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是在以往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理念以及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18]。不管技術如何變幻,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依然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單元,學校信息化的落實是教育信息化2.0實現的基礎。ECIO則承擔了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戰略規劃,並對日常工作進行組織、協調、管理等任務。教育信息化2.0是面對新時代需求產生的轉變與升級,教育信息化發生跨越式轉變。因而,ECIO的職能也有了新的轉換,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需重新定位ECIO,逐步提高ECIO的知識與技能,重新規劃ECIO的職責。
1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ECIO的新定位
角色既是崗位職責的高度概括,也是權利的體現。而角色定位決定工作職責,ECIO的準確定位是影響ECIO助力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直接因素。從當前我國教育現狀來看,大多數學校雖設立了CIO制度,但由於角色定位不當、從業人員選拔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導致ECIO不能有效發揮自身的最大價值。絕大多數學校選取學校中層幹部的信息技術主任擔任ECIO一職,雖能解決學校建設中部分技術問題,但在制定學校信息化發展戰略時缺乏一定的決策權。ECIO除了負責執行學校信息化的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制定學校信息化戰略發展目標時,具有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策權。信息中心主任履行ECIO部分職責,卻沒有ECIO應有的權利,因此ECIO不應定位於信息中心主任。ECIO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定位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執行者、管理者和領導者。《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在各級各類學校逐步建立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的制度,全面統籌本單位信息化的規劃與發展[19]。基於此,ECIO應當是由副校長級別及以上的專職人員擔任,最大程度地促進學校信息化的發展。國內校長雖具備較好的領導、規劃能力和決策權,能夠從全局角度考慮全校信息化的發展,且師生對其認同度較高,然而鮮有信息技術的教育背景且忙於行政事務,缺乏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規劃、管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因此,從長遠角度來看,擔任ECIO應是學校副校長級別的人員。
2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ECIO的新知識與技能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學校對信息技術的依賴與要求越來越高。ECIO是發展學校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善於著眼全局,聚焦解決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薄弱問題,這就對ECIO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孫禎祥[20]提出的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工作構成,結合左美雲[21]通過德爾菲法得出首席信息官培養知識體系,張家年等[22]提出了ECIO應具備教育、管理、信息技術這三方面知識。社會的發展賦予了CIO新的能力要求,不再局限於簡單的技術能力。美國的CIO雜誌通過調查,發現優秀CIO的關鍵因素是領導力。2009年Educause通過採訪14位CIO,得出CIO的關鍵能力是制定戰略性制度和外交的能力、運營管理的能力、理解政策與法律的能力[23]。IBM通過調查全球2600名CIO(包括ECIO),認為CIO必備的是溝通交流能力、制定戰略計劃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文化建設能力[24]。2010年,Adam等[25]調查高等教育招聘CIO職位的廣告後發現:78%的高等教育機構招聘的CIO需具備卓越的領導能力、管理能力、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和組織協作能力。Brown[26]的研究表明,CIO應具備的最主要技能是交流能力和領導能力這兩種。在網絡信息迅速爆炸的大數據時代,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將越來越規範化、智能化和全面化。ECIO需從海量的數據中覺察有用的信息,摒棄用先前經驗做決策的方法,用事實數據科學支持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因此,ECIO必須具備一定的大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為學校的整體思路和高層次發展提供新的指向。基於此,本研究認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ECIO能力要求主要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①信息化領導力;②戰略規劃與執行能力;③溝通交流與協調能力;④創新與文化建設能力;⑤大數據處理分析能力。ECIO在管理學校信息化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如圖1所示。
編輯
圖1 ECIO知識與技能
3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ECIO的新職責
ECIO是為了推進學校信息化治理體系建設並解決建設過程中顯露出的難題而出現的。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ECIO不再停留在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的範疇內,而應向學校的領導者轉變,成為學校信息化的主要推動者。從工作內容的變化來看,ECIO除了管理與維護學校網絡正常運行、為全校師生制定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規則與政策、提供隱私數據安全保護,還需負責建設整合資源共享平臺,為師生提供技術支持並引領師生合作共同製作有效的信息化教育資源,為促進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等提供方法。ECIO的工作範圍從原本負責解決教育資源建設不足、建設質量堪憂、網絡不佳等系列問題的具體工作,轉為引領全校師生共同推進學校的信息化發展,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向戰略規劃、制度設計等事關學校改革與發展全局的戰略性事務轉變。因此,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ECIO的新職責是在校長領導下與各部門領導密切合作,調節學校信息化的不均衡發展現象,促使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學校教學、管理、科研、生活等各個領域中,為學校營造一種積極健康的教育信息化氛圍,從而推動學校信息化整體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27]。
四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ECIO持續發展的策略
ECIO的出現,標誌著學校信息資源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部門已成為學校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教育領域中CIO體制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自教育部要求學校設立CIO崗位以來,學者對CIO制度的實施進行了不少探索。近幾年,雖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學校至今仍沒有普遍正式建立CIO制度;即使設立ECIO崗位的學校,CIO制度的推行也不容樂觀。從戰略高度全面推進我國學校信息化建設,觀念和體制上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
1 設置專業化、制度化ECIO
在國內的大多數學校,CIO制度是一個新鮮物,尤其是在中小學。劉名卓等[28]認為,ECIO在學校管理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ECIO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信息化建設方向不明、學校信息流通不暢、相關部門無人協調以及學校信息資源管理混亂、重複建設等問題。因此,健全的本土化學校CIO體制是促進學校信息化蓬勃發展的邏輯起點。此外,需借鑑國外學校CIO模式和企業、政府CIO成功的經驗,且根據學校歷史文化與學校信息化發展等需求,合理建立並健全每個地區本土化的學校CIO體制。美國高校設立CIO體制能促進學校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領導給予高度重視,設置專業化、制度化的ECIO職位,給予ECIO信息化的決策權力和廣大的發展空間[29]。基於此,學校領導需高度重視,在學校設置專業化、制度化ECIO,明確ECIO的地位、權力與工作範圍並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以便ECIO能全心全意投入學校信息化工作中,提高學校信息化的工作效能與質量。
2 構建ECIO能力指標體系——選拔培養一體化
為加快腳步解決學校信息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亟需選拔培訓能夠承擔ECIO職責與使命的優秀複合型人才。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是ECIO人才選拔與任用的重要依據,是ECIO發展的重要標杆,完善的能力指標體系是提高培訓效果與質量的基礎。因此,研究者需借鑑各國政府、企業、ECIO人才培養的經驗,並聯繫學校、政府等,科學、合理地構建符合不同學校需求的ECIO能力指標體系,並不斷地迭代與完善。積極探索選拔、培養一體化的ECIO人才培養方案,推動ECIO多元化的職前、職後一體化培養,為ECIO的落實夯實基礎。
國內合格的信息化ECIO人才相當匱乏,亟需相關領導者嚴格參照完善的能力指標體系,選拔熟知學校發展的校領導擔任ECIO。教育部門和學校需合理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為ECIO提供以實際需求為導向且系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各種培訓,使其擁有成熟的教育理念、管理才能和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構建ECIO共同體,建立其工作交流機制,推進ECIO常態化。同時,定期聯合教育技術專家、教育局領導、學校校長、ECIO共同舉辦教育信息化交流會議,圍繞教育信息化展開對話,拓寬ECIO的視野,為其相關工作的展開提供智慧給養。
3 確保ECIO任期穩定,評價獎勵合理化
目前,國內學校存在領導更換頻繁、領導輪崗等現象,導致擔任ECIO的領導在短期任職期間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從而造成學校的信息化發展與規劃欠缺連續性和穩定性。美國學校成功的經驗表明:ECIO的任職年限在7年左右,能有效確保學校信息化長遠發展的穩定性與持續性[30][31],因此確保ECIO的任期穩定是促進學校信息化戰略發展的前提。
科學合理的ECIO評價體系對ECIO的自身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對ECIO自我監控與調節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也會從戰略上促進學校的信息化快速化發展與改革。因而,有必要制定合理的ECIO工作績效評價制度,根據實際工作特點與績效,確定合理的職位津貼和待遇報酬。學校應設立獎勵機制,為學校信息化改革與重組起帶動作用的ECIO進行表彰或物質獎勵,對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突出表現的ECIO進行宣傳,從而提高ECIO的崗位認同感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