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翻譯"拖後腿"窘境:統一管理以解決翻譯界頑疾

2020-12-11 騰訊網

受經濟轉型的影響,在利益的驅動下,有些翻譯的功能和作用被異化了,翻譯的滯後正在制約著在跨文化時代我國對外交流的迅速發展。筆者認為,當前中國圖書「走出去」主要差的不是錢,而是差好翻譯。要想儘快改變翻譯「拖後腿」的這種窘境,就必須下決心對我國翻譯事業進行全面改革和大力扶持。

統一管理 以解決翻譯界頑疾

作家可以「駐會」,既拿工資,又拿稿費,而翻譯工作者大多只能業餘做。創作稿費可以高得離譜,而千字翻譯稿費百元都不到。在圖書封面上,譯者的名字要麼沒有,要麼字小得可憐。全國對文化工作者設置獎項甚多,但至今我國不但未設國家翻譯獎,就連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評過6屆的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也被取消了。僅有的魯迅文學獎下設的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也只針對文學的外譯中,每屆也只評出幾本書。其他領域的翻譯、特別是中譯外的作品,至今也缺乏應有的獎勵機制。這些都是因對翻譯事業的認識不充分所致。

目前,全國沒有一個統一協調管理翻譯的部門,許多翻譯工作的老問題,如翻譯成果缺乏區別對待、職業翻譯家消亡、對優秀翻譯作品沒有獎勵和激勵機制、翻譯維權艱難、翻譯法規欠完善、翻譯市場管理不規範、翻譯國際合作進展緩慢等,都需要多個相關部門協調解決,而對翻譯質量的監管尤其需要加強。比如,一些出版翻譯圖書的出版社根本就沒有相應的外文編輯,對譯稿都以譯者文責自負為由,不承擔乃至放棄了把關責任。圖書翻譯質量出現問題,這些出版社難辭其咎。

把培養高端翻譯人才 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

同時,目前的翻譯教育已不適應發展的需要。多年來,翻譯都只是高校外語下屬的二級學科,翻譯學的特有規律長期被忽視,似乎學好外語就自然能當好翻譯。近幾年情況雖然有所好轉,翻譯已提升為獨立學科,也建有翻譯碩士或博士點,但是教材和教學思路仍與翻譯的現實需求脫節,所學的翻譯理論被學生們戲稱為空對空,特別是進入跨文化時代,不同領域的文化互融,多種語言的交叉應用,以往專注學習單一語言的外語教育模式遠遠不能適應高端翻譯人才市場的要求。

因此,當前亟須組織一次對海內外有能力承擔中譯外任務的翻譯人才的普查,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對外翻譯人才庫,以便於掌握和充分利用翻譯人才資源。並且可以根據國務院剛剛公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領的精神,把培養、造就高水平翻譯人才的任務納入國家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儘快制定高端翻譯人才培養發展規劃綱領。同時,擴招對外翻譯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籌建對外翻譯博士後流動站,改進對外翻譯教材和教學實踐,努力提高翻譯人才的專業水平。同時,要對翻譯人才在投入和政策上給予傾斜。

對外翻譯要 多探討多合作

據筆者所知,在多屆全國政協會議上,都有代表對目前翻譯界出現的問題有過呼籲,有些問題雖有所改善,但翻譯界的頑疾仍然存在。對於出版行業來說,做好探討與合作工作,將對中國圖書「走出去」起到很好的引導和借鑑作用。

筆者建議,首先,由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國務院新聞辦牽頭,舉辦一個促進對外翻譯出版的論壇,在此之前,可以就翻譯教學、翻譯出版、翻譯管理分別進行必要的調查。論壇可以邀請重點高校外語學院和翻譯院系的負責人、成就顯著的翻譯家、重要翻譯出版單位代表以及少數特邀人士參加,共同探討翻譯改革與建設的措施。這種論壇,可以綜合開,也可分專題開,重在務實。

其次,爭取與境外機構合作翻譯出版中國作品,這是一條加快中國圖書「走出去」的捷徑。例如,人民文學社與企鵝集團合作出版英文版中國文學作品,外文局與耶魯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文化與文明》系列叢書,以及聖智學習出版公司亞太集團與中方合作,將組織出版英譯《清史系列》、《高校教材系列》、《對外漢語教學系列》、《中國改革開放30年研究》出版工程等,都是值得倡導的做法。

相關焦點

  • 365翻譯:做翻譯界的順豐
    而365翻譯得以在翻譯行業脫穎而出,正是得益於眾包模式高速的翻譯效率和優質的翻譯品質。近年來,由於傳統翻譯行業存在程序繁冗、耗時過長,翻譯質量難以保障等頑疾,難以滿足全球化時代對於資訊即時性和準確性的需求,在「體驗為王」的市場趨勢下,糟糕的用戶體驗成為了傳統翻譯行業的發展瓶頸;而人工智慧在線翻譯平臺的異軍突起,則讓不少人驚呼:便捷的機器翻譯時代已經來臨!實際上,體驗過機器 「粗暴」翻譯的用戶,就不會對機器翻譯產生任何期待了。
  • 翻譯界的uber 小尾巴解決出國翻譯問題
    談到共享經濟,筆者想談談目前新上線的一個APP——小尾巴,堪稱翻譯界的uber。關注到這個APP是因為影片《殺破狼2》,影片中一再露臉的翻譯神器,讓大家津津樂道,紛紛搜索其蹤跡,小編在搜索的過程中發現同類產品小尾巴。
  • 文學翻譯面臨窘境 網譯正在崛起
    在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加繆意外車禍逝世50周年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四卷本《加繆全集》,並於北京圖書訂貨會當口舉行「加繆逝世50周年座談會」,這本書是對這位20世紀偉大作家的最好紀念,也是中國文學界和翻譯界共同的一大幸事。
  • 翻譯界浮華中有危機(圖)
    從1995年到2003年,8年間出版翻譯作品達9.44萬種,年均新版譯著上萬本,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數倍。  然而,專家學者們卻在一片浮華中看到了中國翻譯界暗藏的危機。  《時間簡史》差錯特高  翻譯界繁榮的表面下,是高端翻譯人才匱乏。
  • 俄語翻譯的困苦窘境
    2013年出版了《智量文集》14種,分為翻譯編、創作編、文論編和教學編。他翻譯的作品有數百萬字。但他說,自己不是專業人員,翻譯只是副業。有深切到不能釋懷的痛與淚,有洞悉世事人性後依然天真動人的愛與笑,有從少年起就多病的身體和向晚愈發豐沛的精神。人海漂浮八十餘載,歷經妻離子散和起落沉浮,牆上掛著屠格涅夫的一句「你想要幸福嗎?先得學會受苦。」
  • 「無良翻譯」泛濫成災 「宋瑞芬」翻譯十幾國原著
    方平、楊樂雲、楊憲益等大師相繼去世,翻譯人才青黃不接  《紅輪》的艱難翻譯過程,揭開了我國文學翻譯界的冰山一角。連日來,記者在追蹤採訪中發現,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告別翻譯大師的年代。目前國內年輕一代的譯者青黃不接,大量只求速度不求質量的「無良翻譯」泛濫成災,一人翻譯十幾個國家原著的「宋瑞芬」現象層出不窮。
  • 譯境十裡桃花 翻譯界的三生三世
    譯境十裡桃花 翻譯界的三生三世時間:2017-03-28 14:03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譯境十裡桃花翻譯界的三生三世 在不被看好的日子積攢能量,厚積薄發似乎已經成為每一位成功創業人士的必經之途,即便白淺上神也在崑崙學藝、下凡歷劫、飛升上神的三生三世歷練中修成正果。
  • 中國的翻譯界為什麼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知名翻譯公司想到了這點
    就目前國內的翻譯界現狀來看,「青黃不接」的狀態是公認的,就拿文學翻譯來說,一般資歷老的譯者在翻譯或重譯經典作品,資歷較高的譯者是在忙於教學,科研或者行政管理,至於年紀尚淺,又能勝任翻譯的人需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根本看不上稿費微薄的翻譯工作。
  • 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他1938年出生於重慶武隆,畢生從事德國文學翻譯和研究,不僅翻譯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魔山》《格林童話全集》等暢銷多年的名著,還出版了多達11卷的《楊武能譯文集》,以及《歌德與中國》等多部學術專著。2018年11月,經中國譯協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正是基於楊武能的上述學術成就,重慶市武隆區政府,特決定建造「巴蜀譯翁亭」以示褒獎。在風景區為翻譯家建造一座亭加以勉勵,無疑是好的舉措。
  • 一個"不折騰"折騰了翻譯界很多專家 翻譯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一個"不折騰"折騰了翻譯界很多專家 翻譯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2015年03月19日 07:2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魏哲哲 字號 內容摘要:徵收語言服務企業『學徒稅』鼓勵並支持企業用
  • 國際翻譯界學者暢談翻譯人才培養
    中國網12月13日訊 (記者 梁辰 馬浩哲 陶麗嬌)12月12日至13日,北京,來自中外翻譯界的350餘位專家學者集聚一堂,參加由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主辦的首屆翻譯人才發展國際論壇。會上,眾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就跨文化翻譯、翻譯人才培養與終身教育等問題發表各自的看法,進行了熱烈的交流。
  • 北青報:門羅很熱,中國翻譯界很尷尬
    原標題:門羅很熱,中國翻譯界很尷尬   愛麗絲·門羅,這個名字對國內讀者來說無疑是陌生的。這個「短篇女王」獲得諾獎前,其作品僅有《逃離》一部在國內公開出版。不過現在,一切都在發生改變,她的作品在全球各地的圖書市場火熱升溫,國內多家出版社也對門羅作品的中文版權展開激烈爭奪。
  • 網絡翻譯:撐起翻譯界的另一片天空
    另外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翻譯已成為了銀髮工程。在譯協登記在冊的翻譯家,平均年齡為59歲,不少90多歲的老翻譯家還躬耕於埋頭苦譯的格子間裡。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加速普及,一批年輕的「局外人」正撐起翻譯界的另一片天空,網絡譯者正成為炙手可熱的掘金新貴之一。
  • 翻譯市場淺析
    中國目前翻譯市場中存在的混亂現象已經損害到了各方的利益,這種無序混亂的狀況繼續存在甚至惡化下去,將使中國翻譯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喪失。 要改變目前這種狀況,除了籲請政府的工商管理部門和文化教育部門加強宏觀管理和調控之外,根本的改變之道在於加強翻譯服務行業內部的自律和管理,走一條徹底市場化的道路。
  • 景俊海:亞太翻譯界應為地區繁榮發展創造條件
    今天,我們相聚在古城西安,參加由國際翻譯家聯盟、中國翻譯協會聯合主辦,西安外國語大學承辦的「第八屆亞太地區翻譯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宣傳部,並受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蔣建國同志委託,對本次論壇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中外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對國際翻譯界為促進中外交流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 科技改變翻譯 語言服務業的又一次智能升級
    科技改變翻譯 語言服務業的又一次智能升級語言服務創新暨平臺應用產品聯合發布會隆重召開 2018年05月25日 14:16:08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25日訊 5月25日,
  • 搜狗翻譯APP首創「點菜助手」破解境外點餐窘境
    出國過年成新潮流 國外點餐卻「窘境」依然與傳統的回家過年相比,如今去國外旅遊過年正在成為一股新的潮流。攜程前不久發布的《2019春節長假旅遊趨勢預測報告》預計,今年春節長假出境遊人次約為700萬,其中美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最受中國遊客青睞。
  • 百度翻譯真是翻譯界的一股清流啊……
    不要再吐槽百度翻譯了!網友@千崎_Sakuya 發現,有時候百度翻譯也是莫名的準確呢。
  • 在翻譯界倡導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聞隨筆】    金秋十月,向來冷清的翻譯界,突然傳來幾則令人興奮的消息。10月16日,重慶市武隆區舉行了在仙女山風景區中建造「巴蜀譯翁亭」的揭牌儀式。巴蜀譯翁,是著名德語翻譯家楊武能教授的晚年自稱。
  • 魯迅文學獎給中國翻譯界以警示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已經揭曉,文學翻譯獎空缺。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但是,對於中國翻譯界來說,是重要而有益的警示。」知名翻譯家、本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終評委員會主任藍仁哲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