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媽媽在哺乳寶寶一段時間後,因寶寶生長不再適合母乳餵養,或因工作、家庭等外界因素,或因母嬰身體健康因素,需要減少乳汁分泌,停止母乳餵養,這個過程叫做「回乳」(回奶)。雖然媽媽們都要經歷這個過程,但有的人很順利,也有人卻不太順利。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產後回乳的小知識。
產後回奶(乳)的方法
回奶(乳)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回奶(乳)及人工回奶(乳)兩種。
一般來講,因哺乳時間已達10個月至1年而正常斷乳者,常可使用自然回奶(乳)方法。
自然斷奶,僅需要逐漸減少餵奶次數,減少寶寶吸吮母乳的次數和數量,或者不再讓寶寶吸吮,縮短每次餵奶時間,同時應注意少進食湯汁及下奶的食物,少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就可以使乳汁分泌逐漸減少以致完全停止。
而因各種特殊原因或疾病,如產後不需要哺乳(產婦放棄母乳餵養或中晚期引產術後)、產婦有疾病(肝炎、HIV、精神類疾病等)、不能哺乳或在嬰兒斷奶奶量仍過多時,都需要進行回奶(乳),這些情況下斷奶,則多採用人工回奶(乳)方法。
人工回奶(乳),用中醫還是西醫?
回奶(乳)的方法既可以用中醫的方法,也可以以用西醫的方法。
中醫回奶(乳)可以口服中藥,或口服中藥加中藥外敷,或單用中藥外敷,或採用針灸辦法等。西醫則以口服激素類藥物為主。具體採用何種方法需要根據個人情況或者諮詢醫生後決定。
具體藥物的服用方法:
1、中醫方法:
(1)中藥口服:最常用的是麥芽,關於口服選生麥芽、炒麥芽的問題,參考文獻可以看到,生、炒麥芽均有回奶(乳)之效。通常認為:回奶(乳)關鍵不在生、炒與否,而在於用量的差別。小劑量則消食開胃而催乳,大劑量則耗氣散血而回奶(乳)。麥芽60g~120g,水煎代茶飲,可連服 3~5日。中醫的古方免懷散(紅花 赤芍 歸尾 牛膝各二錢 上剉,水煎服),也可用於回奶(乳)。其出於明朝的《濟陰綱目》,用法在《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中記載如下:「產後乳汁暴湧出,十全大補倍參耆,食少乳多欲回乳,免懷紅花歸芎膝,無兒食乳乳欲斷,炒麥芽湯頻服宜。[注]產後乳汁暴湧不止者,乃氣血大虛,宜十全大補湯,倍用人參、黃耆。若食少乳多,欲廻其乳者,用麥芽炒熟,熬湯作茶飲之」。全面的闡釋了產後乳汁過多和不得不回奶的處方用藥。
(2)中藥外敷:除了內服法外,中醫裡還有外敷的方法:排空乳汁後,用溫水毛巾擦拭雙側乳房,將1000克芒硝分成四份,分別裝入四隻白色潔淨薄棉襪內,裝好後兩兩棉襪打結連在一起,這樣便形成了兩條寬約6 cm,長約35 cm的芒硝袋,分別將芒硝袋從乳房根部圍繞雙側乳房一圈,外露乳頭,用膠布固定,密切觀察乳房及芒硝情況,下次奶脹後取下芒硝帶,如上方法排空乳房後繼續外敷。此方法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建議自行操作。
(3)中藥口服配合外敷:口服炒麥芽,量要大,一般60-120g,煎湯代茶飲,同時配合芒硝外敷,先將乳汁吸出,用皮(芒)硝300~500g(根據乳房腫脹程度取量)分裝到兩個環形布袋中外敷於乳房,將環形布袋套在乳房上露出乳頭,藥包潮解後需及時更換,每日3~4次,連續3~5d。
(4)針灸:針刺足臨泣、懸鐘等穴位,兩側交替,每日一次,用弱刺激手法,7天為一療程。或針刺回奶(乳)的特定穴:特定穴1(位於前臂內側大陵穴與內關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0.5寸)與皮膚成150角透刺至內關穴、特定穴2(位於前臂外側陽池穴與外關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0.5寸)與皮膚成15度角透刺至外關穴,每日一次,7天一療程。
2、西醫方法:
(1)口服維生素B6:維生素B6抑制泌乳的機理可能為促進腦內多巴胺生成,從而激動多巴胺受體引起負反饋使垂體泌乳素分泌減少,進而抑制乳汁的分泌。維生素B6不幹擾體內雌、孕激素水平,口服沒有明顯不良反應,故特殊疾病(如肝病產婦)回奶(乳)時常作為首選用藥。文獻中維生素B6常用劑量為20~200mg之間,每日3次。一般在中晚期引產後,立即口服維生素B6 200mg,每日3次,連服2d後,改為100mg,每日3次,後期根據回奶(乳)效果逐漸減量,直到患者恢復正常狀態。
(2)口服溴隱亭:溴隱亭能抑制垂體泌乳素的分泌而不影響其他激素的分泌,不影響子宮收縮。具體服用方法:溴隱亭2.5 mg口服,2次/d,連服7d,48小時多數可以有效減少或停止泌乳。從目前薈萃(Meta)分析文獻看,在產後7d,藥物回奶(乳)(使用溴隱亭或雌激素製劑)的效果優於非藥物方法。
(3)口服雌激素:大量雌激素使得哺乳期產婦雌二醇水平維持在較高水平,抑制下丘腦及垂體前葉的機能,從而抑制體內泌乳素分泌。可口服補佳樂2mg,每日3次,首劑加倍,為回奶(乳)的最佳有效劑量,連續服用5天。該方法目前在臨床使用不多。
產後回奶(乳)注意事項
1、安全有效的個體化考慮:
回奶(乳)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般選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如維生素B6大劑量口服或者中藥口服加外敷;但效果不佳的,用西藥雌激素或者溴隱亭回奶(乳);如若效果仍不好,則需可採用中西醫結合一起使用,如溴隱亭配合中藥外敷,具體選擇應因人而異。對各種致病原因導致分娩後必須立即停止哺乳的,在72小時內無論中西醫的措施都很有效。
2、回奶(乳)方法選擇的推薦:
回奶(乳)期間如果月經已經來潮,首選中醫方法,其次可以選維生素B6,效果不好再選溴隱亭或雌激素。
3、回奶(乳)期間生活注意事項:
準備回奶(乳)的產婦應避免擠奶及吸奶等刺激乳頭的活動,如果媽媽乳房脹得難受,可以擠出乳汁,但是不要完全擠出,因為擠奶或吸奶的動作,會增加對乳頭及乳暈的刺激,促使下丘腦-垂體神經通路反饋增強,引起催產素及泌乳素的釋放,故乳脹更明顯。同時回奶(乳)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在保證正常營養的基礎上減少花生、豬蹄、魚湯、排骨湯、小米粥等食物及湯水的攝入,以便更好地達到回奶(乳)的目的。
4、回奶(乳)期間乳腺炎的預防: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發病率高,回奶(乳)過程中,處理不當,又會加重乳腺炎發生發展。對乳脹特別明顯的產婦應注意體溫變化,如體溫超過39℃,應給予適當補液及應用抗生素,預防乳腺炎的發生;同時回奶(乳)期間需注意保持乳腺的通暢,如果發現乳房有結塊,適度的按摩疏通也可以預防乳腺炎發生。
5、西藥不良反應和長期安全性:
西藥雌激素或者溴隱亭回奶(乳)可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症狀通常較輕。理論上,雌激素和溴隱亭回奶(乳)有可能會有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如血栓栓塞、心肌梗死等。但現有的試驗均未報告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其中以血栓栓塞為報告結局的4項試驗也未記錄有血栓栓塞的病例,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相關結論。
6、母乳餵養是最佳選擇
母乳餵養是哺育嬰兒的最佳方式,是母愛的具體體現。母乳中含有最適合6個月內的嬰兒生長所需要的天然營養。經母乳餵養的嬰兒,在六個月內較少患腸胃過敏、嬰兒猝死症和新生兒低血鈣性抽搐等疾病。WHO的研究表明:母乳中的DHA是任何奶製品中添加的DHA所不能比擬的,它對嬰兒的智商發育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同時母乳餵養能促進母嬰關係的建立。
因此,使用上述回奶(乳)方法之前請慎重,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應用,採用中醫的辦法安全性較高,但療效較慢,西醫的口服藥物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對月經復潮的女性需謹慎使用。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介紹
王清,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中日醫院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機構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