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敬)天安門的金水橋、中央電視臺的新辦公樓、昌平西關環島的李自成塑像,今年63歲的退休教師王令紅在闊別北京47年後重返家鄉,用一臺「傻瓜」膠片相機記錄下北京點點滴滴的變化。他從近千張照片中挑出100張,製成明信片送給親朋好友。「這是我退休後的一個愛好,鍛鍊身體,自娛自樂。」
1959年,那時只有14歲的王令紅隨父母離開北京,定居內蒙古,長大後,他成了一名語文教師。「那時我的愛好是畫畫,對構圖有些研究。其實我也喜愛攝影,但那時生活條件不好,買不起相機。」王令紅回憶說。2006年,王令紅從教師崗位上退休了,他被女兒接到北京安享晚年。闊別家鄉整整47年,重新站在北京街頭,王令紅感覺一切都和記憶中的不一樣了。女兒送給了他一臺「傻瓜」膠片相機,但已令他愛不釋手。
「我買了很多旅遊雜誌和書籍,研究北京的各個景點和有特色的地方,制定拍攝計劃。夏天拍哪裡,冬天拍哪裡,我都提前設計好。比如到了下雪的天氣,我就去拍位於昌平的那座李自成像。李自成的肩膀披著白雪,頭頂是湛藍的天空,拍出照片來顯得威武極了。」王令紅笑著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來,向記者介紹說。
2年中,王令紅幾乎把北京城都跑遍了,甚至郊區的旅遊景點也逐一被他光顧。近處就騎自行車,遠了坐公交。他拍下了近千張照片,從裡面精挑細選了100張,給每張都起了4個字的名字。春天雄壯的八達嶺長城叫「八達鬧春」,秋天紅葉滿山的香山叫「香爐秋染」,冬天,他爬上景山,拍下故宮全景,起名叫「故宮動靜」。
王令紅覺得這些美麗的圖片不該只有自己欣賞,就乾脆拿到郵局去,把這100張照片製成了可以發行的明信片,逢年過節就可以給親朋好友寄去一張。「退休之後給自己找點事做,生活就更充實、更快樂了。」王令紅撫著自己那臺在現代人眼裡遠遠不夠先進的相機,神採奕奕地說。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