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中國民間翻譯崛起 網絡譯作受追捧 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統計,2008年全國共引進出版物版權16969種,其中圖書15776種。出版業內人士說,一本外文圖書的翻譯出版要歷經選題、報批、尋找發行機構、籤訂版權引進合同、翻譯圖書、書號審批等流程。此外,還少不了市場調研、策劃推廣等環節。有的作品要歷時數年,中文譯本方能與讀者見面。
-
李清照一首很深情的詞,被林語堂翻譯成英文,文風優美,廣受讚譽
這首詞作便是《聲聲慢》。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83歲老人歷時20年翻譯《詩經》
原標題:83歲老人歷時20年翻譯《詩經》藍田有位老人,退休後開始研究古典文學。歷時20餘年,如今已83歲的老人,賦予了《詩經》中140首詩歌新的註解。讓老人欣慰的是,他的這本心血出版了。翻譯時注重貼近生活實際老人名叫張夫初,退休前是藍田縣農業銀行的一名職員。老人說,他的文化程度,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小學六年級水平。
-
俄語翻譯家草嬰逝世享年93歲 曾譯《戰爭與和平》
1987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文學翻譯大會上,草嬰就被授予俄羅斯文學的最高獎———高爾基文學獎,成為迄今為止獲得該獎項惟一的中國人。2003年草嬰80歲壽辰,俄羅斯駐滬總領事偕領事館成員為他舉辦了祝壽酒會。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來函向草嬰祝壽說:「您在我國受到深度尊敬,因為通過您的才華和勤勞,中國讀者能認識託爾斯泰、肖洛霍夫的許多作品以及其他俄蘇作家的傑作。」
-
純潔化:翟理斯《聊齋選譯》的翻譯策略
他曾在北京、天津、廈門、福州、上海、淡水等地,歷任代領事、領事等職,在中國生活了25年。翟理斯一直致力於對中國與中國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傾其一生翻譯諸多中國典籍,編著不少頗有影響的漢學著作,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學術遺產。在典籍翻譯方面,後世的評論者大都認為,翟理斯一生最大的成就當屬《聊齋選譯》。
-
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天下人物)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孜孜不倦翻譯中國文學20載,把賈平凹、嚴歌苓、韓東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帶給英語讀者,英國翻譯家韓斌日前榮獲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設立的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
她醉心中國文學,近20年翻譯53篇,賈平凹:十分欽佩
圖片來源:scmp 這位年近古稀的英國女人,不僅醉心翻譯中國文學近20載, 更是以推廣中國當代文學 圖片來源:podcasts 她的譯作語言精準優美,力求最大程度再現作者的寫作風格, 深得中國作家和英美出版人的
-
英國翻譯家韓斌:譯作打開交流之窗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記者張代蕾)孜孜不倦翻譯中國文學20載,把賈平凹、嚴歌苓、韓東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帶給英語讀者,英國翻譯家韓斌日前榮獲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設立的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韓斌眼中,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是她一生的事業。為了更好的譯文,她不辭辛勞。她以自己的譯作,為西方讀者打開了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一扇窗戶。
-
翻譯大家許淵衝:曾被指為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
我認為翻譯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這樣,只要不背離原文,『從心所欲不逾矩』才是最好!」 剛回國的許淵衝在北外任教,但新生活顯然和他想像的不太一樣。他的才能並不受重視和欣賞,反而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東西。土改、三反五反、「文革」,運動一波接一波。30歲到60歲的黃金30年,許淵衝只出了四本書,而改革開放至今,許先生出版了上百本的書。
-
翻譯俄蘇文學的先驅者,通過個人譯作,鼓舞人民進行正義鬥爭
曹靖華的翻譯生涯大致是從1920年代到50年代,而1920年代到40年代則是他最重要的翻譯時期。第一個階段為1920年代,譯作主要是一些劇作,如屠格涅夫的《在貴族家長家裡的早餐》,契訶夫的《三姐妹》、《求婚結婚》和《蠢貨》,斑珂的《白茶》,奧涅金的《永恆的女性》,亞程柏的《可憐的裴迦》,還有《安娜》等。
-
朝陽【醫藥註冊翻譯】_譯邦達翻譯
朝陽【醫藥註冊翻譯】,譯邦達翻譯,成立以來,我們先後成功地為國內外企業、國家政府機關、海外駐華機構及各大金融機構、使領館提供了數以萬計的翻譯項目及語言本地化解決方案,深受中外客戶的讚譽和好評。朝陽譯邦達翻譯, 除了專業的翻譯志願者外,大眾對疫情進展同樣關切,百度翻譯大數據顯示疫情相關的翻譯請求量大幅上升。
-
為何英語讀者都不讀翻譯作品?
但這無疑暴露了一個問題:英語國家的出版商在翻譯外國作品方面表現得不盡人意。近期,在大西洋兩岸的「秋季推介」浪潮中,幾乎沒幾本翻譯作品脫穎而出。村上春樹的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Colourless Tsukuru Tazaki and His Years of Pilgrimage)在很多地方引發熱潮。
-
翻譯界泰鬥許淵衝:100歲前譯完莎翁全集
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 98歲仍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而奔波走進許淵衝的家,沒想到作為「一代宗師」的他,居住在一間面積只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客廳地板還是30年前的水泥地。30多年間,他就是在這樣的一間陋室,翻譯出了120多本享譽中外的中、英文著作。
-
翻譯,孤獨的行當
一直以為他生龍活虎,能翻譯到老,意想不到的事情卻這麼發生了。我曾譯過不少悲傷的小說,但到如今才明白,現實中的悲傷遠遠勝過小說。如此年富力強、熱愛文學的譯者怎麼就突然選擇以這種方式來告別世界? 國內的好多翻譯愛好者與年輕譯者都曾受過孫老師的提攜與幫助,有些人甚至是因為批評其譯作而受到他的注意。
-
馮唐的譯風逾越了翻譯的底線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了內地作家馮唐翻譯的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因為其中一些充滿馮唐個人化色彩的譯作,引起了爭議,有網友稱,馮唐把泰戈爾翻譯成了郭敬明。自馮唐譯本出版後,一些讀者紛紛表示「粉轉路人」,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尋根溯源,在於馮唐譯本對讀者形成了冒犯,「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有了綠草,大地變得挺騷」…… 這樣的翻譯,實在是對讀者的既定審美,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名著名作不應拒絕新的譯法,儘管前面有了鄭振鐸的經典譯本,《飛鳥集》也有理由以新的面目示人,與新一代讀者的閱讀趣味銜接。
-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同期】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簡文光 八旬老人翻譯百首中華古詩詞 冀推廣中國詩文化 【同期】北京師範大學退休教師 簡文光 比如說air特別多,be where, care
-
留學生17年翻譯德文版《西遊記》 回譯漢語爆紅網絡
……」 「不小心當了一天網紅」,王蕾說,微博裡的這篇回譯之作,瀏覽量高得不同尋常。很多讀者看回譯,覺得是某本類似《魔戒》的史詩。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遊記》,有些像《魔戒》作者託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鑽》。 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遊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徵,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
-
一生只唱一次歌,《荊棘鳥》譯者曾胡去世,享年69歲
曾胡6月9日晚,翻譯家、作家、詩人曾胡因病在北京離世,享年69歲。曾胡祖籍江蘇南京,1951年出生於北京,1976年畢業於山西師大外語系英語專業,業餘從事翻譯和寫作。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2003年,BBC經過調查選出的「偉大讀物」書單中,《荊棘鳥》名列其中。
-
97歲的他曾創作《沒頭腦和不高興》 譯作珍貴手稿曝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對許多人來說,《沒頭腦和不高興》都是一部難忘的經典動畫片,其原著作者正是知名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日前,在經過50年時間的塵封后,任溶溶翻譯的《克雷洛夫寓言》正式出版,翻譯手稿也隨之曝光。
-
「林紓譯小說」問世121年,《林譯小說精選十種》再現經典
自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福建文人林紓藉助通曉外語的口譯者,以古文家的擅場筆述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廣受矚目。其譯作與嚴復的「嚴譯名著」分庭抗禮,世稱「林譯小說」。今年是「林譯小說」問世121周年,草鷺文化聯合商務印書館特於6月推出《林譯小說精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