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家庭勞動教育簡單理解為做家務,或者在論述家庭勞動教育開展途徑時只提及做家務,即將家庭勞動教育直接與要求兒童做家務畫等號並不合理,它對家庭勞動教育的開展有諸多消極影響。
窄化家庭勞動教育的內涵,造成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勞動教育即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旨在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是父母對子女進行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情感的教育,形式也應該多樣。
父母缺位,忽視家庭勞動的育人價值。如果僅僅認為是做家務,將導致只勞不教的問題。除了機械地布置家務外,家長缺少對子女家庭勞動的合理引導,沒有互動幫助,更不會在家務勞動結束後進行親子交流,忽視了教育的功能與內涵。
家庭勞動教育的範圍縮小,致使教育資源使用不足。父母對子女實施教育的場所不僅局限於家庭內部,還應包括社區、公共場所等。家庭內部的教育資源畢竟有限,家庭周圍的田間、工廠和社區公共場所都能成為家庭勞動教育的資源。
父母自身要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和行為。不少父母為了讓子女認真學習,經常會說:「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去掃大街。」這種話實質上反映了家長對勞動的鄙夷,子女也會受影響。還有一些父母較為懶惰,實難奢望能教育出愛勞動的子女。
讓孩子通過遊戲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家庭勞動鍛鍊。遊戲的形式會使親子在勞動中有更多積極有效的互動,孩子也更容易在勞動中收穫快樂和成就感,感到勞動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外界強加的負擔。
父母可以帶子女走出家庭,在所住小區、社區甚至社會中進行勞動教育。農村家庭,父母可以帶子女一起去田間勞作,一起播種、鋤草和採摘,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城市家庭,父母可以和子女一起打掃小區衛生,在馬路上撿垃圾等,這樣既有助於孩子公共道德的養成,也培養了他們的勞動習慣和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22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