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給天主教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0-12-23 一碗光頭映月明

提到歐洲歷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法國大革命,文藝復興時期,今天我們講的也是這時期的歷史,但是精神層面的信仰——宗教。那麼,當時的歐洲的宗教發展到底怎樣?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又對宗教產生了是怎樣的影響?哪個宗教受的影響最大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那些宗教中,首先考察並值得考察羅馬教會天主教。它最直接地和邏輯地否定自由觀念,自打那種理想剛剛露面,它就感覺到、認識到並堅定不移地這樣做,它還讓人們聽到其他喧囂聲一在禁書目錄、教皇通諭、在教皇及各級教士的布道和教誨中(除轉眼即逝的偶發事件和表面花招外),在實際生活中它永遠這樣做,在這方面它可以視為所有其他反對派的典範,或它們的純粹形態,即用不共戴天的仇恨揭示其宗教對手一-自由主義的宗教性。

天主教反對如下思想:生活的目的在於生活本身,責任在於豐富並提高生活本身,方法在於自由首創性和個人創造性;天主教針鋒相對提出:目的在於塵世之外的生活,世俗生活只是來世生活的簡單準備,它有待通過遵循在天國的上帝的、其在塵世的代表及其教會的命令去信仰和行動來完成。然而,雖然這種超世權威觀缺乏同現實-致的那種邏輯性和連貫性,但在推理的思路上或同其他結構更欠堅實的觀念相比,尚有邏輯性和連貫性。

在歷史上觀察至到的天主教會的行動,或它為文明知識、習俗、政治社會體制、塵世生活、人類進步的目的所實施的行動,尤其正如在偉大時代所見,當它保存大部分古代世界遺產,並反對蠻族和反對帝王的驕奢淫逸,捍衛意識、自由和精神生活的權利;或者,由於它喪失這種作用或喪失在這種作用中行使的霸權,並被它促使產生的文明所超越,從而淪為無文化無知、迷信精神壓迫等陳腐死亡的形態的保護者,從而可說它也驕奢淫逸。歷史,即自由的歷史,證明遠比自由學說或綱領強大得多,它粉碎後者並迫使後者在事實領域自相矛盾。

文藝復興是對基督教以前古代文化的看似不可能的恢復,同樣宗教改革是對原始基督教的看似不可能的恢復,但無論文藝復興還是宗教改革都是近代實在觀和理想觀的開端,標誌著作為精神力量的天主教的內在衰落;而這種衰落沒有導致革新,也沒有被反宗教改革的反動所遏止,相反倒使衰落無可挽救。即使舊教會的肉體得救的話,其靈魂也未得救;即使其世俗統治得救的話,其精神統治也未得救,它從事的是政治事業而不再是宗教事業。作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支持者和合作者的科學,證明了特定道德與政治的理想的優越性,捨棄了天主教會。

所有傑出天才、創造者、哲學家、自然主義者歷史學家、文學家、報刊自由撰稿人都轉向或被迫轉向對立營壘,或受到對立營壘的歡迎並成為那一背壘的戰士。因為,就其本質來說,天主教會只能修復中世紀經院哲學建築;出於必要或政治計謀,它從科學和異端文化中可以採用的其他材料,也只能用於該建築的次要變化或裝飾效果,它對科學和異端文化從未正眼看過。宗教戰爭的結東,新的寬容原則,英國自然神論,宗教的自然史概念,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政教分離,反教廷主義,日益破壞對天主教會有利的條件。

於是,法國大革命發現它精疲力竭,而且在政治上幾乎解除武裝。千真萬確的是:從法國大革命本身中,從這場革命使天主教會遭受的損害和痛苦中,從對那場革命形成的抵抗和造反中,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匯聚到天主教會,無論是政治力量一為了重新支持被戰勝或受威脅並為自衛而戰的國家和階級,還是情感力量出於逃避動蕩、嚴酷乏味的現在,對往昔世外桃源景象的令人神往的懷念。但前種力量永遠是純粹政治力量,只有當為政治成功才被使用;後種力量極不可靠,極易轉化為不同和對立的力量,正如搖擺不定的想像和變化不定的願望,根本不能信賴,正像教會很快所做那樣,可以說,它一般並不信賴後種力量。

思想和科學繼續疏遠教會;教會核心給人貧乏無力印象,好像受到神的懲罰一樣,由於它犯下反對真誠精神的罪行;至多在那些動蕩和恐怖之間,它看到某些空談並好辯的作家挺身而出為它辯護,他們狂熱,熱衷邏輯和抽象推理,還酷愛極端並荒謬的東西,從這類貨色中與其說它得到有效幫助,不如說它找到不信任的理由,察覺到其外在精神和危險的獨立。尤其是天主教方面的歷史學,在同自由方面歷史學較量時,其天主教思想的貧乏、甚至粗俗或可笑暴露無遺;因為這種歷史學欣賞、遵從並重構羅馬帝國最後幾百年和中世紀的基督教及教會史,在某些方面甚至誇耀近代海外傳教和殉教者。

正如眾所周知,它把近代歷史的全部運動視為墮落和破壞,它控告路德們、加爾文們、伏爾泰們和佔梭們等罪大惡極的作者以及其他「教人墮落者」和「教派」(用它的話說)秘密地謀劃誘惑陷阱,並取得暫時和惡毒的勝利:總之,它不是歷史,而是為嚇唬小孩正在講述的關於鵝的童話。

相關焦點

  • [原創首發]論自由理論的發展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從洛克到黑格爾
    然而,到底是什麼樣的思想指導了法國大革命?在這個時期的自由理論到底對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託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並沒有明確的提出一個類似的問題並作出解答,但通讀此書會發現,自由理論與法國人自由觀念的變化在其中充當了一個重要線索。實際上,這種自由觀對人民,特別是對底層人們產生影響從文藝復興時期便已經開始了,也是從此之後,自由理論對於革命的影響也完全被體現了出來。
  • 林恩·亨特: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與以往大革命研究所注重的階級、權力和戰爭之外,林恩·亨特則聚焦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是如何影響了大革命的政治行為,而正是這種象徵與隱喻,對於日常生活的控制與改造,成為了大革命的血腥與狂熱的土壤。隨著時間推移,我的興趣點發生了轉變,越來越關注儀式、象徵、語言、藝術和文學,而不是局限於關注主導政治的那些人物。我於是尋找的是無意識的政治和社會關係形式。隨後我又感興趣於全球史,於是就更為關注大革命對整個歐洲和美洲社會關係和政治的影響。但你說的基本上都對:我們今天所說的現代政治的大部分成分,從革命的觀念開始,都起源於法國大革命。
  •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戰爭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也是法國宗教戰爭的活躍時期。弗朗西斯一世在1539年頒布法令,使法語(不再是拉丁語)成為政府的官方語言,隨著印刷業的迅速發展(16世紀裡昂和巴黎印刷了50000本書),作家如克萊門特·馬洛特(1496-1544),馬蓋爾。
  • 英國大憲章和法國大革命
    其實簡單來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英國大憲章和法國大革命,就是英法兩國的思想最偉大的實踐和樣板,是英法兩國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今天,依然沒有失去她們的意義。大憲章創造了法治這樣一個我們現在天天在說的概念美國獨立宣言及美國憲法,甚至各州的憲法都包含有大憲章的思想。可以說, 她們是英國大憲章的繼承和延續。
  •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知識點及同步練習
    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一、選擇題1.「她是啟蒙運動的故鄉,並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啟蒙思想」。其中「她」和「實際行動」分別指(     )A. 義大利 文藝復興 B. 英國 資產階級革C. 法國 法國大革命D.
  • 試論法國大革命與啟蒙時代的關係
    而自路易十四那個偉大時代結束以來,法國所面臨的不斷衰敗,加之宗教改革所帶來的某些影響,按照基佐的說法——「在十八世紀期間,政府幾乎銷聲匿跡了。人類心靈成了主要的,而且幾乎是唯一的角色。」 根據高中歷史所教導的固有觀念,我們時常認為「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主題而「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主題。
  • 九上歷史第20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知識點+同步習題+教案
    材料一 在法國為即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麼樣的。……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材料二 法國大革命是全歐洲的反封建運動中的重要一步。
  • 觀點 | 高毅:法國大革命對現代政治的影響
    這說明,法國革命到這時候就已經真正演成了一場文化大革命了。 那麼革命革到這個份上,當然就不可能是溫文爾雅的了,事實上眾所周知,在法國大革命當中充斥著很多慘烈的現象。就是因為革命太激進了,法國革命充斥著一種平等主義的夢幻,還有一種民族再生的狂想,那都是非理性的東西。同時,法國民族,法蘭西民族還有一種特有的崇尚暴力的傳統,結果它在革命當中,自覺不自覺地要訴諸專制的、專橫的強制手段,最終損害了法國的革命事業。法國大革命,的確一貫地帶有某種和現代民主格格不入的"專制"主義的氣質。
  • 高考攻略:歐洲近代三大思想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考綱要求:(星標重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1)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2) 啟蒙運動複習表述: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 法國大革命造就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其率先拉開了歐洲反對王權的民主化進程,震驚了當時還普遍採用君主制的西方世界。而在這場震驚世界的革命中,有一個人脫穎而出。他就是後世著名的戰神拿破崙,法蘭西人的皇帝。然而法國大革命造就了拿破崙,那沒有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 這座城堡是騎士國王的華麗夢想,法國文藝復興開始的標誌
    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繼位,隨即徵服了他兩位前任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都沒能攻下的米蘭公國(今義大利米蘭及其周邊)。年輕的國王不僅將文藝復興的風潮從義大利帶回了法國,也帶回了那位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兩人的忘年之交成了一段佳話,達文西在羅亞爾河谷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也是最幸福的三年時光,去世後葬於昂布瓦茲城堡。
  • 黃仁宇|論法國大革命
    在我們看來,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共通的題目,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發展。如果我們放棄這段題材不顧,則本書以前各章的事跡無從交代,以後的發展也不便闡揚。在這種國際性的注意力之下,我們所企知的法國大革命,有其示範作用。
  • 部編九上歷史同步學習:《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3、法國《人權宣言》宣告: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國憲法規定:每年繳納直接稅收達三天工資以上者享有選舉權,稱「積極公民」;未達到者無選舉權,稱「消極公民」。這說明啟蒙運動影響下的法國憲法A. 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和沒落B. 違反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C.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近代世界歷史兩場影響深遠的歐洲革命運動。但這兩場革命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在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政治體制不斷變革,最終卻保留君主制。法國政治體制也不斷變革,但最終成為共和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反思法國大革命
    他希望能常常靠自省達到內心的平靜,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顯然讀《沉思錄》對提高閱讀者的修養和操守有益。有人說「要獲得新知請讀老書」。這也就是培根說的「讀史使人明智」的意蘊所在。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從中回溯往昔,反觀現實,獲得啟示,藉此甚而還可燭照、洞悉未來。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舊制度與大革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該書作者託克維爾生活在法國19世紀前期。
  • 高中歷史篇146:歷史高考攻略--歐洲近代三大思想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4)法國宗教改革:表現為新教徒和舊教徒之間的長期戰爭(胡格諾戰爭)。(5)羅馬教廷的對策:發動教會純潔運動革除內部弊端,懲治貪汙腐化。堅持教義,將新教和新思想指為異端(布魯諾被燒死),加以嚴厲打擊。組織耶穌會,對外傳教,擴大影響(明末清初傳教士來華)。
  • 法國對越南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
    ▲模仿巴黎聖母院所建的越南河內大教堂然而隨著近代法國對越南的殖民,越南社會中的漢文化影響日益衰落,相反來自西方的天主教文化影響卻逐漸加深。法國為了擴大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影響,也加入了傳教陣營。法國對越南的滲透最早是以傳教的名義進行的。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法籍天主教神父到達了中南半島宣講福音。到17世紀末,估計全越南已有數十萬人皈依了天主教信仰。就在法國傳教士不斷地擴充天主教信徒的同時,這些傳教士也傳達了不少重要信息到達法國國內。
  •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重難點解析!附習題專練
    文藝復興影響:①適應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為近代自然科學和各種學術的發展清除了思想障礙。 ②人文主義思潮的宣揚,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制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大潮。③動搖了神學的無上權威,對宗教改革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 大革命後的法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政局的激蕩變化
    導語:1789年,法國本土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這不僅是一次反對波旁王朝的戰爭,也是一場反抗君主制制度的革命。這場偉大的革命使得原本大權在握的貴族和教士受到了來自法國民眾的衝擊,三權分立、天賦人權等民主思想被廣泛傳播,是世界史上影響最廣泛的反封建的資本主義革命之一。然而,隨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本該保持下去的民主制度卻遭到了阻攔。建國不到十年,政權就幾經易手。
  • 我們欠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0件事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比歷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具有更大的政治、知識和文化影響。它開創了一個世界性的轉變,從在幾乎所有有記錄的歷史上統治了大部分人類的專制君主政體,到民主政體、共和國和現代國家。除了美國以外,1789年大革命的原則為此後幾乎所有的政治運動定義了政治辯論的術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法國革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