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發熱鑑別診斷不充分漏診腦炎,致四級傷殘賠償90餘萬元

2020-08-29 天津垚眾律師事務所

【摘要】患兒因出現發燒等症狀到被告處就診,入院診斷髮熱原因待診,出院診斷為EB病毒感染。原告轉至第三方醫院住院治療,出院診斷為腦炎後遺症。2020年2月28日法院經審理認為,醫院在查得患兒存在EB病毒感染之後,未再進一步分析可能存在腦炎等病情,未行鑑別診斷之必要檢查,例如腦電圖、腦脊液等檢查。依據鑑定意見,醫院須按照65%的比例確認賠償數額,賠償合計927205元。

【關鍵詞】醫療糾紛,EB病毒感染,鑑別診斷,漏診,四級傷殘

一.基本案情

2017年11月21日,原告因出現發燒等症狀到被告處就診,入院診斷:發熱原因待診:川崎病?診療中給予炎琥寧清熱解毒(70mg×3天),阿昔洛韋抗病毒(70mgq8h×3天)、還原型穀胱甘肽保肝治療(0.3g×2天),並其他對症處理。經治療,被告醫囑:到上一級醫院進一步診治。原告於2017年11月24日出院,出院診斷為EB病毒感染。

2017年11月24日,原告轉至第三方醫院住院治療。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行腰椎穿刺、MRI檢查等給予阿昔洛弗、頭孢噻肟鈉、阿奇黴素、複方甘露醇聯合甘油果糖、苯巴比妥、丙種球蛋白、大劑量甲強龍等抗病毒、抗感染、脫水降顱壓、止抽、增強免疫力及大量激素等治療,因出現尿瀦留,又行中醫針刺促進排尿等治療。2018年8月4日,出院診斷為:癲癇、中樞性癲癇、智能減退、腦炎後遺症。

二.關於病毒性腦炎

關於病毒性腦炎的分析說明病毒性腦炎是指由病毒感染造成的腦實質病變,並引起一系列相關臨床表現的傳染病。引起病毒性腦炎的病毒很多,最常見的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乙腦」病毒)、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等等。

本案患兒既往曾有EB病毒感染史,且本次入院時,已診斷該病毒感染,因此不能除外本次病毒性腦炎與EB病毒感染有關。但EB病毒感染在臨床上多見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如有半年以上發熱病史伴肝、脾腫大等臨床表現者,稱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

病毒性腦炎要從症狀、體徵、流行病學及實驗室資料(腦脊液、免疫學檢查等)以及影像學資料,綜合分析進行診斷,其治療以抗病毒(阿昔洛韋等)、抗混合感染(頭孢類等)、無環鳥苷、阿糖腺苷等以及大量激素,對症支持治療等措施綜合治療為宜。

三.醫療過錯分析

患兒入院前已發熱4天,(2017年11月17日-21日),醫院在收治患兒住院後,未給予足夠的重視,表現在患兒是發熱較高持續多日查體發現皮疹,而在首程鑑別診斷中,卻無「發熱伴皮疹」的諸多兒科常見傳染病(如風疹、幼兒急疹,麻疹、猩紅熱等)進行鑑別。

雖然也下達了一級護理的醫囑,但在首程診療計劃中並無警惕患兒病情複雜性或可能出現的變化或加重等予以提示,故而護理人員也未加強對患兒的巡視及時向醫生報告病情的變化,

醫院未有病重、病危的告知,也未向家長告知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甚至在轉診時也未將可能存在的風險告知患兒家長,存在未盡告知義務的過錯。

醫院在查得患兒存在EB病毒感染之後,止步於此診斷,未再進一步分析可能存在腦炎等病情,未行鑑別診斷之必要檢查,例如腦電圖、腦脊液等檢查。醫院具備這些檢查之能力與設備條件,未行上述檢查,說明醫院臨床思路不開闊,未注意疾病鑑別診斷所必須的條件未做應做的相關檢查,存在未及時做出正確診斷的未盡注意義務的過錯。

患兒在醫院住院3天,病情未見好轉,而且有加重趨向,因診斷上存在過錯,所以治療上力度不夠(雖然用藥未違反用藥原則),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因受診斷限制,其治療較為保守,以致在治療上存在力度不夠的過錯。

四.法院認為

依據鑑定意見:被鑑定人劉某某在x市人民醫院接受診療活動過程中,醫院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過錯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過錯的原因力大於其他因素,過錯參與度擬為55%-65%。被鑑定人劉某某重度癲癇,評為四級傷殘。

本案系醫療損害責任法律關係,原告因病在被告處就診受到損害,經鑑定機構鑑定,被告負有過錯,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因損害所造成的損失,理由正當,按65%的比例確認賠償數額。

五.法院判決

2020年2月28日法院判決,被告x市人民醫院賠償原告劉某某因醫療損害造成的損失927205元,限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清。

六.小結

原告因發燒到被告處治療,治療過程中,被告對於原告治療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採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方案,導致原告病毒性腦炎加劇。被告的診療行為對原告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為了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特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x市人民醫院對原告訴狀中所陳述的事實予以認可,並且對於有關的事實和證據都進行了質證並經法庭確認,請法院依法進行裁決。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927205元。

【參考資料】1.醫療糾紛:患兒咽扁桃體肥大行切除術,術中操作不慎造成嘴角燒傷。2.醫療糾紛訴訟:醫院的診療過錯,與患者最終成為植物人有因果關係。3.醫療糾紛:參加臨床試驗因入組錯誤,且未行血壓監測致腦出血死亡。4.醫療糾紛:感冒誘發心肌炎至患兒死亡,門診病歷不規範醫院需擔責。

【作者聲明】本文為真實司法裁判案例,僅供以案釋法之學習交流。若有侵權之處煩請告知刪除。文中隱去當事人名稱、屬地信息。插圖無版權糾紛。

相關焦點

  • 醫療糾紛:對醉酒未行腦血栓鑑別診斷,致二級傷殘賠償92餘萬元
    二〇二〇年三月三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x市人民醫院對封某某醫療過程中存在延誤診治、觀察病情變化不仔細的過錯,與其可能存在的腦梗死進展、喪失靜脈溶栓、血管內介入治療機會、目前右側肢體偏癱等神經功能障礙的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賠償共計927914.38元。
  • 醫療糾紛:一例因藥物過敏患者死亡,致醫院賠償90餘萬元的案例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醫院未行鑑別診斷,未考慮患者存在藥物過敏致喉頭水腫的可能性,未能及時停用相關藥物。【關鍵詞】醫療糾紛,藥物過敏,氣管切開,喉頭水腫,鑑別診斷,故不應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
  • 醫療糾紛:一例因化療毒副作用致病人死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16日19:45患者呼之不應,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心跳停止,立即子以心三聯、呼二聯反覆靜推,多巴胺升壓,補液,反覆胸外按壓,無效,死亡出院。死亡診斷:胃惡性腫瘤,粒細胞缺乏,發熱,惡性惡病質。被告醫方作為一家國家大型醫院,對事前、事後處理極度不負責、敷衍了事的態度,令患者家屬極度憤怒和不滿。因醫患雙方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引發本案糾紛。
  • 醫療糾紛:一例因化療毒副作用致病人死亡,醫院承擔賠償責任案例
    【摘要】患者吳某某因化療到被告處就診,後死亡,死亡診斷:胃惡性腫瘤,粒細胞缺乏,發熱,惡性惡病質。16日19:45患者呼之不應,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心跳停止,立即子以心三聯、呼二聯反覆靜推,多巴胺升壓,補液,反覆胸外按壓,無效,死亡出院。死亡診斷:胃惡性腫瘤,粒細胞缺乏,發熱,惡性惡病質。
  • 【醫眼看法】40歲女性中醫門診就診,漏診宮外孕醫院賠償12萬餘元
    審理過程中,法院委託司法鑑定中心對醫方診療行為過錯進行鑑定,鑑定意見書指出:患者多次就診於中醫門診,均訴腹痛,月經不正常(提前10天),醫方未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查體、相關輔助檢查,未進行必要的鑑別診斷,未盡到規避宮外孕的注意義務,對宮外孕存在漏診行為。此醫療過錯與異位妊娠破裂出血及左側輸卵管被切除之間存在一定因果關係。
  • 醫療糾紛:外請專家手術導致患者死亡,醫院退還會診費並賠償損失
    家屬同意由外請專家為趙某某進行手術,支出會診費1.1萬元。術後腦內血腫,後患者死亡。法院經審理認為,病程記錄載明系外請專家x腦科醫院林某某非主刀手術,而是指導李某某主刀實施手術,被告應將此1.1萬元會診費返還給原告。其餘損失本院酌情認定被告的過錯參與度為25%。賠償合計198981.81元。
  • 醫療糾紛:骨折手術後醫源性細菌感染,致八級傷殘賠償140餘萬元
    由於被告的過錯,導致原告身體遭受嚴重傷害,經濟遭受重大損失,造成八級傷殘。被告x中心醫院賠償原告醫療損害造成的各項損失共計1456834元。【關鍵詞】醫療糾紛,開放性骨折,內固定手術,醫源性細菌感染,八級傷殘一.
  • 醫療糾紛:行癲癇病灶切除致顱內感染併發症,醫院賠償220餘萬元
    該過錯與原告術後發生顱內感染致認知功能降低的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係,被告應承擔70%賠償責任,合計2209173元。原告經治療顱內感染明顯好轉後,其家屬對被告治療結果不認可,強烈要求轉至航空總醫院治療,使原告在外院滯留長達5小時餘,腦脊液標本發現新的感染病原菌。在被告的積極救治下,原告2016年5月顱內感染已完全治癒,被告及外院會診專家反覆強調建議原告應在黃金康復期及時轉至康復專科醫院開始康復性訓練,在被告同意墊付康復費用的情況下仍拒絕出院,故原告應自行承擔主要責任。
  • 醫療糾紛:擬行急診手術時因手術設備故障而延誤,致患者二級傷殘
    造成患者二級傷殘。被告x醫院對原告損失承擔責任的比例為40%,賠償合計390088元。6月6日,原告入x縣中醫院治療,入院中醫診斷為中風-中經絡、西醫診斷為腦梗塞,住院13天。6月20日,原告入x縣x鎮中心衛生院治療,入院診斷為腦梗死後遺症,住院87天。10月21日,原告又入x縣x鎮中心衛生院治療,入院診斷為腦梗死後遺症,住院62天。原、被告就醫療損害賠償協商未果,原告訴至本院。
  • 醫方因漏診被判賠償122萬|醫眼看法
    患者家屬認為醫方的診療行為存在嚴重誤診、漏診行為,一直未診斷出患者患有腎癌,導致喪失了最佳診療時機,給患方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因此,訴至法院要求醫方賠償各項費用180餘萬元。醫方認為,診療行為符合醫療常規和醫療規範,醫療措施積極正確有效。
  • 醫療糾紛: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治療後休剋死亡,醫院賠償94餘萬元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雖對鑑定意見提出異議,但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此次鑑定存在程序嚴重違法、依據明顯不足等情形,綜合本案其他證據,對鑑定意見予以採信,被告在治療鄧某某的過程中沒有盡到應有的專業水平,存在過失,並確定被告承擔50%的責任,賠償941979.06元。
  • 醫療糾紛:闌尾炎致感染性中毒性休剋死亡,醫方賠償患方111萬
    【關鍵詞】醫療糾紛,急性闌尾炎,賠償責任,手術, 感染性休剋死亡診斷:腹痛待查:闌尾炎?腹腔感染?腸繫膜血栓?感染性休克、膿毒症、多臟器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DIC、高鉀血症。二.醫方觀點醫方對自己的醫療行為進行了回顧和分析,認為醫方的醫療行為是合法合規的,無論是門診的診斷和處理,還是入院的治療和處理及ICU的搶救,整個治療過程均未發現存在違反醫療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範規章和醫療常規的問題。
  • 藤縣某醫院醫生漏診致患者延誤治療,賠償患者13588元
    跌傷去醫院拍片,因醫生漏診未發現骨折,導致患者延誤治療,醫院是否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呢?▼藤縣法院就該起因醫院漏診致患者延誤治療的案件作出判決,責令醫院承擔45%的責任,賠償患者損失共13588元。近日,梧州市中院對該起案件作出判決,維持一審判決。2017年3月27日,原告莫某因跌傷右腳到被告藤縣某醫院外科門診就診。
  • 醫療糾紛:化療中出現毒副作用,醫院處理不當導致賠償85餘萬元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九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違反常規使用5-Fu,違反法律規定的高度注意義務,對出現應立即停藥的嚴重副反應視而不見,繼續化療,且對由此發生的四度骨髓抑制及四度消化道反應處理不當,本院確認被告應當承擔本案原告合理損失70%的賠償責任,賠償共計850401.23元。待實際產生後續治療費用後可另行提出主張。本文為司法裁判案例。
  • 患者病房摔傷,起訴醫院賠償13萬元!丨醫法匯醫療律師
    出院後經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林女士自願放棄醫療技術鑑定和訴訟等權利,院方一次性補償乙方人民幣2.2萬元,且約定該協議籤訂履行完畢後雙方權利義務終止,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對方主張權益。後林女士委託乙司法鑑定所進行司法鑑定,鑑定意見為林女士因意外致左髖部損傷的傷殘程度為九級傷殘。林女士認為調解協議顯失公平,起訴要求撤銷調解協議,判令甲醫院賠償13萬元。
  • 醫療糾紛:手術治療出現腦出血併發症致病人死亡,賠償約150萬元
    根據醫方醫療過錯情況,應認定被告對患者損害後果承擔80%的賠償責任,賠償合計1495574元。【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賠償責任,手術治療,腦血腫,併發症但被告未盡到必要的診斷注意義務,術前評估不足、診斷不清、方案不明、針對性不強,導致患者未能得到正確的手術治療,構成醫療過錯,造成患者的損害後果。
  • 醫療糾紛:手術治療出現腦出血併發症致病人死亡,賠償約150萬元
    根據醫方醫療過錯情況,應認定被告對患者損害後果承擔80%的賠償責任,賠償合計1495574元。【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賠償責任,手術治療,腦血腫,併發症一.基本案情患者高某右側聽力障礙11年,右側面部疼痛7月,於2016年7月25日入醫方住院治療,診斷為右側CPA區佔位、聽神經瘤?
  • 患者病房摔傷,起訴醫院賠償13萬元
    出院後經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林女士自願放棄醫療技術鑑定和訴訟等權利,院方一次性補償乙方人民幣2.2萬元,且約定該協議籤訂履行完畢後雙方權利義務終止,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對方主張權益。後林女士委託乙司法鑑定所進行司法鑑定,鑑定意見為林女士因意外致左髖部損傷的傷殘程度為九級傷殘。林女士認為調解協議顯失公平,起訴要求撤銷調解協議,判令甲醫院賠償13萬元。
  • 醫療糾紛:羊水栓塞被認定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方賠償60餘萬元
    2019年4月9日法院經審理認為,醫方對產婦產程進展缺乏全面、細緻觀察和監測,不排除宮縮過強誘發羊水栓塞的可能性,產婦發病後醫方對羊水栓塞的診療不規範,進而加重產婦病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產婦喪失了生存的機率。法院酌定被告對原告的損失承擔50%的賠償責任,賠償共計627926元。
  • 醫療糾紛:無指徵行人工破膜發生急產,致新生兒腦性癱瘓五級傷殘
    新生兒腦性癱瘓致雙下肢非肢體癱運動障礙構成五級殘。xx市人民醫院在對被鑑定人診療過程中存在過錯,該過錯與被鑑定人的損害後果有同等因果關係。2019年1月23日法院判決被告xx市人民醫院賠償原告盧某某醫療費等損失450351.86元。【關鍵詞】醫療糾紛,腦性癱瘓,五級傷殘,人工破膜,急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