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變父母就是優化孩子成長的環境
家長是孩子接觸最早、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因此是孩子最受影響的人。家長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對孩子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家教最大的作用就是影響和薰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定格在孩子的個性磁帶上,自動播放一輩子。家教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打好兒童生命底色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長變革,提高等於改善,優化兒童家庭教育的成長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軟實力,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保障。
二、我們不能改變任何人,只能改變自己
為了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他們的父母。誰也不願接受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變化,孩子更是如此。假如你想要改變你周圍的世界,比如你的孩子,你的愛人,你的人際關係等等,你必須改變你內心的世界。幸好,你的內心世界,內心生活,正是你能夠完全控制的。與其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聰明的父母更願意用自己的知識、教養、智慧、美德去影響、薰陶、感染和感化孩子。
三、讓孩子認同父母的最佳途徑就是提升自己
子女由父母生育,父母養育,但他不會因此而認同父母。這就是說,孩子沒有義務認同父母。只有在家長表現良好,孩子內心相信的情況下,才會接受家長的建議,接受家長的引導。家長的變化和進步是讓孩子接受自己,認同自己的不二法門。
我是長孫,在2010年祖母百年誕辰之際,向她致詞:「我建議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等到我們百年誕辰時,誰還會記得我們呢?』有人想提一下我們嗎?誰還會想念我們呢?後代的人,如果完全忘記了我們,那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我們自己的錯。正是我們沒有留給後人值得回憶和珍惜的東西,也沒有留給後人值得傳承的東西,也沒有留給後人留下一筆沉甸甸的精神遺產。總之,是我們身上沒有閃光的東西,不值得後人留戀、紀念。」
培養德性和傳承德性是讓孩子接受父母,認同父母的最佳途徑。如此,子孫後代在興旺發達的同時,也將永遠銘記在心。
四、病在父母身上,給孩子吃藥也沒用
許多事實表明,孩子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疾病的根源在父母,僅僅靠給孩子吃藥無法解決問題。家長轉變觀念,提高素質,以身作則,是培養優秀孩子的靈丹妙藥。
一位初二的女生,喜歡玩網路遊戲。父親看女兒玩遊戲,不是責罵,就是呵斥,結果女兒越來越放縱。實際上,父親的粗暴幹預增強了女兒的遊戲意識。父親對女兒學業下降感到很難過。
在我的引導下,爸爸通過學習,經過鍛鍊,內心平靜下來,親子逐漸和諧。甚至當孩子玩得幾乎不受控制時,爸爸最多也會冷靜地提醒一下。父親的改變,進步給了孩子成長的力量,孩子一心一意地學習,後來相繼考入重點高中,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最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讀了研究生。
談及自己的成長曆程,她說:「爸爸是如此的開明,如此的理解,如此的尊重,如此的支持,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讓爸爸失望。要是老爸還那樣對待我,即使他是對的,我的潛意識也會反對他。我只是打賭我的未來,而不是給他打賭。」
二種態度,二種結果對峙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和諧可以挽救危機。
五、只有調整過的父母,才能調整過的孩子
孩子的問題,如厭學、沉迷網絡等等,客觀地說,他應該負一定的責任。然而,未成年人閱歷有限,心理素質不高,無法讀懂自己,無法理清內心的糾結結,無法化解內心的疙瘩,無法抵制各種誘惑,更無法說清調整和改變自己。家長是孩子的生活導師,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必須通過調整父母來調整孩子,必須通過改變父母來改變孩子。
對好家長的一個重要培養就是:既能讀懂孩子的心聲,又能幫助孩子讀懂自己,並能用孩子內心的能量照亮孩子。兒童有一顆向上的心。孩子們都希望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都不會拒絕對自己好的東西。所有的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也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家教,親子溝通的方法、方式應與時俱進,充滿智慧,合乎人性,並為兒童所接受。近代家庭教育對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父母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增長才智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