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件事兒是父母的心頭大石。一個是孩子的健康,一個是孩子的學習。其中學習成績已經普遍成為家長的頭疼大事,畢竟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也越來越強壯,重心就都轉到了學習上。
有些家長秉持著「早教回報率高」,於是在6歲前就大下功夫,也有些家長在孩子初中以後開始著重抓起孩子的學習,心理暗自打算為高考打好基礎。但往往卻忽視了小學時期的重要性。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博士、也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她專門研究過孩子學習問題,有了如下闡述:
孩子6歲之後,青春期之前,是個非常特殊的時期。6歲前的大腦是混沌的,而青春期的大腦會再次變得混亂,甚至有點瘋狂。兩者中間的這個時期,大腦很平靜。這個時期,很適合學習。
由此可見,小學期間是培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才能等到初高中時的突然「開竅」。本身學習就是一件需要靠內驅力達到效果的事情,所以小學階段打基礎是重中之重。尤其要著重培養這2種學習能力!
一、專注力
決定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心理學教授李玫瑾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是最讓家長頭疼的階段。孩子還處於非常依賴父母的階段,天天要看著才能學習、寫作業,這個階段,在教育領域中被稱為習慣養成期。頭疼的不只是家長,老師也不容易,孩子上課溜號、搞小動作的事情比比皆是。
這個階段的孩子成績不重要,學會專注才是真正的學習能力。專注力強的孩子,能做到上課注意聽講,寫作業專心不馬虎也更高效。自然學習成績上得去!之前看過一個北大學霸回母校傳授學習秘訣,他的答案就是簡單的6個字「上課認真聽講」。
所以對於注意力的訓練,家長一定要著重培養,據調查顯示,10個孩子,就可能有7、8個注意力不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提成高品質的注意力已經成為教育專家的一大重要任務。平時要給孩子創造安靜的空間,不要隨意打擾孩子,還要提升其抗幹擾的能力。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專注力進行訓練!在選擇訓練方式上,一定從多感官提升注意力下手,比如視覺、聽覺、觸覺等等。
二、閱讀能力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 ——高爾基
前面說到一二年級主要培養專注力!到了三四年級以後,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變得獨立,有自己的想法,這就是轉型期,等到了五六年級,孩子幾乎很主觀,者處於自主、全力吸收知識的時期。所以這兩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要靠自主,而學習任何科目的基礎是閱讀能力。
一個孩子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能讓他語文學得好、作文寫得妙、就連審題速度都快於別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還可以提升總結、歸納、判斷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是邏輯思維的基礎。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得閱讀者得天下」,這麼說也不誇張,縱觀古今中外的偉人,大部分都是愛讀書之人。
而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從小學這個階段開始培養,這已經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了。小學階段也已經有了明確的閱讀量規定,低年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不能少於5萬字,中年級不得少於40萬字,高年級的學生不能少於100萬字。
但我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來講,讓孩子小學開始讀名著,其實不太科學。在最初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時候,要以幽默有趣、貼近小學生生活這種題材的讀物為主,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也不用去逼著孩子去讀。
學習生涯裡有很多後勁兒很大的孩子,但這種孩子一定是前期做好了準備,才能迎來爆發期。所以在小學階段,這個更適合孩子學習的階段,家長要著重培養孩子這兩種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