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孩子不培養這個能力,上小學可能要吃大虧!

2021-03-03 DrG科學育兒

點擊上方 ▲ 關注「DrG科學育兒」每周隨機送福利

最近發現,身邊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開始十分焦慮

不僅整天忙著給孩子報不同興趣班和啟蒙班,讓娃狂趕古詩背誦量和單詞詞彙量,甚至超前學小學的課,就怕孩子上小學了跟不上。

但是很多時候,大家都努力錯了方向。因為在這樣一個信息不斷推陳出新的高科技時代,光悶頭學知識是不行了,孩子今天所學的知識,也許明天就會被淘汰。

所以,重點不是孩子學得多不多,深不深,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底層能——學習力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學習力的問題。

6歲前培養孩子學習力是關鍵


有認知科學專家說過,孩子童年所學之多,在今後一生都無法企及。

於是,不少孩子從小被家長逼著學很多東西,「孩子剛2歲,就給報了10多個興趣班」、「為了幼升小,小升初,父母高價購買學區房」、「寶寶剛4歲,就開始學小學知識。但現實是,那些被逼著學習的孩子,往往學得並不好,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優等生。

我們都重視學習,卻忽略了學習的不同:

是被動學習還是主動學習;

是短暫學習還是終身學習;

是低效率地學習還是高效率地學習……

本質的問題在於學習力的高低。

逼孩子學習,不如幫孩子養成學習力。6歲前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又是孩子即將進入小學正式開啟人生學業的階段,是提升孩子學習力的黃金期!

然而對於學習力,很多家長都有這3大誤解:

研究表明,超智商兒童只佔總人口的3%,絕大多數孩子都在同一個起跑線。而學習的興趣毅力可以培養,學習方法也可以後天掌握。只要用對方法,哪怕是原本不會學、不愛學的孩子,也能逆襲成學習高手!如果只是學習零散的知識,無法內化為自己的能量,根本不能算學習力的提升。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盲目學習,一定要有清晰的知識框架邏輯思維。現實中,高分低能的孩子也不少。分數只是對一段時間內所接受知識的考察,考高分不代表孩子完全掌握了知識。而且,學習力指的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還包含生活中社交情商、運動健康等方方面面,學校的分數不能全面衡量孩子的學習力。我那天和雲寶媽聊天偶然說起孩子補習班的問題,雲寶媽說市面上補習班很多,但很少有專門培養孩子學習力的課程。關於這一點,小步在家早教的創始人及CEO雲寶媽做了很多努力。雲寶媽畢業於清華和史丹福大學,也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國學習基地的特聘顧問。

雲寶媽說,只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啟蒙孩子,再加上家長正確的引導,孩子的學習力就會突飛猛進地發展。而這種支撐終生學習的可持續學習力也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全球推進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從1年前起,她就帶著小步承擔起了建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學習基地的重任。

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埋頭做研究,在國內找了著名的中小學及幼教的名師,也在國外找到了專門研究學習力的的專家,立志做一個真正有突破的課程體系,實現讓家長花最少的錢就能得到全面提升孩子學習力的培養計劃

這套「兒童可持續學習力培養計劃」,從社交情商、認知與通識、語言表達、學會學習以及運動健康5大方面,全面幫助2-6歲的孩子提高學習力!

這套課程,專門針對2-6歲孩子的學習特點,用遊戲化、故事化、動畫式、引導式等各種形式,為孩子做了精心設計。一共包含6大科目:不是老師在屏幕前給孩子們講解枯燥的科學原理,而是動畫和實驗相結合,給孩子一個和老師一起探索的過程,引起孩子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時下最流行的STEAM教學體系,沒有固定圖紙,激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高情商的孩子總是格外招人喜歡,這次的高情商寶寶成長課,從手偶遊戲出發,增加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在引導和互動中,提高孩子的情商。6歲以後,孩子就要進入小學課堂學習更多的知識了,所以在2-6歲這個階段,給孩子建立一定的數學思維格外重要。這不僅有利於孩子今後的數學學習,對於其它科目的學習也非常重要。而這次的數學思維進階課,依託打怪通關的遊戲化模式,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建立數學思維,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最近我也經常給大家推薦關於傳統文化的繪本、桌遊等,因為我認為,學好傳統文化真的太重要了。這不僅有利於孩子語文成績的提升,還有利於孩子在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吸取古人的智慧,少走彎路。所以這次的文化基石課,結合動畫和老師風趣的講解,讓枯燥的傳統文化變得輕鬆、有趣。地球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們的身體有什麼秘密?小動物身上有哪些有趣的現象?恐龍是為什麼滅絕的?這些為什麼,孩子經常問,我們有時候卻很難用孩子感興趣、能聽懂的話給孩子講清楚。雲寶爸爸結合原創動畫和自己豐富的學識,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解決孩子心裡的「十萬個為什麼」。6歲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方式密切相關,這套學習力啟蒙採用了學生獨立學習-親子互動-家長獨立學習的3層教學體系。小步的課程,旨在開發孩子內在驅動力,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帶給孩子新奇有趣的學習體驗。

數獨小冊子

比如,群內會介紹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的黃金學習法,由教育學院院長全面總結學習力的精髓,還會和家長一起探討如何透過學科知識看到孩子本質能力的提升……文化基石課,由復旦附中特級語文老師、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上海寫作協會常務副會長黃玉峰和他培養的清華文科實驗班的翹楚擔綱的;數學思維課,是曾經的國際奧賽金牌中的第1名,幼兒數學教育專家、在北京師範高中有20年數學教齡的曲少雲老師親手設計的;積木啟智課是全國十佳科技教師、北京市西城區學科帶頭人設計的;情商課是中國心理學界最高學府北師大中科院心理學系博士講授的;

而講授家長課程的陣容也會繼續力邀各個領域的專家,為家長們深入淺出、全面系統地剖析孩子學習力培養的關鍵要素和方法。

家長反饋和專家測評

都好評如潮


這套課程,經歷了無數家長和權威專家的測評,反饋都是一致地棒,好多人表示這套課做到心坎裡了,沒想到會出現這樣一套既全面、又方便的針對孩子「學習力」培養方案。

導讀

深綠   #64c4b6,淺綠 #a8dee0最近,患發燒的寶寶比較多,又快過年了,媽媽一見寶寶生病就焦慮,應大家要求最近在社群裡搞了一次科普講座。本文是陳澤偉醫生的社群直播整理而成!內容非常詳實,基本解決了所有發燒常見問題,感謝!

 福利來了 

這次要從本篇文章的精選留言中任性的抽取3幸運小仙女,每人可以得到禮品一份~公布時間2月18號(周四)下午2點。小助手的開獎名單會在本篇文章置頂。

*2021年2月19日下午2點前在微信後臺留下收貨地址,不聯繫的視為自動放棄。記得回來看哦~

點擊搶購9.9元學習力訓練營,培養優質學習力!

👇👇

相關焦點

  • 2-6歲孩子不培養這個能力,上小學可能要吃虧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開始焦慮。不僅整天忙著給孩子報不同興趣班和啟蒙班,讓娃狂趕古詩背誦量和單詞詞彙量,甚至超前學小學的課,就怕孩子上小學了跟不上學習。但是有些時候,有可能努力錯了方向。因為在這樣一個信息不斷推陳出新的高科技時代,光悶頭學知識是不行了,孩子今天所學的知識,也許很快就會被淘汰。
  • 6歲前,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上小學後追悔莫及
    秋天一到,又一批孩子從幼兒園升入了小學。新一批4、5歲孩子的家長,開始為寶寶上小學做準備。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幼小銜接很重要。尤其孩子幼升小這個階段,有一種能力,是今後各科學習的基礎——把這個基礎打好,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就會事半功倍,那就是——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太重要了,是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底層能力之一。上學後,學語文、學數學,都需要閱讀。
  • 6歲前,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上小學後追悔莫及
    秋天一到,又一批孩子從幼兒園升入了小學。新一批4、5歲孩子的家長,開始為寶寶上小學做準備。但學齡前,一共認識不了幾個字的寶貝,到底要怎麼培養「閱讀能力」?3-6歲是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寶寶在這個階段,會萌發出想要自己讀書的強烈願望
  • 6歲前,父母著重培養孩子這5大能力,將來上小學更容易脫穎而出
    在上小學前,雖然說不建議孩子提前掌握一年級的知識,但是也不能讓孩子裸著就上了小學。而且早期教育不等於超前教育。更何況,孩子在6歲前,大腦中正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中,這個時候,家長更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去培養孩子的各項思維能力
  • 牛津大學博士:孩子在這個時期更適合學習!要重點培養2項能力
    孩子6歲之後,青春期之前,是個非常特殊的時期。6歲前的大腦是混沌的,而青春期的大腦會再次變得混亂,甚至有點瘋狂。兩者中間的這個時期,大腦很平靜。這個時期,很適合學習。
  • 沒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升學要吃大虧
    孩童時代是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裡重點要培養的能力之一是學習力,而學習力90%需要靠閱讀力來達成。什麼是閱讀力?全民閱讀倡導者在他的書《閱讀力》中首次提出"閱讀力"這個概念,它是指一個人學習力、思想力和創新力的綜合,而閱讀力的培養實際就是對一個人思維能力的培養。
  • 3-6歲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小學學習常吃虧,說說怎麼培養更好
    就連講述跟別的孩子之間相處的問題,一些孩子的表述,會讓父母急得不行,溝通表達能力又成為短板。 實際上,如果真要深究,除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各有不同之外,也要看看,在3-6歲的這段時間裡,我們是否有好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李玫瑾:「6-12歲,這個階段培養這幾種能力比成績重要的多!」
    李玫瑾:「6-12歲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小學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未來幾十年,這個階段培養這幾種能力比成績重要的多!李玫瑾說6歲以前說不,父母的過度的愛讓孩子形成依賴。6-12歲培養忍受挫折能力,吃體力之苦,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 培養3-6歲孩子的創造能力,從培養「思維能力」開始
    其實這種創造力源自於他的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培養一個孩子的創造能力,要從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開始,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3-6歲的孩子尤為重要。思維能力一般可以具體分為邏輯思維能力、認知思維能力以及直覺思維能力,這三種思維能力都是培養孩子創造能力的基礎。
  • 兒童心理學專家:小學時期更適合學習!要好好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6歲前的大腦是混沌的,而青春期的大腦會再次變得混亂,甚至有點瘋狂。兩者中間的這個時期,大腦很平靜。這個時期,很適合學習。由此可見,小學期間是培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才能等到初高中時的突然「開竅」。本身學習就是一件需要靠內驅力達到效果的事情,所以小學階段打基礎是重中之重。尤其要著重培養這2種學習能力!
  • 孩子5-6歲,上幼兒園大班,該著重培養孩子哪方面能力呢?
    近些年,早教的興起對於一些新手寶媽無疑是最好的育兒新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啟蒙,也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但孩子上幼兒園以後,特別是5/6歲,轉眼到了幼兒園大班的階段,馬上要升小學了,這時候的孩子們正踏入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稱之為「勤奮與自信」的階段,當孩子努力達成學習上,人際交往上所要求的各種能力時,並得到好的結果,孩子便會增強自信心。
  • 現在不培養孩子這些能力,上小學要吃虧
    面對即將開學,小學即將迎來一大波要入學的新生寶寶。 這個時候寶媽就開始討論了,因為自2018年起,國家要求幼兒園禁止小學化教育,要還給孩子最好的童年時光。寶媽真的放心放養孩子的幼兒園時光,安心「零基礎」入學嗎?
  • 孩子沒必要上幼兒園?這些能力不早培養,上小學就是大麻煩
    今天和孩子同學的媽媽聊天,聊到二寶上幼兒園的事,同學媽媽說她不打算讓孩子上幼兒園,反正幼兒園也不學什麼知識,就是玩,也就是找人看孩子罷了。家裡有老人看孩子,沒必要送去了。有一個朋友的婆婆原先是老教師,她也說不想讓孫子上幼兒園。這種想法的朋友還不少呢?那孩子該不該上幼兒園呢?
  •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集300題!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集300題!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小學數學的學習其實是一環扣一環的,尤其是一年級這樣的低年級階段,如果前期沒有將知識點掌握好,那麼後期數學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但是萬事開頭難,只要思想不滑坡,總會有辦法學好數學的,因此相應的基礎內容必須要掌握好,特別是一些知識點跟常考的應用題題型必須要吃透掌握。其實一年級數學學習難度並不是很大,大部分考點內容和分值佔比,也都集中在應用題這上面了,因此數學考試能不能取得好成績,基本上全靠應用題的得分情況。
  •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集300題!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題集300題!孩子考試要考,不練習必定吃大虧小學數學的學習其實是一環扣一環的,尤其是一年級這樣的低年級階段,如果前期沒有將知識點掌握好,那麼後期數學學習就會越來越吃力。但是萬事開頭難,只要思想不滑坡,總會有辦法學好數學的,因此相應的基礎內容必須要掌握好,特別是一些知識點跟常考的應用題題型必須要吃透掌握。其實一年級數學學習難度並不是很大,大部分考點內容和分值佔比,也都集中在應用題這上面了,因此數學考試能不能取得好成績,基本上全靠應用題的得分情況。
  • 在孩子上小學前,培養其感覺運動學習能力的兩個重要階段
    ​在學前階段感覺運動能力是一個孩子智能發展的基礎,如果在這個時期,感覺運動能力發展滯後,不僅會造成孩子動作不協調,動作模仿力差等問題,還可能影響到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以及社會交往技能。因此加強孩子感覺運動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在孩子上小學前,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弄清這個,就白讀這麼多書了!
    然而,曾經也有家長提出問題:親子閱讀的時間不算久,進入小學以後也特別注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為何進入小學中年級以後,孩子的閱讀速度明顯要比有些孩子慢很多呢?視覺辨別能力不足的孩子可能表現為:1. 混淆字母:b 和d、t和f;2. 混淆數字:6 和 9、2和5;3.
  •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四種能力家長趁早培養,孩子更優秀
    如果家長怠慢了孩子上小學這一段時間,沒有在這個時期很好的去培養孩子的一些重要能力,那麼孩子在以後的生活或是工作上,或多或少都會遭受到一些困惑。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小學時期雖然錯過了,但是以後的時間還長,我慢慢的培養孩子,進行補救還不行嗎?
  • 6歲前數學啟蒙,堅持訓練娃的空間認知能力,上小學後就看出差距
    「我家孩子不到3歲就能數到100,5歲時就能把20以內加減法算明白了,乘法口訣也背的很流利,怎麼上了小學反倒學不會數學了呢?」閨蜜小佳的兒子是19年上的小學,按她原本的想法,孩子的計算能力已經很好了,上小學應該很輕鬆,可現實卻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小佳的兒子算數是沒問題,可一遇到幾何題就懵,怎麼說都不懂。
  • 6歲孩子算清十以內加減法,這個標準低不低,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
    好多家長都說你這個標準太低了吧,現在3-4歲的孩子好多都會10以內加減法了。這上了小學每天講的內容速度快、而且班級又有那麼多人,跟不上到時孩子壓力大,為了緩解孩子壓力,只能暑假給他報個銜接班,聽了這些童童媽媽也覺得挺有道理。昨天就把銜接班給童童報好了。到底孩子有沒有必要幼小銜接?齊麗娟今天給家長們一起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