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2020-12-14 生物谷

2020年9月27日訊/

生物谷

BIOON/---真核細胞含有膜包圍的具有不同身份和功能的細胞器,這些細胞器的身份和功能取決於蛋白組成。因此,蛋白的正確定位是細胞器功能和細胞穩態的關鍵。內質網(ER)和線粒體外膜是新合成的具有疏水跨膜區的蛋白的主要目的地。膜蛋白定位不僅需要高保真的蛋白靶向,還需要選擇性地去除錯誤定位的蛋白的質量控制機制。在線粒體外膜,ATP依賴性的馬達蛋白Msp1/ATAD1可以去除一些錯誤定位的跨膜蛋白。相比之下,雖然針對內質網的蛋白靶向研究得很好,但是對清除內質網膜上的錯誤靶向的跨膜蛋白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作為一種研究膜蛋白定位的模型,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尾錨定蛋白(tail–anchored protein),尾錨定蛋白含有的單個C端跨膜區對細胞器定位是必要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的。他們推斷,介導線粒體尾錨定蛋白定位的因子會直接與新生蛋白相互作用。

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種無偏見的、位點特異性的交聯和質譜方法來鑑定這樣的蛋白跨膜區。這種方法揭示了內質網駐留的孤兒P型泵P5A-ATP酶(

酵母

中的Spf1;人類中的ATP13A1)直接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相互作用。

由於

遺傳

學研究已經將P5A-ATP酶(P5A-ATPase)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錯位聯繫起來,這些作者結合生化和結構方法來確定P5A-ATP酶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2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5A-ATPase is a transmembrane helix dislocase」。

P5A-ATPase將錯誤定位的跨膜螺旋從內質網中移出,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5809。

P型ATP酶形成了一大類活躍的轉運蛋白,存在於所有生命界,主要通過跨細胞膜運輸離子或脂質。P5A-ATP酶屬於真核生物特異性的P型ATP酶亞家族,它們的底物特異性是未知的。

這些作者在無細胞系統中重建了膜蛋白插入細胞器過程,並利用位點特異性交聯揭示了P5A-ATP酶直接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的跨膜區相互作用。缺乏ATP13A1的人細胞表現出線粒體尾錨定蛋白錯誤定位到內質網和分泌途徑。在體外試驗中,新合成的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異常地積累在缺乏P5A-ATP酶活性的內質網囊泡中。這種積累是由於從缺乏ATP13A1的內質網膜中移除錯誤插入的線粒體蛋白受損所致。

釀酒

酵母

Spf1在3.3~3.7埃解析度下的不同構象的低溫電鏡結構顯示,與其他已知結構的P型ATP酶相比,P5A-ATP酶具有一個非典型的大的底物結合口袋。該口袋交替地向內質網腔和細胞質打開,同時通過一個側向開口保持對脂質雙層的接觸。捕獲假定底物進行結構測定,發現在這個側向開口處有額外的類似於α螺旋跨膜區的跨膜密度。結合野生型細胞和P5A-ATP酶敲除細胞的

蛋白質組

學數據,這些研究結果表明,P5A-ATP酶可以將錯誤插入到內質網中的具有短親水腔結構域的中度疏水性跨膜區移出。

綜上所述,這些作者將P5A-ATP酶的功能確定為內質網膜上跨膜區的脫位酶(dislocase)。這種功能分配表明P型ATP酶除了轉運離子和脂質之外,還轉運底物。P5A-ATP酶積極地將錯誤插入的蛋白從內質網中移出,也代表了一種以前未知的細胞保障和質量控制機制,有助於維持內質網和線粒體穩態,這也可能解釋了與P5A-ATP酶功能障礙相關的多效表型。(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ichael J. McKenna et al.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5A-ATPase is a transmembrane helix dislocas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5809.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通過接觸調節無膜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和...
    2020年2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內質網與細胞中的至少兩個無膜區室(membraneless compartment)接觸並影響它們的影響。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他計劃解析一種細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檢測辣椒中引起灼燒感的物質的受體,並與其它痛感蛋白緊密相關。加利福利亞大學病理學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嘗試結晶TRPV1,結果失敗。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TRPV1項目,一開始進展緩慢。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
  •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06-2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人科學家Science論文:內質網降解調控線粒體動態
    華人科學家Science論文:內質網降解調控線粒體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1 21:36:27 近日,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齊嶺(Ling Qi)及其團隊發現,內質網(ER)相關降解參與調控棕色脂肪細胞的線粒體動態
  • 新生的過氧化物酶體是一種雜合細胞器
    這些細胞結構被稱作細胞器,多了解細胞器是揭示某些細胞為何發生差錯而導致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關鍵。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Ayumu Sugiura、Sevan Mattie、Julien Prudent和Heidi M. McBride研究了被稱作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的細胞器的起源。他們發現這種非常重要的細胞器有兩個起源,這在細胞生物學領域上是非常獨特的。
  • 2020年1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2.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通過接觸調節無膜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和裂變doi:10.1126/science.aay7108; doi:10.1126/science.aba377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內質網與細胞中的至少兩個無膜區室(membraneless compartment)接觸並影響它們的影響。
  • 透明質酸酶TMEM2促進內質網穩態和長壽
    透明質酸酶TMEM2促進內質網穩態和長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19:19:31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ndrew Dillin課題組最新研究顯示,透明質酸酶(HAase)-TMEM2(跨膜蛋白2
  • 新教材解讀:細胞質-內質網的結構和功能
    (2)磷脂轉位蛋白與翻轉酶磷脂的合成都是在內質網的胞質溶膠面,但在內質網上合成的磷脂幾分鐘之後就由胞質溶膠面轉向膜的另一面,即內質網腔面,磷脂的轉位是由內質網膜中磷脂轉位蛋白或稱翻轉酶幫助的。翻轉酶催化的磷脂移動也是有選擇性的,如能夠翻轉磷脂醯膽鹼的翻轉酶則不能催化其他的磷脂翻轉,這樣保證了膜中磷脂分布的不對稱。(3)磷脂交換蛋白與磷脂轉運內質網中的磷脂不斷合成,使得內質網的膜面積越來越大,必須有一種機制將磷脂轉運到其它的膜才能維持內質網膜的平衡, 這就是磷脂轉運。
  • Science|內質網分泌的調節因子或是人腦大小的決定因素
    撰文 | 章臺柳原發性小頭畸形是一種神經發育疾病,特徵是頭圍顯著減小。遺傳性原發性小頭症候群通常只存在單基因突變,研究這些基因可揭示出神經發生和人腦大小控制的關鍵機制。其中IER3IP1蛋白調控內質網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PR)和細胞外基質蛋白(ECM)的分泌,對組織完整性至關重要,IER3IP1的功能失調導致小頭畸形。研究人員首先優化了背側前腦組織(小頭畸形主要影響的腦區)的類器官培養,基因表達和IHC都顯示出背側前腦的特徵。培養17天時,神經發生幾乎沒有檢測到;而28天和42天時,神經元廣泛存在。
  • 2019年2月15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破解腸道細菌致癌物colibactin導致DNA損傷機制,有助揭示它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性doi:10.1126/science.aar7785; doi:10.1126/science.aaw5475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colibactin---一種由某些大腸桿菌菌株產生的化合物---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但是因不能夠分離這種化合物而一直受阻
  • 內質網接觸位點調節無膜細胞器動態
    內質網接觸位點調節無膜細胞器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11:38:25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Gia K.
  • 他2018最後一天剛發Nature,2019開篇又發Science!
    Notch的跨膜螺旋被PS1的三個跨膜結構域包圍,並且Notch片段的羧基末端β-鏈形成β-摺疊,其在細胞內側具有兩個底物誘導的PS1的β-鏈。 雜合β-摺疊的形成對於底物裂解是必需的,其發生在Notch跨膜螺旋的羧基末端。 PS1在底物結合後經歷明顯的構象重排。 這些特徵揭示了Notch識別的結構基礎,並且對γ-分泌酶對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的募集具有意義。
  • ...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Notch和APP複合物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PS1與底物跨膜區靠近細胞膜一側形成β摺疊片,從而穩定結合底物;e-f. 與γ-分泌酶結合後底物Notch發生的構象變化。橙色為結合在γ-分泌酶中的Notch構象,灰白色為未結合的構象。 施一公教授2006年在清華大學建設實驗室之初,就將揭示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理作為重點研究方向,其中一個主要環節是解析γ-分泌酶的高解析度結構,揭示Presenilin突變體的致病機理。
  • Science:重大進展!首次發現組蛋白H3-H4四聚體是一種銅還原酶
    2020年7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H3-H4四聚體是一種銅還原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3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histone H3-H4 tetramer is a copper reductase enzyme」。
  • Science:解析出嗜熱棲熱菌V/A-ATP酶的三維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結構生物學者Leonid Sazanov和博士後研究員Long Zhou如今解析出V/A-ATP酶家族代表性成員的首個原子結構,填補了這些必不可少的分子機器的進化樹上的空白。利用最新的低溫電鏡(cryo-EM)方法獲得的這些結果揭示了這種酶的結構類似於渦輪機或水磨機。
  • 2020年1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重大進展!RNA疫苗讓claudin-CAR-T細胞更有效地抵抗實體瘤doi:10.1126/science.aay5967利用經過基因改造後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的T細胞(CAR-T)進行過繼性T細胞治療已在B細胞惡性腫瘤中取得了臨床成功。然而,在實體瘤患者中,CAR-T細胞療法遭遇挑戰,並不那麼有效。
  • P4-ATP酶翻轉酶結構被解析
    P4-ATP酶翻轉酶結構被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3 11:24:39 日本東京大學Osamu Nureki、Tomohiro Nishizawa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了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前言內質網(ER)是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摺疊和修飾的中心細胞器。ER中的蛋白質處理、修飾和摺疊是決定細胞功能、命運和生存的嚴格調控過程。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
  •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2:56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徐彥輝和陳飛課題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新力作!從結構上揭示分枝桿菌能量代謝機制
    這種細菌與結核分枝桿菌存在著密切的親緣關係,而且是一種用於研究許多細菌物種的流行模型。這種詳細的結構揭示出電子如何在一種迄今為止觀察不到的過程中在細胞內傳遞。在有氧細胞呼吸中,這種化學能的產生方式是當電子供體通過電子傳遞鏈(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傳遞到末端電子受體時產生一種稱為質子動力勢(proton motive force, PMF)的跨膜質子梯度,這種質子動力勢可驅動ATP合成。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揭示了酶之間的電子傳遞存在直接關聯性,這代表著一種新的呼吸鏈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