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面對寶寶束手無策,自己吃的並不少,營養全面豐富,但是,就是不下奶水,也試過好多方法,家人也是急在心上...
如何面對產後奶水不足的問題,就是今天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44期所要解決的內容,讓我們來跟著北中醫婦科專家郭志強教授學習如何科學面對產後缺乳。
如果一個哺乳期女性,乳汁特別少或乾脆就是沒有,中醫上就叫做「缺乳」,又稱之為「產後乳汁不行」,「無乳」。
產後缺乳,主要以產後2~3天內,甚至產後到半個月內發生的比較多。
這要及時調理或治療。
如果因為哺乳期女性乳腺發育不良而缺乳,甚至沒有乳汁的,這就不是服藥所能解決的了。
西醫上,乳汁過少和中醫上的產後缺乳類似。
我們都知道,乳汁是由氣血所化生。
《景嶽全書·婦人規》中記載:「夫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
乳汁,來源於脾胃水谷之精氣,受肝臟疏洩和調節。
缺乳的原因,有氣血虛弱和肝氣鬱滯兩種。
氣血虛弱:
如果一個哺乳期產婦,素體氣血不足,加上因產而失血耗氣,導致氣血更虛,或者因為脾胃虛弱,華源匱乏,血無以化生乳汁。
《校注婦人良方·產後乳少或止方論》中記載:「婦人乳汁,乃氣血所化。若元氣虛弱,則乳汁短少...若累產無乳,此內亡浸液」。
肝氣鬱滯:
肝氣鬱滯所致產後缺乳,多是因為情志不遂,鬱怒傷肝,再加上產後血虛,不能濡養肝水,肝失調達,肝氣鬱滯,疏瀉失司,乳絡不通,乳汁不得出而導致缺乳。
《格致餘論》中記載:「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怒氣所逆,鬱悶所遏,厚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通,而汁不得出」。
對於產婦缺乳的中醫調理或治療,重在辯證其虛實。
虛症者,乳房柔軟,乳少質稀;
實證者,乳房脹硬,或楚之疼痛,乳少稠黃。
辯證臨症用藥,需要知道產婦惡露多少,如果惡露量多,活血通乳之品要小心使用。
對於氣血虛弱所致產後缺乳的治療,當以益氣養血、佐以通乳之法治療,方劑可用《傅青主女科》中之通乳丹加漏蘆,組方為人參、黃芪、當歸、麥冬、木通(改用通草)、桔梗、七孔豬蹄組成。
對於肝氣鬱滯所致產後缺乳的治療,當以疏肝解鬱、活絡通乳之法治療,方劑可用《清太醫院配方》中之下乳湧泉散,組方為當歸、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黃、柴胡、青皮、漏蘆、桔梗、木通、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組成。
要注意的是素體虛弱的,孕前儘量調理和治療,飲食要營養均衡全面,情緒樂觀,做好產後保健。
內容預告,明天開始將分別介紹現代女性婦科病—產後乳汁自出,中醫認為啥原因咋治療?
一個對中醫感興趣的醫學博士,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 收藏,轉發。歡迎關注北大醫學博士話女性營養系列文章,或@北大醫學博士,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女性營養健康資訊,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