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2020-12-11 搜狐網

中國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來源:

新華網

2010年01月28日14:52

  新華網天津1月28日電(倪元錦)新年伊始,小二譯《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這是繼200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之後,「小二」的網絡譯作再度正式出版。

  網絡譯者「小二」真名湯偉,本是一名電氣工程師,目前是豆瓣網「雷蒙德卡佛小組」的靈魂人物之一。小二說,豆瓣那個「卡佛小組」,剛開始只有3個人,後來增加到50人、100人,現在有180人。

  在中國,作為一股民間力量,網絡翻譯團體正在崛起。

  而網絡譯作的熱情推介者、《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苗煒認為,從喜歡卡佛的小說到動筆翻譯其所有的小說,小二儼然是個翻譯家,我們不過是一幫樂於分享,懂得欣賞的粉絲。

  「儼然的翻譯家」和「分享的粉絲」,這是時下用來形容民間翻譯和網絡譯本讀者的詞彙。而另一方面,相較於科班出身的翻譯「正規軍」,網絡翻譯又更多被稱為「局外人」。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統計,2008年全國共引進出版物版權16969種,其中圖書15776種。出版業內人士說,一本外文圖書的翻譯出版要歷經選題、報批、尋找發行機構、籤訂版權引進合同、翻譯圖書、書號審批等流程。此外,還少不了市場調研、策劃推廣等環節。有的作品要歷時數年,中文譯本方能與讀者見面。

  為滿足讀者「先睹為快」的意願,很多像「小二」一樣的網絡譯者將外文經典圖書重新詮釋;也有一些尚未發布中文版的新書,經民間力量翻譯後被發布在網際網路上。

  2007年7月23日,在《哈利波特7》英文原版全球同步發行後的第3天,一個由網上60人組成的「哈利波特7吧翻譯小組」合力完成了該書的中文網絡譯本,滿足網上讀者需求。

  網絡譯本的出現,給出版社至少帶來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翻譯的質量,二是出版中文譯本的時效。

  不同於傳統的外文圖書譯者「單槍匹馬」地伏案,網絡譯者大多是群策群力的「團隊作戰」。

  據了解,《哈利波特》的網上翻譯小組成員要通過嚴格的英文水平測試方能加入。為保證翻譯的質量,團隊成員被分成數個5人一組的小組,每一章的譯本同樣要經過翻譯、修訂、校對、終審等多個環節。

  著名英文雜誌《經濟學家》的網上中文翻譯小組中,不僅翻譯、校對、排版、發布等流程分工明確,定期的選題也讓整個團隊看起來更像一個正規「編輯部」。

  民間譯本在網際網路大受追捧,很多譯者十分年輕,且不從事與英語相關的職業。這使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文學翻譯這一群體。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的英文翻譯黃先生認為:「傳統文學界如今似乎已成"弱勢群體",翻譯文學稿件的費用很低廉。如果翻譯進一步泛濫的話,會進一步損害文學翻譯的質量,可能更沒有人願意去以文學翻譯作為終身職業了。」

  中國人民大學英語系教師張凌則認為,網絡譯者隊伍的形成會給文學翻譯界帶來良性競爭環境。「至於諸多年輕譯者能否駕馭經典文學作品,這要看具體情況,朱生豪當年譯莎士比亞也不過二十幾歲,關鍵還是要看譯者的雙語功底。」

  網絡翻譯力量的崛起,從某種意義上滿足了「快餐時代」的讀者需求。但如何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維護原作者、翻譯者和出版者的多方利益,又成為網絡翻譯背後潛藏的更深層次問題。

  有業內人士擔憂,網際網路的共享性使得網絡譯本有可能給違法者的搶先盜版行為提供便利。但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的王珂律師認為,僅以共享交流為目的的民間翻譯行為不構成侵權,「從民法角度講,如果翻譯並上傳網絡譯本的初衷是基於興趣和學術交流目的,而非以盈利為目的,則行為本身不構成侵權。」

  面對網絡譯作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王衝博士認為,網際網路的共享性為讀者提供了成為傳播者的可能性。網絡譯本衝擊出版行業,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新的雙向傳播規律,此外也暴露了缺少規制的現狀。網絡譯本現象正在迫使出版社改變傳統策略,來滿足網絡時代的受眾對作品時效性及高質量的需求。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內地民間翻譯崛起:「局外人」挑戰「正規軍」
    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新年伊始,「小二」譯《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由譯林出版社出版。這是繼2009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之後,「小二」的網絡譯作再度正式出版。  網絡譯者「小二」真名湯偉,本是一名電氣工程師,目前是豆瓣網「雷蒙德·卡佛小組」的靈魂人物之一。
  • 中國電影翻譯靠工資養不活自己 民間字幕組崛起
    既然被『捉蟲』,那就必須承認有一些翻譯問題解決得還不夠到位。」  翻譯《環太平洋》時,賈秀琰花費了很多精力,但依然遭批挨罵。因為幾處網友認為詞不達意或是過度發揮的譯詞,8月以來,她被無數人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網站上「聲討」。「反賈秀琰」一時成了一種網絡文化現象。  但這個現象的背後是頹勢難掩的譯製片行業,而賈秀琰只是一根導火索。  翻譯讓電影更糟糕?
  • 國外掀起中國網絡小說熱潮!紛紛打賞哭求翻譯更新!
    而如今,等更新也成為了許多外國人生活的常態,但是他們「催更」的對象,卻是中國的「民間翻譯組」,因為他們迷上的,是中國文學網站上的爆款網絡小說。《鬥破蒼穹》、《星辰變》、《盤龍》、《誅仙》、《擇天記》等在中國文學網站大受追捧的「爆款」網文,近些年來被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民間網文翻譯組」翻譯成外文發布在國外網站上。
  • 69歲老人醉心翻譯30年 譯作廣受讀者讚譽
    原標題:69歲老人醉心翻譯30年 譯作廣受讀者讚譽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家住天津開發區的王改華接到陝西人民出版社發來的協議,決定再版她曾翻譯出版的美國著作《晨星之子》。
  • 2016年12月大學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中國智慧型手機受追捧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12月大學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中國智慧型手機受追捧 2016-12-01 09:38
  • 中國網文在海外:爆款網文背後的「民間翻譯組」們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在許多國外網站上,大量中國仙俠網文被翻譯成英文,還有一群忠實讀者每天追在後面哭著喊著通宵求更新,還要給翻譯者打賞。 這一熱潮的出現,眾多海外譯手功不可沒。是他們,用淺顯易讀的網絡文學叩開了中國與海外大眾娛樂文化交流的大門,成為了中國文化輸出中最堅實的民間力量。
  • 外語片翻譯受詬病:四家機構壟斷 民間高手難進
    外語片翻譯受詬病:四家機構壟斷 民間高手難進 2015-05-17 10:43:56此外,還有眾多網友不能容忍的奇葩翻譯,比如「I am ordin's son」,本意是「我是奧丁之子」,卻錯譯為「我是奧丁森」;如「waiting too long」本意為「等了太久」,卻直接被翻譯成「我很老」;又如「We may not make it out of this」本意為「這次我們不可能脫身了」,卻被錯譯為「我們可以全身而退了」,意思完全相反。
  • 獨家|中國網文在海外:爆款網文背後的「民間翻譯組」們
    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中國網文在歐美受捧」這一帶有顯著「獵奇」性質的新聞開始在網絡上引發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此同時,散落在全球各地的網文翻譯組也走入公眾視野,他們既是中國文化輸出最堅實的民間力量,卻也是侵權翻譯的免費勞力。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 回譯漢語爆紅網絡
    ……」  「不小心當了一天網紅」,王蕾說,微博裡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某本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遊記》,有些像《魔戒》作者託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鑽》。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遊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徵,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 網絡字幕組「轉型」翻譯大學課程引網友追捧
    這些全部講英文的課程已由內地著名的美劇字幕組聽譯了中文字幕,很多網友為之欣喜,因為可以零距離接觸世界級名校名師的風採,而身份地位模糊的網絡字幕組也因此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中。  YYETS翻譯的耶魯公開課程發布後,也引起網友追捧,甚至有網友留言感謝說,「神一樣的字幕組,神一樣的耶魯大學。」南都記者日前專訪了製作這一版本的知名美劇字幕組YYETS的負責人之一梁良。
  • 翻譯俄蘇文學的先驅者,通過個人譯作,鼓舞人民進行正義鬥爭
    如曹先生所言,他是「借俄國文學的火來照中國暗夜」,打開「輸送糧食的航路」。曹靖華的翻譯生涯大致是從1920年代到50年代,而1920年代到40年代則是他最重要的翻譯時期。進入50年代後,曹靖華對俄蘇文學的翻譯逐漸減少,這個時期他的譯介作品主要集中在蘇聯的民間故事,如《關於史達林的傳說》、《關於列寧的傳說》,《關於夏伯陽的傳說及其他》、《莊家人關於列寧的故事》(塞甫琳娜等著)、《列寧的正義》《列寧快醒了》等等。早期,曹靖華比較青睞劇本,尤其是契訶夫的劇本。
  • 文學翻譯面臨窘境 網譯正在崛起
    中國的先鋒派小說家馬原、格非、孫甘露都多少帶有點加繆的印記。時隔30年後,重新推出《加繆全集》,當時的「新浪潮」依舊由已不年輕的老先生們挑在肩上,聯想到不久前去世的翻譯家楊樂雲,生前曾和劉星燦、萬世榮等耄耋老翻譯家們,傾力將捷克文學的遺珠赫拉巴爾譯介到中國這一事實。讓人在佩服老先生們的同時,也對經典重譯的話題生出另類思索。除了一再呼喊翻譯界青黃不接之外,我們有否忽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 英國翻譯家韓斌:譯作打開交流之窗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記者張代蕾)孜孜不倦翻譯中國文學20載,把賈平凹、嚴歌苓、韓東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帶給英語讀者,英國翻譯家韓斌日前榮獲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設立的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韓斌眼中,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是她一生的事業。為了更好的譯文,她不辭辛勞。她以自己的譯作,為西方讀者打開了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一扇窗戶。
  • 黃友義:中國崛起給翻譯帶來的變化
    2017年3月22日,黃友義先生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帶來一場精彩講座,題為《中國崛起給翻譯帶來的變化——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看當今的翻譯》。黃教授旁徵博引、妙語連珠,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解析了中國崛起與翻譯事業變化的關係,及譯者如何更好地適應新變化的應對之策。
  • 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天下人物)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孜孜不倦翻譯中國文學20載,把賈平凹、嚴歌苓、韓東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帶給英語讀者,英國翻譯家韓斌日前榮獲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設立的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許淵衝回應抄襲指控:譯前看過名家譯作 但我翻譯得更好
    許淵衝:譯前看過弗萊切、韋利等名家譯作,但我翻譯得更好質疑一:詞法、句法複雜性不達標黃少政:(許淵衝)詞法複雜性不達標,習慣用高頻詞,不擅用動詞;句法複雜性也不達標,使用的句式百分之九十是簡單句、並列句,即使使用了複合結構,也是中國學生都會使用的副詞分句;除此之外,他的寫作中還極難見到詞彙的創造性
  • 純潔化:翟理斯《聊齋選譯》的翻譯策略
    公務閒暇之餘,翟理斯將精力更多地投諸漢語學習,開始自己的「文學歷險」,意圖「通過閱讀中國小說洞見中國的國民特性、風俗習慣和一直嬗變的語言」。他曾在北京、天津、廈門、福州、上海、淡水等地,歷任代領事、領事等職,在中國生活了25年。翟理斯一直致力於對中國與中國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傾其一生翻譯諸多中國典籍,編著不少頗有影響的漢學著作,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學術遺產。
  • 國漫崛起受矚目,《姜子牙》臺詞如何翻譯?
    2019年7月,國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受到網友們的一致好評,120多萬豆瓣網友最終給出8.5分的高分,總票房更是突破50億,僅低於《戰狼2》位於中國總票房榜第二名。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彩蛋預告了彩條屋創作的下一部作品《姜子牙》的到來。那時起網友們便開始期待國漫電影能夠出現一個媲美「漫威宇宙「的「封神宇宙「。
  • 谷歌英譯中工具古怪翻譯 涉及中國恥辱詞彙
    昨天,一篇號召網民「抵制Google翻譯工具」的帖子在著名網絡論壇「天涯雜談」上出現。帖子指責Google的翻譯工具出現離奇的「張冠李戴」現象,甚至有傷害中國人感情的嫌疑。那麼,Google是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記者就此採訪了Google中國公司,並作了相關調查。
  • 翻譯不是請客吃飯,外媒如何「妄」譯中國
    面對一個具有特色的複雜中國,外媒與時俱進地翻譯中國,是他們隨時要面對的艱巨挑戰。十八大後,「習大大」迅速在社交網絡和市場化媒體上流傳。外媒記者們大都知曉這個詞來自陝西方言,「大大」有父親或伯父的含義,可究竟如何翻譯還是讓他們犯難。《紐約時報》最初直譯為Xi Big Big,並解釋含義Uncle Xi或Daddy Xi,最近的報導更多地選用Xi P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