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學漢語的外國人,你知道他們有多拼嗎?

2020-12-11 騰訊網

1583年,

耶穌會士利瑪竇與羅明堅

在中國建立了天主教第一所教堂,

拉開了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帷幕。

對於傳教士而言,

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是第一要務。

從整個16至19世紀300年的歷史來看,

傳教士是漢語學習與研究的主力軍,

推動了中西思想交流。

中國話:從讓人頭疼的「鳥語」到日臻全面的語音研究

學會漢語發音讓傳教士們頗為頭疼,他們認為漢語發音需要「鳥」的唇舌,在歐洲甚至產生了中國人需要隨身攜帶板子寫字交流的「傳說」。

為解決語音學習的問題,傳教士們採用了漢字拉丁字母注音方案。羅明堅與利瑪竇共同編寫的《葡漢辭典》就是採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的最早嘗試。

不過,這套系統有一大缺陷,即沒有標註漢語聲調和氣音狀況。後來,利瑪竇在郭居靜神父等人的幫助下,參照樂譜音階確定了漢字音調,選用了拉丁語中「-」「^」「ˋ」「ˊ」「ˇ」五種符號分別表示清平、濁平、上聲、去聲和入聲,同時選用C作為送氣音符號。

這套更成熟的注音方案在《西字奇蹟》使用並得以推廣。金尼閣1626年所著《西儒耳目資》中的注音方案也得到傳教士們的認可和支持。

進入19世紀,隨著歐洲語言學的影響,西人對漢語中較為特殊的一些語音及其發音方式的研究也有所發展。例如,舌尖前元音與舌尖後元音的區分就是一個從無到有、逐步清晰的過程。語音分析的準確性在提高,認識在加深,漢語官話的音系架構也日趨完善。

可以說,這3個世紀中,傳教士們對漢語口語的評價從最初的抱怨連篇逐步走向科學理智。雖然可能難以擺脫對漢語口語的刻板印象,但是傳教士們仍在試圖以相對客觀的方式對語音進行描寫。

隨著漢語研究的深入和語言學等學科的發展,西人的漢語拉丁字母注音方案日臻完善。這些語音文獻為漢語語音的歷時研究提供了素材,也為漢語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參考。

利瑪竇《園容較義》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神秘的漢字:從「神的旨意」到詞源根字的探尋

和漢語口語的情況類似,西方人最初對漢字也抱有較為負面的評價。其主要原因是漢字不具有表音性,傳教士們需要記憶大量的字符才能初步具備漢語的讀寫能力。

雖然傳教士們在學習漢字上有諸多抱怨進而產生一些偏見,但不可否認,他們也把漢字的相關知識帶到了歐洲。

曾德昭曾率先指出中國語言極其古老,可能是巴別塔72語言之一,更為接近上帝的思想。在解釋漢字的象徵義、構建世界觀時,一些傳教士融入了基督教的思想。

18世紀的索隱派就是典型代表。以白晉、馬若瑟為代表的索隱派傳教士尤其對《易經》之類的典籍感興趣,他們對中國古代經典神秘意義的解讀和對漢字的分析相輔相成。在基本筆畫和字形的基礎上,他們對其他的漢字各個部分進行解構、分析、系聯,搭建出一套漢字的解讀方式。

例如,馬若瑟曾在《中國古籍中之基督教主要教義痕跡》一文中多次提到有關「羊」的例子。「羔羊」(sheep)在基督教中一直被視為基督耶穌的象徵。

馬若瑟在談到《詩經·大雅·生民》中周始祖后稷之母姜嫄之名時,就指出「姜」中的「羊」即為神之羔羊基督耶穌,「姜」字表耶穌由她孕育,而「嫄」字表其童貞之源。

在分析「善」的異體字「譱」字時,馬若瑟認為它是「言羊」和「羊言」組合,可以解釋為談論羔羊(「言羊」)和羔羊說的話(「羊言」)都是好的。

索隱派也受到了西方人的抨擊,到19世紀後逐漸式微。不過,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推動下,詞源學發展勢頭不減,西方傳教士和學者對漢字意義的探索也並未就此終止,而是進入了音形義的新階段。

衛匡國《中國文法》的出版,將漢字214部首介紹給西方人。受其影響,西方人認為這214個字如同西方語言學構詞法中的「詞根」,只要了解了這些「字根」的基本意義,就可以理解由其構成的複合字的意義。

這樣的分析法,可以幫助記憶漢字,但並不能很好地解釋漢字。比如「線」字,由「絲」和「泉」構成,但在意義上卻難以像印歐語中那樣直接由「絲」和「泉」兩個字根疊加得以解釋。

西方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一問題,他們認識到複雜的漢字的確是由簡單的漢字或部件組合而成,但是漢字中最重要的表意的部件並不是部首。

19世紀英國傳教士馬士曼的《中國言法》提出了漢字中根字(primitive)、構字部件(formatives)和派生字(derivatives)的觀點。他指出,部首僅是根字中的一個部分,同一字根派生出的新字與根字之間的關係是字音相近、部首不同。

這一問題的發現,促進了19世紀中後期傳教士和漢學家們對漢字音形義關係的積極探討。他們開始注意到構字部件的表音功能,從而進一步推導出語音相同相近漢字在意義上和語源上的關聯性。

漢語語法:從削足適履到求同存異

歐洲的語法研究起步較早,16世紀時傳統的拉丁語法已經相當成熟。相比之下,中國雖有《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等漢語言研究的專著,但較側重於語義與音韻,對漢語詞法與句法的系統性研究較少。就連grammar一詞的對譯詞「文法」也是清末從日語中借來的。

進入19世紀,隨著歐洲漢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傳教士和專業學者投身於漢語的語法研究中。法國漢學家雷慕莎的《漢文啟蒙》在詞類劃分的基礎上,探討了一些句法規則,並指出漢語的語法不能用西方傳統的拉丁語法去生搬硬套。

在傳教士方面,馬禮遜的《通用漢言之法》其系統性比之前的語法專著更強,但主要內容還是集中在詞法上,句法部分只歸納了九條規則,僅佔五頁篇幅。

馬士曼的《中國言法》在漢語語法本體研究上,也是由八大詞類入手著重討論詞法,對句法的討論較為簡單,甚至有時句法與詞法的界限並不清晰,將許多構詞法放入了句法部分。

艾約瑟的《中國官話語法》在前人基礎上有所進步。除詞法外,他對漢語句法規則的考察也頗為詳細,這是此前西方人研究中所少見的。

整體看來,16至19世紀西方人所構築的漢語語法體系自始至終都有著「拉丁化」的烙印。不過,隨著認識的加深,他們也敏銳地認識到了中西語言差異。

例如萬濟國提出「詞無定類」的思想,後被《馬氏文通》所吸收。馬若瑟則是脫離了拉丁語法研究的範式。漢語中的虛詞、語序等問題也逐漸進入到研究視野中。

漢語語法的研究開始從「削足適履」式的套用慢慢走向「求同存異」式的共進。

相關焦點

  • 外國人學中文啥體驗?看他們翻譯的漢語,哈哈哈……天道好輪迴!
    中國人學英語有多難?這對小編來說絕對是一件難忘的事情,畢竟當年罰抄的作業本還在那放著呢,心酸的一批。那麼,外國人學中文啥體驗?看他們翻譯的漢語,哈哈哈……天道好輪迴!隨著中國人走出去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外國人也不得不學起了中文,畢竟開門做生意嘛,現在不少外國飯店都開始招聘中文廚師了,平時可以做菜,緊急時刻還能當翻譯。不然的話只有靠各種翻譯軟體,比如,下面這個……你們看出外國人是要表達啥意思不?「有一定限定的土特產」,這是個啥意思?
  • 漢語到底有多難學?美國教授:外國人的漢語試卷,中國人會做嗎?
    這麼一對比,漢語和外語的差別確實很明顯:漢語既有注音,又有文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漢字的歷史已經有6000多年,起初是圖形,後來變成筆畫,造字原則也從表形、表意變成了形聲。對外國人來說漢語到底有多難學呢?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美國教授David Moser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文為什麼這麼難》,提出了他的觀點。
  • 外國人的漢語教材,不會讀用諧音標記,網友: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
    如今更不用說,我們的漢語被很多國家列入必修的語言課,就連外國皇室的孩子也在學習漢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外國人的那些漢語教材,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在學習的,網友:看過就知道,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而外國人是怎麼學習漢語的呢?其實有一點還是和我相似的,那就是諧音記憶。在英國和美國用的中文教材就是採用諧音的方式協助學生記憶。比如:你好嗎?,他們用膝蓋的發音「knee」來代替「你」,用「how」的發音來代替「好」,用」ma」的發音來代替「嗎」,因此外國人遇上不會讀的也用諧音標記,像極了我們記單詞在下面標漢語的樣子。
  • 被老外稱之為"惡魔之語"的漢語,在外國人心中到底有多難學?
    甚至之前還有調查稱:截止到5年前年底,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了1.5---2億人,同時漢語要成為世界第二大通用語種指日可待的聲音也越發的響亮。然而事與願違,漢語的學習讓外國人感到十分的困難,甚至還給漢語貼上了&34;的標籤,有的剛來到中國的留學生在學習了幾天的漢語之後稱:怎麼可能學的會漢語!
  • 外國人紋在身上的漢語,讓外國人學到精神失常,稱之為惡魔之語
    被紋在身上的漢語,讓外國人學到精神失常,稱之為「惡魔之語」隨著中國的總體實力越來越強大,漢語被列為了世界第四大通用語言,據統計,現在全世界大概有1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但是泱泱五千年的漢語,卻被外國人稱之為「惡魔之語」。
  • 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樣子,像極了當年學外語的我們
    阿拉伯語由28個字母組成,每個字母根據不同的發音符號又有12個發音,也就是說,28個字母竟有336個發音。並且還沒有元音,這讓人學起來著實頭疼。而我們的母語可是超越阿拉伯語成為第一的,可見在外國人眼裡,漢語是有多難學了。但是作為母語是漢語的我們並沒有感覺到多痛苦。
  • 你以為只有外國人參加漢語水平考試嗎?
    1993年7月28日,漢語水平考試通過了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審定。研究者為了使更多的漢語學習者有機會測試自己的水平。 1995年9月又開始了基礎漢語水平考試的研究工作。
  • 外國人也學不懂漢語,網友:你們也有今天……
    但是相比較我們學習英語的難度,漢語的學習對於外國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前段時間「漢語難學」衝上了熱搜,在中國漢語聽力考試裡,外國人聽中國的多音字多音字,一臉懵逼,硬生生地被氣成了表情包,一臉生無可戀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 外國人學中文有多難?看看就知道了!
    還有法國版「女人心,海底針」的連環畫:更有無數前赴後繼的中文學習者,溫順地排著隊倒在學中文的沙灘上——你覺得德語難學?中文說,「你真可愛。」 (冷笑.jpg)蜂蜜和蜜蜂?他們兩個聽起來完全一樣,但是意思卻不同?所以中文到底為什麼這麼難學?
  • 第一個學漢語的外國人,經歷有多慘痛?網友:我受到了1萬點暴擊
    第一個學漢語的外國人,經歷有多慘痛?網友:我受到了1萬點暴擊中華文化有著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的積澱裡面,漢語成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種。以前我們每次抱怨考試的時候學習英語有多麼難多麼複雜,但是卻沒有想到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時候,那其中的艱辛程度簡直就不言而喻。而且這還是在現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比較頻繁的狀況下,那麼歷史上第一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他會經歷什麼樣的慘痛?正如網友的評價:我受到了1萬點的暴擊。
  • 外國人:中國有四億多人在學英語,漢語還會有前景嗎?
    近日,一位外國人在網上提問「中國有4億多人在學英語,學漢語還會有前景嗎?」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目前世界上有11.97億人講漢語(中國有部分少數民族人講自己的方言)。3.35億人說英語不過若以人們正在學習的語言來算,人數從多到少排序是:英語15億,法語0.8億,漢語0.3億,西班牙和德語0.15億。可見世界上有約20%的人正在學英語。
  • 全球最難掌握的語言風靡世界,外國人都在苦學,知道是哪種嗎?
    全球最難掌握的語言風靡世界,外國人都在苦學,知道是哪種嗎?現在在我們的課程上,一般都會被加上英語這一門,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嗎?但是有人就會納悶了,漢語也挺簡單的呀,為啥大家都不學漢語呢?其實這你就想錯了。小編去過很多國家旅行,詢問過很多國家的朋友,大概總結出了一些。我們使用的漢語裡面,蘊含著多種意義和文化,比起簡單又單一的英語,其實漢語要複雜得多。現在大家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看到,很多外國人都在學習說漢語,可是漢語卻經常把他們搞得一頭霧水,理不清頭緒。
  • 外國人學漢語,崩潰了!認了!拼了!
    但是,對母語是拉丁語系的西方人來說,學英語,隔層紗;學漢語,隔座山。  面對學漢語這一高難度操作,外國人也是拼了!  有個外國人想向人借把刀,直接跟旁邊的人說:「給我一刀!」  一名學習漢語的英國留學生,想給一名中國女生寫信,但忘了「娘」字怎麼寫,突然想到漢語老師講過「娘」和「媽」是同一個意思。於是,情書開頭:「親愛的姑媽…」  「等我有功夫時去找你」,「中國女孩都很喜歡功夫嗎?」
  • 有沒有成為對外漢語教師教外國人學中文的真實差距
    今天,我們來說說有沒有成為對外漢語教師教外國人學中文的真實差距,讓我們從能力提升、兼職收入提高和人脈拓展等方面來看看。從能力的提升上來說,想要成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去教外國人學中文。瑪瑞歐教育學校開設有豐富多彩的主題課、文化課和戶外活動課,都可以讓你接觸到新領域、新知識,幫助你提升各方面綜合能力。學校還開設有赴海外遊學課程,可以幫助你積累海外教學經驗,更易申請海外教學工作。從兼職賺取薪酬方面來說,有沒有兼職教外國人學中文,兩者差距會有幾千到上萬的差距。
  • 外國人學中文的樣子,像極了考四六級的你……
    (圖源:微博)也許是為了安慰各位考四六級的小夥伴,在微博上還有一條「外國人為了來中國工作有多拼」的熱搜:(圖源:微博)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平衡特別多。你學英語的時候學的想要罵街?別著急,外國人同樣如此:「當你想學中文的時候,漢字,聲調以及數不清的同聲卻不同意思的詞彙在等著你」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想要來中國工作學習。學習漢語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 外國人學中文的樣子,像極了考四六級的你...
    (圖源:微博)也許是為了安慰各位考四六級的小夥伴,在微博上還有一條「外國人為了來中國工作有多拼」的熱搜:(圖源:微博)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平衡特別多。你學英語的時候學的想要罵街?別著急,外國人同樣如此:「當你想學中文的時候,漢字,聲調以及數不清的同聲卻不同意思的詞彙在等著你」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想要來中國工作學習。學習漢語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相信不少小夥伴小時候學英語的時候,都喜歡在英語單詞旁邊標上拼音,同樣的方法也適用於外國人。
  • 外國人學中文的樣子,像極了考四六級的你…
    (圖源:微博)也許是為了安慰各位考四六級的小夥伴,在微博上還有一條「外國人為了來中國工作有多拼」的熱搜:(圖源:微博)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平衡特別多。你學英語的時候學的想要罵街?別著急,外國人同樣如此:
  • 作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外國人學習漢語時得多痛苦啊,嘻嘻!
    相比美國網民的一本正經,我們國家的網民就有趣多了。畢竟我方給出的解釋是:你行你上啊,不行別BB……眾所周知,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對於母語是漢語的炎黃子孫來說,我們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看了下面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在外國人眼裡,學習漢語有多痛苦。
  • 外國人學中文有多難?知道真相後我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吃重慶火鍋,突然忘記鵪鶉蛋用漢語怎麼說,於是他使出畢生所學的漢語詞彙,憋出了這句:雞蛋的弟弟!搞笑?看來你一定不了解外國人說漢語的邏輯。外國人眼裡中文有多麼難?英語有句諺語叫It's Chinese to me,翻譯過來就是「這對我來說就像中文一樣難」中文的難似乎是世界公認的。你以為只有你被英語四六級考試虐得死死的?
  • 外國人發明最新學漢語方法竟是玩《王者榮耀》?
    原標題:外國人發明最新學漢語方法竟是玩《王者榮耀》? 中國人熱衷玩《王者榮耀》已並不稀奇,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江南北颳起了一陣《王者榮耀》的狂潮。地鐵上、公交車上、學校裡、辦公室裡,隨處都可以看到在這款遊戲中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