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加繆意外車禍逝世50周年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四卷本《加繆全集》,並於北京圖書訂貨會當口舉行「加繆逝世50周年座談會」,這本書是對這位20世紀偉大作家的最好紀念,也是中國文學界和翻譯界共同的一大幸事。
然而,當記者踏入位於王府井大街的涵芬樓書店時,依然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柳鳴九、羅新璋、李玉民、譚立德、金志平、李文俊、葉廷芳等齊齊出現在現場,放眼望去,只見滿堂銀髮皓首。當記者問該叢書的責任編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馮濤為什麼不起用年輕譯者時,得到的回答是「新一代的法語譯者哪有這麼整齊的陣容?」就在當下如火如荼的經典重譯潮中,馮濤的話牽出了文學翻譯界面臨的窘境。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譯文出版社就出版過中文本的加繆小說《鼠疫》,由顧方濟等人翻譯,成為中國先鋒派小說家競相模仿的話語範本,是風行於80年代的西方現代文藝啟蒙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加繆的那些充滿二元反諷張力的話語:「死亡時最終的放縱」、「凡牆皆是門」、「人生越沒有意義越值得過」,是經歷過80年代文化啟蒙浪潮的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中國的先鋒派小說家馬原、格非、孫甘露都多少帶有點加繆的印記。時隔30年後,重新推出《加繆全集》,當時的「新浪潮」依舊由已不年輕的老先生們挑在肩上,聯想到不久前去世的翻譯家楊樂雲,生前曾和劉星燦、萬世榮等耄耋老翻譯家們,傾力將捷克文學的遺珠赫拉巴爾譯介到中國這一事實。讓人在佩服老先生們的同時,也對經典重譯的話題生出另類思索。除了一再呼喊翻譯界青黃不接之外,我們有否忽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網絡翻譯力量正在崛起
記者昨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丹·布朗《失落的符號》的中文版將在此次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正式發布。然而,早在中文版正式出版前,一群「網絡翻譯者」搶在正式譯者前,已經在網際網路上將該書完整譯出。
據中國譯協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在聘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然而現在我國每年引進新書就達1萬多種,3萬多冊。再加上處於公版期(根據國際版權公約,作者去世50年後,版權處於公共領域,不需再購買版權)的大量名著重譯,翻譯完全跟不上市場需求。另外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翻譯已成為了銀髮工程。在譯協登記在冊的翻譯家,平均年齡為59歲,不少90多歲的老翻譯家們還躬耕於埋頭苦譯的格子間裡。
然而,網際網路世界,有著另外一批年輕的「局外人」。
2002年,20歲的韓斌第一次從書店買到一本中文版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此就迷戀起那個魔法世界來。與英國的「哈迷」相比,他與哈利·波特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晚了5年。2007年7月21日,作為資深「哈迷」的他參與了中國網絡上最張揚的一次民間翻譯行動,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簡稱 「哈7」)英文版全球同步發行後的9天內,他所在的「霍格沃茨翻譯學校」就將700多頁的「哈7」翻譯成了中文,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官方中文版在3個月後才推出。
「霍格沃茨翻譯學校」成立於2005年,是一個獨立的「哈迷」組織,5位院長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當年組織過一次「哈6」的網譯,但並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力。「哈7」的翻譯者都是從哈利·波特的「粉絲」中招募的,主力是大學生,還有不少高中生。一個15歲的男生叫德裡克(Derek),他雖然順利通過了考核,但因為詞彙量少,翻譯起來很吃力,但他不肯放棄,白天念書,晚上溜到網吧趕進度,熬夜翻譯到凌晨4點。他們的翻譯和討論完全在網絡上進行,QQ、MSN閃成一片。「跟一大群與你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非常默契地討論一些問題,那種歸屬感,被認同的感覺,非常美妙」,韓斌這樣說道。
真空地帶契合時代
著名英文雜誌《經濟學家》在網上也擁有一批自由譯者,他們每隔兩周定期將《經濟學家》翻譯成中文,供人免費閱讀。這個翻譯小組有100多名譯者,一個很鬆散的組織,基本上沒有新聞經驗,但他們有嚴格的選拔制度,定期開選題會,翻譯、校對、排版、發布都有專人負責,連買伺服器的錢都是大家一起湊份子出的。他們所做的一切,只因為這本雜誌的見解與格調,讓他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他們說:「網絡正在從一個社交網絡平臺轉變成一個社會生產平臺。這樣一個自我組織和共同創造知識的模式用於翻譯,對於當下的時代,也許是最自然不過了」。
「現在很多人說,年輕人的翻譯水平跟不上,不放心讓他們擔當有難度的經典作品,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法語翻譯家、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生導師許鈞指出,「傅雷當年開始翻譯時也只不過19歲。很多赫赫有名的老一輩翻譯家都是從中學就開始翻譯了,這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世人不能老拿老一輩成熟後的高度去要求現在的年輕人。」在許鈞看來,現在的年輕譯者在準確性上並不低於過去。中國在文學翻譯方面剽竊、抄譯的時代始終會成為過去,就像大浪淘沙一樣,最後總會回到正軌上來。所以要用一種發展的眼光,「相信我們這個時代也一定能出現朱生豪、袁可嘉這樣的大家。他們極有可能產生在趴在網上那些人中間。因為文學翻譯始終要喜歡才行,網上那些人已經做到了不為錢而翻譯,他們是出於真心喜愛」。
據悉,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線翻譯站WorldPoint,已匯聚了大約6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絡自由翻譯家。他們已在網上發出「要用當代人更接受的不隔膜的語言,重新翻譯文學經典」的「宣言」。對這麼一群把翻譯「集中在傳遞價值上」的年輕人來說,翻譯界真不能將他們視作「局外人」。
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