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

2020-12-17 南報網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他1938年出生於重慶武隆,畢生從事德國文學翻譯和研究,不僅翻譯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魔山》《格林童話全集》等暢銷多年的名著,還出版了多達11卷的《楊武能譯文集》,以及《歌德與中國》等多部學術專著。2018年11月,經中國譯協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正是基於楊武能的上述學術成就,重慶市武隆區政府,特決定建造「巴蜀譯翁亭」以示褒獎。在風景區為翻譯家建造一座亭加以勉勵,無疑是好的舉措。揭牌儀式當天,有25位世界華人文藝家與會,更凸顯出人們對翻譯事業的關注與敬重。

無獨有偶,17日在青島海洋大學,又舉辦了建立「林少華書房」揭牌儀式。林少華是著名日文翻譯家,他曾翻譯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43部作品,以及其他日文作品90多部,僅上海出版他的村上春樹譯作,就累計發行多達1200多萬冊。參加「書房」揭牌儀式的,除國內知名學者外,還有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這一舉措,無疑充分肯定了林少華教授,不僅在文學翻譯上,還在促進中日友誼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我還回憶起去年秋天參加在浙江大學舉辦的成立「中華譯學館」盛典的情景。該館除了開展翻譯科研、舉辦翻譯講座、出版翻譯專著外,還廣泛徵集收藏海內外翻譯家的譯作、手稿、書信、圖照等史料。這在國內譯界,又是一項創舉。凡此種種,都令人產生既欣慰又感慨的諸多聯想。

首先,譯界眾人多年來籲請社會重視翻譯工作的呼聲,已受到社會上更廣泛的關注和響應。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交往的日趨密切,翻譯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為了提升國家軟實力,特別是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需要,更使得翻譯工作,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不僅要提升「大語種」,還要拓展「小語種」;不僅善於溝通,還要提高話語權。廣大翻譯工作者肩負著時代賦予的光榮任務,必須努力以勤懇敬業的新成果,回報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和期盼。

其次,精神產品的生產,同樣需要樹立工匠精神。翻譯工作,是一種其成果供他人消費的智力勞動。既是勞動者,就必須同一切勞動者一樣,具備嚴謹的工匠精神,力求自己的勞動成果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要像翻譯家楊武能、林少華那樣,為翻譯事業終身奉獻、鍥而不捨。當前要注意區分和正確對待翻譯領域出現的某些新現象。由於市場需要和數位技術發展,當今翻譯市場上出現了快餐式翻譯和人工智慧翻譯。這是翻譯在傳播領域中出現的新事物。它有它的特點和特定環境的需要。市場既有需要,就應允許存在,讓不同要求的翻譯各行其道,由消費者各取所需。但這種翻譯新形態,絕不能替代嚴謹的學術翻譯,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藝術想像力的文藝翻譯。所以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我們對翻譯事業還有幾點期望。現在重視翻譯,有了進展是好事,但仍有不少問題有待繼續給予關注和研究解決。諸如設立國家翻譯獎、提高翻譯實際報酬、規範翻譯市場管理、嚴懲翻譯抄襲剽竊、完善網絡翻譯法規、加大培養高端翻譯人才、建立翻譯資料庫和開展比較語言研究,等等。希望相關主管部門各司其職、先易後難,爭取創建新時期我國翻譯事業新局面。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2日 02版)

相關焦點

  • 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聞隨筆】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
  • 福建手作藝術家倡導「工匠精神」 讓手工「慢生活」溫暖人心
    原標題:福建手作藝術家倡導「工匠精神」 讓手工「慢生活」溫暖人心人民網福州5月31日電(林長生)曇石山文化中,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陶燈,讓人看到5000年前福建人製作的精美陶器。手工藝品在穿越時空中散發出的靈性和魅力讓福建手作藝術家堅定了發揚「工匠精神」的信心。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2019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工匠精神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工匠精神 2019-06-04 15:15 來源:
  • 講究工匠精神的譯境和「一帶一路」有關的西語熱詞翻譯
    講究工匠精神的譯境翻譯工匠精神的譯境翻譯翻譯公司 上海,專業西班牙語翻譯公司,中譯西翻譯公司 譯境翻譯「一帶一路」有關的西語熱詞翻譯講究工匠精神的譯境翻譯從外事翻譯的一些熱詞出發,談一下擔任會見翻譯的心得。
  • 學習理論 | 弘揚工匠精神 推動高質量發展
    無論在傳統製造還是現代智能製造領域,工匠始終是中國製造業的中堅力量。工匠們的守正創新、追求卓越是我國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必要支撐。進入新時代,大力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僅有助於建設一支重知識、善技能、創新型的產業大軍,更能夠為推動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重要精神動力。
  • 工匠精神的特質是什麼?
    有些淺薄之輩鄙視工匠精神,認為在標準化時代,機器人生產線才是致勝大勢,還說什麼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精神限制產能,過猶不及,得不償失。這些人只看到了工匠表面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惜代價,不厭其煩。只看到了工匠身上的自負、苛刻、出物品使用功能的過度雕琢和低性價比。殊不知,工匠的精髓不在物品,而在心態和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質:一是認真,二是敬業,三是負責。
  • 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從青年發芽
    原標題: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從青年發芽 12月10日,中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競賽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在傳承敬業報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青年一代是未來的生力軍,被寄予了殷殷期待。 一提「工匠」,容易讓人聯想到兩鬢斑白的老人。
  • (勞動節·工匠精神)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特稿: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新華社記者  做好現代工匠是國外「勞模」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工業4.0時代國際勞動者們的重要追求目標。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群的總結是:義大利人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其中設計階段體現在對文化與用戶的理解與尊重上,製造階段體現在對工藝與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上。
  •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
    人們對於「工匠精神」這個詞本身,有著如同夢幻田園般的想像。尤其是對傳統工匠那種雕琢精神,總會不自覺地為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似乎可望而不可即。隨著工業化大機器生產時代的到來,有更多人在嘆息它的逝去。當前對於「工匠精神」已經有大量的論述。先來看一般的理解,認為「工匠精神」是工匠對自己生產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理念。
  • 「論•科安的工匠精神」徵文比賽圓滿落幕
    工匠精神應為各行業工匠精英們具有的優良品質。央視《大國工匠》欄目播放各行業工匠精英的事跡,代表了國家工匠精神,為鼓勵全國工匠樹立目標,積極向上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科安快速響應軍民融合發展,達到航空航天產品零誤差的高要求,必須倡導攻堅克難,勇挑重擔的科安工匠精神,才能保證這些產品的零誤差交付。所以,科安的工匠精神應該是,且必須是攻堅克難,勇挑重擔!
  •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掀起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熱潮
    會議要求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表彰為契機,在學院大力倡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系列活動,倡導廣大師生學習踐行三種精神,充分發揮榜樣力量,引導廣大師生向勞模學習、向身邊榜樣學習。會議商討了學院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山東省勞動模範、齊魯最美職工、煙臺中集來福士管裝車間班長楊德將來校作報告的部分細節,為學院三種精神的學習規劃了「設計圖」。
  • 幹部書房 | 閔師林:《工匠精神》讓我「一見傾心」
    讀了三遍《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不由得隨手記下這些,雖然是在車上閱記,車身搖晃,但凝心聚神,本身也是一種工匠的特質,讀書者也以此為樂。之所以薦讀《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不是趕一時風尚。因為有關工匠及其精神的思緒,一直在我心底積存,在我腦海飄飛。這本書恰到時候切入了我的思維,契合了我的心氣。
  • 「製造強國」呼喚工匠精神(新論)
    中國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一個重要方面是把更多的創新、資金轉向實體經濟,走出一條更多依靠人力資本集約投入、科技創新拉動的發展路子;同時,要努力培養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涵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 改變翻譯"拖後腿"窘境:統一管理以解決翻譯界頑疾
    統一管理 以解決翻譯界頑疾 作家可以「駐會」,既拿工資,又拿稿費,而翻譯工作者大多只能業餘做。創作稿費可以高得離譜,而千字翻譯稿費百元都不到。在圖書封面上,譯者的名字要麼沒有,要麼字小得可憐。全國對文化工作者設置獎項甚多,但至今我國不但未設國家翻譯獎,就連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評過6屆的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也被取消了。
  • 學者也需弘揚工匠精神(學苑論衡)
    一段時間以來,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 網絡流行詞工匠精神入選《咬文嚼字》「2016十大網絡用語」
    「工匠精神」一詞於2016年12月21日被由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出版的《咬文嚼字》雜誌評選為 「2016十大網絡用語」之一。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之「工匠精神」解讀分析: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1.
  • 娃哈哈:工匠精神 品質擔當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宗慶後指出:我國製造業之所以「大而不強」,一方面是因為科技含量偏低,另一方面是因為缺少工匠精神。只有發揚工匠精神,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才能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宗慶後題詞以自主創新打造工匠精神之魂說起「工匠精神」,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匠心」這個詞。「匠心」的意思是精巧的心思。 「匠人」有了初心,不斷提升技藝,就有了「匠心」。因此,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彙編
    而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製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十分精良,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比如手機、冰箱甚至是前段時間引發搶購風潮的馬桶蓋等,我們仍然缺乏響噹噹的「中國名片」,其背後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製造業優質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缺失的還有工匠精神。
  • 宋代科技文化繁榮與工匠精神
    到了北宋時期,由於政府的倡導、重視,以及市民社會的發展,這一觀念的束縛被衝破,工商的地位迅速上升,手工業獲得飛速發展,工匠和工匠技藝越來越受人重視。表現在人才政策上,開寶三年(970年)正月朝廷發布《舉孝悌詔》,要求「孝悌彰聞、德行昭著、擅鄉曲之譽、為王庶所服者」方可被舉,但又規定「有奇才異行者,不拘此限」。宋真宗以後,制舉錄取對實用技術人才的選拔趨於定製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