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父母在擔憂孩子的注意力,總是發現孩子做事情是「三分鐘的熱度」,總是被孩子不能安穩地專注更長時間而困擾……可是卻很少有父母思考過——我們給予了孩子多少注意力的培養?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能夠安靜地與孩子共處,或一起完成一個任務的?
我們的父母,我們孩子的祖輩,都是非常疼愛孩子的,在現實的生活中,往往那個被長輩們悉心疼愛的孩子,注意力常常都不能集中,所以,他們的父母都很不解——
很多親子專家說孩子注意力不夠,專注力不穩定是安全感不足,內心很多擔憂,怕爸爸媽媽離開而導致的。可是我們家的孩子,人人都愛呀,我們下了班都是圍著他轉的,幾乎是他想幹什麼,我們就陪他幹什麼的呀。怎麼說,這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都是很充足的吧?那為什麼他的注意力還是很差呢?
我想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們——這麼幸福的孩子,注意力依然存在問題,那原因只有一個:我們沒有陪孩子安靜專注的時間。
在與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很喜歡「寓教於樂」,任何遊戲,我們都能把它變成一個教育機會,然後,有意識地讓孩子學習,這個過程充滿了幹涉性。
比如我們在陪孩子玩搭積木,孩子高高興興地在堆砌著各種顏色的積木塊兒,很開心,一會兒是紅的,一會兒是藍的,中間還夾雜著幾塊黃色的,大大小小地往高處堆。
此時在旁邊的父母,一開始還是開心地看著,很欣慰孩子的抓握能力,以及想像力——總之一開始隨便怎麼堆,都是有美好的想像力和發展機會的了——其實就是我們父母自己的一廂情願心理咯。
可是看著看著,就著急了,就開始要提醒孩子,幫助孩子了——
不要一直這麼堆上去呀,寶貝?想想,我們來搭建一個橋吧,就是上面有個洞的,可以過船的彎彎的橋,好嗎?
哇,寶寶堆得好高了哦!快要倒了,不能再往上面放大塊的積木了,來,媽媽教你重新堆一個更高的好嗎?要一塊一塊,按照下面大,上面小來堆哦,你看,是不是呀?
寶寶,我們來搭一個大房子吧,讓小狗狗住進去。……來咯,幫媽媽找一塊大一點的紅色三角形積木塊,好嗎?我們用它來做房頂。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想想,我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玩耍,他能專注嗎?他能覺得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嗎?他自己的思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讓自己享受其中,而專注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裡嗎?
有個媽媽,看到自己三歲多的孩子在排車隊,總是著急。因為孩子排的車隊,在她的眼裡就是雜亂無章的,大大小小,軍車,工程車,公交車、小轎車都放一起排一溜,完全不分類,她還諮詢我,怎麼樣才能教會孩子分類,她每次看見都跟孩子說,可是孩子就是不願聽。
我只好告訴她——讓孩子好好地安靜地排他心目中的車隊吧,救護車在孩子的心目中不是救護車的,那是什麼車,你如果願意安靜地,好奇地,享受地,讚美地與孩子一起玩,他排好了,會講故事給你聽的,你就知道了——孩子有分類的,只是與我們成年人的想法不一樣罷了。
這一現象,就更讓我們孩子的注意力受傷害了。比如孩子在認真地翻看著一本書,津津有味之中,很專注,可就在此時,我們媽媽,或者奶奶充滿愛地為孩子切好了水果送過來,說:「寶寶,來吃點菠蘿,今天的菠蘿特別甜,媽媽專門去……地方挑的,你試試……」
孩子高興了,但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也被破壞了。其實不是那菠蘿傷害了孩子,而是與那菠蘿一起出現的買菠蘿的故事,那個期待孩子馬上感受到我們關愛的溫暖之情,那個毫不介意孩子在看書的態度……這些是對孩子讀書行為,專注力的不尊重,極具有傷害力。
所以,當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就會皺起眉頭,很不開心地回應我們父母:「我不想吃已經甜的了!」,或者「哦……」,或者完全當成沒有聽見,可心裡開始煩躁,等我們父母在多催幾次,那孩子的脾氣就爆發了出來……我們的父母也會受到傷害,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知道好歹?怎麼這麼不懂得父母的愛?等等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的悉心疼愛,是真的很讓我們孩子受傷的行為——我們太關注自己的「疼愛」表達,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和支持。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注意力和專注力是自然會從生命裡滋養出來的,只要那是一件讓他開心,著迷的事情,孩子的情緒和精神都會穩定很長的時間,常常不是有人說——孩子看一隻蝸牛,能興趣盎然地看上一天,都不願意動窩的。
而我們父母卻對此行為不以為然,經常毫無知覺地就打攪,傷害了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導致我們的孩子在作業的時候,在看書的時候,甚至在玩遊戲的時候,都難以持續更長的時間,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刺激所打攪,或者他去打攪別人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好動,坐不住。
還有哪些話是我們父母長輩最容易傷害孩子注意力的呢?
不要坐在地上看書,涼!快起來,聽見了嗎?
多穿件衣服吧,起風了,要不,回到屋裡去看吧!
幫媽媽去找個盤子過來,寶貝,媽媽不想動了。
注意坐姿!你看看整個人都要歪出去了!坐正了先!
如果這些悉心地疼愛,不是用打攪的語言說出來,而是換成一些簡單的行為,也許就更好了,不會傷到孩子的注意力和專注力,相反會更有促進培養的作用哦!
把切好的水果,放在孩子的身邊,笑笑地看著孩子,而不出聲
給孩子的屁股下,靜靜地塞個墊子,不說話,而是很溫情地,很欣賞地看著孩子讀書,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感受到媽媽對他認真讀書的鼓勵,感受到自己被肯定和尊重。
起風了,我們把窗戶關上,或者找件衣服,或者披肩給孩子披上就好了,依然不說話,而是很欣賞,很尊重孩子,不願意打攪孩子的情緒
絕不會在孩子專注的時候,請孩子幫自己的忙。
孩子的坐姿不好,一定不是在他專注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往往是在平時的生活裡養成的,糾正孩子的坐姿,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而不必強調在孩子專注讀書的時候。如果一定要提醒孩子專注讀書時的坐姿,那就悄悄地拍下孩子的坐姿,等他讀完書了,放鬆的時候,與他一起分享那些照片吧,效果會好很多的哦!
每次有父母說孩子不專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尤其是說到孩子上了幼兒園,常常坐不住,要這裡摸摸,哪裡摸摸的時候,我都會問一句:
「平時你陪孩子玩玩具嗎?」
——玩呀,經常一起玩的。
「那你會跟孩子玩一個玩具,還是同時玩很多個玩具?」
——也不是很多了。我每次都是讓孩子自己在玩具櫃裡挑喜歡的玩具玩,他喜歡挑多少,我們就一起玩多少咯。
「恩,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其實是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在訓練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哦。孩子總是對各種新鮮的東西充滿好奇,而熟悉之後,就放棄,他們的思維能力還難以在自發自覺的狀態下深入下去,探究到某個玩具更多的玩法,或者功能。
所以,我們父母在陪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有意識地選擇某一個玩具,並提前做好一些功課,帶著孩子把這個玩具玩出更多新的花樣來,引導孩子注意力集中,給予孩子更多新奇。
其實,優秀的幼兒園,幼教老師,一直都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總是能吸引孩子在自己的身邊,就是因為,他們常常每次都只選擇一個玩具,一個故事,一個音樂,一個動物來與孩子交流,而每一個,都是那麼出乎意料地讓孩子感受到了與平時的不一樣。
哈哈,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了吧?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可是我們自己的不小心,太過悉心疼愛傷害的哦!
今天知道了,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能做得更好!這一點我是堅信的!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願者團隊,可以獲得更多專業的指導和培訓,申請者請加管理員伯約先生微信:13928875330(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