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想,30年後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馬雲的這番話有些絕對,但並不是沒有道理。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是重慶大學的傑出校友,據知情人士爆料,他在新中國70華誕和母校90周年之際,為學校捐贈了100臺鋼琴!在談及為何如此鍾愛「送琴」時,任老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未來國際之間的競賽一定是通過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青少年不能只學數理化,應全面發展!
藝術不是藝術本身,而是整個人生觀
何為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一個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儲存能量的過程,它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修養、審美、品行、素質讓孩子慢慢學會欣賞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貴,感知世界的多彩。
而少兒藝術教育的特點就是在培養少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基礎,通過各種有趣的審美活動,培養少兒對美的一種感知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同時少兒藝術除了能培養兒童的創造思維外,還可以培養兒童敏銳的觀察能力,靈活的動手能力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兒童一旦形成了這種能力以後就可以促進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學習能力,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1、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
人的認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礎。智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於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2、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
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範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3、有助於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
藝術教育不僅讓人學會創造,也能夠讓人學會合作和交往。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會通過使用一系列視覺的、聽覺的、動覺的信號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對於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樣,參加藝術學科的集體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合作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而這些素質,對學生當下的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