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南(1901-1974年),原名鶴鳴,江蘇南通人,邑名醫朱南山長子。幼年讀書於鄉,後隨父南山習醫,刻苦勤奮,悉心鑽研。20歲時,懸壺於上海,統治內,外,婦,兒各科;中年以擅治婦科而著稱。1936年協助其父創辦新中國醫學院,先任副院長,後繼其父任院長,並組織「鳴社」,定期聚會,旨在研討學術和昌明醫學。建國後,朱氏參加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工作,兼任上海中醫學會婦科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委員。兒子朱南孫目前國醫大師。
經前乳脹,歷代婦科書籍中很少記述,而在日常門診時所見患者較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過去在封建社會,認為乳房是隱秘之處,即有脹痛,亦多畏羞而不言。二是本症在經前發作,至經來後能自行消失,因而忽略。事實上這一症狀,不僅能妨礙身心健康,甚至可影響生育,因此值得注意和研究。
臨證間,凡遇經前乳脹者,多數兼有不孕症,患者專來醫治經前乳脹者較少,多半是因為不孕就診而詢問症狀時發現了本症。根據多年來記錄較完整的20例本症,加以分析。
(一)症狀分析與臨證分型
經前乳脹,發生在經前。一般都在臨經前3~7天。亦有甚至在經後半月左右發生乳脹,至經來一二天間消失,但亦有直到經淨後始行消失。於下次月經前重複發作,頗有規律性和周期性。乳脹之程度,有乳房作脹,乳頭疼痛,乳脹兼有結塊及乳脹結塊兼有灼熱感等。此外,在本文病例中兼有腹脹、腰酸及行經腹痛者17例,納呆者10例,胸悶者8例,小腹旁吊痛者5例,性慾淡薄者4例。其中8例經婦科檢查,發現有輸卵管炎者3例,輸卵管阻塞1例,子宮發育欠佳者1例,子宮發育不全兼輸卵管炎者1例,子宮頸炎、性神經麻痺者各1例。20例患者大都有不孕史,2~5年不孕者11例,6~10年不孕者6例,11~13年不孕者3例。
(二)根據臨床症狀,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類型
1.肝鬱脾虛型(14例)臨經前胸悶乳脹,食欲不振,泛泛欲吐,腹脹或小腹垂脹而痛,間有小腹兩側吊痛感,脈象弦細,舌淡而胖,苔薄白。
2.肝鬱腎虧型(3例)臨經前胸悶乳脹,腰酸肢軟,平時性慾淡薄,經水初潮16~20歲間,脈象沉弦,舌淡少苔。
3.肝鬱血虛型(1例)臨經前乳脹,頭昏目眩,面色萎黃,精神疲息,經水時常落後,量少色淡,脈象細弦,舌絳少苔。
4.肝鬱衝任虛寒型(1例)臨經前乳脹,腰酸神疲,小腹有寒冷感,脈象細遲,舌淡苔薄白。
5.肝鬱火旺型(1例)臨經前胸悶乳脹,口乾內熱,小腹疼痛,或小腹兩側脹痛,平時有穢帶,脈象弦而稍數,舌淡紅苔薄黃。
(三)治療
治療方法,以行氣開鬱、健脾和胃為主。用香附、合歡皮、蘇羅子、路路通各9克,廣鬱金、焦白朮、炒
烏藥、陳皮各3克,炒枳殼3克。乳脹甚者加青橘葉、橘核;乳脹痛者加川楝子、蒲公英;乳脹有塊者加王不留行、炮山甲;乳脹有塊兼有灼熱感者加海藻、昆布;兼有腎虛者加杜仲、續斷;兼有血虛者,加當歸、熟地;兼有衝任虛寒者,加鹿角霜、肉桂;兼有火旺者加黃柏、青蒿;小腹兩旁掣痛者加紅藤、白頭翁。
(四)療程
於臨經前有胸悶乳脹時開始服用,直至經來脹痛消失為1個療程,如此連續服用3~4個療程。可獲確效。
(五)臨床療效觀察
20例中治療次數最少者3次,最多者41次,一般多在10次左右。治後痊癒並懷孕者13例,症狀好轉尚未有孕者6例,無效者1例。其中肝鬱脾虛型14例,
痊癒11例(其間10例受孕),3例好轉;肝鬱腎虧型3例中2例好轉,1例無效;其餘三型各1例,均痊癒而
受孕。
(六)病案舉例
1.賈某,30歲。門診號:561550。
婚後生一女,迄今已12年未孕。曾患子宮炎,業已治癒。現在經期尚準,惟經前有乳部脹痛,胸悶納呆常有飢嘈,經來時亦有乳部脹痛,脈象細弦,舌苔薄
黃,診斷為肝鬱脾虛型乳脹不孕。西醫診斷為輸卵管阻塞。
經前乳脹時服用處方:香附、鬱金、當歸、白朮、枳殼、蘇羅子、路路通、橘核、烏藥、青橘葉、陳皮。至經來腹痛時,用原方去蘇羅子、路路通、橘葉核,加白芍、延胡索、淨乳沒、木香。經治療9次,越6個月
2.程某,30歲,門診號:518320。
婚後5年未孕,經來先後不一,經前1周乳房脹痛,經行時小腹脹痛,平時多穢帶,小腹兩側時有隱痛,行經時更有吊痛感,口乾內熱,胸悶腰酸,脈象細
數,舌苔薄黃。診斷為肝鬱火旺型乳脹不孕。
經前乳脹時服用處方:香附、鬱金、當歸、蘇羅子、路路通、橘葉核、白朮、紅藤、枳殼、柴胡、陳皮。平時小腹兩側隱痛,有腥臭黃帶時處方:白朮、茯苓、陳皮、相白皮、白槿花、川黃柏、紅藤、白頭翁、懷山藥、山萸肉、白果。經連續治療8次,於1年半後懷孕,足月分娩。
3.馬某,35歲,門診號:3220。
婚後8年未孕,月經偏後,經前預感乳房脹痛,經來時小腹冷痛,平時性慾淡薄,帶下連綿,腰酸神疲,脈象細遲,舌苔薄白。診斷為肝鬱衝任虛寒型乳脹不孕。
經前乳脹時服用處方:香附、鬱金、橘葉核、白朮、陳皮、合歡皮、枳殼、烏藥、鹿角霜、陳艾。經淨後10~20天處方:鹿角霜、肉桂、巴載天、仙靈脾、
當歸、川芎、白芍、杜仲、川斷、阿膠。經治療17次後懷孕。
(七)討論
推敲經前乳脹的病機,主要為肝鬱。蓋肝為將軍之官,性喜條達,如受情志刺激,氣鬱滯留,難於疏洩,橫逆犯胃,於是肝鬱胃阻,兩經經絡相應地受到影響。乳頭屬肝,乳房屬胃,故症見乳頭疼痛,乳房作脹。臨證間可以證實肝氣鬱結和乳脹有著密切關係。有一楊姓患者(門診號:55307),婚後11年未孕,臨經胸悶乳脹,經來1天自消。於1973年11月間,經淨1周,因事動怒氣鬱,又現胸悶乳脹,一若臨經前所見徵象然。由於肝經的循行部位是「循陰股,人毛中,過陰器,抵小腹…」(《靈樞·經脈》),因而某些生殖器疾患常與肝經有關。
《素問·骨空論》謂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而主孕育。任脈與肝經亦有密切關係,兩經經脈同行小腹,且任脈有胎穴,如曲骨、中極、關元等都和肝經相會。當經水將來之時,血海充盈小腹也相應地有緊張感,於是肝經鬱滯之象更為顯著,上則見胸悶乳脹,下則小腹脹痛。經水來後,血海漸空,故小腹緊張感也隨之消失,肝鬱緩和,故乳脹腹脹亦平。若此周期性反覆發作,日久則導致不孕。治療本症,宜持之以恆,須於經前乳脹時開始,直到經來脹痛消失為止,連續3~4個月,可獲確效。往
往有部分患者,上月經治療後,本月經來未感脹痛,以
為痊癒,便勿服藥,而至下有經前,諸症復作,以致功敗垂成,殊可惋惜。內,課前照:試業天gg-01日乳脹之症與肝經關係最密切,治療一般以疏肝理氣
為主。思《瑞竹堂方》四制香附丸及《奇效良方》一品丸,兩方都以單味香附為主。此因香附能理氣調經,為婦科要藥。朱老用以配合鬱金、合歡皮,兩味皆能理氣解鬱,鬱金又能活血消脹,合歡皮更可解愁。三品相配,相得益彰。再加白朮、陳皮、枳殼健脾和胃,以增進食慾,取指迷寬中丸之意。蘇羅子(娑羅子、天師慄)、路路通(九孔子),疏通經絡。朱老常以兩藥同用,服後上易暖氣,下則放矢,因而乳脹、腹脹俱減,效頗顯著。烏藥則香竄散氣,能消脹止痛。綜合全方有疏肝開鬱,疏通經絡,調經止痛,健脾和胃之功用。青橘葉有行氣疏肝消結之功,橘核能溫化消結,兩藥歷來為治乳房結核之專藥,乳脹甚者可加入。川楝子、蒲公英利氣止痛,消腫散結,兩藥治乳癰頗能獲
效。王不留行、炮山甲性善走竄,通絡而消結塊,今用二味研細末,每次服1.5克,有消除乳房結塊之效。海藻、昆布味鹹能軟堅,性寒又可散熱,可解乳部鬱熱。紅藤(指《本草綱目》茜草條附錄所謂血藤,非省藤)合白頭翁,治療臨經乳脹小腹兩側吊痛,兼止帶下卓效,用量各為12克。
王逢春北京四大名醫
憶先父蒲輔周先生的治學經驗
寧波狂醫-范文虎
山東名醫劉惠民先生
為了西醫一句話而學中醫的傷寒大家李克紹!
湖南五老劉炳凡名醫之路
一身正氣,經方家曹穎莆
東北名醫馬二琴先生,俠肝義膽!
嶽美中名老中醫第三章-談如何學習!
嶽美中自學中醫第二章 金玉良言
嶽美中自學中醫之路第一章 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