等不到爸爸回來,會不會把小臉哭的通紅呢?唉,想到這裡,我就肝腸寸斷。
瞧瞧,平時何等灑脫豪邁的詩仙李白,一想到兒子女兒,也變成囉裡囉嗦的嘮叨老爸了。
愛在詩裡嘮叨的老爸,還有詩聖杜甫。
杜甫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宗文小兒子宗武,宗文在小時候餓死了。杜甫對宗武非常疼愛,經常在他的詩中提到宗武的乳名驥子。使得宗武在小時候就成了個小明星。有一年宗武過生日,雖然杜甫自己生病都捨不得吃藥,還是給兒子擺酒席慶祝,並寫了一首《宗武生日》的詩。
詩中杜甫對宗武說,你小子沾了我的光,這麼小就已經出名了。但是,你別得意,你可要給我記住了,寫詩是我們老杜家的傳統,你要多讀書好好寫詩,不要等到年紀大了還一事無成,要靠我們來養活你。接著,杜甫又嘮嘮叨叨,你看你老爸我都病成這樣了,還要花錢給你辦酒宴慶祝生日,我病地坐都坐不住,醫生不讓我喝酒,看在你小子生日的份上,我還是再喝一點吧。
杜甫不光在這一首詩裡嘮叨,他寫了很多首教育兒子的詩,如《示宗武》、《元日示宗武》、《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又示宗武》等。可見杜甫對兒子寄予了多高的期望。
好在,宗武也跟杜甫一樣,喜歡寫詩,這讓杜甫很是欣慰。據說,宗武的詩寫的很好,當時不少人都說可以跟杜甫相比。當時有人看了他的詩後,稱讚說「天下詩名又在杜家」。可惜,杜宗武一生跟著杜甫到處漂泊。後來杜甫在湖南病死,杜宗武都沒錢把杜甫送回老家安葬。他的詩作也都丟失沒能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