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哺乳期內,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亦稱「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或「產後乳無汁」,多發生在產後第二三天至一周內,也可以發生在整個哺乳期。
產婦乳汁不通原因有二,一者平素氣血不足,產時耗氣損血,氣虛血少,不能蒸化乳汁而致缺乳;二者性躁多怒,肝失條達,氣滯血瘀,脈絡不暢而致乳汁不通。張景嶽說:「婦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若產後乳遲乳少,由氣血不足,而猶或無乳者,其為衝任之虛弱無疑。」對於產後缺乳的診治,亦必須審因辨證,選方用藥。
主要證型:
1、氣血虛弱:產後乳汁不足,量少清稀,或無乳汁。面色不榮,或伴倦怠乏力,惡露量多,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
治則:益氣補血,通下乳汁
推薦方藥:八珍湯與通乳丹合方。
2、血虛血瘀: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乳房痛如針刺,硬痛拒按,或惡露不行,或頭暈目眩,或心悸氣短,舌質暗或夾瘀紫,苔薄白,脈沉澀。
治則:補血養血,化生乳汁。
推薦方藥:四物湯與蛭虻歸草湯合方。
3、血虛痰阻: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面色萎黃,頭沉,倦怠乏力,或肢體困重,心悸胸悶,或不思飲食,或大便溏洩等,舌質淡,苔白膩或厚,脈沉弱或滑。
治則:補血養血,燥溼化痰
推薦方藥:四物湯與二陳湯合方。
4、肝氣鬱結: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乳房脹痛,少言寡語,精神抑鬱,或焦慮,或胸脅脹滿,或不思飲食,或噯氣,或嘆息等,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沉弦。
治則: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推薦方藥:下乳湧泉散。
5、痰熱瘀阻:產後乳汁不足或無乳汁,乳房痛如針刺,肢體沉重,或胸悶,或疼痛拒按,夜間痛甚,或胸脅脹滿,不思飲食,或大便不暢等,舌質暗紅瘀紫,苔黃膩或厚,脈沉澀或沉滑。
治則:清熱化痰,活血化瘀,通絡下乳。
推薦方藥:小陷胸湯與桂枝茯苓丸合方。
其次,產後在飲食上也應注意:
1、宜食清淡富有營養的滋補食品,如魚、雞蛋、豬蹄、蝦、雞、新鮮蔬菜等;
2、不宜過食油膩之品,並忌辛辣食物,否則易助熱,可導致乳腺炎;
3、產後情志抑鬱,肝鬱氣結化火,易並髮乳腺炎,所以產後心情要愉快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可食疏理肝氣的食品,如橘子、九制陳皮、大棗等;
5、應忌寒涼之品,寒涼食物進一步損傷腳陽,生化之源更不足,更不能化為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