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缺乳先莫慌,辨清虛實再用方

2020-08-28 中醫曹副教授

產婦在哺乳期內,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亦稱「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或「產後乳無汁」,多發生在產後第二三天至一周內,也可以發生在整個哺乳期。

產婦乳汁不通原因有二,一者平素氣血不足,產時耗氣損血,氣虛血少,不能蒸化乳汁而致缺乳;二者性躁多怒,肝失條達,氣滯血瘀,脈絡不暢而致乳汁不通。張景嶽說:「婦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若產後乳遲乳少,由氣血不足,而猶或無乳者,其為衝任之虛弱無疑。」對於產後缺乳的診治,亦必須審因辨證,選方用藥。

主要證型:

1、氣血虛弱:產後乳汁不足,量少清稀,或無乳汁。面色不榮,或伴倦怠乏力,惡露量多,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

治則:益氣補血,通下乳汁

推薦方藥:八珍湯與通乳丹合方。

2、血虛血瘀: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乳房痛如針刺,硬痛拒按,或惡露不行,或頭暈目眩,或心悸氣短,舌質暗或夾瘀紫,苔薄白,脈沉澀。

治則:補血養血,化生乳汁。

推薦方藥:四物湯與蛭虻歸草湯合方。

3、血虛痰阻: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面色萎黃,頭沉,倦怠乏力,或肢體困重,心悸胸悶,或不思飲食,或大便溏洩等,舌質淡,苔白膩或厚,脈沉弱或滑。

治則:補血養血,燥溼化痰

推薦方藥:四物湯與二陳湯合方。

4、肝氣鬱結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乳房脹痛,少言寡語,精神抑鬱,或焦慮,或胸脅脹滿,或不思飲食,或噯氣,或嘆息等,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沉弦。

治則: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推薦方藥:下乳湧泉散。

5、痰熱瘀阻: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乳房痛如針刺,肢體沉重,或胸悶,或疼痛拒按,夜間痛甚,或胸脅脹滿,不思飲食,或大便不暢等,舌質暗紅瘀紫,苔黃膩或厚,脈沉澀或沉滑。

治則:清熱化痰,活血化瘀,通絡下乳。

推薦方藥:小陷胸湯與桂枝茯苓丸合方。

其次,產後在飲食上也應注意:

1、宜食清淡富有營養的滋補食品,如魚、雞蛋、豬蹄、蝦、雞、新鮮蔬菜等;

2、不宜過食油膩之品,並忌辛辣食物,否則易助熱,可導致乳腺炎;

3、產後情志抑鬱,肝鬱氣結化火,易並髮乳腺炎,所以產後心情要愉快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可食疏理肝氣的食品,如橘子、九制陳皮、大棗等;

5、應忌寒涼之品,寒涼食物進一步損傷腳陽,生化之源更不足,更不能化為乳汁。

相關焦點

  • 治療產後缺乳,民間中醫偏方大全。
    產後缺乳產後缺乳是指產婦在產後2——10天內沒有乳汁分泌和分泌乳量過少,或者在產褥期、哺乳期內乳汁正行之際,乳汁分泌減少或全無不夠餵哺嬰兒的,統稱為缺乳,又稱「乳汁不行」。由於乳汁過少或無乳的最明顯表現為新生兒生長停滯及體重減輕。因此,不僅給嬰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而且也會給家庭帶來各種困難和麻煩,故對產後缺乳要積極進行有效的防治,能夠有效地治療產後缺乳的秘方、偏方主要如下。[方一]芝麻醬100克,雞蛋4個,小海米、蔥絲、味精各適量,食鹽少許。先用水將麻醬調成稀糊狀,然後打人雞蛋,加適量水攪勻,再加入調料,置鍋內蒸熟即可。
  • 媽媽產後缺乳的調理攻略
    可是還是有很多媽媽因產後缺乳而沒辦法母乳餵養,那麼產後缺乳的原因是什麼呢?產後缺乳怎麼辦呢?能不能預防產後缺乳? 產後缺乳怎麼辦 母乳對嬰兒來說是不可替代的,是嬰兒的黃金營養品,使用母乳餵養不僅對寶寶有益,對母親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有些新媽媽出現了產後缺乳,那麼產後缺乳到底吃什麼呢?
  • 產後吃雞是傳統,但也是產後缺乳的原因之一
    產後的母親很多人容易出現缺乳,或是乳汁不出,或是乳汁量過少,或是質地過稀過稠,總之不能讓剛出生的寶寶喝上母乳。很多的新媽媽不得以用其他乳製品代替,但是不能給孩子餵母乳,對孩子來說是一大損害,很多媽媽為此非常苦惱。那麼產後缺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產後缺乳怎麼辦?中醫穴位按摩有良效
    但是產後缺乳問題令一些哺乳期的「問題媽媽」苦惱不已。哺乳期是是乳房容易出現各種問題的時期,如產後缺乳、乳汁鬱積等。產後乳汁少或完全無乳,稱為缺乳。乳汁的分泌與乳母的精神、情緒、營養狀況、休息和勞動都有關係。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憂慮、驚恐、煩惱、悲傷,都會減少乳汁分泌。產後奶水不足該怎麼辦?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婦產科梁菲梅醫師表示,產後缺乳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以及辯證食療去調理。
  • 【針灸寶鑑】產後媽媽必修課:產後缺乳怎麼辦?
    產後缺乳症是指女性產後在哺乳期內無乳汁或乳汁不足,以至無法滿足嬰兒的需要,又稱為產後乳汁不行或產後乳汁不足,中醫稱「缺乳病」,是種常見的產後疾病,其發病率約佔產婦的20%-30%。缺乳病名始於《諸病源侯論》,中醫學認為乳汁由氣血津液生化,資於衝任,賴氣以運行。
  • 產後缺乳的原因是因為堵奶?產後堵奶的高峰是在什麼時候?
    產後缺乳的原因是因為堵奶?產後堵奶的高峰是在什麼時候? 產後缺乳的原因不少的一部分是出現於堵乳,就是乳房中含有乳汁,新生兒卻難以吃上而導致的缺乳問題,產後發生堵奶是常見的,而且高發在胖媽,或者突然體重增加的寶媽身上,一般在產後的10到20天左右,是堵奶的高發期,其實對於堵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預防,那麼,產後怎麼預防堵奶呢?我給各位介紹一下
  • 產後缺乳不必苦惱,中醫妙招「奶水」自來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缺乳了。那麼缺乳包括那些情況?怎樣才能促進乳汁分泌呢?下面我將詳細為您解答。缺乳的原因缺乳,又稱 「乳汁不行」,一般多見於新產之後,在整個哺乳期均可出現。即產後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產後出血過多,氣隨血耗,均影響乳汁的生成。
  • 產後缺乳怎麼辦?還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嗎?
    產後便秘、水腫、缺乳、脫髮、厭食、健忘、肥胖、貧血等問題,今天我會優先來解決大家最為關心的缺乳以及母乳餵養問題,畢竟寶寶的健康成長才是媽媽最大的心願產後為什麼容易缺乳?產後缺乳怎麼辦?如果乳汁特別少或者一點都沒有,不足夠或者無法餵養寶寶,想必每個媽媽都很自責很焦急,在網絡上或者向「過來人」尋求幫助,但這些渠道往往眾說紛紜,誤區跌出,當然方法也眾多,那麼我們如何選擇最有效最科學的方法,解決最迫切的問題呢?
  • 產後缺乳新手媽媽很焦慮 得了月子病要及時診治
    由於產後新媽媽的身體往往多瘀多虛,所以「坐月子」對於女性產後調養和身體恢復非常重要。而也正是在產褥期,一些因為生孩子而產生的疾病也會隨之而來,比如產後惡露不絕、產後缺乳、產後便秘、產後身痛、產後失眠、產後乳腺炎等等,這些都是俗稱「月子病」。
  • 中醫妙方 解決產後「乳」少
    因素體虛弱、或產時失血過多、或產後營養缺乏,氣虛血虧,則乳汁無以化。表現為乳汁清稀,甚至全無,乳房柔軟,倦怠食少,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虛細。治以雙補氣血,佐以通乳,方用《傅青主女科》通乳丹加減。方例:黃芪15克,黨參15克,炒白朮10克,當歸12克,生熟地各15克,通草6克,桔梗10克。用豬蹄清水煮湯(或用煮肉湯),去掉表面浮油後,煎藥服用。
  • 產後缺乳,寶寶吃不飽怎麼辦?
    但是,就算現在的奶粉配方再科學,也比不上母乳有營養,尤其是初乳。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產後缺乳,又該如何改善這一狀況呢?一、初乳的神奇之處產婦在頭幾天所產生的奶水叫作初乳,初乳中蛋白質的含量特別高,比正常奶水多五倍,尤其是乳清蛋白。
  • 產後缺乳的十種原因,準媽媽和哺乳期媽媽必看!
    寶媽缺乳常見病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患者素體虛弱,又因素體氣血虛弱,又因產時失血耗氣,或者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導致乳汁甚少或全無。這種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都有給產婦吃高蛋白營養的食品;還有一種類型的缺乳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肝鬱氣滯。患者常因產後抑鬱,肝失調達,氣機不暢,導致乳脈不通,乳汁運行不暢。
  • 避免產後少乳,要做的這四點,很簡單的
    1、避免大量進補:產後過早大量進食豐富營養物質,會使母體出現乳汁不出情況。因為剛生產完的新生媽媽比較虛弱,過早地進食大量營養物質,會使消化功能受損,大量營養物質不能消化,以致於乳汁生成出現障礙,最終就會出現產後缺乳。一般在產後宜在2-3天以後才適合食用有補益作用的食物。
  • 產後缺乳試試「耳穴貼壓催乳法」
    母乳餵養的好處得到了絕大部分女性的認同,然而,產後缺少乳汁卻是部分新媽媽不得不面對的困擾。長寧區婦幼保健院中醫科運用耳穴貼壓催乳法,為部分產後缺乳的女性提供解決方案。項目獲得長婦幼溫馨服務創新金獎。耳穴增乳法分為四步:首先是確定穴位,用探針在所選穴區尋找敏感點,除了增乳的三個主穴外,中醫醫師結合患者病情可加減配穴,每次取雙側耳穴;第二步消毒,要用酒精棉球對耳廓進行消毒;第三步貼壓,用鑷子夾取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在相應的穴位上進行貼壓,並稍加用力,使產婦耳廓產生酸、麻、脹、熱為「得氣」;第四步按揉,每天早、中、晚按壓3次,每個穴位每次按壓30-50下,以耳朵發熱為度。
  • 產後奶水不足調理方
    把這個情緒去除以後再來慢慢學習,大家一起進步,我順便也自己複習一遍《中醫基礎理論》,有些東西是常看常新的,不同時期、不同臨床之後,就算你看同一句話,也是會有不同領會的。今日主題:產後缺乳        今天這個課是即興講的,因為剛才看到群裡有人在討論。
  • 新媽媽產後缺奶怎麼辦?老月嫂只需6招就能幫你解決
    可是不少媽媽產後缺乳,無法實現母乳餵養的願望。,吃了喝了方法用多了也不見下奶,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剛出生的小寶寶喝不上奶,餓的哇哇叫只能和配方乳,而對於新生兒來說,母乳是最好的天然免疫品。產後缺乳的原因是什麼呢?產後1-2天,產婦乳房即有乳汁分泌,可對寶寶進行哺乳。在哺乳期出現乳汁少的現象,稱為產後缺乳。發生在產後2-3天至半個月內。
  • 6招輕鬆破解新媽媽產後缺奶!
    產後缺乳不僅讓寶媽們著急,也讓新生的寶寶無法及時補充營養,影響生長跟發育,那麼該如何預防和解決這一棘手問題呢? 產後早期實現哺乳,可刺激乳汁儘早分泌。而且新生兒出生30分鐘內是吸吮最強的階段,有助於母乳餵養成功。 二、養成良好的哺乳習慣 按需哺乳,勤哺乳,一側乳房吸空後再吸另一側。早期餵奶的次數一天不少於10到12次,一次不少於半個小時,這是母乳餵養成功的最關鍵的問題。
  • 產後這樣吃,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調理缺乳,還能補充維生素
    在上一期小編的文章中和大家聊了關於懷孕和產後在吃方面的講究。那麼本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是如何通過飲食的方法來調理媽媽缺乳的情況,以及為什麼要注意吃蔬菜,均衡的補充各種維生素。產後多吃含糖水多的食物,有利於促進媽媽分泌乳汁。
  • 產後媽媽亂吃偏方弄巧成拙,看婦幼專家如何「破解」坊間催奶神方!
    雖然產後各種滋補營養品大量吃下去,整個人在家人及月嫂的照顧下也越來越「白胖」,但乳汁量卻始終不夠,臉色蒼白,總覺得特別累,有時甚至連講話都覺得辛苦。這天,在喝完月嫂給準備的「絲瓜——催奶神方」後,劉女士一陣頭暈眼花、心悸怔忡,最終還是選擇上醫院進行了就診。 通過檢查,發現劉女士身體虛弱、下奶少,原來都是長期食用月嫂的「催奶神方」惹的禍。
  • 產後奶水不足?中醫咋調理?分享婦科教授郭志強治療經驗,收藏
    如何面對產後奶水不足的問題,就是今天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44期所要解決的內容,讓我們來跟著北中醫婦科專家郭志強教授學習如何科學面對產後缺乳。如果一個哺乳期女性,乳汁特別少或乾脆就是沒有,中醫上就叫做「缺乳」,又稱之為「產後乳汁不行」,「無乳」。產後缺乳,主要以產後2~3天內,甚至產後到半個月內發生的比較多。這要及時調理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