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一伏,雖然已經立秋但氣溫仍然會居高不下。寶媽們依舊要注意寶寶的防痱大計,痱子雖說不是大病,但癢起來寶寶也是十分難受的,甚至會出現哭鬧不安的狀態,家長們看著也是十分的心疼。
痱子,又稱熱疹,是由汗腺堵塞引起的,一種與「熱」相關的物理性皮膚病。氣溫較高汗液分泌過多,皮膚無法及時排洩,就會皮膚發紅,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通常出現在容易出汗、皮膚褶皺、衣物緊密包裹的部位。
生了痱子後劇癢、疼痛,甚至有陣陣熱辣的灼痛感等。高發部位在寶寶的額頭、頸部、後背、肩胛等,也就是出汗多的地方。
1.保持家裡通風、涼爽;
2.穿寬鬆透氣、舒適度高的棉質衣物,不要捂汗;
3.勤洗澡,洗澡後要擦乾身體,保持皮膚的清潔,切記水溫不要過高,儘量不要超過37℃。
4.室外溫度比較高時候,減少戶外運動時間,如果寶寶想要活動可以改為室內運動;
5.室內溫度過高時開可以開空調或電風扇,室溫控制在比較舒適不出汗的溫度即可,風口不要直對孩子,防止受涼感冒;
1. 撲痱子粉、爽身粉、玉米粉
這兩種只能用於痱子的預防,痱子已經形成再使用的話,爽身粉、痱子粉易吸汗,會形成顆粒狀物質,摩擦刺激孩子嬌嫩的皮膚,還可能出現阻塞毛孔的情況,不利於寶寶汗液的排出。
部分爽身粉的原材料中含有硼酸,這一成分是有輕微毒性的,3歲以下禁用。
玉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玉米澱粉,比較容易滋生真菌,如果用於臀部、腹股溝等通風性較差的部位,會有導致念珠菌性尿布疹的可能性。所以玉米爽身粉至少不應用於臀部、尤其是在寶寶已有紅屁股的情況下。
2.塗保溼霜、護膚霜:
保溼霜、護膚霜的塗抹會堵塞毛孔,會使得排汗更難。
3.塗抹花露水
大部分花露水中都有酒精,使用後皮膚表面雖然有短暫的舒適感,但實際上沒有防治痱子的功效,配料中的某些成分對低齡的嬰幼兒還存在著的風險。
4.金銀花水、花椒水、西瓜皮等民間流傳的「偏方」
經常有家裡的老人在孩子有痱子的時候告知金銀花水、艾葉水、菊花水、花椒水、西瓜皮等當地流傳的治痱偏方,但目前沒有有效的證據證實這些偏方對痱子治療有效,在使用後還有過敏的風險。
1.使用爐甘石洗劑塗抹
爐甘石洗劑有止癢的效果,小寶寶也能夠使用,但如果要塗抹的位置有傷口或膿腫就不要用爐甘石了,會刺激皮膚造成疼痛。
2.剪短指甲
剪短寶寶的指甲,防止寶寶在比較癢的時候把痱子撓破造成感染。痱子千萬不能抓,抓破後易引發感染,導致紅腫。
3.保持清潔
使用37℃左右的溫水經常給寶寶沐浴,尤其是皮膚皺褶處,減少寶寶毛孔的堵塞,在沐浴的過程中切記不要使用刺激性較強的沐浴產品,尤其是肥皂,鹼性較強會刺激患處。沐浴後要及時的給寶寶擦乾身體,保持乾燥狀態。
4. 可以採用冷敷的方式止癢
這裡所謂的冷敷單純指的是冷敷,而不是冰敷。
秋季的高溫狀態依舊是寶寶痱子的高發季,這個時候也不要掉以輕心。要隨時觀察寶寶的皮膚狀況,預防大於治療,讓寶寶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