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能長成什麼樣,和父母的關係很大。孩子是一粒種子,家庭環境就是擁抱著孩子的土壤。
有一種花叫「無盡夏」,繡球花的一種,當把它種植在酸性的土壤中時,它會開出藍色的花朵,當把它種植在鹼性的土壤中時,它會開出粉色的花朵。土壤不同,花的顏色也會不同。
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什麼樣的父母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打下深刻的烙印,影響著他們未來的方向和道路。
1
開口前,先想好再說
朋友的女兒朵朵,從小愛吃棒棒糖,剛剛六歲多一點,滿嘴的牙上都是蟲洞。一次牙痛,朋友帶她到口腔科檢查,醫生詫異的問:「孩子每天都不刷牙嗎?」
「刷啊,只不過每次都是匆匆刷幾下就好了」,朋友有點不好意思。
「那怎麼可以呢,刷牙每次要刷夠3分鐘」。
聽了醫生的話,朵朵仿佛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輕輕的點了點頭。
回到家後,朋友反覆告訴孩子要記住醫生的話,每次刷牙刷夠3分鐘。
儘管朵朵有點不情願,但還是認真的刷起牙來,慢慢的每次都能堅持刷3分鐘了。
有一次,朵朵的爸爸看到她刷牙時間比較久,不耐煩的說:「朵朵,你刷牙不用那麼久時間,醫生的話你也相信,他們就愛忽悠人」。
朋友在一邊急忙制止,告訴他最好還是按醫生的話來辦,但朵朵爸爸一向非常強勢,根本不把她的話當一回事。
從那開始,朵朵又回到了從前刷幾下就了事的狀態。
最近,她又喊著牙疼,張嘴一看,除了上次補好的牙齒外,又多了幾顆新的蟲牙。無奈只下,朋友只好帶她再次來到牙科。
對於孩子來說,醫生的叮囑和媽媽的苦口婆心,都抵不過「大家長」的一句話。也許爸爸只是隨口說說,卻改變了她的生活習慣。
同事小艾的兒子東東,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性格乖巧懂事,學習上也從不用媽媽擔心,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的前三名。小艾的老公經常出差,教育孩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小艾身上。
有一次,班主任給孩子們推薦了幾本書,作為他們的課外讀物,其中還有幾本經典的外國兒童文學著作。東東自個兒在學校門口的書店買了一本,回家做完作業後就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當東東起身喝水的時候,小艾拿起兒子正看的書翻了幾頁,便把書合了起來,衝著兒子喊到:「這本書沒什麼意思,以後別看了」,說完就把書拿走了。
東東悶悶不樂的坐在沙發上,一言未發,畢竟書才看了一半,但他沒有反抗,平時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會兒怎麼會頂撞媽媽呢。
沒過多久,老師讓每位同學都寫一篇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東東卻寫的很糟糕。
他回家說起這件事,似乎心有不甘,小艾卻堅持認為那本書很無聊,還抱怨老師不該選這本。
有一種無聊叫做你媽覺得這無聊,說到底,人生是自已的事,媽媽如果插手太多,孩子將來可能會越來越沒主見。
如果有一天他走進高考的「戰場」,媽媽還能在一邊發號施令嗎,所以,該放手時要及時放手。
2
父母是孩子們啟蒙教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
蒙蒙是個可愛的小姑娘,每次在院子裡碰到她,都會微笑著主動和人打招呼,嘴巴還特別甜,左一個阿姨右一個阿姨,叫得人心裡暖暖的。
有次從超市回來,提了兩甸的菜,在樓下剛好碰到蒙蒙。她正和一群小朋友在做遊戲,看到我背著包,還提著兩個袋子吃力的樣子,趕緊跑了過來,主動提出要幫我拿東西。
看著她瘦小的模樣,我笑著說不用了,阿姨能提動。
但她還是站在原地,一定要幫我提一甸,看她這麼堅持,我只好把東西往其中的一個袋子裡集中了一下,另外一個輕點的袋子遞給了她。
蒙蒙拿起袋子跟著我上了樓,老舊小區,沒有電梯,當我們爬到五樓,已累的氣喘籲籲。幸好有了蒙蒙幫忙,不然的話,我連拿鑰匙開門都很不方便。
我向她道了謝,請她進來喝杯茶,吃點小點心,但她進門放下東西就走了。
這不是蒙蒙第一次做好事,儘管她才六歲,卻非常懂事,在院子裡經常幫助別的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歡和她一起玩,只要她一下樓,身邊一定會圍繞著一群小孩。
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這話沒錯,蒙蒙的媽媽就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
蒙蒙和我家伊寶在同一個學校上學,又住同一個小區,兩個寶寶從小就是「閨蜜」,經常膩在一起。
因為我和伊寶爸爸上班的地方都比較遠,放學後無法按時去接孩子,就在學校附近給她找了一個託班。
即使這樣,我依然還是最後一個去接伊寶的,每次都是別的孩子都走光了,伊寶還在教室等我。
後來,蒙蒙也來到了這個託班,蒙蒙媽媽去接蒙蒙時,發現我還沒有來,就把兩個孩子一起接回了她家。
她打電話告訴我,下班後直接到她們家接伊寶就行了。等我趕到她們家時,伊寶和蒙蒙已經吃過晚飯了。
這一接就是兩年,有時候我感到過意不去,會給蒙蒙媽送點新鮮水果之類的,但回來的時候,她總是塞給我很多老家帶來的土特產:玉米面、粉條、紅薯……送的還沒有拿回來的多,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後來,他們一家搬走了,偶爾在大街上碰到,蒙蒙媽媽依然熱情的和我打招呼,親如姐妹。
有這樣一位好鄰居真是人生的幸運,然而對蒙蒙來說,有這樣一位好媽媽,更是一生的幸福。
媽媽熱情助人,孩子也會受媽媽影響,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3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曾經,成都的一個小男孩刷爆了整個朋友圈。
在成都地鐵2號線上,一位媽媽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起上了車,剛好有空位,兩人就一起坐下來休息。
後來,又上來一位帶著小寶寶的年輕寶媽,小男孩子主動把自已的座位讓給了那位阿姨,自已則站在媽媽旁邊。
當媽媽睡著的時候,他幫媽媽拿著包,還把手墊在媽媽頭下面,怕媽媽硌到。
這位紳士般的「小暖男」,獲得了無數的點讚。大家說,這個孩子的背後一定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爸爸關心媽媽,孩子也會跟著模仿。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TheodorJaspers)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孩子不是不朝一夕的事,要求父母有恆久的耐心和持續的正向輸出,家人日常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都會對孩子產生無形的影響。
想要孩子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就要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
剛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塊潔白的海綿,接觸到什麼,就會吸收什麼。希望孩子的生命底色是什麼樣的,父母就應該付出相應的努力。
言行過於隨意,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父母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或者在他們內心留下不易覺察的傷痕。父母控制好自已言行,孩子自然能學會管理自已的情緒。
溫暖、堅定、善良、修養,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而孩子的性格又決定了未來會面對怎麼樣的命運。
愛孩子,從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