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結婚也沒關係」,這觀點我不認同

2020-12-14 聽過娛樂

#婚姻#張阿姨的兒子27歲,死活不肯相親,他對張阿姨說:「你覺得這輩子過得很幸福嗎?你覺得養大我們幾個,不辛苦嗎?你覺得爸爸給你遮風擋雨了嗎?明明是個火坑,為什麼還要把我往裡面推?」

後來,張阿姨說要給他買房子,他說如果你們手裡有錢想買套房,隨便你們,如果給我買,就不要了,張阿姨說:「你結婚總不能沒房,」他說:「先不說我會不會結婚,就算結,我也想租房住,」張阿姨說:「那人家女孩子會怎麼想,」他說:「要跟我一起過日子,總要三觀跟我一致,老媽,你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不用管我的,我有自己的過法。」

張阿姨突然覺得兒子長大了,雖然有小小的失落,覺得不再被需要,但這正是她希望的,所以還是開心的,張阿姨現在也不催她兒子相親了,覺得不結婚也沒關係,只要他自己活得開心就可以。

我有話要說:

「結不結婚無所謂,兒女開心就好」,說得仿佛這個世界上,唯有婚姻才是開不開心的決定因素似的,社會比婚姻複雜無數倍,為了兒女開心,別讓他們出去工作,出了門路上意外太多,讓寶貝兒女們也別出門,生病只有痛苦和難受,讓寶貝兒女們也別生病,兒女五十歲前,都因不婚而開心,五十歲以後因不婚而難過了,你怎麼說?

每個人都希望在年輕時,只想談談戀愛,好好工作,不想結婚,但到了一定年齡,你想結婚了,想有一個孩子,一個家,卻發現你已沒有了選擇和擁有的資本,特別是女人,到了三十五歲後,終於遇到了你的真想嫁的人,你想結婚了,但你有何資本吸引對方。

過了四十歲你再試試,我們都是從年輕過來的,那會兒特別討厭老公管著,約束著,就想出去玩,出去鬧,現在四十多歲一過,說句實話,玩不動了,也跳不動了,喜歡在家裡呆著,孩子上大學了,老公出差,一個人孤孤單單的,真的體會到了家的重要性,動不動就說和朋友喝茶,閨蜜逛街,有幾個40多的歲天天陪著你去逛街,陪你喝茶,誰都有自己的事,都有自己的家庭。

難道做家長的就不能感覺到自己的孩子40歲了,50歲了,60歲了,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這樣的生活幸福嗎,就是有經濟能力能怎麼樣,這個世界人情冷漠,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來的太多,見你落難指責的太多,人總會有生病的時候,總歸有老的一天,沒有老公,沒有孩子,再者沒有太多的錢,怎麼辦,生病老死的時候,真是可憐得不要不要的。

希望平凡的女子在最好的年紀,人生最美好的時期遇見一個好男人,好好經營愛情,經營家庭,千萬別任性,否則你只有孤獨到老,或退而求其次,將就一生。

相關焦點

  • 如果你的孩子選擇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你能接受嗎?
    半年過去了,佳佳心情好起來,不再說什麼出家的話,和我家閨女也成了閨蜜,我還把侄兒介紹給佳佳,因為佳佳是我們看著長大的,把侄兒介紹給她,我也是經過一番思量的,佳佳是個好孩子,不應該因為一個渣男,葬送自己的一生幸福。佳佳竟然拒絕了,她說阿姨,我暫時還不想談戀愛,等一段時間再考慮這個問題。我也不好勉強,就說,好啊,佳佳,你的真命天子在等著你呢。
  • 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會怎樣?
    昨日,有個很調皮的網友,問了我一個很調皮但又不失水準的問題:「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會怎樣?」他的故事是這樣的:男,今年36歲,從大一初戀算起,也經歷了四場戀愛,但最後一次卻傷他入骨。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會怎樣,從女人的角度,我只能想到這些:他不會為買房子、孩子奶粉錢,教育費用疲於奔命。不用在工作上壓力如山的的時候,回家還要裝出一副頂梁柱的姿態。
  • 「孩子,你不結婚也沒有關係,只要你能開心幸福就好 」
    「孩子,你不結婚也沒有關係」我想,這是我這工作以來聽過的最感動的話了,去年過年的時候被家裡安排著去相了個親,對方條件還不錯,有車有房有存款,單位編制工作,每個月工資6500,逢年過節還有福利和獎金,說實話,這種條件的男人在三線小城市來說打著燈籠都難找,於是我便很順理成章的和對方在一起了
  • 一輩子不結婚的人幸福嗎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90後的經濟壓力,自我提升的壓力等種種現實,再加上工作繁忙,熬夜,加班,脫髮似乎都已經成了90後的標配,所以根本不想在繁重的工作之餘還來應付家庭瑣事。有人戲謔說:你說單身哪裡好,單身哪裡都好。單身一時爽,一直單身一直爽。
  • 張娜拉新劇《oh my baby》:39歲的我不結婚只生小孩不可以嗎?
    如果問我,為什麼想生孩子想到要做到這個份上呢?我也不知道答案,就是喜歡孩子,想要變成母親這件事該如何解釋呢?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我覺得,我所做的努力,是尋找那個答案的過程。可醫生卻說她有子宮內膜症,卵巢年紀四十歲,自然妊娠概率不足7%,她想生孩子的話就得抓緊時間,不然這輩子她都不可能有孩子了,因而她萌生出了不結婚只生孩子的想法。她可以做到不結婚只生孩子嗎?
  • 孩子:湯很燙,媽媽:不燙我都喝完了,孩子為什麼不認同這回答?
    孩子:「媽媽,湯很燙,我不想喝」 媽媽:「哪裡會燙,我都喝完了,你趕緊喝。」 喝湯對媽媽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孩子覺得湯太燙,拒絕喝湯,孩子的感受破壞了媽媽的期望。這時候媽媽會習慣,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湯不燙,你必須喝掉。」
  • 孩子:爸爸我不想!熊爸爸:不!你不想沒關係,可是我就是特別想
    導讀:孩子:爸爸我不想!熊爸爸:不!你不想沒關係,可是我就是特別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爸爸我不想!熊爸爸:不!你不想沒關係,可是我就是特別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欺負,我為什麼強調一定不能只說「沒關係」?
    聞聲而來的孩子媽媽,詢問了情況。我以為她會幫兒子「出頭」,結果她拉起孩子,只簡單地說了三個字——「沒關係」。一聽媽媽這樣說,孩子一邊哭一邊解釋說:「是她絆我的,好疼啊。」媽媽笑著說:「大家都是同學,沒關係的。」小男孩一直在哭,媽媽卻繼續和家長聊天,隱約聽見她在說:「小男子漢,動不動就哭,真慫。」
  • 「時間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產生的一種錯覺」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
    "時間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產生的一種錯覺"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科學家發現時間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這個觀點我非常認同的。其實在20年前我就認為時間根本不存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頭條號裡去看一下我寫的文章《似水流年》,在這篇文章裡我對什麼是時間,時間存不存在作了認真的剖析,給出了答案。在《似水流年》這篇文章中,我得出的結論是:時間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而存在,沒有了物質的運動也就沒有了時間,時間是物質運動的副產品,是物質運動的屬性,物質運動一旦停止,人們所感知的時間就會消亡。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在對今後我國宏觀經濟走勢的判斷上,與會嘉賓出現了重大分歧:有的審慎,認為GDP能保持7%至8%的增長;有的「悲觀」,認為今後五到八年的經濟好不到哪兒去;有的則明確表示完全不贊成前述觀點,認為中國經濟仍然持續高速「奔跑」。嘉賓們觀點碰撞的「激烈」,讓主持人芮成鋼也加入「混戰」,觀眾們「唯恐天下不亂」,頻繁響起掌聲進行「鼓動」。
  • 認同,不認同:這是個問題
    認同一般來自兩個層面:公眾認同,即是來自情境對自我的肯定和承認;個人認同,則是自己對自我的肯定和承認。亞里斯多德曾說:以自身為對象的思想是萬古不沒的。按照這一觀點,個人認同應該是重要和前提的存在。01保持自我認同的獨立和清醒每一個社會時期都有一種叫做「主流價值觀」的東西。價值觀形成期許,期許製造壓力,最終通過「你該怎樣怎樣」對「我自己想怎樣怎樣」產生衝擊。
  • 「媽媽,我被打了」,孩子被欺負別讓他說沒關係,要讓他「還手」
    我剛想走過去看看,這時小虎的媽媽急忙跑了過來,因為小虎被推倒了,小虎媽媽把小虎扶了起來,之後小虎怯懦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被打了」。說著眼淚又掉了下來,小虎媽媽趕緊安慰孩子:「小虎乖,咱別哭,沒關係的,讓他玩一會就是了」,原來是打人的孩子搶了小虎的玩具。
  • 如果不結婚也不生孩子,晚年結局如何?幾位老人的經歷很現實!
    如果不結婚也不生孩子,晚年結局如何?幾位老人的經歷很現實! Q:你們大家怎麼看? 網友二:中年的我,看了身邊不少的老人,從概率來說幸福指數高的還是兒孫滿堂的。不因個案來理論,至於孝與不孝,那也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倫理延續模式,總的來說,有兒孫縈繞的晚年幸福得多。
  • 對於「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個觀點,你認同嗎?
    我對「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種觀點是非常反對的,這就類似於「原罪」的東西扣在我們身上,這種觀點在告訴我們:女生就是不行。我在讀書的時候,身邊99%的家長學生甚至老師,認為女生在這方面就是不行,就是沒有男生厲害。
  • 電視劇《利刃出擊》中人販子這種觀點你認同嗎?
    今天無事看起了電視劇《利刃出擊》,其中第十七集有一段關於特警抓捕人販子的片段,而我對於這個片段中人販子的觀點不太認同。劇中的人販子頭目在逃跑時被特警用狙擊步槍射中了胳膊,並抱怨的說道「用狙擊步槍打我,老子就是個人販子,至於嗎」。
  •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為了孩子的將來,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前幾天萱媽寫了到底該不該辭職帶娃,經歷分享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在這萱媽先謝謝你們給我的肯定和支持。 今天萱媽想跟大家聊一聊更深的話題「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 心理學角度解析《想見你》:探究青春期孩子「身份認同」的重要性
    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角度來和大家聊聊《想見你》這部劇,青春期的孩子,"身份認同"到底有多重要。但是觀眾們卻忘了,這具身體,本來就屬於陳韻如,而陳韻如從一個自卑敏感、不敢追愛的女孩,突然變得勇敢起來,卻遭到了謾罵,這其實是最讓人心痛的。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劇中的角色,更是現實中無數青春期孩子的縮影。
  • 「你不結婚也行,自己搬出去住」「憑啥?這房子是我掙錢買的」
    現在逼婚的越來越多了,逢年過節都不敢回家,七大姑大姨一個個操心你的婚事,好像是今年再嫁不出去你的人生就要毀了。結不結婚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為什麼要總是像全家的大事一樣。因為在多數人眼裡結婚就是為了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相親,誰最後不是要嫁人的,女人家還是需要男人依靠的。但是這樣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沒有愛情為基礎,沒有戀愛為前提,這樣的婚姻有很多人不屑一顧,卻又不得不服從現實。
  • 奶茶的觀點你認同嗎?
    對於《奇葩說》又迎來了新的辯題,而這期的辯題則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嗎?」,而反方的辯點則是盲目的合群,像提線木偶,一個人也能是個群,首先反方一辯的奶茶,他用幾個例子來講述了這個觀點,大家認為盲目的合群真的對嗎?對於那些你融入不進去的群體,你還會想到合群嗎?
  • 當代網民圖鑑:如果你不認同我,我就罵到你啞口無言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你有表達的權利」。而是,「不會說話就閉嘴」「你反對我,那我就罵到你說不出話」等等極端化表現......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評價一位演員的演技不夠精湛,在粉絲的眼中,是因為討厭這個明星才不認可他的演技,而不能是單純認為他在某個作品中表現不佳。這就是《事實》一書中提到的第一個常見錯誤思維方式:極端思維,只關注極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