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愛是一場修行:父母改變了,孩子就會改變

2020-08-26 童媽育兒記

3年兩個男孩,成為媽媽後,有過焦慮、有擔心、有壓力等情緒的洗禮,現在回望,還好有些育兒書籍在關鍵時刻為我點亮一盞燈。

育兒就是育兒,這些育兒書籍不僅教會我一些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更是更新了我的育兒理念,陪伴著我一起成長。下面,盤點給我兒童教育帶來很大收穫感的5本書。

01、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這本書作者約翰.戈特曼在婚姻關係、人際關係、家庭關係領域很有名。他書籍不只是基於個人經驗,還是有專門實驗室調研總結出來的。

對我個人最大影響是,本書提出不要把兒童出現的情緒、行為問題當做一個災難,一出現就想方設法轉移或解決,而是要把他們當做每一次提升孩子認知情感、增進與孩子親密關係的機會。

有孩子的都清楚,孩子2周歲自我意識萌芽後,如何應對孩子各種情緒行為是媽媽們每天必修課。其中,對孩子出現激烈情緒行為,書中的應對5個關鍵步驟,是我育兒寶典。

他們分別是:

一、覺察到孩子的情緒。做到這一步,父母們首先要覺察到自己情緒,其次才是孩子的。如果不能覺察自己情緒,做好自己情緒管理,必然自己情緒也隨著孩子的情緒波動,這樣很難教會孩子如何應對自己情緒。

二、把握機會。相對於大人,孩童正處於成長期,出現種種不當情緒、行為是必然的,但家長不必過於恐慌,而是把他們當做教孩子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接著,你教育孩子如何安撫自己情緒,並做出正確應對行為方法。這種安撫自己情緒的力量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三、傾聽與認可。當孩子表達自己情緒時候,如生氣,講道理是沒有作用的,最好辦法是傾聽與認可他的情緒。

四、幫孩子表達情緒。如當孩子生氣並滿眼淚水時候,可以抱著問道:你感到很生氣,是吧?「這一步主要是幫孩子情緒貼標籤,可以起到很好安撫作用,平復下他激烈的情緒。

五、劃定界限,解決問題。接納孩子的情緒,先平復孩子情緒,再溫和而堅定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哪些規則必須堅守的。要注意的是,讓孩子明白情緒沒有對錯,有對錯的是行為。

02、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這一本同樣是關於如何應對孩子情緒問題。作者金伯莉﹒布雷恩結合自身幼兒園教師、兒童心理治療師、防止兒童受虐項目組織者、家庭教育項目負責人、兩個男孩的母親等親身經歷,總結出一套以情感引導教育為基礎的養育法則。

本書作者認為,由於我們在管教孩子中缺乏情感教育引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感受而造成的。在孩子0-7歲時候,很多父母出於害怕與本能的教育孩子,而沒有從小引導孩子正確認知情感和表達情感,以至於孩子不會如何表達自己需求,請求幫助,習慣於用憤怒、暴力的行為解決問題。(更多詳情,看另一個回答)

03、小七老師育兒說

該書是一本「問答體」結構組成的育兒書籍,作者從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教、藝術體驗這幾大塊回答眾多父母在育兒早期遇到的雷區,內容涵蓋養育0-6歲孩子的大多數難題。

如怎樣養成好好吃飯、睡覺、刷牙等生活習慣;要怎麼開展早期教育,尤其是感統訓練、學習能力培養、語言能力開發寫得很詳細;怎樣用自信提高社交力、孩子學不會分享的根源是什麼等都有具體、可踐行的指導方法。

04、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初為父母的你們是否想過要成為怎樣的父母,要在孩子人生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你們是否束手無策,只能被動地應對孩子的各種問題?你的童年生活時光,是否在無形中左右你教育孩子的方式,而你卻不知情?

以上這些問題,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都能找到答案。

本書由教育學博士、心理輔導師、諮詢師塞西.高夫,社會學博士戴維.託馬斯,教育學博士梅麗莎.切瓦特桑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共同創作。它是根據三位作者幾十年的心理輔導及教育孩子經驗,寫給天下父母的10堂心靈成長課程。

對我最大影響是,我認識到了育兒必須先育兒,要想孩子改變,父母先要改變,才能遇見孩子,遇見更好自己。

05、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

當我看到本書的書名,我還以為是本宣揚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或者是探討學區房是否重要的書籍,其實它是一本記錄日本的全職媽媽佐藤亮子把三男一女都送進日本各熱門專業之首的東京大學醫學部的心理歷路、教育理念、陪讀方法和建議。

本書作者根據自己陪讀26年中所經歷的從幼兒到小學、初中、高中等學習和成長關鍵期的諸多現實問題,並經過反覆思考、踐行、驗證而總結出一系列系統的、具有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對於想了解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怎樣輔導孩子,怎樣平衡孩子休息與學習時間等,這本書有具體可行的方法。

教育與管教是一場愛的修行,光有愛,孩子是感受不到我們的愛的。愛,是一切親密關係的基礎,只有當愛化做對方感到到的行動,教育和管教才有意義。學會愛,學會表達愛,用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正能量的愛,是我一生都要學習的。

相關焦點

  • 父母與孩子修行一場,再不做就晚了!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隱隱感覺到心痛,又不禁不讓人不免深思,我們作為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這是一個難題,不好解。對於如何教育孩子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父母常常把孩子的每天安排的滿滿當當,甚至周末也不放過;有的父母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父母不聞不問,只管吃飽穿暖,順其自然。
  • 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父母
    育兒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正如英國著名教育伯特.斯賓塞所說:「如果父母從來沒有受過養育孩子的教育,但卻大膽地從事教養兒童這個艱巨的任務,就好像一個做生意的人不會算帳,一個沒有學過解剖學的人做外科手術一樣.....」所以,如果我們想在教育孩子上有所作為而不是「聽天由命」的話,就需要對教育孩子有敬畏之心,要去好好學習。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父母。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培養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進步,父母也會進步,也會經歷著一次次的蛻變。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同時也是在修煉父母平和的情緒。教育的終點要落在孩子身上,然而起點卻要從父母這裡開始。沒有哪一個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每個人都要不斷去學習。
  • 爸爸媽媽來陪伴|養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修行
    我不是偉大人物,也不是聖人,我只是有著眾多缺點眾多毛病的普通父母。我內心對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與我自己的狀況產生了劇烈的衝突。我的確想好好陪伴孩子成長,給他最好的父愛,給他可以自己掌控的命運。但是,我發現阻撓這一切的居然是我自己。所以,我若想好好陪伴孩子,我就要用心用力地改變自己。
  • 父母不改變,孩子很難改變
    父母不改變,孩子很難改變。一個大二的學生家長在做完心理諮詢,決定讓自己變成影響孩子改變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從她與孩子的微信聊天當中並沒有看到她的改變:她只是假裝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始終通過各種勸說讓孩子好好學習,結果是孩子不僅沒有感受到被理解,反而覺得跟她溝通非常無聊,更加無助!
  • 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是一場修行
    >都說成為父母是一場修行,它讓我們在為人父母的路上不斷修正自己,為子女負責任。而原諒父母,亦是一場修行,它能讓我們學會撫平心靈的創傷,接受不完美的父母,有勇氣與自信面對未來的一切。01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希望能有個和睦完整的家庭,母親溫柔平和,父親睿智慈祥,一家人在一起相親相愛,風雨同舟。但是,很遺憾,這只能是個美好的夢想。
  • 父母的改變是孩子成功的保障
    如果自己的孩子缺乏內在動力,那真的要考慮作為父母的自己做了一些什麼?學習與改變同步才能有效。當然學習非常的重要,改變也很重要,在學習與改變中間還要有方法和行動。 1、父母決定孩子的學習動力 大部分孩子學習能力提升了卻仍然無法做到認真學習。通過研究我終於發現,原來是孩子缺乏內在學習動力。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 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但在孩子長大後,真正能夠做到放手的父母,卻少之又少。 著名主持人何炅曾說: 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會越晚學會飛翔。孩子被壓得太久,很可能就被廢了。 太多時候,父母以為的保護,其實正在悄悄廢掉孩子。知乎上有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 想讓孩子改變,父母從改變自己開始
    我們夫妻兩個都比較安靜,不愛往人多熱鬧的地方去,求人辦事總是磨不開面子,張不開嘴......由於我們的性格所限,不喜歡和領導的拉關係,不喜歡請客送禮,工作中我們只能拼個人的實力!幸運的是,我們兩個遇到的領導都很注重工作能力,不需要我們拉關係,所以工作和生活中,還算說得過去。
  • 改變孩子先改變父母
    一、改變父母就是優化孩子成長的環境家長是孩子接觸最早、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因此是孩子最受影響的人家教最大的作用就是影響和薰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定格在孩子的個性磁帶上,自動播放一輩子。家教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打好兒童生命底色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長變革,提高等於改善,優化兒童家庭教育的成長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軟實力,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保障。二、我們不能改變任何人,只能改變自己為了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他們的父母。
  • 《論語》: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聽過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多數的愛都以相聚為目的,但有一種愛卻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充滿智慧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又需要及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焦慮父母育兒路上的修行指南
    前幾天,一位爸爸在微信群分享了自己陪伴6歲孩子通過5場英語考試——兩場小小託福,一場劍三,一場KET和一場PET的經歷,其中含金量最高的PET考試拿到了B1英語證書,可以對標雅思4.5分。還沒等我從震驚中反應過來,群裡又一位媽媽甩出了孩子申請上海閔行公辦小學所作的準備。
  • 養育孩子其實是一場父母的修行
    你突然發現,孩子身上有不少另人頭疼的毛病,你可知,孩子身上的毛病,其實多與你有關,比如,膽小害羞,是因為管得過多,時常責怪,包辦代替; 喜歡埋怨,必然有一個負面思維的家長...... 教育孩子是非常私人的事情,但是又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需要學習。
  • 別焦慮~為人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但有一種愛卻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為人父母,就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孩子就會越晚學會飛翔。過度的保護,不是愛,是殘害。成長是孩子份內的事,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場終將漸行漸遠的分離。做父母,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修行。
  • 陪伴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聽到孩子這樣說,我才知道他們其實都想擁有單獨陪伴的時光,都想成為唯一。人都是自私的,都想擁有獨一份的愛,雙胞胎不例外,現在的多子女家庭裡的孩子更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需求,這一點並不會因為身邊的兄弟姐妹多少而改變。
  • 天下父母心,爸媽之愛從未改變,為何很多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每一個新生命呱呱落地,當我們面對皺巴巴皮膚孩子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父母的內心,對孩子、對未來都充滿信心,新生命的待遇也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不知為何隨著孩子變大成長,父母之愛發生了變化,甚至還有很多孩子一度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
  •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看著自己孩子一次次失敗,並承受著失敗帶一次次的巨大痛苦,自己能像視頻中父親那樣,依然只是淡定在一旁,不斷給予女兒鼓勵與支持嗎?通過這個視頻,我不斷去反思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更多會是想方設法,儘自己所能去保護孩子,而不是創造條件讓孩子經歷挫折,讓孩子在挫折與挑戰中堅強成長。
  • 要想孩子改變,先從父母改變自己開始,父母自我改變的十大理由
    要想改變孩子,先從家長自己改變開始,家長改變1%, 孩子成長99%。父母的價值觀、行為習慣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孩子。家庭教育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是打好孩子人生底色的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父母的改變和提高,等於改善、優化了孩子成長的環境、提高了家庭的軟實力,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
    當一個個美好的生命呱呱落地,嗷嗷待哺,每個孩子基本都是相同的,餓了要吃奶,困了便呼呼大睡。隨著父母們的養育,有的孩子變的活潑可愛,而有的孩子變的調皮搗蛋。看到別的孩子乖巧懂事,有上進心,一看自家孩子,許多父母總會說一句: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你看看你。其實與我們孩子朝日相處的父母則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自然是深刻相信的,自然會去模仿。所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 父母改變1%孩子改變99%,只願我們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成長更好
    當我們步入婚姻的殿堂,心心念念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十月懷胎,看著孩子出生把他輕輕的抱在懷裡,軟軟糯糯的。感覺都要被暖化了,心想著此生一定要好好愛他。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會出現很多行為和情緒,我們就會生氣,就會怒吼,更多的時候是會不知所措。是的,我們是第1次當媽媽,你們也是第1次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