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一言一行,藏著孩子的未來,愛孩子,從改變自已開始

2020-08-29 伊伊育兒寶典

一個孩子,能長成什麼樣,和父母的關係很大。孩子是一粒種子,家庭環境就是擁抱著孩子的土壤。

有一種花叫「無盡夏」,繡球花的一種,當把它種植在酸性的土壤中時,它會開出藍色的花朵,當把它種植在鹼性的土壤中時,它會開出粉色的花朵。土壤不同,花的顏色也會不同。

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什麼樣的父母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打下深刻的烙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方向和道路。


1

開口前,先想好再說

朋友的女兒朵朵,從小愛吃棒棒糖,剛剛六歲多一點,滿嘴的牙上都是蟲洞。一次牙痛,朋友帶她到口腔科檢查,醫生詫異的問:「孩子每天都不刷牙嗎?」

「刷啊,只不過每次都是匆匆刷幾下就好了」,朋友有點不好意思。

「那怎麼可以呢,刷牙每次要刷夠3分鐘」。

聽了醫生的話,朵朵仿佛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輕輕的點了點頭。

回到家後,朋友反覆告訴孩子要記住醫生的話,每次刷牙刷夠3分鐘。

儘管朵朵有點不情願,但還是認真的刷起牙來,慢慢的每次都能堅持刷3分鐘了。

有一次,朵朵的爸爸看到她刷牙時間比較久,不耐煩的說:「朵朵,你刷牙不用那麼久時間,醫生的話你也相信,他們就愛忽悠人」。

朋友在一邊急忙制止,告訴他最好還是按醫生的話來辦,但朵朵爸爸一向非常強勢,根本不把她的話當一回事。

從那開始,朵朵又回到了從前刷幾下就了事的狀態。

最近,她又喊著牙疼,張嘴一看,除了上次補好的牙齒外,又多了幾顆新的蟲牙。無奈只下,朋友只好帶她再次來到牙科。

對於孩子來說,醫生的叮囑和媽媽的苦口婆心,都抵不過「大家長」的一句話。也許爸爸只是隨口說說,卻改變了她的生活習慣。

同事小艾的兒子東東,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性格乖巧懂事,學習上也從不用媽媽擔心,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的前三名。小艾的老公經常出差,教育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小艾身上。

有一次,班主任給孩子們推薦了幾本書,作為他們的課外讀物,其中還有幾本經典的外國兒童文學著作。東東自個兒在學校門口的書店買了一本,回家做完作業後就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當東東起身喝水的時候,小艾拿起兒子正看的書翻了幾頁,便把書合了起來,衝著兒子喊到:「這本書沒什麼意思,以後別看了」,說完就把書拿走了。

東東悶悶不樂的坐在沙發上,一言未發,畢竟書才看了一半,但他沒有反抗,平時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會兒怎麼會頂撞媽媽呢。

沒過多久,老師讓每位同學都寫一篇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東東卻寫的很糟糕。

他回家說起這件事,似乎心有不甘,小艾卻堅持認為那本書很無聊,還抱怨老師不該選這本。

有一種無聊叫做你媽覺得這無聊,說到底,人生是自已的事,媽媽如果插手太多,孩子將來可能會越來越沒主見。

如果有一天他走進高考的「戰場」,媽媽還能在一邊發號施令嗎,所以,該放手時要及時放手。

2

父母是孩子們啟蒙教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

蒙蒙是個可愛的小姑娘,每次在院子裡碰到她,都會微笑著主動和人打招呼,嘴巴還特別甜,左一個阿姨右一個阿姨,叫得人心裡暖暖的。

有次從超市回來,提了兩甸的菜,在樓下剛好碰到蒙蒙。她正和一群小朋友在做遊戲,看到我背著包,還提著兩個袋子吃力的樣子,趕緊跑了過來,主動提出要幫我拿東西。

看著她瘦小的模樣,我笑著說不用了,阿姨能提動。

但她還是站在原地,一定要幫我提一甸,看她這麼堅持,我只好把東西往其中的一個袋子裡集中了一下,另外一個輕點的袋子遞給了她。

蒙蒙拿起袋子跟著我上了樓,老舊小區,沒有電梯,當我們爬到五樓,已累的氣喘籲籲。幸好有了蒙蒙幫忙,不然的話,我連拿鑰匙開門都很不方便。

我向她道了謝,請她進來喝杯茶,吃點小點心,但她進門放下東西就走了。

這不是蒙蒙第一次做好事,儘管她才六歲,卻非常懂事,在院子裡經常幫助別的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歡和她一起玩,只要她一下樓,身邊一定會圍繞著一群小孩。

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這話沒錯,蒙蒙的媽媽就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

蒙蒙和我家伊寶在同一個學校上學,又住同一個小區,兩個寶寶從小就是「閨蜜」,經常膩在一起。

因為我和伊寶爸爸上班的地方都比較遠,放學後無法按時去接孩子,就在學校附近給她找了一個託班。

即使這樣,我依然還是最後一個去接伊寶的,每次都是別的孩子都走光了,伊寶還在教室等我。

後來,蒙蒙也來到了這個託班,蒙蒙媽媽去接蒙蒙時,發現我還沒有來,就把兩個孩子一起接回了她家。

她打電話告訴我,下班後直接到她們家接伊寶就行了。等我趕到她們家時,伊寶和蒙蒙已經吃過晚飯了。

這一接就是兩年,有時候我感到過意不去,會給蒙蒙媽送點新鮮水果之類的,但回來的時候,她總是塞給我很多老家帶來的土特產:玉米面、粉條、紅薯……送的還沒有拿回來的多,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後來,他們一家搬走了,偶爾在大街上碰到,蒙蒙媽媽依然熱情的和我打招呼,親如姐妹。

有這樣一位好鄰居真是人生的幸運,然而對蒙蒙來說,有這樣一位好媽媽,更是一生的幸福。

媽媽熱情助人,孩子也會受媽媽影響,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3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曾經,成都的一個小男孩刷爆了整個朋友圈。

在成都地鐵2號線上,一位媽媽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起上了車,剛好有空位,兩人就一起坐下來休息。

後來,又上來一位帶著小寶寶的年輕寶媽,小男孩子主動把自已的座位讓給了那位阿姨,自已則站在媽媽旁邊。

當媽媽睡著的時候,他幫媽媽拿著包,還把手墊在媽媽頭下面,怕媽媽硌到。

這位紳士般的「小暖男」,獲得了無數的點讚。大家說,這個孩子的背後一定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爸爸關心媽媽,孩子也會跟著模仿。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TheodorJaspers)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孩子不是不朝一夕的事,要求父母有恆久的耐心和持續的正向輸出,家人日常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都會對孩子產生無形的影響。

想要孩子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就要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剛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塊潔白的海綿,接觸到什麼,就會吸收什麼。希望孩子的生命底色是什麼樣的,父母就應該付出相應的努力。

言行過於隨意,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父母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或者在他們內心留下不易覺察的傷痕。父母控制好自已言行,孩子自然能學會管理自已的情緒。

溫暖、堅定、善良、修養,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而孩子的性格又決定了未來會面對怎麼樣的命運。

愛孩子,從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開始。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改變,父母從改變自己開始
    需要去問路時,我和愛人就會互相依賴,後來我發現:倆孩子每次都瞪著眼兒,看著我們嬉笑著互相推搡。我忽然意識到:我們的性格,有些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出外旅行,給我們帶來不少困擾!我們的今天就是孩子們的明天,我和愛人這樣做不行。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改變,需要從自己改變開始!
  • 父母婚姻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這位網友說:「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尊重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作為孩子,他們不僅僅是父母婚姻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更應該讓孩子快樂地參與到其中去,盡情地享受父母所給予的愛。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父母的身教言教藏著孩子的未來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呈現的是父母的身教言教對稻盛和夫的逆襲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獻給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課。是家庭給予孩子的原動力書中,稻盛和夫滿懷深情,用樸實的文字媚媚道來母親對自己的愛。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父母的身教言教藏著孩子的未來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呈現的是父母的身教言教對稻盛和夫的逆襲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獻給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課。清華大學教授蔣勁松在薦序上說:「如果我們能平心靜氣地閱讀此書,相信會比繳天價學費上培訓課程得到更多的收穫。
  • 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睜開眼第一眼見到的就是父母,是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對於父母有一種本能的信任和依賴。孩子降臨到這個原生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而這種影響可能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孩子一開始會模仿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將父母的言行當成是真理來踐行。
  • 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
    家教最大的作用就是影響和薰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定格在孩子的個性磁帶上,自動播放一輩子。家教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打好兒童生命底色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長變革,提高等於改善,優化兒童家庭教育的成長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軟實力,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保障。二、我們不能改變任何人,只能改變自己為了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他們的父母。
  • 鍾南山和孫子對話令人深思:家長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路
    良好的家教是無法隱藏的,它會隨著一個人的一言一行所體現,雖然對話簡潔,但它卻能為我們展現鍾老一家腳踏實地、低調奉獻的家風。,有時候,甚至能夠決定孩子未來的道路。但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之一,每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就急著責備,甚至打罵,任由自己的情緒隨意發洩,然而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留下難以改變的印象,孩子長大後,在為人處世上也會越像自己的父母,包括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只有能夠控制情緒,察言觀色的父母才會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做好良好的表率,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孩子才會擁有高情商。
  • 孩子的品質,藏著父母的素質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論是美醜善惡、高尚卑俗,都會深深地在孩子的腦海裡紮根,直接影響他身心的發育和成長。儘管如此,蘇洵並未採用「棍棒」教育的方式,而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入手,積極引導,誘其入門。每當孩子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他們能看得見的一個角落裡看書,聚精會神,神採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時,他又將所讀之書「藏」起來。
  • TED演講:父母的婚姻觀,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可以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就是選擇誰作為生活伴侶,選擇誰作為孩子的另一個家長。當然,擁有高質量的幸福婚姻,浪漫不能少的, 浪漫是一件盛大,美麗而又神奇的事情。二、父母的婚姻觀,藏著孩子的未來為人父母以後,總為教育孩子操碎了心。
  • 父母的三觀,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周圍人看到孩子的做法,委婉地阻止他。這位媽媽不高興地說:「孩子還小,懂啥啊?又沒有吃多少,嘗嘗口味而已。」不難想像,有這樣的母親,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很容易成為愛貪便宜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子女來說,父母是否明辨是非,三觀是否端正,直接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世,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 父母的說話方式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幸福和快樂的水平大學室友倪倪的父母在家經常上演各種吵架、冷戰、怒吼的戲碼,在這樣的環境下,倪倪變成一個敏感的女孩,和別人相處察言觀色,戰戰兢兢,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跌入萬丈深淵。父母的說話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知乎上有位網友說:影響就是,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變成了一個說話同樣傷人的人。一個家庭裡,父母的爭吵,不論最後誰是贏家,輸的都是孩子。父母的語言習慣會一點點滲透在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一部分,影響他未來的每一天。
  • 家長必看,孩子的品質,藏著父母的素質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論是美醜善惡、高尚卑俗,都會深深地在孩子的腦海裡紮根,直接影響他身心的發育和成長。盧梭在他的教育著作《愛彌兒》中寫道: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說過:要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質。父母的素質,其實就是「前素質教育」。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原生家庭中的每位家庭成員也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01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有人喜歡說,孩子的性格大都是父母的遺傳。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深,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對於小孩來說,他們並不懂對錯,只會單純的跟著周邊的人模仿。
  • 最感人家長群曝光:父母的教養,藏著孩子最好的未來
    父母在家裡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便可能學會"暴力解決一切";父母開車肆無忌憚亂闖紅燈,孩子也從小明白了"不守規則"沒什麼錯;父母對年邁的老人不聞不問,孩子也開始懷疑從小學的"尊老愛幼,兄友弟恭"是不是正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真實存在的例子。
  • 用傘將老師打成腦震蕩,父母的態度和三觀,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可見這個孩子是有暴力傾向的,但是他的家長顯然不把這種暴力傾向當回事。真是可笑又可悲的家長!孩子都把老師打成重傷了,也未能醒悟自己為人父母的失職和過錯,還在為孩子脫罪。父母三觀不正、是非不辨,不斷縱容孩子的小錯誤,而這種小錯誤終將釀成大錯,孩子走入歧途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 孩子愛頂嘴父母別急,心理學專家:不會頂嘴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
    ,無法自已,有一種挫敗感,沒能讓孩子信服。沒有孩子頂嘴的日子沒有波瀾和色彩,如果孩子總是滿口答應:「是是是,」家長反而感覺有點兒怪異吧?知名親子關係專家胡慎之經常說,不會頂嘴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這樣的孩子活得比較壓抑和隱忍,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只是服從,但或許會在某一天出其不意地爆發,讓你措手不及。孩子會頂嘴,說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穩定安全的,在心態上是和父母平等的,才敢於直言。
  • 孩子的「長相」,藏著父母的婚姻狀態
    ,一度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就藏在家庭的氛圍裡。,最終海倫·凱勒改變了自己的暴脾氣,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會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 要想孩子改變,先從父母改變自己開始,父母自我改變的十大理由
    要想改變孩子,先從家長自己改變開始,家長改變1%, 孩子成長99%。02 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只能改變自己 要想改變孩子,必先改變父母。沒人願意接受別人強加給自己的改變,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孩子你的愛人、你的人際關係,你就必須改變你的內心世界。幸運的是,你的內心世界是你能夠掌控的。
  •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裡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裡原創/靜月荷導讀: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裡。
  • 父母不要只告訴孩子,讀書是為了改變未來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因此在向孩子解釋的時候,總是把讀書說的非常重要。同時也把讀書和未來能夠賺錢的能力聯繫到一起。當父母又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對於父母所談論的其實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長遠的利益與短期的快樂相比,依靠本能活著的孩子更加傾向於短期的快樂。從父母向孩子解釋讀書就是為了上大學找好工作開始,就已然註定孩子不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