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面臨窘境 網譯正在崛起

2020-12-11 鳳凰網讀書

在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加繆意外車禍逝世50周年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四卷本《加繆全集》,並於北京圖書訂貨會當口舉行「加繆逝世50周年座談會」,這本書是對這位20世紀偉大作家的最好紀念,也是中國文學界和翻譯界共同的一大幸事。

然而,當記者踏入位於王府井大街的涵芬樓書店時,依然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柳鳴九、羅新璋、李玉民、譚立德、金志平、李文俊、葉廷芳等齊齊出現在現場,放眼望去,只見滿堂銀髮皓首。當記者問該叢書的責任編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馮濤為什麼不起用年輕譯者時,得到的回答是「新一代的法語譯者哪有這麼整齊的陣容?」就在當下如火如荼的經典重譯潮中,馮濤的話牽出了文學翻譯界面臨的窘境。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譯文出版社就出版過中文本的加繆小說《鼠疫》,由顧方濟等人翻譯,成為中國先鋒派小說家競相模仿的話語範本,是風行於80年代的西方現代文藝啟蒙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加繆的那些充滿二元反諷張力的話語:「死亡時最終的放縱」、「凡牆皆是門」、「人生越沒有意義越值得過」,是經歷過80年代文化啟蒙浪潮的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中國的先鋒派小說家馬原、格非、孫甘露都多少帶有點加繆的印記。時隔30年後,重新推出《加繆全集》,當時的「新浪潮」依舊由已不年輕的老先生們挑在肩上,聯想到不久前去世的翻譯家楊樂雲,生前曾和劉星燦、萬世榮等耄耋老翻譯家們,傾力將捷克文學的遺珠赫拉巴爾譯介到中國這一事實。讓人在佩服老先生們的同時,也對經典重譯的話題生出另類思索。除了一再呼喊翻譯界青黃不接之外,我們有否忽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網絡翻譯力量正在崛起

記者昨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丹·布朗《失落的符號》的中文版將在此次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正式發布。然而,早在中文版正式出版前,一群「網絡翻譯者」搶在正式譯者前,已經在網際網路上將該書完整譯出。

據中國譯協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在聘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然而現在我國每年引進新書就達1萬多種,3萬多冊。再加上處於公版期(根據國際版權公約,作者去世50年後,版權處於公共領域,不需再購買版權)的大量名著重譯,翻譯完全跟不上市場需求。另外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翻譯已成為了銀髮工程。在譯協登記在冊的翻譯家,平均年齡為59歲,不少90多歲的老翻譯家們還躬耕於埋頭苦譯的格子間裡。

然而,網際網路世界,有著另外一批年輕的「局外人」。

2002年,20歲的韓斌第一次從書店買到一本中文版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此就迷戀起那個魔法世界來。與英國的「哈迷」相比,他與哈利·波特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晚了5年。2007年7月21日,作為資深「哈迷」的他參與了中國網絡上最張揚的一次民間翻譯行動,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簡稱 「哈7」)英文版全球同步發行後的9天內,他所在的「霍格沃茨翻譯學校」就將700多頁的「哈7」翻譯成了中文,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官方中文版在3個月後才推出。

「霍格沃茨翻譯學校」成立於2005年,是一個獨立的「哈迷」組織,5位院長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當年組織過一次「哈6」的網譯,但並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力。「哈7」的翻譯者都是從哈利·波特的「粉絲」中招募的,主力是大學生,還有不少高中生。一個15歲的男生叫德裡克(Derek),他雖然順利通過了考核,但因為詞彙量少,翻譯起來很吃力,但他不肯放棄,白天念書,晚上溜到網吧趕進度,熬夜翻譯到凌晨4點。他們的翻譯和討論完全在網絡上進行,QQ、MSN閃成一片。「跟一大群與你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非常默契地討論一些問題,那種歸屬感,被認同的感覺,非常美妙」,韓斌這樣說道。

真空地帶契合時代

著名英文雜誌《經濟學家》在網上也擁有一批自由譯者,他們每隔兩周定期將《經濟學家》翻譯成中文,供人免費閱讀。這個翻譯小組有100多名譯者,一個很鬆散的組織,基本上沒有新聞經驗,但他們有嚴格的選拔制度,定期開選題會,翻譯、校對、排版、發布都有專人負責,連買伺服器的錢都是大家一起湊份子出的。他們所做的一切,只因為這本雜誌的見解與格調,讓他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他們說:「網絡正在從一個社交網絡平臺轉變成一個社會生產平臺。這樣一個自我組織和共同創造知識的模式用於翻譯,對於當下的時代,也許是最自然不過了」。

「現在很多人說,年輕人的翻譯水平跟不上,不放心讓他們擔當有難度的經典作品,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法語翻譯家、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生導師許鈞指出,「傅雷當年開始翻譯時也只不過19歲。很多赫赫有名的老一輩翻譯家都是從中學就開始翻譯了,這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世人不能老拿老一輩成熟後的高度去要求現在的年輕人。」在許鈞看來,現在的年輕譯者在準確性上並不低於過去。中國在文學翻譯方面剽竊、抄譯的時代始終會成為過去,就像大浪淘沙一樣,最後總會回到正軌上來。所以要用一種發展的眼光,「相信我們這個時代也一定能出現朱生豪、袁可嘉這樣的大家。他們極有可能產生在趴在網上那些人中間。因為文學翻譯始終要喜歡才行,網上那些人已經做到了不為錢而翻譯,他們是出於真心喜愛」。

據悉,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線翻譯站WorldPoint,已匯聚了大約6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絡自由翻譯家。他們已在網上發出「要用當代人更接受的不隔膜的語言,重新翻譯文學經典」的「宣言」。對這麼一群把翻譯「集中在傳遞價值上」的年輕人來說,翻譯界真不能將他們視作「局外人」。

張哲

相關焦點

  • 改變翻譯"拖後腿"窘境:統一管理以解決翻譯界頑疾
    受經濟轉型的影響,在利益的驅動下,有些翻譯的功能和作用被異化了,翻譯的滯後正在制約著在跨文化時代我國對外交流的迅速發展。筆者認為,當前中國圖書「走出去」主要差的不是錢,而是差好翻譯。要想儘快改變翻譯「拖後腿」的這種窘境,就必須下決心對我國翻譯事業進行全面改革和大力扶持。
  • 俄語翻譯的困苦窘境
    (↑↑↑戳圖片進入二級口譯衝刺班課程介紹)王智量,男,江蘇江寧人(今南京市江寧區),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
  • 中國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中國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這是繼200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之後,「小二」的網絡譯作再度正式出版。  網絡譯者「小二」真名湯偉,本是一名電氣工程師,目前是豆瓣網「雷蒙德卡佛小組」的靈魂人物之一。小二說,豆瓣那個「卡佛小組」,剛開始只有3個人,後來增加到50人、100人,現在有180人。  在中國,作為一股民間力量,網絡翻譯團體正在崛起。
  • 「中泰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在曼谷舉辦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敏):3月30日,中國科技資料進出口總公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曼谷聯合舉辦2019年「中泰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中泰學術界、翻譯界、出版界和企業界代表以及在泰中文教師、翻譯愛好者等參會。
  • 35#內六角鋼管面臨兩個窘境
    35#內六角鋼管面臨兩個窘境   山東海融信主要經營:方矩管,35#內六角鋼管,Q345D無縫方管等各種方矩管,為更好的服務客戶擴大經營範圍。歡迎來電諮詢,洽談合作。
  • 真財網視點:疫情之下,面臨破產的美國青年
    真財網視點:疫情之下,面臨破產的美國青年真財網導讀:隨著時間邁入九月,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復正常秩序。真財網譯: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已經有近14%(近4600萬)的人表示自己已經耗盡了所有積蓄,在其中,近11%的人不得不靠借錢來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開銷。新冠病毒帶來的危機對社會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數百萬美國人失業或者減少了工作時間和薪水。
  • 網絡翻譯:撐起翻譯界的另一片天空
    2007年7月21日,作為資深「哈迷」的他參與了中國網絡上最張揚的一次民間翻譯行動,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簡稱「哈7」)英文版全球同步發行後的9天內,他所在的「霍格沃茨翻譯學校」就將700多頁的「哈7」翻譯成了中文,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官方中文版在3個月後才推出。
  • 內地民間翻譯崛起:「局外人」挑戰「正規軍」
    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新年伊始,「小二」譯《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這是繼200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之後,「小二」的網絡譯作再度正式出版。  網絡譯者「小二」真名湯偉,本是一名電氣工程師,目前是豆瓣網「雷蒙德·卡佛小組」的靈魂人物之一。
  • 波蘭面臨「用工荒」窘境
    波蘭近年來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當地招聘和人力資源服務商Work Service SA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波蘭境內公司有職位空缺。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50年,波蘭勞動力人口數量將減少至1360萬,比2015年勞動力總數減少27%,勞動力嚴重缺乏。
  • 美國「IP位址」總量面臨枯竭窘境
    如果你認為矽谷的辦公空間是如今科技快速發展情形下唯一即將耗盡的資源的話,你就錯了,因為根據負責分發美國網際網路領域最寶貴資源之一的機構透露,美國有可能在今年夏天就面臨沒有網際網路IP位址可用的窘境。「網際網路之父」文頓·瑟夫目前是美國谷歌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網際網路顧問,他在1977年創建網際網路通信協議「IPv4」,讓全球電腦可以互相連線。
  • 德國漢學家顧彬:中國不夠重視文學翻譯,是錯誤的
    中國詩人翟永明、法國詩人博納富瓦分享了中、外詩歌原創獎項;中國翻譯家綠原、德國漢學家沃爾夫岡·顧彬因為詩歌譯介卓有貢獻而摘取了翻譯獎。顧彬接受採訪時說:「目前中國對文學翻譯重視不夠,是錯誤的。」  中國女詩人翟永明在受獎時說:「中國當代詩歌,在80年代焰火般燦爛之後,留下了新世紀的落寞。作為詩人,也許我們的寫作,比任何一代都更困難。」
  • 德語文學的中國翻譯之路
    德語文學主要指操德語國家的文學,包括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此外也包括散居在其它國家的、以德語為書寫文本的文學。位於中歐的德國,由於長期民族分裂,其文學的勃興錯過了文藝復興時期,比起西歐、南歐諸文學大國要晚二三百年,直到18世紀中期啟蒙運動時期,隨著德國啟蒙運動主將萊辛的崛起才見起色。
  • 搜狗翻譯APP首創「點菜助手」破解境外點餐窘境
    然而對於英語能力有限或對外國文化不甚熟悉的網友而言,陌生的語言環境和飲食文化無疑成為國外點餐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近日,搜狗翻譯APP首創推出「點菜助手」功能,可將各類英文菜單快速翻譯成中文,同時還一併提供了具體某樣菜品的圖片和英文語音播報,給吃貨們帶來了準確且更加全面的菜品信息,從而輔助大家輕鬆應對點餐難題,更好享受異域美食。
  • 國漫崛起受矚目,《姜子牙》臺詞如何翻譯?
    網友們一方面期待封神宇宙的崛起,另一方面又擔心封神宇宙「出不了圈「。原來,早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海」的時候就面臨著臺詞翻譯不到位,海外網友表示看不懂的問題。因此這次中國網友在電影上線之前,就開始研究《姜子牙》的臺詞到底該怎樣翻譯,而最先發起這場討論的居然是一個詞典!  這個詞典就是網際網路國民詞典——網易有道詞典。
  • 美國國會兩黨對峙 數百萬人面臨「紓困斷崖」窘境
    【美國國會兩黨對峙 數百萬人面臨「紓困斷崖」窘境】有分析指出,美國國會兩黨對峙已經嚴重影響民生,導致數百萬美國人面臨「紓困斷崖」的窘境
  • 中國第一所貧困失學孤兒學校面臨關門窘境
    原標題:中國第一所貧困失學孤兒學校面臨關門窘境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曾經是我國第一家貧困失學孤兒學校,鼎盛時期招收過1818名全國各地生源,如今卻遭遇無人入學,可能面臨被「關門」的窘境。
  • 中俄文學翻譯家齊聚莫斯科 《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隆重開幕
    人民網莫斯科12月16日電 (記者 華迪 屈海齊) 在即將告別2014年之際,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於12月16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這是一次文學翻譯家的盛會,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的文學翻譯名家悉數出席,彰顯出本次國際研討會的規格和水平。
  • 網上私自翻譯《哈利波特》 譯者已被逮捕
    日前,法國警方宣布逮捕了一名私自翻譯並在網上傳播《哈利波特》法語版的少年,該少年上周因此入獄一天。近日,羅琳和法文版出版商經過仔細考慮後決定不起訴該少年。而在國內,《哈利波特》完結篇———《哈利·波特與死聖》英文原版首發不到一個月,有關「網譯涉嫌盜版」 的新聞已多次見諸報端。
  • 高校文學翻譯人才培養:翻越母語坎 闖過創新關
    翻譯難過母語關據了解,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學院2015、2016屆研究生中文學方向佔每屆阿拉伯語專業人數的50%,但是,畢業後從事文學翻譯的畢業生鳳毛麟角。記者調查發現,被視為人才主要來源的高校外語專業畢業生普遍不願意從事文學翻譯工作,文學翻譯行業面臨「青黃不接」的危機。
  • 讓翻譯文學回歸平實平等
    讓翻譯文學回歸平實平等 譯林出版社推出《最佳歐洲小說》  列支敦斯登公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國土面積160平方公裡,人口18萬。史上第一遭,來自列支敦斯登公國的短篇小說《塵》被譯成中文,擺在中國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