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蕭延中、王奇生、王建勳:法國大革命中的群眾及其心理

2020-10-18 新京報

《革命心理學》是一部以社會心理學解讀法國大革命的經典之作,也是群體心理學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該書被稱為《烏合之眾》的「案例版」,其獨特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猶如一把利刃,劃開法國大革命那撲朔迷離的肌體,引領讀者看清革命的本質。

勒龐顛覆了此前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流行理論,認為理性主義遠不是其主要邏輯。他在書中全面刻畫了法國大革命期間各色人群的心路歷程,深度剖析情感、神秘主義、個人意志與集體意志等因素在大革命中的複雜影響。

足夠的深度和細節使本書充滿說服力,啟發人們對法國大革命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新京報書評周刊旗下活動品牌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漢唐陽光,邀請學者高毅、蕭延中、王奇生、王建勳共同做客文化客廳線上直播間,與你一同共讀《革命心理學》,分享法國大革命中的集體狂熱和背後的社會心理。

| 活動嘉賓 |

高毅,北京大學歷史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史、歐美近代史、世界文明史。著有《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等。

蕭延中,華東師範大學榮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學基礎理論、中國政治思想史、政治心理學。《革命心理學》導讀作者。著有《巨人的誕生》等。

王奇生,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國現代政黨史、中華民國史等。著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等。

王建勳,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理論、英美憲政史、政治哲學、公共選擇等。

| 你將聽到 |

(1)群眾是如何看待革命的?

(2)法國大革命時期發生作用的心理要素有哪些?

(3)知識分子的民主與大眾的民主有何區別?是什麼讓成千上萬人行動起來步調一致、形同一人?

(4)何以革命前溫文爾雅的法官和律師到革命年代就成了嗜血的殺人惡魔?

(5)在文明的進程中,革故鼎新之舉難道就不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而非得通過流血的衝突與暴力嗎?

| 參與方式 |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在快手直播間、抖音直播間、微博直播間觀看。本周日18:30,直播正式開始。

快手入口

抖音入口

微博入口

| 參考書目 |

《革命心理學》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龐

譯者:佟德志 劉訓練

版本:漢唐陽光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9

相關焦點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嘉賓|王建勳、高毅、蕭延中、王奇生記者|鏡陶《革命心理學》是從心理學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經典學術著作,跟其他從歷史學角度或用歷史學方法進行研究的同類著作相比,其提供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古斯塔夫·勒龐的法文版原著創作於1912年,距今已經有108年。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嘉賓|王建勳、高毅、蕭延中、王奇生記者|鏡陶《革命心理學》是從心理學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經典學術著作,跟其他從歷史學角度或用歷史學方法進行研究的同類著作相比,其提供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古斯塔夫·勒龐的法文版原著創作於1912年,距今已經有108年。
  • 觀點 | 高毅:法國大革命對現代政治的影響
    這說明,法國革命到這時候就已經真正演成了一場文化大革命了。 那麼革命革到這個份上,當然就不可能是溫文爾雅的了,事實上眾所周知,在法國大革命當中充斥著很多慘烈的現象。由於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主權的觀念,也就是民主的觀念,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揚,法國大革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主的革命。 可是法國革命有沒有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實現政治民主化的理想的模板呢?很遺憾,沒有。實際上法國革命者有沒有把本國的革命做好,從來都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為什麼?
  • 王建勳:​《舊制度與大革命》導讀第五課(音頻)
    《舊制度與大革命》導讀第五課王建勳
  • 黃仁宇|論法國大革命
    1792年巴黎群眾的蠢動,不是由於年歲的收成不好,而是因法幣貶值,一般農民寧可背糶,不願接受不值錢的交付券。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法國自1789年以來的基本問題並沒有解決,即如類似紙面上的法案也和「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一樣,只能算是一種計劃和一種企圖,不可能立即實現理想。這種未曾受定的局面,一遇局部危機,就會江河日下而不可收拾。法國大革命曾被解釋有它本身的邏輯,內中群眾與權力和崇高的理想不可分割。
  • 試論法國大革命與啟蒙時代的關係
    啟蒙時代何以影響大革命及其結果根據託克維爾的論述,我將這一原因歸納為以下四點:首先,文人遠離政治,關心政治,但缺乏政治實踐;第二,民眾長期隔離於政治生活,對政治「無知「及法國的民族性;第三,王權始終將貴族作為最大的敵人;第四,現實的諸多不滿導致人們企圖變革。下面,我將逐一討論以上四點。
  • 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的三位女性
    其實,她是「項鍊事件」的受害者,整個事件安託瓦內特一無所知,完全是一個叫沃盧瓦夫人的沒落貴婦眾多騙局中的一個。這位夫人利用一心想得到王后垂青的紅衣大主教羅昂的心理,唆使她為王后代買一價值160萬金幣的項鍊。沃盧瓦夫人將項鍊據為己有之後卻逼迫羅昂付款。羅昂因為無力支付,珠寶商不得已找到王后。
  •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吳瑤 【摘要】法國語言政策一直強調國家幹預,面對強勢語言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衝擊,法國採取了各種措施來維護法語的純潔性。
  • 反思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海報三、失語的農民在託克維爾對法國大革命起因的分析中,他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國家把某一社會階層推入了孤立、失語的困境,這就等於把他們推向了革命。農民是法國大革命的主力,也是法國最大的底層社會群體。據託克維爾調查,在大革命爆發前夕,法國農民已「不再受那些封建小惡霸的欺凌;來自政府的強暴行為也很少涉及他們,他們享受著公民自由,擁有部分土地」。既然如此,按常理推斷,18世紀的法國農民顯然要比13世紀處於完全封建專制時代的法國農民生活得更好才對。
  • 法國大革命造就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其率先拉開了歐洲反對王權的民主化進程,震驚了當時還普遍採用君主制的西方世界。而在這場震驚世界的革命中,有一個人脫穎而出。他就是後世著名的戰神拿破崙,法蘭西人的皇帝。然而法國大革命造就了拿破崙,那沒有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 林恩·亨特: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在名作《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級》,她從法國革命的詩學與政治社會學兩個角度展開大革命如何震撼了世界,而正是以往研究者忽略的細節——圖像、宣傳文字、革命中的基層公務員中,她看見了法國革命的激進性所在與「法國人民如何成為歐洲所有民族中最輝煌與最危險的一支」。
  • 大革命後的法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政局的激蕩變化
    導語:1789年,法國本土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這不僅是一次反對波旁王朝的戰爭,也是一場反抗君主制制度的革命。代表著法國大革命開端的三級會議熱月政變前後的法國社會法國大革命後期,>思想激進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雅各賓派」,成為了大革命中的首要政治團體。
  • 原創┃ 反思法國大革命
    19世紀中期,法國恢復帝制,託克維爾對現實感到失望,退出政壇,專心著述。他在查閱大量檔案材料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法國大革命前的舊制度,於1856年出版了《舊制度與大革命》。按寫作計劃這只是第一卷,但他的去世使計劃中的第二卷未能問世。這不是一部敘述史事的著作,而是重在史論。法國大革命是史學研究的熱門課題,專注於此的史家眾多,完成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
  • 7/14 法國大革命書影集錦
    201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230周年。推薦幾部關於法國大革命的電影,紀錄片及書籍。不了解法國大革命,就無法了解現代世界歷史。Part1:影視馬賽曲La Marseillaise(1938)語言:法語音效:法語單聲道字幕:中文簡體、中文繁體導演:讓·雷諾瓦Jean Renoir演員:皮埃爾·雷諾瓦Pierre Renoir、賴斯·德拉馬裡L ise Delamare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50周年,由法國總工會起頭募集資金讓·雷諾瓦拍攝的影片。
  • 王奇生:國共兩黨政治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
    近日,記者訪問了王奇生教授。《南風窗》:這聽起來跟傅勒的《思考法國大革命》思路很像,他對自己國家前朝的法國大革命的理解、還原和批判,我就覺得比我們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評說精彩得多,他完全進入了歷史的複雜性,您那本書《革命與反革命》從某種程度上有那種感覺,不過傅勒的書裡,我還是讀出了他對對與錯的評判。
  • 英國大憲章和法國大革命
    其實簡單來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英國大憲章和法國大革命,就是英法兩國的思想最偉大的實踐和樣板,是英法兩國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今天,依然沒有失去她們的意義。大憲章創造了法治這樣一個我們現在天天在說的概念美國獨立宣言及美國憲法,甚至各州的憲法都包含有大憲章的思想。可以說, 她們是英國大憲章的繼承和延續。
  • 從電影中理解歷史,1989上映的7個小時史詩級電影《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作為近代歐洲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革命,後世圍繞這一問題的探討和研究的歷史都可以專門寫成一本厚厚的書了,而這部為了法國大革命20周年拍攝的影片,也格外惹人注意,一共5個小時,分上下兩部,上部希望的年代,下部恐怖的年代。
  • 每周答道高考題談談哪些文獻體現了法國大革命精神並判斷畫中那個人究竟是誰!
    畫面頂部是一位法國啟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還有許多歷史象徵和革命符號。此畫完成於1794年,正值法國大革命最激進的時期。法國大革命時期,哪些重要文獻體現了畫中所標註符號蘊含的革命精神?結合時代背景,判斷畫中的啟蒙思想家是伏爾泰還是盧梭,並說明理由。
  • ...民談法國大革命與知識分子史,關於 19 世紀最珍貴的遺產|訪談錄
    比如法國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傅勒(Franois Furet)曾在 1978 年出版的《思考法國大革命》中宣稱: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應當給法國大革命打上日期並收進檔案。基內認為,恐怖並不是革命的解決方法,它與大革命的特性相矛盾:正是舊法國為它提供了典範,恐怖是大革命中專制主義的強烈反彈,正是革命變成了與自己相反的東西。那你怎麼理解法國大革命和恐怖之間的關係?呂:確實問到點子上,這個問題是研究法國大革命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
  • 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給天主教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提到歐洲歷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法國大革命,文藝復興時期,今天我們講的也是這時期的歷史,但是精神層面的信仰——宗教。那麼,當時的歐洲的宗教發展到底怎樣?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又對宗教產生了是怎樣的影響?哪個宗教受的影響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