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業、堅持、責任、嚴謹……關於「工匠精神」,聽聽「上海工匠...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6月29日報導:今天下午,由上海市總工會指導,解放日報社、吳涇鎮人民政府和上海開放大學工匠進修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工匠精神與高新智造——浦江第一灣『上海工匠』吳涇對話」主題活動在吳涇紫竹園區內舉行。
-
工匠精神不只是嚴謹細緻
摘要: ■如果沒有附著在勤奮能幹之上的科技創新因素,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許早就成了「空中花園」。 我想,如果沒有附著在勤奮能幹之上的科技創新因素,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許早就成了「空中花園」。
-
國家需要工匠精神,學習工匠持之以恆,認真嚴謹的態度
失去的是工匠精神,成批的工業製品從流水線上走下來,沒有人的參與,一件物品就像失去了靈魂。相比十年前的家具,當初是實心木,現如今是各種複合板,雖有輕便,但不夠耐用,經流水線下來的產品,經過廠商一次又一次的壓縮成本。許多東西變得脆弱。
-
工匠精神在建築企業的體現
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四個字進入我的心裡,到底什麼是工匠精神?什麼又是一個建築人該有的「工匠精神」呢?
-
【研究】楊生文:大國工匠精神是什麼?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沒有能夠得到有效傳承。 意識到這一點的中國,現在也正在重拾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明「工匠精神」已經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
破解工匠精神培育難題 助力珠海經濟發展
強化工匠精神培育內容,提升認知和情感認同。近幾年「工匠精神」成為研究的熱點,學界對於工匠精神的內涵從多個維度展開研究,但未形成共識性的定義。在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筆者以為,以創新為核心、以愛業敬業為基礎、以精益求精為重點、以止於至善為目標、以提高職業素養為根本。具體可以分以下幾個方面明確地進行宣傳教育。首先樹立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理念。
-
廣西鹿寨:從學習中感知、體驗、弘揚和傳承好工匠精神
廣西鹿寨: 從學習中感知、體驗、弘揚和傳承好工匠精神8月15日,鹿寨鎮關工委聯合鎮團委、鎮文化站開展青少年暑期美術免費培訓班,開展拓印畫和超輕黏土手工製作活動,從學習中感知、體驗、泓揚和傳承好工匠精神。
-
五一勞動節,企業和個人都應具備工匠精神,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說起我們最敬佩的人,就要屬那些擁有工匠精神的人,那什麼是工匠精神,我們來了解一下。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的道德、品質和能力的一種體現,隨著逐漸的延申,現在的工匠精神最起碼要具備四個要素。首先第一個是敬業,敬業也是一個擁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最基本的一個要素,這體現著勞動者對於工作認真的態度,也能決定勞動者對工作負責任的程度。
-
工匠精神的特質是什麼?
有些淺薄之輩鄙視工匠精神,認為在標準化時代,機器人生產線才是致勝大勢,還說什麼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精神限制產能,過猶不及,得不償失。這些人只看到了工匠表面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惜代價,不厭其煩。只看到了工匠身上的自負、苛刻、出物品使用功能的過度雕琢和低性價比。殊不知,工匠的精髓不在物品,而在心態和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質:一是認真,二是敬業,三是負責。
-
淺談高職護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
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是對個人的一種認可,價值體現,是一種職業精神。有學者認為,工匠精神就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和人文素養的統一。工匠精神最初表達的是在製作一件物品的過程中,認真、有要求、有目標的一種精神品質,但是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社會賦予了當代工匠新的定義:處在社會生產和服務一線,通過具體操作或依賴自身技能為他人提供服務的人。
-
用工匠精神做好質檢工作
□ 藍 麒 2016年「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社會熱議,也引發了人們對精益求精、執著敬業的再思考。工匠精神是對細節永無止境的打磨,是對完美和極致的不懈追求,更是對創新和創造的不斷突破。無論是貫徹十八大精神,「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還是落實習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都需要踏下心來慢工出細活,都需要工匠精神的精雕細琢。
-
技近乎道:對編輯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思考
工匠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嚴謹專注、注重細節、精益求精。首先,嚴謹專注指的是在做事的態度方面能夠一絲不苟、嚴謹執著,能夠在工作中臻於完善、力求完美。以致使事情達到極致,得到最為理想的一種結果。對某一事情有專一且執著的追求,並能夠堅持長時間致力於該事情;其次,注重細節指的是在工作中秉承「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通過這種理念來指導工作,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
-
德國:「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
■聚焦工匠精神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此時的我們還不是製造業強國。做大做強中國製造業,說到底就是提升中國製造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工匠精神」需要貫穿始終。可見,教師在細節的要求上十分嚴格,這正是對「工匠精神」的培養。嚴謹精準、注重質量,企業員工敬業樂業專業。培訓團參觀了西門子、寶馬等多家知名企業,在企業生產線上工作的員工大部分都有在職業學校學習的經歷。
-
逐夢路上的自考生,「進取」「堅韌」的同義詞
也許他們的學歷還不盡如人意,但他們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種進取、堅韌的力量,會令很多非自考生都自愧不如。 82歲耄耋老人參加自考,只為圓年輕時的一個夢 深圳的張子麟是位82歲的耄耋老人,但他也是一位正在讀的自考學員。他從年輕時起就愛好文學,一直夢想成為一名作家,退休後老人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
-
論智能製造與工匠精神及其理解
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
原創校園話劇,弘揚工匠精神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一、目的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他技能高超、勤勉敬業,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2013年,58歲的蓋軍銜因為胰腺癌去世。「蓋軍銜精神」被譽為新時代廈門「六種精神」之一,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對」蓋軍銜精神「給予高度評價,2014年4月3日,中共福建省委下發通知,決定在全省廣泛開展向蓋軍銜同志學習活動。蓋軍銜的事跡和精神在校園內外廣為流傳,在他的精神引領下,學校青年學生立志成為有職業尊嚴的勞動者。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2.建立大師工作室,創建工匠精神培育環境 學校注重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言傳身教,突出對教師開展崇尚技能、深入一線、愛崗敬業、嚴謹認真的品德教育,使教師成為傳承工匠精神的模範和榜樣。堅持「培養引進」並重、「引才引智」並舉,打造出一支愛崗敬業、刻苦鑽研的專兼結合名師團隊,為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樹立了標杆。
-
科學網—科學家嚴謹求是的精神激勵我不懈進取
一年的學習培訓結束後,我回到化物所宣傳部,開始專職新聞報導工作,從此有了採訪科技人員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機會。這難得的工作經歷,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尤其是科學家認真負責、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勇於奮鬥、獻身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人格魅力令我十分感動和敬佩,科學家對我的感染和指導,是我人生中收穫的無價之寶。在此,僅從難忘的記憶中選述幾段,與大家分享。
-
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
他1938年出生於重慶武隆,畢生從事德國文學翻譯和研究,不僅翻譯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魔山》《格林童話全集》等暢銷多年的名著,還出版了多達11卷的《楊武能譯文集》,以及《歌德與中國》等多部學術專著。2018年11月,經中國譯協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正是基於楊武能的上述學術成就,重慶市武隆區政府,特決定建造「巴蜀譯翁亭」以示褒獎。在風景區為翻譯家建造一座亭加以勉勵,無疑是好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