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片:
這是揚揚的語文老師給他上周的一篇作文寫的評語,無疑,老師給了個比較高的評價。有好幾個朋友私信我,問:孩子的作文平時是怎麼輔導的,有沒有上作文班?
其實,揚揚從一年級到現在(初一),沒有上過一節作文輔導課,我也很少特意去教他怎麼寫作文。但是,他的作文一直都不錯,很少出現看到作文題目而感到無從下筆的情況。
身邊不少朋友家的孩子都覺得作文很難。大家一起聚會,當有人問揚揚:怎麼做到不畏懼作文,有啥訣竅時,揚揚就會一本正經地說:「沒啥秘訣,多看書,多思考,多練習就行了。」確實如此,除了遊戲(我們會控制他玩的時間),他最愛的就是讀書。
閱讀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還能幫助孩子拓寬視野、陶冶情操。莎士比亞把書籍比作「全世界的營養品」,高爾基把書籍比作「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把書籍比作「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都知道多讀書好,但是孩子不想讀怎麼辦?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下面,我將從我家孩子這幾年的成長經歷來簡單說一說。
一、儘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閱讀機會
想讓孩子愛上看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斷地去滲透、引導。
1. 給孩子一個專屬的書架/讀書角
在孩子的房間或者客廳裡,專門為孩子設立一個書架或讀書角,和孩子一起挑選他感興趣的書放上去。當然,你也可以給他挑選一些經典的、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閱讀的書籍。讓孩子和喜愛的書籍朝夕相處,能經常看到書,當他想看書的時候,就能隨手拿出一本書來讀。
2. 每天固定閱讀時間
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某一個固定的時間,帶孩子一起閱讀。等大些了,孩子就可以自己獨立閱讀了。
揚揚上一年級的第一天,他的語文老師就要求家長監督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要保證不少於30分鐘的閱讀時間。除了特殊情況,揚揚的閱讀從未落下。我經常為此誇他,有時他爸爸會調侃他:「比起那些數學難題,讀書不需要動腦,當然更輕鬆了。」這時,他會回應他爸一個大白眼,哈哈哈。
3. 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看書
圖書館、書店可以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氛圍,更容易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通常,我會在周末,帶揚揚到圖書館或新華書店去看書。孩子沉浸在書的海洋裡,周圍也都是看書的孩子,這樣的環境更能讓孩子沉下心來閱讀。
二、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廣泛閱讀
「雞皮疙瘩」系列的作者、美國作家斯坦在談到,關於尊重孩子的閱讀習慣時說:「要讓孩子們去尋找自己的閱讀方式,我提倡小朋友多讀書,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可以輕鬆自如地談論的內容。」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動力。閱讀興趣是引導孩子通向深度閱讀和廣泛閱讀的關鍵。有了持久的興趣,孩子才能在閱讀的道路上盡情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只要不是消極、負面或者不健康的書籍,我基本不會限制孩子讀什麼。揚揚在圖書館裡借書或讀書,無論是漫畫小說,還是歷史、天文等,只要他選擇的,我只強調要認真地讀完。
很多家長認為讀「閒書」不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事實上,很多「閒書」能增長孩子的知識,從而增加他的自信。我記得上學期的一個晚上,已經快10點鐘了,我按時提醒揚揚睡覺。他卻手捧著《上下五千年》讀得津津有味,催了兩次都不肯睡,直言再讀一會,再讀一會兒……
第二天送他上學,一問才知道他前一天夜裡「廢寢」讀書的原因。原來,那天下午上輔導班,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說起唐代歷史事件,別的小朋友都不知道,只有他對答如流,老師誇他「博覽群書、見識廣博」……瞧把他美的!
三、家長以身作則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朗讀手冊》
讀書,不應該是孩子的一個人的事,大人們也應該參與進來。當孩子在認真地讀書,而你在一旁捧著手機,刷著抖音,試想孩子的內心是如何想的。
利用閒暇時光,家長不妨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或者就某一本書談一談讀後感,既能引導孩子思考,又能增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
家長也可以在孩子讀書的時候,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當他看到爸爸媽媽愛讀書,他自然也不會牴觸讀書。
揚揚到書店、圖書館讀書的時候,我也會選擇一本書,和他坐在一起閱讀。因為閱讀,我也慢慢地開始寫東西。當他們學校組織家長徵文活動時,我踴躍報名參加。我獲了獎,揚揚也為我自豪。從這點來看,孩子是我的老師,他帶我再次走進了閱讀。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有這樣一段話:「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害怕是正常的,每個做父母的人都會有害怕的時候,可問題在於,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
答案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在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讓他掌握書本知識,領略書籍魅力的同時,我也能一邊讀書,一邊寫字,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