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小人書,又叫連環畫,是屬於哪個年代介於書籍和玩具之間的一種書。是以前大人們專門為小孩子製作的,確實也很小,所以有「小人書」之稱。
小人書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孩子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是它們陪伴我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也通過小人書,讓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那個時候的我們,可能還看不懂大部頭小說的年紀,通過小人書養成了我們的閱讀習慣,也是通過小人書第一次認識到了家門外的世界。
在那個年代,精神和物質生活相對匱乏,少有電視,更不用說電腦。很多孩子的課餘時間,都是通過閱讀一本巴掌大的小人書來打發時間。那時候,要是買到了一本喜愛的小人書,可以興奮得一宿不睡覺,趴在被窩裡,開著手電筒蒙著頭,連夜也要把它一口氣看完。第二天再和小夥伴分享書裡有趣的故事,雖然年紀小,很多字都看不懂,但是依舊樂此不疲,覺得其樂無窮。
小人書的版面多以黑白底色插圖,很少能見到彩色的,每一頁下方的配文不多,但言簡意賅,短短幾句話就把歷史故事,人物性格交代清楚,讓人看了一目了然。給當時的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打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當然了,想要看小人書的話,只能自己買,雖然一本只有幾毛錢,但是在那個年代的孩子裡,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了。家長是不可能會給我們買的,因為老師、家長是不會讓我們讀這些「無用書」的。只好省吃儉用,只要攢出一本小人書的錢,就要去書店看看有沒有新書在發售。除此之外就只能同學之間互相傳閱了。你買隋唐演義,我買西遊記,咱們倆交換著看。那時候也都很講義氣,看完之後立刻歸還。也都很愛護書籍,不會在上面亂寫亂畫,如果弄丟了,還要想辦法賠償一本一樣的或者一本沒看過的新書。
有時候也會約上幾個小夥伴三三兩兩去書攤租小人書看,更便宜一些。每天花幾分錢租幾本書看,看完了急急忙忙趕回家。從這些小人書上也學到了好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平時泡在書攤裡的,也不止是小孩子,還會有一些成年人混在一群孩子堆裡一起看書。
如果當時你家裡要是有幾十本小人書,那你在學校可就是風雲人物了。走路的時候一定要趾高氣昂,走出虎虎生威的感覺。同學想要借你的小人書看,可是要「上供」的。有時是一塊糖,有時是一個蘋果,有時是一次值日等等。
「小人書」雖小,可是卻包羅萬象,種類繁多。中外古典名著、民間故事、歷史故事,抗戰題材、現代名著、神話童話等等。
直到現在,家裡還有一些小人書收藏,可是其中一大部分由於幾次搬家,都已經缺失了。留著這些到也沒打算賣錢,或是當作傳家寶。只是想著,有一天心裡再次想起那個青蔥歲月時,還能夠有當年攢錢買書、熬夜看書、厚著臉皮蹭書的年輕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