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你我他]自然人失聯了怎麼辦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從本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正式開始實施。作為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和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又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部法律,中國之聲推出8集特別策劃《民法總則你我他》,帶您詳細了解民法總則中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今天推出第三集,自然人失聯了怎麼辦?

近年來,生活中想找一個人,方法很多,電話、簡訊、微信、微博、電子郵件、寫信等等,但是如果想打官司,必須向法院提供對方的住所地。這個住所地指的是哪個地址,你知道嗎?

問:如果跟人打官司,你知道對方的地址怎麼寫嗎?

答:對方地址應當越詳細越好吧,應該寫居住地。

答:應該肯定是老家地址,就是戶口本地址。

答:身份證上的詳細地址。

居住地、老家地址、身份證上的地址……大家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

民法總則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旭東分析,平時大家對住所和居住地的區別可能不太在意,覺得和自己也沒多大關係,但是遇到法律糾紛時,就需要確定住所到底是哪兒了,「按法律規定,只要送到你的住所就算有效送達,到時你就不能說我沒收到不作數。這時就出現了住所、居所的不同以及相應的通知、告知、送達行為的法律效力問題。比如打官司以哪個地方的法院來管轄也要看住所。有時確定一個人的活動以哪個地方的法律來適用,也要根據住所。所以這個時候住所在法律上有很多意義。」

遇到民事糾紛,經常聽法官或律師說,「只要能找到人,這事兒就沒那麼難辦」。可是這人如果長久失聯,其他相關的人該如何處理與失聯者相關的事務呢?法律上規定,可以申請宣告失蹤、宣告死亡,這樣做會產生什麼後果,你了解嗎?

問:關於申請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您了解嗎?

答:這個不了解。

答:反正我知道好像是三年還是幾年吧,可以宣告死亡。

答:好像是一年以上吧,但是失蹤24小時以後可能就能報警。

問:那您認為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後,被宣告人的債務和財務應該怎麼處理?

答:應該由律師或者司法的一些人吧。

答:先是子女,然後是父母,之後是兄弟姐妹,親朋好友。

答:由誰繼承由誰處理。

問:您認為被宣告人的婚姻關係將如何認定?

答:婚姻就結束了唄。

答:那就不存在了吧。

我們來檢驗一下大家的答案是否正確。先看宣告死亡。

民法總則第四十六條 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一)下落不明滿四年;(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民法總則第五十一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關係,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尹田分析,宣告死亡是對失蹤人死亡的推定,它與一個人的自然死亡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宣告死亡之後,主要是兩項後果,一個是婚姻關係消滅,所以其生存的配偶可以再婚。第二個是遺產繼承就開始了。」

宣告失蹤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民法總則第四十條 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

民法總則第四十二條 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願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

尹教授對宣告失蹤的法律意義分析:「宣告失蹤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下落不明的人的財產,為其設置一定的財產上的代管制度。除了這個之外,沒有發生任何其他的法律上的效果,財產還是失蹤人的,只不過找個人給他管起來。同時,這也有利於涉及到債務履行、債權實現這樣一些財產事務的辦理。財產代管人就成為失蹤人的法定代理人。」

無論是宣告失蹤還是宣告死亡,都只是法律上的一種推定。如果發生了「死而復生」、「亡者歸來」的事兒會怎樣呢?依據法律規定,這種情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死亡或者失蹤宣告。但物是人非,很多事情不能回到原有的樣子了。

尹田介紹:「如果財產還存在,那就返還財產;如果財產不存在了,無法返還,要給予適當的補償。未成年子女如果被他人收養了,原則上收養關係是有效的,你不能就這樣『拿』回來,一定要有正當的理由。婚姻關係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生存的配偶)再婚了,又另外嫁人或者娶妻了,這種情況下,和被宣告死亡人的婚姻關係是絕對消滅的。但是如果沒有再婚,他(生存的配偶)還是一個人,婚姻關係自動恢復,不用辦理任何手續。但是如果他不願意恢復,必須向有關的(婚姻登記)機關進行一個正式的聲明。」

相關焦點

  • [民法總則你我他]民法總則是什麼?
    央廣網北京10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從今天(10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正式開始實施。作為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和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又被稱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
  • 民法總則「自然人」章重點問題 學刊
    全文共5695字,閱讀時間約20分鐘 所有的法律規範都以人為法律效果的承受者,而民法規範不僅將其法律效果指向人,還直接規定人的主體地位。我國《民法總則(草案三次審議稿)》第二章即對「自然人」作出了詳細規定,本期學刊選取「自然人」一章較具爭議的若干問題為大家進行梳理。
  • 民法總則解讀之自然人生死時間的認定
    2017-05-02 10:32:0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杜東安   【法條索引】  民法總則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
  • 委員談親屬郭川:民法總則應界定失聯與失蹤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白皓 陳婧)全國政協委員孫萍在9日進行的民法總則草案討論中說,自己的親屬、航海家郭川2016年10月25日在挑戰單人不間斷跨太平洋創紀錄航行中,不幸於美國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聯,海上搜救之後,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每條路都走不通
  • 民法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二)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1、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1)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民法總則》第13條)。出生,指胎兒脫離母體並生存的法律事實。出生包括兩個要素:出和生。(2)出生時間原則:自然人的出生時間,以出生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如暫住證)記載的時間為準(《民法總則》第15條)。
  • 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我的一位老同事說過一句話,「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盡一代人的責任。」他援引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寫過的一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以此說明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代的人只能書寫自己的歷史一頁。從1986年制定民法通則到2017年通過民法總則,歷時30餘年,表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法治中國作出的不懈努力,彭真同志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對《民法總則》的幾點淺見
    近年來,《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立法已經大大發展了甚或顛覆了《民法通則》,此次《民法總則》吸收借鑑了上述立法的不少內容。更需指出的是,《民法總則》在法人、非法人組織等商事法方面也加大了篇幅。《民法總則》將自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實施。且其生效後,《民法通則》不會直接失效,兩者將以「新法優於舊法」的基本邏輯並行。這在新中國立法史上是一次奇特的做法。
  • 民法總則起草人:民法總則最大突破是規定基本規則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是民法總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他表示,民法總則有十大突破,包括規定非法人組織是獨立的民事主體、規定個人信息權受法律保護等,但最大的突破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規定民法的基本規則。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是個大跨越新京報:你認為民法總則最大的突破是什麼?
  • [民法總則必修課]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以來,備受社會關注。今天我們繼續跟隨代表每一個普通民眾的大民一起進入第二季的《民法總則必修課》,詳細了解關於民事權利和義務,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自然人的個人信息誰保護?
  • 婚喪嫁娶、衣食住行、買進賣出……民法總則條條款款與你相關
    婚喪嫁娶、衣食住行、買進賣出……每一項民事活動中的權益都在民法總則裡得到體現民法總則,條條款款與你相關  從出生到成年,從結婚生子到步入老年,直至離世,我們的一生都與各種民事活動發生關係,我們的基本權益也需要得到保障
  • 全面解讀《民法總則》!關係每個人衣食住行的法律究竟有哪些變化
    同一個人,在參加政治生活的時候他叫公民,在參加民事生活的時候他叫自然人。我們制定《民法通則》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立法的觀念還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所以保留了公民的概念。在《民法通則》制定的時候關於叫公民還是叫自然人其實已經有爭論,當時沒有決定,沒有最終解決,就在公民的後面加了個括弧寫上自然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發布
  • [民法總則你我他]訴訟時效有多長?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國民法典的這部開篇之作,了解這份與你我密切相關的「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人這一輩子也許不會打官司,但是如果遇上了,你對訴訟了解多少呢?
  • ...的民法總則:民法總則將給百姓帶來哪些影響?——專訪中國民法學...
    另外,民法總則還重視對逝者的關懷。如果侵害包括英雄烈士在內的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王軼說,此外民法總則還有相當多的法律條文都滲透著人文關懷的理念。無論在監護制度上,還是在自然人人身自由的享有、人格尊嚴的維護中,對各項具體類型的人格權益和身份權益的確認和保障中,都能夠看出這一特點。
  • 《民法典》第一編總則 第二章 自然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第二章 自然人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 張新寶:民法總則的繼受與創新(上)
    第一講:張新寶——民法總則的繼受與創新;第二講:隋彭生——民法總則忠對意思表示的規定;第三講:楊立新——民法總則中自然人制度的改革;第四講:程嘯——民法總則中法人制度的變革。「基本規定」原來的表述是「基本原則」,是在最後通過階段改過來的,這樣的改變是正確的。
  •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 開啟中國法治建設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總則的誕生,標誌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民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關懷,正如孟德斯鳩所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 民法總則: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
    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民法總則,我國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一步。民法總則通過後,社會各方面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這充分說明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也說明民法總則反映了人民意志、回應了人民關切。民法對保護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作用重大。民法總則的制定,確立了科學系統的民事權利體系,拓展了民事權利內容,創新了民事權利保護方式。
  • 《民法總則》在我國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 民法典的地位是什麼
    在成文法國家的民法典中,民法總則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第一,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民法是一個龐大的法律體系,是規模龐大的成文法。
  • 《民法總則》今起實施 胎兒也有繼承、接受贈與權利
    紅網時刻10月1日訊(記者 李慧芳)即便是在母親腹中的胎兒,他也有享受遺產、接受贈與的民事權利;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可在成年後索賠……自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正式施行起,所有這些都將成為現實。