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開始焦慮。不僅整天忙著給孩子報不同興趣班和啟蒙班,讓娃狂趕古詩背誦量和單詞詞彙量,甚至超前學小學的課,就怕孩子上小學了跟不上學習。
但是有些時候,有可能努力錯了方向。因為在這樣一個信息不斷推陳出新的高科技時代,光悶頭學知識是不行了,孩子今天所學的知識,也許很快就會被淘汰。
所以,重點不是孩子學得多不多,深不深,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底層能力—— 學習力。
有認知科學專家說過,孩子童年所學之多,在今後一生都無法企及。
於是,不少孩子從小被家長逼著學很多東西,「2歲起上10個培訓班」不是說說而已。但現實是,那些被逼著學習的孩子,並不一定就能學得好。
我們都重視學習,卻忽略了學習的不同:
是被動學習還是主動學習;
是短暫學習還是終身學習;
是低效率地學習還是高效率地學習…
本質的問題在於學習力的高低。
逼孩子學習,不如幫孩子養成學習力。而6歲前是孩子習慣養成的好時期,又是孩子即將進入小學正式開啟人生學業的階段,是提升孩子學習力的黃金期!
然而對於學習力,很多家長都有這3大誤解:
誤區1:學習力是天生的
研究表明,超智商兒童只是少數,絕大多數孩子都在同一個起跑線。而學習的興趣和毅力可以培養,學習方法也可以後天掌握。
只要用對方法,哪怕是原本不會學、不愛學的孩子,也能逆襲成學習高手!
誤區2:學得越多,學習力越強
如果只是學習零散的知識,無法內化為自己的能量,根本不能算學習力的提升。
所以,千萬不要讓孩子盲目學習,一定要有清晰的知識框架和邏輯思維。
誤區3:只追求高分
現實中,高分低能的孩子也不少。分數只是對一段時間內所接受知識的考察,考高分不代表孩子完全掌握了知識。
而且,學習力指的不僅是在學校的學習,還包含生活中社交情商、運動健康等方方面面,學校的分數不能全面衡量孩子的學習力。
只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啟蒙孩子,再加上家長正確的引導,孩子的學習力就會突飛猛進地發展。而這種支撐終生學習的可持續學習力也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全球推進的一個重要的概念。
兒童可持續學習力培養計劃從社交情商、認知與通識、語言表達、學會學習以及運動健康5大方面,全面幫助2-6歲的孩子提高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