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2020-12-09 讀芯術

全文共2948字,預計學習時長9分鐘

偉大的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和葉夫根尼·利夫希茨在他們的著作《經典場論》中寫道:「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並且可能是現存的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一個。」

所有認真研究過廣義相對論的人都會覺得它具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曾說過:

「很難將牛頓引力理論與其力的瞬時傳播相協調,使之符合狹義相對論的要求;然而,愛因斯坦卻解決了這一問題,相對論理論也由此誕生——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昌德拉塞卡的文章(任何遺漏或不清楚的細節都可以在作品文章中找到),並試圖說明為何這些偉大科學家都做出了如此有力的陳述。

鐘錶問題

仔細觀察下圖:

當時鐘向上移動時,根據狹義相對論,時鐘A和時鐘B測量的時間間隔與真空中的時鐘C測量的相應間隔具有以下關係:

結合這兩個表達式,可以得到:

在以上方程中還使用到了託裡拆利公式和引力勢的概念:

現在,如果把時鐘B放到沒有引力場的位置x上,那麼上面的表達式將變成:

公式1:兩次的時間間隔如何隨引力勢U(x)的變化而變化。

等效原理

在牛頓力學中,有兩種概念的質量,即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前者是一種測量外力阻力的方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後者是引力場的來源,也是另一個大質量物體對引力場的反應。

兩個質量分別為M與m的物體相距R,它們之間的引力可表示為: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m(或M)的加速度為:

公式2: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之所以會相等,是因為加速度的大小並不取決於物體的質量。因為加速度是不變的,所以質量比必須是常數。很明顯,此時該常數為1。

事實上,加速度a的大小無關於質量m,這也意味著上述的質量比是一個普適常數。由此推斷,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的大小相等。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

在狹義相對論中,閔可夫斯基距離表現為以下形式:

公式3:狹義相對論中的閔可夫斯基距離。

其中dτ表示其本徵時間。沿世界線的本徵時間(物體在時空中的軌跡)是由沿著該線的時鐘測量出的時間。

如上圖所示,時空中的世界線可以有以下三種:

· 光速曲線,每一點都表示光速。這樣的世界線在時空中形成了一個光錐。

· 時間曲線。這些速度小於光速的曲線落在光錐內(注意:大質量粒子的世界線都是時間型曲線)

· 空間曲線。例如,這些曲線表示物體的長度。

本徵時間dτ的長短取決於時空的性質。在時空的某個區域,如果方程2有效,那麼就可以將其代入方程3,並得出:

公式4:由恆定引力場引起的閔可夫斯基時空間隔的變化。

現在,可以考慮進行坐標變換,將其放入一個勻加速的參考系中。新的x和t變成:

公式5:通過坐標變換將其放入一個勻加速的參考系。

y和z保持不變。閔可夫斯基區間方程3用該坐標表示如下:

公式6:勻加速的參考系中的閔可夫斯基距離。

現在,在變換方程5中選擇時間小於或等於c/g的次數,並進行簡單展開,即新的時空間隔方程3變成:

公式7:用非慣性坐標表示的平直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的時空間隔。

注意,它的形式與方程4相同。因此,根據等效原理,轉換成一個加速參考系相當於引入一個引力場。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考慮了閔可夫斯基度量下的小偏差。與愛因斯坦相同,我們也假設,一般來說(不僅是小偏差)引力場的存在扭曲了時空的幾何結構。更準確地說,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認為,在引力場存在的情況下,時空會成為一個光滑的偽黎曼流形,並具有以下形式的時空間隔:

公式8:偽黎曼流形上的時空間隔。

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粒子以勻速直線運動:

公式10: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粒子以勻速直線運動。

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讓我們把下列變換成一個曲線坐標系:

公式11: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轉換成曲線坐標。

時空間隔變為:

方程12:變換後的時空間隔方程11。

其中:

方程13:變換後的度量張量公式11。

在上圖的慣性參考系中,黑球以直線運動。然而,站在旋轉參照系(底部)中的觀察者(紅點)看到,由於該參照系中存在科裡奧利力和離心力,該黑球沿著彎曲的路逕行進。

運動方程10成為普遍存在的測地線方程:

方程14:運動方程10經坐標變換後變為方程11,此時仍然沒有重力。

其中物體被稱為克氏符號。

方程15:在測地線方程中出現的克氏符號。

在方程14中,克氏符號產生一種「明顯的」加速度,這種加速度只是在用曲線坐標描述笛卡爾坐標系中的線性運動時產生的。但它們實際上是慣性加速度(例如科裡奧利加速度)。

但是根據等價原理,所有的加速度,無論是慣性加速度還是重力加速度,都是度量:重力扭曲了時空幾何(這是一個具有相關度量的擬黎曼流形),並且粒子在時空中沿著方程16給出的測地線進行運動。

方程16:粒子在時空中運動所依據的測地線運動方程。

推導愛因斯坦引力定律

在牛頓物理學中,描述引力場的方程是用引力勢U來表示的。當沒有引力時,只有U=0;當有一個大質量物體,但受其場影響的被測粒子在物體外時,有U=0;在有物質的區域,方程變為U=4πGρ。

再試試如何把這三個方程應用於廣義相對論。

首先,假設有一個粒子根據方程16來進行運動。如果方程16通過坐標轉換可變為方程10,那麼這就意味著粒子不在引力場中。

同樣,在目前的重力下,克氏符號在任何坐標變換後都不能消失。利用克氏符號的變換規律就很容易證明,如果要通過一個普通的坐標變換來使得所有的克氏符號都消失,只有當方程17中的四個變換fs對於方程18有解。

方程17:應用於克氏符號的變換。

方程18:克氏符號消失的條件。

如果所謂的黎曼-克氏張量消失,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後者由以下給出:

方程19:黎曼曲率張量或黎曼-克氏張量。

我們得出結論,引力場不存在的條件是:

方程20:失重的條件。這個方程是U=0牛頓方程在相對論理論下的結果。

這個方程是牛頓方程U=0的廣義相對論版本。可見,U=0最簡單的概括是方程20的收縮,即:

方程21:裡奇標量的消失是U=0牛頓方程在相對論下的結果。

這個消失的物體叫做裡奇張量。最後一步是確定U=4πGρ右側的歸納。在此,首先想到的是能量動量張量。通過狹義相對論,我們可以知道它的導數消失了。但是廣義相對論是協變理論,所以標準導數的消失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T的協變導數消失,並且這在所有坐標系中都滿足。

但裡奇張量的協變導數是非零的。通過引入一個相關且協變導數會消失的張量,即所謂的愛因斯坦張量,這一問題就會得以解決。

因此,愛因斯坦引力定律變成:

通過要求在c → ∞的區間內,可以獲得常數k,並且牛頓的理論也能得以應用。

最美麗的物理理論,你感受到它的魅力了嘛?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推導——從簡單的論證中得到愛因斯坦方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曾經說過:牛頓引力理論及其力的瞬時傳播與狹義相對論的要求很難調和,愛因斯坦在解決這個難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他的相對論——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 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如何理解?
    愛因斯坦場方程就是引力場方程,是用來計算時空曲率與能量動量的對應關係。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Rμv是代表曲率的裡奇張量,它是由四階的黎曼張量壓縮得到的一個二階張量。要解引力場方程必須先設置合適的時空度規。R是裡奇曲率標量,就是二階裡奇張量的再度壓縮得到的。方程最右邊π是圓周率,G是萬有引力常數,c是光速常數。
  •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中會出現圓周率?
    既然圓周率與曲率有關,那麼,引力場方程中的π是常數嗎?該如何取值?如前所述,在彎曲空間中,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並非一個常數。如果要定義這種圓周率的符號,顯然需要引入一個張量符號,而不是像π這樣的標量符號。事實上,引力場方程中的π就是數學中歐氏幾何的π,是一個完全確定的常數。
  • 哪個物理學或者數學方程很重要?
    著名的物理學和數學公式包括: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歐拉恆等式、質能方程、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拉格朗日量、麥克斯韋方程組、雅各布螺線方程。這裡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一個源自於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極為重要方程:弗裡德曼方程。
  • 愛因斯坦生前承認犯了一個大錯,他錯得有多離譜?
    作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也是在物理學上栽了個大跟頭,他稱其為「一生中犯得最大錯誤」。那麼,愛因斯坦犯下了哪個大錯?他究竟錯得有多離譜?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一生最偉大的成就莫過於創立廣義相對論。當年在驗證這個理論之前,他自信滿滿地認為,如此優雅而自洽的廣義相對論不可能會出錯,否則他就要為宇宙感到遺憾了。
  • 網友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利用洛倫茲變換,很容易推導出質能方程。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物體慣性時候決定其內能?》中提出來的,描述了物質的質量和能量之間的關係。利用相對論質增關係,然後結合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就可以推導出質能方程。相對論動能E=mc^2-m0c^2=Δmc^2,其中Δm=m-m0。描述:一個物體包含的總能量,可以分為相對論質增效應的能量,和一個固有能量m0c^2。
  • 丘成桐談幾何:從黎曼、愛因斯坦到弦論
    他希望這些值與坐標的選取無關,這叫做等效原理,是愛因斯坦後來用作推導他的場方程的一個基本假設。愛因斯坦受到黎曼工作的深刻影響。黎曼還引入了黎曼曲面的抽象概念。他設想所有自然存在的光滑二維曲面都可以描述為黎曼曲面。這個發現很重要,黎曼面被應用到不同的物理範疇中。在過去30年中,物理學家對一種稱為超弦的理論極度著迷,根據這一理論,粒子是時空中振動的微小的弦。振動中的弦掃出一張二維曲面。
  • 你會推導質能方程嗎?
    我想應該是質能方程E=MC2,它將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幾個量——能量、質量和光速聯繫到了一起。你知道質能方程表示什麼含義嗎?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呢?今天就來講一下這個問題。上好的發條質量更大 現在,我們要開始推導質能方程了。1906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可以比較方便的推導出這個方程。
  • 質能方程E=mc^2是如何被愛因斯坦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數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的補充篇:質能等價。(質能方程E=mc^2其實就是在質能等價這篇論文當中的)也就是說,質能等價理論其實是狹義相對論當中的一部分。
  • 想深刻了解廣義相對論的推導和相關解,請讀這篇文章
    純粹理論上比較有趣的精確解還包括哥德爾宇宙(暗示了在彎曲時空中進行時間旅行的可能性)、Taub-NUT解(一種均勻卻又各向異性的宇宙模型)、反德西特空間(近年來由於超弦理論中的馬爾達西那假說的提出而變得知名)。尋找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精確解並非易事,因此在更多場合下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是通過計算機採用數值積分的方法,或者對精確解作微擾求得的近似解。
  • 愛因斯坦和數學,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而現在試圖把引力包括進來的理論,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數學的理論。20世紀末,物理學與數學這一對離婚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歡喜冤家仿佛又在談論復婚的問題。但是,這些新興的數學似乎並不是愛因斯坦所樂於見到的。廣義相對論發展的另一個方向是宇宙學。無疑,愛因斯坦是現代宇宙學的奠基人,他的出發點仍是去解場方程。但是,場方程只給出局部的圖像,而難以拼出整體圖像。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當然也是近代大尺度物理學/宇宙學最偉大的成就。而愛因斯坦場方程則是廣義相對論的最凝練的核心數學表達式,愛因斯坦場方程對很對人來說是非常神聖和神秘的。今天,我們準備寫一篇簡單的科普文章介紹一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 牛頓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為什麼統一電磁學的麥克斯韋卻低一檔?
    當然還有後來揭示物質來源的質能方程,質能等價,很多朋友以為這只能解釋原子彈和氫彈的能量來源,但素不知質能等價方程和廣義相對論結合,能為我們解釋宇宙的前世今生!愛因斯坦就幹了這件事!1922年弗裡德曼將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設定了一個特殊的條件,假設了宇宙是一個物質分布均勻的前提,解出了三個解,表明了宇宙有三種形狀,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宇宙是動態的,1928年勒梅特提出了和弗裡德曼一樣的結果!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該文是關於如何理解愛氏質能方程的內容。寫這一篇文章,當然是因為它和前面的很多章節是有密切聯繫的。我希望每一個看此作品的人,都要保持懷疑態度。是因為一個人的學識有限,能力有限,想像有限。我的能力更不值得一提。即使你們面對愛因斯坦,也保持懷疑態度,是好的。最好能發現疑點,以發問的形式告訴大家。
  • 世上最偉大的十個公式,薛丁格方程排名第六,質能方程排名第五
    這些東西原本如此美麗,如此精妙。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偉大的智慧曾耗盡一生,才最終寫下一個等號。每當你解不開方程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想,暫且放下對理科的厭惡和對考試的痛恨。因為你正在見證的,是科學的美麗與人類的尊嚴。
  • 神奇的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公式推導
    簡單的說,愛因斯坦看到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後者不滿足伽利略協變性)。為了調和它們,他考慮了電磁感應實驗,思考了一些一階以太實驗,研究了洛倫茲的電子論,接受了馬赫對牛頓力學的批評,創造性地解決了時間問題,最終得到了相對論。
  • 引力原來不是「力」,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早已被愛因斯坦相對論推翻
    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徹底推翻了萬有引力定律,他認為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加速靠近的趨勢,其來源於物體自身質量對於時空的彎曲。並且愛因斯坦運用廣義相對論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這一困擾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問題,之前一直被認為是由於有未被發現的小行星引起的。但是在愛因斯坦的太陽引力場方程中,這一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 愛因斯坦是怎麼想到引力只是一種時空幾何效應的?
    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要想研究引力,我們就只能通過研究物體在引力場中的運動,把物體在引力場中的運動軌跡都畫下來,這些軌跡會形成一個軌道。抽象成物理的語言來說就是質點在引力場中運動,會在時空中畫出一條曲線。當然了,這個曲線不一定是封閉的,因為空間曲線不是幾何定量,它是躺在空間上的,但是我們對時空的3+1的分解是任意的。
  • 令人驚喜的聯繫:愛因斯坦和π
    這裡,我指的是「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而不是眾所周知的E=mc(就其本身而言,這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基礎關係式)。所謂的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是你在任何一本好的廣義相對論教材的索引中尋找「愛因斯坦方程」時,都會找到的那個。它是連接了時空曲率與能量源的場方程,是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
  • 【基礎物理No.5】質能方程守恆及E=mc²推導
    質能方程:質能方程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常量,c=299792.458km/s)。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該方程主要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級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這也導致了德布羅意波和波動力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