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一笙
導語
「對我來說,母親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她到底給我的人生帶來過哪些影響?我深深喜愛的母親教會我的事,時至今日我依然銘記於心。」
——稻盛和夫
從「愛哭的熊孩子」到享譽世界的「經營之聖」,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創始者和拯救者,稻盛和夫以其傳奇式的成功,一直備受商界尊崇,他也是馬雲、王石等共同推崇的企業家和人生導師。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呈現的是父母的身教言教對稻盛和夫的逆襲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獻給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課。
清華大學教授蔣勁松在薦序上說:
「如果我們能平心靜氣地閱讀此書,相信會比繳天價學費上培訓課程得到更多的收穫。稻盛的父母,其實都是普通人,並沒有成就什麼偉大的事業,就是這樣普通的父母,卻可以通過他們的身教言傳,把正確的價值觀教導給孩子。」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稻盛和夫成功的家教根吧!
書中,稻盛和夫滿懷深情,用樸實的文字媚媚道來母親對自己的愛。
01 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暖無私的愛。
稻盛讀五年級時,正值寒冷冬日,長時間端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聽老師講《赤穗義臣傳》,夜裡拖著麻木凍僵的雙腳回家。一回到家,母親端出早已準備好的溫度適中的泡腳水,和冒著熱氣的香甜小豆粥。稻盛吃的時候,母親微笑著用溫和的目光注視著他。直到多年以後,稻盛回憶起:「那情那景,至今歷歷在目。」
孩童時代,膽小怯弱、任性愛哭的稻盛常常讓母親在眾目睽睽下羞得無地自容。對付愛折騰的稻盛,母親經常要煞費苦心,雖有抱怨,卻給予他徹底的包容,讓稻盛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
這世間,有一種愛,一生一世都不求回報,它叫作母愛;有一個人,一生一世都不會生你的氣,她叫做母親。人間因為有了母愛,才有了愛與偉大的字眼。
02 母親對稻盛,絕不是無原則的溺愛。
稻盛初中畢業後,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要上高中,最後父親迫不得已,賣地湊學費供他升學。但15歲的稻盛玩心太重,沉迷於業餘棒球,學業都差點荒廢了。母親沒有呵斥責罵他,而是用平靜的循循善誘的口吻跟他說了家裡的經濟窘迫。母親的寥寥數句,令稻盛幡然醒悟,繼而下決心幫助父親做生意。
正是由於母親的不溺愛,使得稻盛在反省中成長。
愛,太多是溺愛。唯有把握分寸,不嬌慣,孩子才有可能擁有獨立精彩的人生。
03 即使不能常伴左右,母親對稻盛的關愛一直都在。
母親非常忙碌,既要照顧7個孩子,又要幫忙處理印刷廠事宜。無論她多忙,對孩子的關愛都不會缺席。每次稻盛放學回家,忙碌的母親總是悉心為稻盛和他的同學準備好零食或點心,每天重複從未間斷。
或許曾經的我們也會和年少的稻盛一樣,習慣了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一頓可口的飯菜、一次次關愛的叮嚀、生病時不舍晝夜的守護......曾經的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如今長大了才明白,這是無私、偉大的愛。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父母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身上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
誠然。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夕一朝養成的,它由自我認知和他人影響兩個部分構成。因此,要想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父母要注重自身品格塑造以及處事方式。
01 父母的品格特點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孩子的品格。
稻盛認為,人生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父母。
稻盛的父親沉默寡言、做事小心謹慎。母親則性格溫和敦厚、樂觀善良。可以說稻盛完全繼承了雙方的品格特質,比如善良、樂觀、做事可靠謹慎等等,這些性格品質對稻盛在以後的經商生涯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人說:
「一個人靈魂成長的源頭,是兒童時期的品格教育。」
正是因為從小的耳濡目染,才有了稻盛以後的用平凡創造非凡。
02 父母的行為和做事方式投射給孩子,正面投射創造正面能量。
母親遇事勇敢、剛毅,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1945年,戰火摧毀了稻盛的家和父親的工廠,戰後日本政府按人頭髮放新幣,存款一下子變成廢紙,父親備受打擊,意志消沉。一家11口人的生活重擔,主要壓在母親身上。母親拼命努力,帶領全家走出困境。她和滿車的退伍軍人擠巴士來往農村,賣衣物換米糧直到自己的和服一件不剩,無論負擔多重都堅持讓稻盛和哥哥上學......母親瘦小的身軀蘊藏著巨大的正能量。
父親的「不貸款主義」「遺傳」到稻盛身上。
父親經營工廠需要用錢,但他從不開口向人借錢,這一點使稻盛在以後的企業經營中也堅持「不借款不負債」的信條,以致於京瓷株式會社從創建之初就零負債。
父母一向與人為善,喜歡幫助有困難的人。
童年時候,稻盛家有個鄰居叫新見,夫妻倆是私奔到那的。初到人生地不熟,稻盛父母善待他們,經常幫助他們。之後稻盛高中畢業,要去大阪大學參加升學考試,新見夫妻就託人照應稻盛。
常言道,「好人有好報」,時常懷有一顆「利他之心」,善待所有人,生活自然會回贈予福報。
父母懷有強烈的正義感,使得稻盛在長大後做事也秉承合理公道。
年幼時,稻盛一家住在武士的住宅區內,經常受到周圍士族的歧視。有一次,稻盛的小叔被士族的學生毆打,母親因看不慣那學生歧視欺負「平民」,拎起木刀去找那學生理論。母親用實際行動告訴稻盛什麼是伸張正義。
小學六年級時,稻盛遇到一個偏袒士族學生的班主任,因抗議老師的不公正被老師降低成績。父親非但沒有責罵稻盛,反而支持他,認為正義之事就應當堅持到底。也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父親也認可稻盛的正義感。
稻盛父母善待他人、樂於助人,充滿正義感以及對待金錢的態度等等,對稻盛來說都是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正是因為父母潛移默化的良好薰陶,才有了稻盛後來的逆襲人生。
父母教給稻盛的,不僅僅是如何待人接物,更是如何過好這一生。
正如稻盛和夫說的:
「母親的教誨深入到了我的骨髓,真的不可思議,就在我一個人的時候我也不想壞事,不做壞事。」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淘氣、任性沒必要指責和打罵。我們要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影響他,以身作則,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也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稻盛和夫的父母是平凡普通之人,他們的做人之道,對生活的態度,對稻盛產生積極的影響。對稻盛來說,一路走來,年幼時父母的身教言教,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能把握正確的方向,不會迷失自己。
有人說:
「父母的格局,藏著孩子的未來。」
願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的你,「以心傳心」,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改變著孩子的將來。
丨作者簡介:
@梁一笙,職場二寶媽,喜歡看書碼字,分享情感心得,用文字溫暖你我,期待每個人都能活成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